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6 毫秒
1.
目的:探讨使用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量监测( PiCCO)在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 EGD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诊断明确感染性休克患者42例,于确诊0 h、6 h、24 h记录HR、MAP、CVP,PiCCO组(n=26),根据监测心排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及CVP指标指导液体复苏,对照组(n=16)仅采用监测CVP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液体复苏治疗后6 h、24 h的效果,观察PiCCO组患者CVP升高2 mmHg、GEDVI增幅是否大于10%分析CVP、GEDVI与C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iCCO组液体复苏6 h后HR、MAP较对照组改善明显[(101.3±7.8)次/min比(119.4±7.2)次/min,t=-7.520,P<0.05;(71.8±7.6) mmHg比(51.5±8.9) mmHg,t=7.873,P<0.05],早期液体复苏成功率较对照组高;APACHEⅡ评分、乳酸清除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住ICU天数较对照组减少[(17.0±3.4)分比(22.7±4.1)分,t=-4.978,P<0.05;(53.6±11.5)%比(-16.5±5.2)%,t=9.283,P<0.05;(13.8±2.6)d比(23.3±2.2)d,t=-5.075,P<0.05],28 d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162,P>0.05);PiCCO组中液体复苏前后GEDVI的变化与CI的变化呈正相关(r=0.799, P<0.05),CVP变化与CI的变化无明显相关(r=-0.446,P>0.05);GEDVI随CVP升高而增加的16例中0 h CI≥3 L· min-1· m-2有13例(81.3%),GEDVI不随CVP升高而增加的10例中0 h CI≥3 L· min-1· m-2有3例(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29,P<0.05)。结论 PiCCO监测所得血流动力学指标指导下的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能有效地提高液体复苏的成功率。与CVP相比,GEDVI更能有效反应心脏前负荷,在感染性休克并心功能抑制患者中,CVP与GEDVI之间的变化关系更能有效反应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在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82例,按入院顺序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蒙脱石散(思密达)对症治疗继发性腹泻,观察组40例在其基础上口服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统计两组患儿腹泻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5,P<0.05);观察组腹泻持续时间[(2.3±1.1) d]、肺炎治疗疗程[(4.4±1.9) d]、住院时间[(4.5±2.1)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4±1.6)d]、[(6.8±2.3)d]、[(7.1±2.4)d](t=7.39、7.35、7.39,均P<0.05)。结论采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外剥内扎术( Milligan-Morgan术)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aemorrhoids ,PPH)术式治疗Ⅲ~Ⅳ期环状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Ⅲ~Ⅳ期环状痔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Milligan-Morgan(MM)组和PPH组。 PPH组采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吻合器及其附件,MM组按传统采取Milligan-Morgan术常规操作。对比分析两组术后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PPH组治愈率为83.33%,高于MM组的85.00%(χ2=0.29,P>0.05)。 PPH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8.93±3.18) min、(8.30±2.16) d(5.00±2.74) d,均短于 MM 组的(32.65±3.92)min、(20.40±2.78)d、(8.00±2.83)d(U=21.05、26.62、5.90,均 P<0.01)。 PPH 组术中出血量[(29.41±4.29)mL]少于MM组[(53.37±4.14)mL](U=31.13,P<0.01)。 MM组术后疼痛发生率为6.67%,高于对照组的3.33%(P=0.68)。结论与MM术相比,PPH治疗Ⅲ~Ⅳ期混合痔疗效较好,并发症较少,恢复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促性腺激素类似物( GnRHa)曲谱瑞林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 ICPP)女童体质量指数(BMI)及最终成年身高(FAH)的影响。方法总结及追踪回访120例ICPP女童。62例ICPP女童接受曲普瑞林治疗(治疗组),观察治疗后6、12、18、24、36个月的骨龄(BA)、生长速率(GV)、BMI、预测身高(PAH),终身高及达终身高时的BMI。未治疗组(对照组)也观察相关的指标如BMI及终身高。结果曲普瑞林治疗后骨龄的增长低于年龄的增长,预测身高随着治疗疗程的增长有所提升。治疗后12、18、24、36个月PAH分别为(153.4±7.1)cm、(154.6±6.2)cm、(155.7±4.7)cm、(156.9±5.9)c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3、2.67、3.01、2.88,均P <0.01);BMI 分别为(16.37±1.41) kg/m2、(16.99±1.21) kg/m2、(17.17±1.38)kg/m2、(17.02±1.42)kg/m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9、1.28、0.89、1.11,均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终身高分别为(158.2±3.9) cm、(153.7±2.8) c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P<0.01)。达终身高时两组BMI分别为(19.1±1.9)kg/m2、(18.7±1.8)kg/m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35,P>0.05)。结论曲普瑞林能有效抑制ICPP的性征发育、骨龄增长、改善成年终身高,对BMI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疗效,评价腔镜在该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腔镜组)治疗的2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传统手术(传统组)治疗的2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美容满意度分别为(97.2±15.6) min、(17.8±8.6)mL、(30.2±11.8)mL、(4.7±0.9)d、15%、90%,传统组分别为(70.3±19.0)min、(24.6±15.2) mL、(35.6±19.6)mL、(5.2±0.6)d、10%、30%,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引流量、美容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03、-2.427,χ2=54.432,均P<0.05)。结论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且颈部无瘢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血必净注射液对卒中相关性肺炎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治疗作用以及血浆CRP水平的变化。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并发肺炎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7 d。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外周血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T、WBC、中性粒细胞和CRP分别为(36.92±0.31)℃、(8.01±0.60)×109/L、(60.99±3.01)%、(21.78±2.02)mg/L,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t=9.99、24.09、12.44、43.98,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T、WBC、中性粒细胞和CRP分别为(37.05±0.16)℃、(10.53±0.54)×109/L、(72.76±1.56)%、(33.31±3.40)mg/L,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t=15.95、20.12、4.14、16.53,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观察除T外,其余三项指标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3、6.15、7.93,均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协同抗生素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效果显著,比单纯抗生素治疗更有效,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针刀疗法与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56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以小针刀治疗;对照组78例,以颈椎牵引治疗,同时配合服用中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70例(89.6%),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治愈44例(56.7%),总有效率83.3%。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22.02、11.57,均P<0.05)。结论针刀疗法治疗颈椎病优于颈椎牵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改良小切口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改良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分别采用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并随访两组术后6个月的粘连情况。结果改良手术组患者的切口长度[(4.95±0.87)cm]、手术时间[(37.21±9.82) min]、术中出血量[(13.41±3.79) mL]及术后住院时间[(3.25±0.81)d]均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6.42±1.04) cm、(49.18±10.75) min、(18.95±4.16) mL 和(4.71±0.94)d](t=2.19、2.21、2.38、2.32,均P<0.05)。改良手术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皮下积液1例,术后继发出血再次手术1例。传统手术组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其中皮下积液3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P>0.05)。术后随访6个月,改良手术组术后粘连程度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χ2=11.08,P<0.01)。结论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颈部粘连较轻和美容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方法收集阜阳市人民医院本部及纺织厂分院 2016年 6月至 2019年 6月收住入院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 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 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每周 1次,共连续 2~3次。两组疗程为 2~3周。治疗前后对病人住院时间长短和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9.84±2.72)d]较对照组住院时间[(17.78±4.16)d]明显缩短( t=10.701,P<0.001);观察组有效率( 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 71.11%)(χ2=12.181,P<0.001)。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明显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并提高病人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半髋关节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40例)和对照组(24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患者实施PFNA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并比较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的优良率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分别为(78.4±5.3)min、(9.5±1.4)cm、(145.6±23.4)mL、(86.3±12.4)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6±6.1)min、(5.0±1.3)cm、(110.2±20.6)mL、(64.2±11.3)mL(t=13.04、10.79、20.06、15.88,均P<0.05),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8.6±2.7)d比(14.2±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0,P<0.05);观察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0.4%,高于对照组的3.3%(χ2=7.320,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6.7%、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5.8%,对照组分别为58.3%、19.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005、7.892,均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与PFNA均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式,半髋关节置换术适用于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但早期并发症较多,PFNA适用于身体状况差的患者,术后疗效佳,但晚期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灸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2例与常规组60例,干预组对针灸与牵引治疗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对疼痛的改善情况,探讨护理方法。结果(1)常规组与干预组痊愈率+显效率分别为98.3%(59/60),100.0%(62/62),两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x^2=8.345,P〈0.05)。(2)两组疼痛评分比较治疗后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t=2.137,P〈0.05)。结论针灸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采取有效的临床护理,能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点按人迎穴配合颈椎牵引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选入的57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持续点按人迎穴,两侧交替进行,每侧约5 min,共10 min,1次/d,10次为1疗程,共3个疗程;配合颈椎牵引1次、d,每次20 min,10次为1疗程,共3个疗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方法同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3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并随访1年后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CASCS评分比较(t=13.793 6),治疗后两组比较(t=5.1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3.1%)明显高于对照组(67.9%),1年后复发率(13.8%)明显低于对照组(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点按人迎穴配合颈椎牵引治疗交感型颈椎病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牵引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7月~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3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前者采取推拿联合牵引治疗,后者采取单纯的牵引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其中,观察组患者痊愈106例,有效37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95.3%;而对照组患者痊愈73例,有效35例,无效42例,有效率为72.0%,两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联合牵引治疗可有效的改善人体的微循环,调整人体颈椎内外力的平衡状态,恢复颈椎的正常结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和探讨中药葛根汤配合牵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8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中药葛根汤配合牵引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仅给予牵引治疗。两组均治疗21d(3个疗程),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显效2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葛根汤配合牵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好,且副作用少,不易复发,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肿痛安胶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肿痛安胶囊。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38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显效30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肿痛安胶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加味桂枝葛根汤配合牵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确诊为颈椎病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加味桂枝葛根汤配合牵引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牵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2.5% vs.77.5%,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 加味桂枝葛根汤配合牵引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辩证施护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对照组3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辩证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经过护理,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8%。结论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疾病时,给予患者中医辩证施护的效果非常显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分析角度牵引结合功能锻炼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探索颈椎颈肌肉功能的重要作用以及保持动静力平衡在治疗颈椎病上发挥的疗效。方法:2008年2月~2010年2月就诊的门诊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实行常规治疗和功能锻炼,观察组只有常规治疗。结果:经过半年的随访,通过日本田中靖久的20分法评定方法,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锻炼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恢复疗效显著,并能够有效防止其复发。  相似文献   

19.
刘剑 《中国当代医药》2014,(32):53-54,57
目的:探讨龙氏正骨手法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发病时间在半年以上的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龙氏正骨手法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氏正骨手法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显著,对患者日后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