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清中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测定VD组、脑梗死非痴呆组(CI组)、健康对照组(NC组)血清AVP含量变化,分析其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的关系。结果VD组MMSE评分、AVP水平低于NC组和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I组和NC组AVP水平无显著性差别(P〉0.05)。VD组的MMSE评分与血清AVP水平呈正相关(r=0.366,P〈0.01)。结论VD患者血清中AVP水平的降低可以直接导致认知功能的减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方法 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将29例脑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级,用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级别血浆中Hcy浓度,用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测定叶酸和VitB12浓度,并与27例同期收治的同龄非痴呆性脑梗死患者做对比,分析Hcy浓度与VD的相关性.结果 VD组血浆中的Hcy显著高于非痴呆对照组(P<0.05),叶酸和VitB12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痴呆程度患者之间的Hcy、叶酸、VitB12浓度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血浆Hcy浓度影响脑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和发展,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导致V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年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和维生素B12(VitB12)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对50例青年脑卒中患者采用循环酶法和放免法检测血清Hcy、FA、VitB12水平,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青年脑卒中组血清Hcy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FA、VitB12含量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FA和VitB12缺乏可引起HHcy,轻度或中度Hcy升高是青年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及VitB12与脑梗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循环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100例脑梗死患者血清Hcy、FA及VitB12水平,并与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cy水平(16.35±5.52)μmol/L,升高比例(22%),明显高于对照组[(8.62±3.45)μmol/L,6.7%,P<0.01];血清FA和VitB12降低的脑梗死组患者升高比例(19%和24%)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5.0%,11.7%,P<0.01),而血清FA水平(13.62±5.98)nmol/L和VitB12水平(527.35±288.65)p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18.45±6.70)nmol/L,(565.24±282.72)pmol/L,P<0.01].脑梗死组患者血清FA和VitB12水平与Hcy水平均呈负相关(r1=-0.365,r2=-0.625,P<0.05).结论 Hcy血症为脑梗死的高危因素,与FA和VitB12水平下降有关,Hcy、FA、VitB12的检测在脑梗死患者的预防与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及维生素B12(VitB12)水平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65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糖尿病组(A组)、早期。肾病组(B组)、临床肾病组(C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各组患者血浆Hey浓度,并同步应用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FA、VitB12水平,与48例正常对照者(D组)进行比较。结果A组:UAERl(1.6±5.2)μg/min、HCY(14.8±3.6)μmol/L、FA(9.02±2.06)nmol/L、VitB12(552±162)pmol/L;B组UAER(82.9±45.8)μg/min、HCY(21.1±2.3)μmol/L、FA(7.85±2.45)nmol/L、VitB12(436±135)pmol/L;C组UAER(348.1±123.2)μg/min、HCY(32.3±2.5)μmol/L、FA(5.78±2.33)nmol/L、VitB12(292±92)pmol/L;D组UAER(10.9±5.3)μg/min、HCY(9.1±2.2)μmol/L、FA(10.39±2.93)nmol/L、VitB12(688±208)pmol/L。各组血Hey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组又高于A组和B组(P〈0.05),而FA、VitB1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C组又低于A组和B组(P〈0.05)。Hey与UAER呈正相关(P〈0.01),,与FA、VitB12呈负相关(P〈0。01)。结论定期测定糖尿病患者血浆Hcy、FA和VitB12有助于预测、判断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孙翠梅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6):2176-2178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其中单纯脑梗死患者42例(脑梗死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54例(高血压脑梗死组);选取同期就诊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8例(高血压组)及健康体检患者40例(对照组)。观察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Hcy水平及脑梗死组、高血压脑梗死组患者脑梗死情况。结果中度高血压患者的血清Hcy水平较轻度高血压患者明显升高(P〈0.05),而重度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水平较中度高血压患者明显升高(P〈0.05);高血压组、脑梗死组、高血压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高血压脑梗死组血清Hcy水平较高血压组、脑梗死组均明显升高(P〈0.05);高血压脑梗死组患者大面积梗死、再发性梗死、多灶性梗死的发生率较脑梗死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增高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且与患者脑梗死病变程度有关。常规检测患者血清Hcy水平对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防、治疗、预后等具有萤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入院早期血糖漂移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以62例急性脑梗死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T2DM分为合并T2DM组(A组,n=38)和非合并T2DM组(B组,n=24),对两组进行72h动态血糖监测,比较相关指标。所有患者发病24h内确诊,遵循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指南给予相应规范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评分。结果①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标准差(SDBG)、日间血糖波动幅度(MODD)、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②MAGE与CSS评分、Hcy、HOMA-IR、病程显著相关(r=0.531、r=0.518、r=0.360、r=-0.510,P〈0.05);CSS评分与CRP、Hcy、HOMA-IR、部分凝血酶原活动时间(APTT)显著相关(r=0.481、r=0.472、r=0.352、r=0.346,P〈0.05)。A组治疗前后CSS评分均高于B组(P〈0.01)。③以CCS评分为因变量,其他因素为自变量行多重线性回归,MAGE及血清Hcy进入最终的回归方程。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更明显,预后较差。减少血糖波动,降低血清Hcy水平,可延缓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程进展,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孙广斌 《河北医药》2011,33(18):2758-275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B12及抵抗素(resistin)水平,并分析Hcy与叶酸、维生素B12及resistin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82例脑梗死患者Hcy水平,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resistin水平。并同期检测健康老年人55例上述指标作为对照。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及resisti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Hcy水平与resistin水平呈正相关(r=0.78,P〈0.05),血清Hcy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r=-0.69,P〈0.05;r=-0.72,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Hcy、resistin水平升高,Hcy水平与resistin水平呈正相关;叶酸、维生素B。:水平降低,Hcy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干预患者血清Hcy、resistin、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对降低脑梗死发病可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病变程度及部位不同血管性痴呆( VD)发病情况。方法对80例脑卒中史老年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 MMSE)评定,根据是否患有VD分为VD组36例和非VD组44例,经颅脑CT分析脑病变程度和部位不同VD发病情况。结果 VD组中脑卒中史及多发性脑梗死比例均高于非V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脑白质疏松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VD组中额叶、颞叶、基底节脑梗死部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V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枕叶、顶叶、丘脑部位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史,多发性脑梗死及颞叶、额叶、基底节部位病变使VD发病率增加,脑颅CT检测脑病变程度及部位对诊断VD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暂性脑缺血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叶酸、维生素B水平,并与同期42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对照。结果短暂性脑缺血组血浆Hcy、ET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别具有显著性(P〈0.01);NO、FA、VitB12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中高血压患者Hcy高于血压正常患者。结论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血浆Hcy、ET浓度升高,检测血浆Hcy含量变化对于患者病情观察、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短暂性脑缺血患者服用FA和VitB12等制剂对于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姚红梅 《中国药房》2010,(44):4181-4183
目的:对比观察盐酸多奈哌齐与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月的82例VD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盐酸多奈哌齐组与尼莫地平组,每组41例,对比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对认知能力、痴呆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结果:盐酸多奈哌齐组治疗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尼莫地平组(P<0.05);盐酸多奈哌齐组治疗后4周、12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临床痴呆量表(CDR)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地平组治疗后4周、12周MMS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R评分仅在治疗后12周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4周CDR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L评分治疗后4周、12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多奈哌齐组治疗后4周、12周MMSE评分、CDR评分和ADL评分均优于同期尼莫地平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VD方面,盐酸多奈哌齐治疗VD优于尼莫地平,并且较尼莫地平更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痴呆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何平  林本  明志红  田镇安  黄燕 《中国医药指南》2013,(18):487-487,489
目的探讨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102例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患者为病例组,收集40例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为对照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将病例组分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组52例和痴呆组50例,痴呆组其中老年性痴呆(AD)13例和血管性痴呆(VD)37例;各组均检测血浆Hcy水平,进行组间比较,血浆Hcy浓度与MMSE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病例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痴呆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MCI组(P<0.01);痴呆组血浆Hcy水平与MMSE评分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与高Hcy有关,而且认知障碍程度与血浆Hcy水平增高程度密切相关,高Hcy是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6例PD患者(包含认知障碍者55例,认知正常者51例)及50例健康对照者,收集临床资料、认知功能评估,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Hcy浓度,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叶酸、维生素B12浓度,分析血浆Hcy含量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认知障碍组血浆Hcy值显著高于认知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叶酸、维生素B12浓度无统计学差别。PD认知障碍组简易智能状态量表评分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均与血浆Hcy值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血浆Hcy升高与PD认知功能障碍存在显著相关性,血浆Hcy升高可能是PD认知损害的一个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14.
周广举 《安徽医药》2014,(8):1505-1507
目的探讨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年龄≥70岁。检测入选病例Hcy水平、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叶酸、维生素B12、血肌酐等指标;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对各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并比较。结果HbA1c、LDL-C、Hcy、FA、VitB12及收缩压均为糖尿病合并MCI的危险因素(P〈0.05),2型糖尿病患者重度高Hcy血症组MCI发病率较中度及轻度高Hcy血症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cy升高是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在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高Hcy血症将会增加MCI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尤其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影响因素叶酸、维生素B12等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离子捕获免疫分析法及非均相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等测定302例CHD患者,包括ACS组202例(急性心肌梗死组132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7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00例和正常对照组120例的血浆Hcy、叶酸及维生素B12等水平。对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损害行Gensini评分,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①ACS组、SAP组Hcy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19±12)μmol/L vs (10±6)μmol/L(P<0.01)、(15±5)μmol/L vs (10±6)μmol/L(P<0.01)],而叶酸,维生素B12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3.2±0.7)μg/L vs (7.1±1.8)μg/L(P<0.01),(5.3±0.6)μg/L vs (7.1±1.8)μg/L(P<0.01);(184±32)ng/L vs (283±56)ng/L(P<0.01),(228±45)ng/L vs (283±56)ng/L(P<0.01)。并且ACS组和SAP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浓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②血浆Hcy浓度与血浆叶酸、维生素B12浓度呈线性负相关。③随着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的增加,Hcy浓度明显升高。结论冠心病尤其是ACS患者血浆Hcy显著升高,其升高严重程度与CHD的发生、病情严重性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密切关系,检测CHD患者血浆Hcy水平可以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对于高Hcy者应用叶酸,维生素B12治疗,对于延缓CHD尤其是ACS病变发展可能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分水岭梗死(CWI)的关系.方法 58例CWI患者(观察组)和56例健康者(对照组),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及CWI各亚组的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结果 CWI患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13、2.842、3.051,均P<0.05);CWI患者不同亚组之间血浆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高血浆Hcy可能是CWI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维吾尔族子痫前期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及其代谢因子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子痫前期病情轻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维吾尔族正常晚期妊娠者31例、子痫前期轻度33例、子痫前期重度36例,分别测定其血浆tHcy和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结果 血浆tHcy水平在正常对照组、子痫前期轻度组、子痫前期重度组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3),(13±4),(16±4) μmol/L](F=29.688,P<0.01),且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叶酸水平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76,P>0.05).子痫前期轻度组的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子痫前期重度组[(154±64) ng/L比(215±79),(213 ±95)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3组中血浆tHcy水平与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之间不具有相关关系(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Hcy与子痫前期病情轻重呈正相关(r=0.650,P=0.000),叶酸、维生素B12与子痫前期病情轻重相关分析无统计学意义(r=0.089,-0.018,P=0.380,0.859).结论 维吾尔族子痫前期患者的tHcy水平明显增高,tHcy水平与病情轻重程度有关,tHcy水平高者病情重.  相似文献   

18.
张贺齐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2729-2730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70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吡拉西坦治疗)各35例,疗程为2周,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画钟试验(CDT)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两组认知功能.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MMSE、CDT、MoCA评分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1、1.45、12.37,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依达拉奉通过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损伤,能够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9.
李颖  杜晓红  赵晓薇 《中国药房》2009,(33):2620-2621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将VD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及护理,视病情严重程度及合并症给予降压、降糖、降脂等治疗。治疗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加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25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时间均为21d。试验前、后分别进行MMSE、ADL量表和TCD、P300检查。结果:治疗组MMSE、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脑血流显著加快(P<0.05),P300电位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波幅显著升高(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V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