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子宫内膜癌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贾政伟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8):1425-1426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5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时间12—60个月,死亡12例,存活时间15—55个月;随手术病理分期增加,患者的5年生存率逐渐降低,各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B超检查肌层浸润≥1/2的病例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符合率为80.0%;59例中有14例(23.7%)盆腔转移,分化程度:G1、G2、G3分别为12例、33例、14例,发生盆腔转移分别为0例(0.0)、9例(27.3%)、5例(35.7),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浸润深度分别为:无7例、〈1/2者32例、≥1/2者20例,发生盆腔转移分别为:0例(0.0)、2例(5.9%)、12例(60.O%),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超检查对深肌层浸润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诊断确切,子宫内膜癌盆腔转移及预后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型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赵营  黄守松  孔嘉欣 《贵州医药》2004,28(6):506-50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因素。方法分析 1 3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观察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法、病理诊断等因素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总 5年生存率为71 .2 1 % ,Ⅰ、Ⅱ、Ⅲ Ⅳ期患者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83.87%、6 1 .70 %和 2 0 .0 0 % ,Ⅰ、Ⅱ期的 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Ⅲ Ⅳ期 (P <0 .0 5 ,P <0 .0 5 )。单纯手术组、手术 +放疗组、单纯放疗组、化疗组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70 .83%、77.78%、5 0 %和 34.6 2 % ,手术组和手术组 +放疗组的 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其它治疗方法组 (P <0 .0 5 ,P <0 .0 5 )。腺癌的 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癌 (P <0 .0 5 )。子宫肌层浸润深度 <1 / 2者可获得较高的生存率 (P <0 .0 5 )。结论临床分期、治疗方式、病理类型等是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靳红  徐冶  娄阁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3):3175-3177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价值. 方法 宫颈癌患者118例,手术前给予2个疗程联合化疗(即新辅助化疗,A组);另选择手术前未接受化疗的102例宫颈癌患者作对照(B组),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A组5年生存率(80.5%)高于B组(67.6%)(P<0.01).不同病理类型及有无放化疗患者5年生存率,A组均高于B组(均P<0.05).两组5年复发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新辅助化疗对适宜手术切除的宫颈癌患者是有益的,能提高近期控制率、手术切除率及远期生存率,减少复发与转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具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化疗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芬 《河北医药》2009,31(15):1930-1931
目的探讨化疗对高危因素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5例早期有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癌行术后化疗,同期有40例相同期别及相同高危因素者未行化疗,比较2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措施及预后。Kaplan-Meier法计算2组5年生存率,具高危因素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采用PAC方案。结果研究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从病理类型中观察,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低分化腺癌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分别为72.5%和42.9%;细胞分化程度G1病例数多于G2病例数,其中研究组细胞分化G1存活率显著高于细胞分化G2;肌层浸润深度〈1/2病例数少于肌层浸润深度≥1/2病例数,其中研究组肌层浸润深度〈1/2存活率显著高于肌层浸润深度≥1/2。研究组患者CA125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性降低。结论对具高危因素子宫内膜癌患者选择性进行系统化化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赵也恬  韩旭 《中国医药》2022,(6):953-956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经过全面分期手术,必要时辅助放化疗,多预后良好,但晚期及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较差,可采取的治疗方式有限。近年来,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和基因检测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为预测患者预后和制定靶向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信息。此外,针对特定靶点的药物研究在子宫内膜癌中取得一定的成果,靶向治疗可能成为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预后和减轻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6.
贡仁武 《江苏医药》1996,22(11):790-790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恶性肿瘤,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因素很多,本文对42例内膜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探讨。材料和方法材料来源于本院妇科1974~1991年内收治的42例内膜癌患者活检后手术标本,根据癌灶大小取材1~7块及淋巴结,经常规制片,部分作了网纤染色、PAS染色,在光镜下观察诊断、借鉴R0bby(1982)分类和WHO(1975)的三级分级法结合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和浸润肌层深度进行组织学分级,并作术后随访观察与预后的关系。讨论一、患者年龄对预后的影响子宫内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子宫颈癌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OO9年5月-2O12年5月接受新辅助化疗的子宫颈癌患者6O 例,对全部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化疗后,全部得到缓解(CR)28例,部分缓解(PR)23例,病灶稳定(SD)5例,疾病进展(PD)4例,总有效率为85. OO%。完成手术后,有8例患者的盆腔淋巴结呈现阳性,占13.33%,且阴道切缘也全部呈现阴性。结论对所有子宫颈癌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方法进行治疗可获得显著疗效,降低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疾病的后续根治也立下了坚实的基础,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58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对照组未给予新辅助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术中出血量、阴道切缘阳性及治疗效果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淋巴结转移、阴道切缘阳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治愈率为93.1%,对照组治愈率为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中有25例患者脉管癌栓显示为阴性,4例患者为阳性;对照组中有20例患者脉管癌栓显示为阴性,9例患者为阳性,观察组阴性率为86.2%,对照组阴性率为69.0%,两组阴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在治疗宫颈癌患者中得到了有效应用,有利于缩短治疗时间,减小对患者身体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李润花 《中国基层医药》2014,(21):3267-3269
目的:探讨Ⅱ/Ⅲ期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疗效与生存时间。方法选取108例Ⅱ/Ⅲ期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52例仅接受单纯手术治疗的Ⅱ/Ⅲ期结肠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疗效及随访两组患者生存时间。结果两组患者随访3年,研究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18个月,无病生存率为69.44%,复发转移病例26例,占24.07%,死亡7例,占6.48%;对照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12个月,无病生存率为46.15%,复发转移病例18例,占34.62%,死亡10例,占19.23%,研究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和复发转移均明显优于于对照组(χ2=8.07、4.74,均P<0.05)。术后辅助化疗患者毒副反应主要以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神经毒性及脱发多见,但均比较轻,严重者甚少,大多数患者可耐受。结论Ⅱ/Ⅲ期结肠癌患者术后进行辅助化疗,可降低术后复发转移,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肺癌化疗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癌化疗病人145例,依据病人下呼吸道感染监测结果分成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组(n=44)与无下呼吸道感染组(n=101),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肺癌化疗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风险的危险因素。结果 44例肺癌化疗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病人共培养分离病原菌48株,包括革兰阴性菌(31株,64.58%)、革兰阳性菌(13株,27.08%)、真菌(4株,8.33%)。肺癌化疗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组与无下呼吸道感染组在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36.36%比19.8%)、合并其他疾病(18.18%比5.94%)、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0%)[(73.04±20.32)%比(90.27±18.74)%]、吸烟史(81.82%比66.34%)、非小细胞肺癌占比(65.91%比68.32%)、化疗周期>2次占比(86.36%比49.50%)、侵入性操作占比(86.36%比51.49%)、中性粒细胞缺乏(63.64%比43.56)、CD4+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ACT)方案(紫杉醇加顺铂)联合放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局部复发的晚期宫颈癌患者在知情同意情况下,按患者意愿分为术前行新辅助化疗联合放疗(40例,观察组)和直接手术治疗(40例,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分析近期疗效以及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0.0%,对照组总有效率5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7,P〈0.05);观察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5.0%,对照组为22.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8,P〈0.05);两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讨论新辅助化疗联合放疗可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排毒汤预防乳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不良反应的疗效。方法选取经穿刺细胞学诊断为乳腺癌且术前应用联合化疗方案新辅助化疗的患者12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上述化疗方案基础上,治疗组在化疗前1d开始服用排毒汤,对照组常规应用昂丹司琼。结果治疗组化疗中断率为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7%(x2=4.99,P〈0.05);治疗组体质量增加率为7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x2=6.79,P〈0.05);治疗组消化道反应防治有效率为9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7%(x2=7.19,P〈0.05);治疗组化疗后血液学毒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30.30、22.67、62.06,均P〈0.01)。结论排毒汤预防乳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不良反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对中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106例中期宫颈癌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在手术前采用紫杉醇与顺铂( TP)方案新辅助化疗,对照组直接行手术治疗。观察化疗总有效率和化疗前后肿瘤直径变化,并测定观察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结果化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0.4%;化疗前后观察组肿瘤平均直径分别为(5.24±1.35) cm、(2.64±0.67)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947,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淋巴结转移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t=3.725、5.392,χ2=4.28, 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化疗后血清VEGF和MMP-9均比化疗前有明显降低( t=3.130、4.724,均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以明显降低中期宫颈癌患者血清VEGF和MMP-9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马德寿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4):3716-3717
目的观察放疗、化疗粒子联合植入法治疗复发性甲状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16例经过放疗治疗和手术后均再次复发的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放疗、化疗粒子联合植入法进行治疗,在B超引导下将氟尿嘧啶缓释化疗粒子和^125I粒子以交替的方式植入;对照组单纯进行放化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治疗计划,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状及神经损伤或气管损伤。治疗后x线平片检查:观察组所植入的放射粒子的位置均未发生任何变化。治疗后6个月对肿瘤进行CT检查,两组肿瘤体积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小。观察组: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5例,无明显变化1例;对照组: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5例,无明显变化2例;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无1例患者死亡,对照组死亡1例。结论采用放疗、化疗粒子联合植入法治疗复发性甲状腺癌,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局部晚期宫颈癌(Ⅰb2~Ⅱb期)的患者中18例采用CBP方案化疗作为研究组,22例采用VBP方案化疗作为对照组,2组化疗1~2个疗程后观察近期有效率、化疗的不良反应以及根据近期疗效予以进一步手术或放疗.结果 CBP方案化疗组有效者16例,总有效率88.9%,VBP方案化疗组有效者20例,总有效率90.9%.2组对比化疗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2组对比可见CBP方案化疗组的Ⅱ级及以上的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均小于VBP方案化疗组,CBP方案胃肠道反应Ⅱ级5个疗程,Ⅲ级2个疗程,骨髓抑制Ⅱ度2个疗程,Ⅲ度0个疗程;VBP方案胃肠道反应Ⅱ级10个疗程,Ⅲ级7个疗程;骨髓抑制Ⅱ度7个疗程,Ⅲ度2个疗程,(P<0.05);而肝肾功能损害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方案CBP、VBP应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手术前的治疗证实是有效可行的,可使宫颈癌灶缩小,提高了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及生存质量.而CBP方案化疗组的不良反应较小,对耐受性差、体质弱的患者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化疗药物区域性动脉灌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46例晚期胰腺癌患者,按给药方式分为观察组(动脉灌注组)24例和对照组(静脉化疗组)22例,观察临床疗效并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动脉灌注组客观缓解率为45.83%(11/24),临床受益率58.33%(14/24);生存时间6—23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静脉化疗组客观缓解率18.18%(4/22),临床受益率27.27%(6/22);生存时间3~18个月,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动脉灌注组客观缓解率、临床收益率及生存期均优于静脉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化疗药物区域性动脉灌注介人治疗胰腺癌临床疗效优于静脉治疗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表阿霉素(DE)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术前均按DE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即注射用多西他赛75mg/m2,表阿霉素75mg/m2,第1天,静脉滴注。每21d为1个周期,共进行2~3个周期的治疗。治疗后分别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48例中有2例获得临床完全缓解(cCR),35例获得临床部分缓解(cPR),11例疾病稳定(SD),无临床进展(PD)病例,有效率为77%(37/48);48例均不具备保乳手术条件的患者中,有19例(40%)经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缩小,病期降低,符合保乳手术条件。结论使用DE方案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进行3周期新辅助化疗,可以获得良好的肿瘤缩小效果,并可降低临床分期、提高肿瘤切除率。  相似文献   

18.
卡培他滨对Ⅲ期乳腺癌术前化疗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临床Ⅲ期乳腺癌术前应用卡培他滨化疗的意义。方法 将2000年1月2004年1月诊断的64例Ⅲ期乳腺癌随机分为两组:卡培他滨组和CAF组(环磷酰胺+阿霉素+5-氟尿嘧啶),每组各32例。分别应用卡培他滨和CAF术前化疗3个周期。结果 卡培他滨组临床有效率为81,3%,CAF组临床有效率为49,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且卡培他滨组临床毒副作用少。结论 卡培他滨应用Ⅲ期乳腺癌术前化疗能提高临床有效率,减少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