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对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资料选自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经伤椎组和跨伤椎组,每组各34例,经伤椎组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跨伤椎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经伤椎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显著高于跨伤椎组的总有效率82.35%,组间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组伤椎的椎体压缩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跨伤椎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组椎管侵占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跨伤椎组,组间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住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更好,其能够较好的重建椎体的高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有效的胸腰椎骨折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5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治疗,观察组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研究得知,观察组中有21例患者治疗显效,7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中有17例患者治疗显效,5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75.9%,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椎体前缘高度与Cobb角矫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为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有利于使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张贤锋  梁昌凡  徐应林  钱军 《安徽医药》2020,24(7):1325-1328
目的比较经伤椎置钉 6钉 2棒与 4钉 2棒内固定治疗 A1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 1月至 2018年 1月,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分别采用经伤椎置钉 6钉 2棒与经伤椎置钉 4钉 2棒治疗 A1型胸腰椎骨折 21例和 20例。观察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 +术后出血量、椎体的前缘高度百分比、 Cobb角等情况,比较两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人随访时间范围 10~3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 16月。 6钉 2棒组术前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为( 44.3±15.4)%,术后 7d、术后 3个月、术后 6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分别为( 97.2±5.8)%、(96.3±6.5)%、(95.6±6.8)%。4钉 2棒组术前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为( 43.8±15.0)%,术后 7d、术后 3个月、术后 6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分别为( 90.5±8.8)%、(90.1±8.1)%、(88.2±8.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6钉 2棒组病人术前 Cobb角( 22.0±7.0)°,术后 7d、术后 3月、术后 6月的 Cobb角分别为( 5.9±3.6)°、(6.3±3.6)°、(6.6±3.5)°。4钉 2棒组病人术前、术后 7d、术后 3月及术后 6月的 Cobb角分别为( 21.1±6.4)°、(6.1±2.5)°、(6.8±3.1)°、(7.1±4.8)°,两组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6钉 2棒组手术时间( 67.0±7.0)min,与 4钉 2棒组手术时间( 52.0±6.0)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病人术中 +术后出血量( 470.3±60.7)、(282.1±31.3)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对于 A1型胸腰段骨折,经伤椎置钉 6钉内固定和 4钉内固定都能有效恢复椎体前缘高度,改善 Cobb角。但是,使用 4枚椎弓根内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张瑞云  刘如春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0):1520-1521
胸腰椎骨折治疗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复脊椎正常形态和脊柱稳定,使椎管得到有效减压,解除骨折块对脊髓或马尾神经的压迫,保护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1].自2000~2003年经后路采用AF椎弓根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1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杜兵 《中国医药指南》2014,(23):193-194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椎骨折;对照组采用单纯经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方法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出院后随访的椎体高度、脊椎活动能力、Cobb角的矫正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确定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脊椎活动能力、椎体高度变化情况、后突角的矫正情况等较对照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重建效果好、稳定性高、术后功能恢复性较好,并发症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患者Cobb角、ODI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91例,分为对照组(n =44)与观察组(n=47).对照组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椎体高度恢复情况与后凸Cobb角、腰背功能、骨性融合率与固定失败率....  相似文献   

7.
陈琮 《中国医药指南》2013,(24):150-151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体会。方法对采用手法复位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和传统后路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将两组的椎管容积率、Cobb角、伤椎椎体高度比、伤椎楔变角、固定失败、神经功能等指标进行比较,P〈0.05差异显著,改良组优于传统组。结论手法复位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重建效果好,稳定性高,功能恢复佳,失败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经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2例,并分析其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8例完全瘫痪者神经功能无恢复,33例不完全瘫痪者均有1级或1级以上的神经功能恢复,21例无神经症状;术后脊髓损伤严重程度评定标准(Frankel分级)A级8例,B级0例,C级3例,D级5例,E级46例;伤椎前后缘高度由术前(15.1±3.8)、(24.9±3.1)mm分别恢复至术后(27.5±4.5)、(29.3±2.1)mm,Cobbs角由术前平均(21.3±5.2)°恢复至术后平均(9.7±3.6)°;CT检查发现27例椎体内有空隙;41例行横突间植骨仅5例融合,其余椎板间及小关节突周围植骨融合较好;内固定螺钉松动9例.结论 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能有效恢复伤椎椎体高度和脊柱生理弧度,使移位骨折块复位并坚强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指征和治疗效果.方法 经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16例,其中相邻节段椎体骨折10例,距1节段椎体骨折4例,跨2节段椎体骨折2例.结果 经12~36个月随访,平均21.5个月,Cobb角度术前10°~37°,术后恢复到0°~9°;椎体高度术前10%~60%,术后恢复到88%~99%.术后神经损伤大部分有所改善或恢复正常,骨折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结论 胸腰椎多节段骨折造成椎体严重不稳,需及时手术治疗,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和有限的椎管减压,可重建脊椎的稳定性,促进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植骨联合后路短节段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经椎弓根植骨联合后路短节段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36例,并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X线检查结果和脊髓神经功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所有患者经X线检查,术前Cobb角(9.63±3.21)°,术后恢复至(1.13±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椎前缘高度由术前56.45%恢复至术后的95.4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6例患者在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术后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的ASIA分级较术前提高了1~2级;另外,B级、C级、D级患者术后随访平均感觉评分和平均运动评分亦较术前明显提高(均P<0.05).而A级患者术后随访平均感觉评分和平均运动评分与术前相比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经椎弓根植骨联合后路短节段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具有创伤小,剥离组织少,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和神经功能,是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王洽君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2):1828-1829
目的 观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最长获得2年随访,分析椎体高度、椎体序列和Cobb角的改变.结果 32例患者获得6~ 48个月随访,平均15.8个月.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分别为(96.85±14.33)%、(97.44±12.38)%,明显大于术前的(46.67±11.25)%、(76.76±12.62)%(均P<0.05);术后Cobb角为(7.45±2.12)°,显著小于术前的(20.56±7.51).(P<0.05).术后患者Frankel分级均有改善.结论 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高翔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122-2123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术前、术后及随访时X线检查,测量观察椎体高度有无丢失,内固定有无断裂、松动情况发生.结果 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随访12 ~36个月,平均(23.8±9.3)个月.术后1年将内固定取出,均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情况,植骨块融合较好,未见骨吸收且脊柱生理弧度维持良好.患者术后及36个月随访时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央高度、椎体后缘高度以及Cobb角均较手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后1周与术后36个月随访时各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弓根椎体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地维持伤椎前缘高度.  相似文献   

13.
杨晓明  徐宏光  刘平  王弘 《安徽医药》2016,20(9):1683-1686
目的 对比开放伤椎置钉和经皮微创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分为开放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组(A组)和经皮微创短节段固定组(B组),测量手术前后骨折椎体压缩程度,椎体后凸畸形角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术后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失血和手术时间,并对以上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骨折椎体压缩程度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椎体高度均有效恢复(P<0.05),且良好维持,术后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且B组术后ODI评分优于A组。B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和住院时间上较A组缩短。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恢复骨折椎体高度,改善术后功能,但经皮微创短节段固定在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和功能上要优于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短节段钉棒系统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法、意义。方法采用肌间隙入路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和轻中度爆裂性骨折38例,了解术后内固定及疼痛情况变化。结果 38例患者均得到6~24个月随访。术后0周至末次随访时R值及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肌间隙入路短节段钉棒系统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后路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短节段内固定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GSS短节段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47例,测量术前、术后的Cobb角度、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47洌胸腰椎爆裂骨折X线片可见椎体后凸畸形矫正满意,椎体高度恢复良好。2例术后出现小于5%的矫正角度丢失,Frankel功能分级B—D级均有明显改善(至少改善1级),A级1例改善到B级,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后路GSS短节段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能够恢复伤椎高度和生理曲度,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DHS治疗,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86.9%,优于对照组的75.0%(χ^2=4.307,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分别为(106.3±29.6) min、(171.6±34.1) m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49.7±32.7) min、(329.7±47.2) mL(t =6.459、7.569,均P<0.01).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均比术前提高,观察组比对照组提高更明显(=4.417,P<0.05).结论 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不仅提高手术疗效,而且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比较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后路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单节段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1年4月来本院就诊治疗的40例胸腰椎单节段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20例,采用后路伤椎置钉治疗;B组20例,采用跨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Frankel分级,后凸角,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对患者随访1~2年,对比分析A组和B组患者术后的后凸角,术中出血量等数据,B组较A组出血量少。但A组后凸角治疗优于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伤椎置钉是较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单节段爆裂性骨折更为有效,更为安全的一种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孙平  付士平 《中国医药》2013,8(3):376-377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逆行髓内钉固定技术应用于股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89例股骨髁上骨折行闭合复位、逆行髓内钉固定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膝关节CPM功能锻炼,记录所有患者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接受内固定术的时间为人院后的4—11d,中位时间为7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30个月,中位时间19个月;手术时间45—85min,中位时间65min;术中出血50~200ml,中位出血量120ml。术中及术后均无肺栓塞发生。术后≤4周膝关节活动范围达120。者82例,占92.1%。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11~20周,中位愈合时间为12.7周。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优37例、良44例、可8例、差0例,优良率为91.0%(81/89)。有1例术中发生股骨干骨折,更换为更长的髓内钉后顺利固定新的骨折。无感染及骨折不愈合。结论对于股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复位、逆行髓内钉内固定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方法,能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对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选取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技术治疗,对照组采取跨伤椎固定技术治疗。对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周、手术后3个月、手术后12个月进行随访,比较围手术期参数、影像学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腰背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围手术期参数对比和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 VAS、ODI、Vobb 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观察组 ODI 评分为(10.3±2.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5±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287,P <0.05),此外观察组在 VAS、术后 Cobb 角以及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突出,伤椎椎体高度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安全性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