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对产妇实施剖宫产之后导致其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产后出血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5月本院分娩的255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出血量方面,观察组达(1169±996)ml,对照组则为(684±332)ml,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切口裂伤是主要的产后出血原因。结论采用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在产后出血率和出血量方面均比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要高,应在术中提高规范操作水平,对手术指征严格把控,尽量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的几率。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宣锦红  薛菊辉  巫云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3):3229-3230
目的:分析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将我院3年间发生的剖宫产产后出血136例与同期阴道分娩产后出血86例比较。结果:剖宫产产后出血率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及产科技术,可降低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率。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科学》2016,(2):75-77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早期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产后出血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00例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后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取自2010年1月~2015年1月,并选取同期进行剖宫产术后未发生产后出血的1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这2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对其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关的止血方法。结果剖宫产术后早期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子宫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经过止血处理后,所有产妇的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在剖宫产手术前,应对可能引发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处理,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产后出血发生后,应根据引发出血的因素,采取相关止血措施,以控制出血。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术中出血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凤兮  金世宗 《贵州医药》2002,26(7):615-616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至今仍居我国产妇死亡的首位[1] 。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 ,剖宫产术中出血也相应增高 ,并成为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2 ] 。现将我院近 3年剖宫产术中出血≥ 4 0 0ml者作一回顾性分析 ,以便探讨其相关因素及防范措施。1 资料与方法1 1 收集 1996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在我院剖宫产病历 ,将手术中出血≥ 4 0 0ml者列为研究对象 ,按1∶4随机选配同期剖宫产病历作为对照 ,均选择研究对象前后病历各 2例配对对比分析。用单因素分析法 ,统计学用卡方检验。1 2 产后出血量判断 以容量法及面积法计算。2 结 …  相似文献   

5.
剖宫产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娟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4):3814-3815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1].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率的增加,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2].现对我科2010年6月~2011年5月间2 873例剖宫产术后产妇的回顾分析,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2 873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年龄18~52岁,平均(29.63±3.915)岁.怀孕次数为1~12次.产后出血(按诊断标准:胎儿娩出后24h出血≥500 ml定义为产后出血.剖宫产术中以负压吸引瓶血量与手术纱布吸收的血量之和计为出血量,术后采用会阴垫积血称重法计算出血量,上述两项出血量之和计为24h出血量)共706例,出血量为300~5 085 ml,平均出血量为(478.93±214.48)ml.  相似文献   

6.
顾纪华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1):1577-1578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 对26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26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19例为子宫复旧不良,4例为感染,2例为胎盘残留,1例为子宫切口血肿坏死。结论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复旧不良,其次为感染、胎盘残留,切口血肿坏死较为少见;临床上重在预防和正确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临床因素,为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实施分娩发生产后出血100例患者中54例患者实施阴道分娩,其余46例患者实施剖宫产。前者为阴道分娩组,后者为剖宫产组。分析两组的平均出血量、具体出血情况、产后出血原因等。结果阴道分娩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低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出血量在1000 ml以上患者所占比例低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产后出血量超过2000 ml所占比例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宫缩乏力所占比例和阴道分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的产道损伤所占比例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和阴道分娩相比,前者的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高,且产后出血量较多,要尽量选择阴道分娩,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重视剖宫产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有助于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相关因素,为术后出血的防护提供指导。方法选择剖宫产后出血产妇106例,按1∶1匹配同期同院剖宫产非出血产妇作为对照。采集年龄、职业等临床资料,χ2检验比较两组暴露因素构成,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剖宫产后出血的强相关因素。结果 (1)出血产妇脑力劳动职业、孕周<37周、产前宫高≥35cm、择期剖宫产、胎盘粘连或植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宫缩乏力、子宫裂伤、新生儿体重≥4.0kg的构成高于非出血产妇(P<0.05或0.01);(2)宫缩乏力(OR=4.673,95%CI:2.500~8.603),胎盘粘连或植入(OR=2.568,95%CI:1.246~5.294),剖宫产时间(OR=0.470,95%CI:0.260~0.852)保留在以出血为应变量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论宫缩乏力、胎盘粘连或植入是剖宫产术后出血的高风险因素,应重点加强防护,临产后剖宫产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
剖宫产术中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进喜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8):1464-1465
近年来剖宫产率不断升高,剖宫产所引起的并发症也随之增加,特别是剖宫产术中出血,是产科的严重并发症,为了防止术中出血,我们对近年来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出血的原因,并探讨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8例剖宫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28例产后出血患者除1例羊水栓塞死亡外,其余均抢救成功。其中有80例是宫缩乏力造成的,占62.50%,其次是胎盘因素35例,占27.34%,还有就是由于手术操作不当等引发的产后出血。结论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主要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手术操作等因素有关。提高孕妇保健意识,定期产检,早期纠正产科高危因素对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介入栓塞术治疗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者亦随之增加。如何做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是临床医师关注的课题。我院对2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患者,行介入性超选择盆腔动脉栓塞术治疗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高危剖宫产术中作为一线预防用药及术后追加使用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后出血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具有宫缩乏力高危因素的剖宫产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0例,分析比较各组术中、术后2h、术后24h失血量及产后出血、输血及子宫切除情况.A组: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立即子宫肌内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 μg,以后根据子宫收缩情况再决定第二次用药,手术结束后直肠给卡前列甲酯栓0.5mg,间隔50 min再次给药.B组: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立即子宫肌内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以后根据子宫收缩情况再决定第二次用药,手术结束后予缩宫素20u静脉滴注.C组: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常规缩宫素10u子宫肌内注射、20u静脉滴注,若出血多、子宫收缩不佳,在按摩子宫同时予子宫肌内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以后可根据子宫收缩情况再决定第二次用药,若子宫收缩佳,切口出血不多,可迅速缝合子宫切口,手术结束后继续予缩宫素20u静脉滴注.结果:①三组失血量比较: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术中、术后2h、术后24h失血量明显低于C组(P<0.01);A组与B组比较,A组术后2h失血量低于B组(P<0.05),术中、术后24h失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②三组产后出血、输血及子宫切除情况比较:A组与B组比较无差异(P>0.05);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产后出血(例)、输血(例)明显低于C组(P<0.01),子宫切除(例)无差异(P>0.05).结论:产后出血的高风险孕妇在剖宫产术中推荐使用强烈子宫收缩剂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作为一线预防用药,术后2h内追加使用卡前列甲酯栓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对于预防产后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金蕾  孟晓燕  张建芬  侯芳  李洁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1):3243-3245
目的 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10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和200例未出血的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分析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巨大胎儿(OR=3.678,95% CI:1.456 ~5.345)、胎盘粘连(OR=4.264,95% CI:1.556 ~5.646)、前置胎盘(OR=2.754,95%CI:1.754 ~5.456)、多胎妊娠(OR=3.964,95% CI:1.274 ~4.453)为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剖宫产术前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预防产后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复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重庆市19家医院13 582例行重复剖宫产手术分娩产妇的病例资料,根据术中出血量情况将其分为出血组(2 216例)和未出血组(11 366例)。比较2组相关临床指标,分析重复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 2组在年龄、流产史、剖宫产次数、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周、前置胎盘、植入胎盘、子宫收缩乏力、麻醉方式、巨大儿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术前血红蛋白、术前血钙、流产史、剖宫产次数(>2次)、妊娠合并糖尿病、前置胎盘、全身麻醉、巨大儿、子宫收缩乏力是重复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717(95%CI:0.703~0.732)时,回归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结论 对于重复剖宫产产妇,年龄、术前血红蛋白、术前血钙、流产史、剖宫产次数(>2次)、妊娠合并糖尿病、前置胎盘、全身麻醉、巨大儿、子宫收缩乏力是术中出血的影响因素。临床应及时监测和调整可控的风险因素,以降低术中出血发生率和不良...  相似文献   

15.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998年1月~2008年1月所发生的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依次是子宫胎盘附着面感染或复旧不全28例(48.2%),剖宫产术后子宫伤口裂开16例(27.5%),子宫内膜炎4例(6.8%),胎盘、胎膜及蜕膜残留10例(17.2%).出血发生在剖宫产术后3周以内39例,占67.5%,3周以上19例,占22.5%,平均为(21±6)d.结论:严格剖宫产手术指征,正确判断出血的原因,及时有效地采取救治措施,并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16.
陈颖 《中国实用医药》2013,(33):121-122
近年来,各地区剖宫产结束分娩比例逐渐增加,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逐渐上升,危及产妇生命,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牛欣悦  杨冰  仇秋明 《河北医药》2012,34(16):2472-2473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是指术后24 h至产褥期内发生的大量阴道或腹腔出血[1].Alexander等[2]将晚期产后出血定义为产后24 h~12周,以产后2~4周多见.本文对近十年35篇文献报道的1 064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非医学需要剖宫产的危险因素,为非医学需要剖宫产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070例孕周≥24周的待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最终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对照组)与非医学需要剖宫产组(试验组),然后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等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中镇居民、脑力劳动者、高收入家庭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单因素分析显示:试验组患者更关心安全、形体、孩子聪明,而担心分娩痛苦及日后性生活;对照组患者更关心费用、自然生理过程及产后恢复等;多因素分析显示:剖宫产结局更完美、阴道产会对性生活产生影响、医生对分娩方式的建议、阴道产为自然分娩且恢复快、孕期对剖宫产的意向等5个因素对孕妇选择剖宫产有显著影响。结论认知行为的偏差可以导致非医学需要剖宫产指征孕妇选择行剖宫产。因此应对孕妇加强分娩方式的宣教,认知剖宫产的利弊是剖宫产率降低、产科质量提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发生产后出血的时间、病因以及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2010年6月~2011年3月本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患者2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切口感染、子宫复旧不良、宫内残留胎盘蜕膜、子宫内膜炎以及产妇的精神因素等是引起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多数病例在剖宫产术后2~3周发生产后出血,有的超过4周;16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8例经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提高手术的操作水平,积极预防子宫感染及其它并发症,术后合理预防性用药,才能降低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时间、发病原因及发病特点,以便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所发生的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病例24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结果 24例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时间多在产后2~3周,部分病例超过4周;发病原因主要为切口感染、胎盘附着面复旧不全、胎盘子宫内膜炎、胎盘、胎膜及蜕膜残留、子宫切口裂开.结论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并不完全局限在产褥期,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早诊断早治疗,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是可防可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