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早期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早期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8例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血浆D-二聚体(DD)、蛋白C(PC)水平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与20例正常新生儿比较。结果重度窒息组血浆DD值增高,PC值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或轻度窒息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轻度窒息组血浆DD值亦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PC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血浆PT、TT、及APTT均较对照组延长,比较差异具显著性意义(P<0.05和P<0.01);重度窒息组PT、TT及APTT与轻度窒息组比较,差异亦具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早期多数存在凝血功能紊乱,主要表现高凝状态,且凝血功能紊乱程度与窒息程度相关。对窒息新生儿复苏后早期进行凝血功能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足月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早期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2例不同窒息程度足月新生儿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及凝血酶时间(TT)水平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窒息组患儿PLT、PT、APTT、Fg以及TT等指标均出现变化(P<0.05),而重度窒息组较轻度窒息组改变更为明显(P<0.05);病情缓解后上述指标均可恢复正常。结论室息新生儿存在出凝血功能紊乱,表现为以高凝状态为主的Pred-DIC。  相似文献   

3.
郭先锋  何柳芳  郭长根  张玲  苑书华 《安徽医药》2015,19(10):1897-1900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凝血功能指标与新生儿危重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该院新生儿住院的脓毒症患儿共93例,按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将患儿分为非危重组、危重组和极危重组。对入组的患儿在入院时及经治疗后72 h 采集患儿静脉血分别测定外周血中血小板(PL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和蛋白质 C(PC)。采用统计软件分析和比较非危重组、危重组和极危重组三组患儿治疗前后各项凝血指标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与非危重组比较,危重组、极危重组 TT 、PT、APTT延长(P <0.05),DD、FIB 水平升高(P <0.05),PC、AT-Ⅲ和 PLT 水平显著性降低(P <0.05)。与危重组比较,极危重组 PC、AT-Ⅲ和 PLT 水平显著性降低(P <0.05),DD 水平升高(P <0.05),PT、APTT、TT、FIB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急性期比较,危重和极危重组患儿经治疗好转后,恢复期 TT 、PT、APTT 缩短(P <0.05),DD、FIB 水平降低(P <0.05),PC、AT-Ⅲ和 PLT 水平升高(P <0.05);而非危重组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脓毒症患儿的凝血功能的异常与危重评分之间密切相关,与疾病的发展进程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孙乐科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629-63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早产患儿凝血功能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60例江西省南昌市第三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早产儿。观察1组轻度新生儿窒息20例,观察2组重度新生儿窒息20例;对照组20例无新生儿窒息缺氧早产患儿。检测所有患儿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血浆D-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外周血血小板值(PL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1组轻度窒息患儿PT、APTT、Fbg、TT、PLT、FDP和D-D二聚体均无显著差异,观察2组重度窒息患儿PT、APTT、TT和PLT无显著差异,Fbg明显降低而FDP和D-D二聚体明显升高。结论新生儿重度窒息早产儿存在高凝和纤溶亢进状态的凝血功能紊乱;Fbg降低、FDP升高和血浆D-D二聚体升高可作为诊断新生儿重度窒息早月患儿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较敏感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三种常见新生儿疾病对患儿凝血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早产儿(早产儿组)、60例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组)、60例重度新生儿窒息(重度窒息组)和6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正常对照组)作为观察对象,采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及配套试剂检测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三种常见新生儿疾病组血浆PT、APTT、TT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度窒息组血浆PT延长较之其他两组更为明显(P< 0.001).三种常见新生儿疾病组血浆Fib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重度窒息组患儿血浆Fib含量下降较之其他两组更为明显(P<0.001).结论 三种常见新生儿疾病均可导致患儿凝血功能紊乱,应加强患儿凝血功能筛查指标的监测,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病情恶化和发生DIC.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患儿凝血功能的改变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240例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新生儿(早产儿120例和足月儿120例):120例早产儿分为对照A组40例、轻度窒息组(观察A1组)40例和重度窒息组(观察A2组)40例;120例足月儿也同样分为对照B组40例、轻度窒息组(观察B1组)40例和重度窒息组(观察B2组)40例.检测所有患儿的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血浆D-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外周血血小板值(PLT).结果 与对照A和B组比较,观察A1和B1组轻度窒息患儿PT、APTT、Fbg、TT、FDP、D-D二聚体、PLT均无显著差异,观察A2和B2组重度窒息患儿PT、APTT、TT、PLT无显著差异,Fbg降低、FDP明显升高和D-D二聚体明显升高,统计学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存有高凝和纤溶亢进状态的凝血功能紊乱;Fbg、D-D二聚体和FDP三者结合可作为诊断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较为敏感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凝血功能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患儿96例,根据SIRS符合项数分为S2、S3及s4组,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测定患儿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探讨其与凝血功能紊乱间的关系。结果:随着SIRS符合项数的增加,SIRS息儿的死亡率相应增高,PT、TT、APTT、DD也增高,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存活组与死亡组间PT、TT、APTT、DD及MPV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符合SIRS诊断标准项数越多,病情越严重、凝血功能紊乱显著、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8.
窒息新生儿凝血和纤溶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凝血和纤溶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0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42例重度窒息儿、73例轻度窒息儿的凝血和纤溶指标.结果:重度窒息新生儿与对照组比较显示PT、APTT、FIB无显著性差异,D-D升高,PLT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度窒息新生儿与对照组比较显示D-D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余无变化.重度窒息新生儿与轻度窒息新生儿比较显示PT,APTT,FIB,PLT无差异,D-D升高,且与窒息程度正相关.结论:窒息新生儿大都存有高凝为特征的前DIC或DIC早期,重度窒息新生儿更易发生DIC.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评分与凝血功能变化关系,为临床提供合理SIRS病情评估,指导治疗。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收集2009年11月1日至12月30日到广西医科大学东院急诊科急诊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患者218例,进行评分分组并测定患者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值,比较不同评分分组间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 SIRS患者的凝血系统指标中,随着SIRS评分升高,PLT和Fg逐渐减少(P<0.01),PT、APTT和DD逐渐延长和增加(P<0.01);SIRS患者评分与PLT和Fg含量呈负相关,与PT、APTT和DD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SIRS凝血功能紊乱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凝血纤溶系统活化指标PLT、PT、APTT、Fg、DD均可作为反映SIRS患者病情危重程度的参考指标,在SIRS评分基础上结合SIRS患者的凝血功能动态检测,从而更好地进行SIRS病情评估,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万方锐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255-256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足月患儿凝血功能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根据病情将新生儿分为3组,分别为观察1组(轻度新生儿窒息),观察2组(重度新生儿窒息)和对照组(无新生儿窒息缺氧),每组20例。3组均进行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D-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外周血血小板值(PLT)和凝血酶时间(TT)检测,并比较分析检测值。结果观察1组所有的检测结果与对照比相比均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2组的APTT、Fbg、PT、PLT、TT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DP、D-D二聚体则明显升高(P<0.05)。结论新生儿重度窒息足月患儿存有高凝和纤溶亢进状态的凝血功能紊乱;可将FDP、D-D二聚体结合作为诊断新生儿重度窒息及满月儿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的实验室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纤溶系统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冠心病、高血压患者126例和健康对照者66例,分别检测ACE基因及多态性,测定血浆中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各值.结果 ①疾病组dD、Fg、APT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T、T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基因DD型疾病组dD、Fg水平明显高于ID、Ⅱ型组(P<0.05),而PT、TT、APTT水平明显低于ID、Ⅱ型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 ACE基因多态性与dD、Fg浓度间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71、0.702,P<0.01);与PT、TT、APTT浓度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648、-0.683、-0.653,P<0.001).结论 ACE基因DD型和D等位基因与纤溶系统有关,I等位基因则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51例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及23例健康对照组进行研究,监测其伤后24h内体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PLT)的变化。结果将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监测数据与健康对照组患者以及中、轻型颅脑损伤组患者进行对比,重型颅脑损伤组患者伤后24h内体内血浆PT、APTT、TT、FIB和PLT分别为(16.565±3.563),(29.755±4.731),(18.009±0.627),(2.283±1.211),(142.900±30.675),其中PT、APTT、TT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FIB和PLT均减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可发生凝血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重症肺炎患儿血小板数目及凝血功能的改变和临床意义。方法比较92例重症肺炎患儿与70例非重症肺炎患儿血小板数目(PLT)以及凝血功能组合包括凝血酶原时间(胛)、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检测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重症组与非重症组比较,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Tr和DDI升高,FIB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症肺炎患儿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检测肺炎患儿凝血功能可尽早判定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与正常足月妊娠妇女凝血相关指标的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关系.方法 收集11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其中包括42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27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41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及50例正常晚期妊娠孕妇的血样及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并行PLT、MPV、PT、TT、APTT、FIB、D-D、AT-Ⅲ测定.结果 ①妊娠期高血压组与正常晚孕组比较,年龄、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明显差异.PT、APTT、FIB下降(P<0.05);TT增加(P< 0.05).②轻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晚孕组相比,年龄、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明显差异.PLT、PT、APTT、AT-Ⅲ、FIB降低(P<0.05或P<0.01),TT、D-D、MPV升高(P<0.05或P<0.01).③重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晚孕组相比,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降低(P<0.01),PLT、PT、APTT、AT-Ⅲ、FIB明显降低(P<0.01),TT、D-D、MPV明显升高(P<0.01).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液呈病理性高凝状态,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陈华君  徐娜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5):2293-2294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6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3例)和对照组(1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及D-二聚体(D-D)等.结果 治疗后第7天,两组患者Plt、Fg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观察组患者变化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T、TT、APTT均较治疗前延长,但观察组患者未见明显变化;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7天PT、TT、APT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D-D较治疗前有所升高,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7天D-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妇女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四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法国Stago Compac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201例正常妊娠早期、197例正常妊娠中期、199例正常妊娠晚期和100例非孕正常妇女的PT、APTT、TT和Fib,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正常非孕对照组与早孕组比较,PT、APTT、TT及Fi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孕组与早孕组和对照组比较,PT、APTT时间明显缩短,Fib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早孕组与中孕组比较,TT时间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孕组与晚孕组比较,T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孕期的延长,妊娠妇女的血液中凝血因子处于一定程度的活化状态,凝血功能增强、抗凝及纤溶功能减弱,血浆处于高凝状态,这一妊娠期生理变化为产后快速止血提供物质基础,同时也易形成血栓,并引起其他产科疾患。定期动态监测凝血功能,了解其凝血功能状态,对预防产科并发症、及时进行抗凝治疗和保护母婴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