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以来湖南省永兴县人民医院高血压脑出血877例患者的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危险因素。结果:877例患者再出血97例(11.1%),而手术时机(P=0.031)、穿刺部位(P=0.000)、术中首次抽吸量(P=0.026)、术后高血压控制情况(P=0.015)、术后患者情绪状况(P=0.029)等5个因素是影响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出血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后再出血主要受手术时机、穿刺部位、术中首次抽吸量、术后高血压控制情况、术后患者情绪状况影响。重视这些因素有利于再出血的早期识别与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2.
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再出血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正美 《安徽医药》2009,13(8):932-933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再出血的可能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0例,根据复查头颅CT结果观察有无并发再出血,对再出血的可能原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70例接受微创治疗患者中并发再出血20例,再出血率为28.6%;穿刺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穿刺时离发病时间太近,首次抽吸血肿量过大,血肿形状不规则,以及穿刺后3天内冲洗次数和每次冲洗液量较多等均是并发再出血的可能因素(P均〈0.05)。结论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应避免可能诱发再出血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于晓忠 《河北医药》2014,(19):2953-295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诱发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00例根据是否出现术后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32例和对照组268例,比较相关数据。结果再出血组血肿量>60 ml、血肿形态不规则、凝血功能异常、血压急升>50 mm Hg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1),出血至手术时间<6 h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2组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提示再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情况较明显。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很多,与血肿量、血肿形态、凝血功能、血压、手术时机等均有相关,临床应综合各类原因实施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王玖飞  李明  赵刚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0):2751-2753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保守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老年患者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高血压脑出血老年患者随机等分微创组和保守组,微创组采用YL-1型穿刺针刺入血肿边缘,缓慢穿刺至血肿边缘进行抽吸,保守组采用降压药、脱水剂、清除自由基和营养脑神经细胞等保守治疗。观察两组血肿清除时间、神经功能恢复和术后生活能力等方面临床疗效。结果微创组和保守组血肿清除时间分别为(4.5±1.2)d和(17.0±1.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4,P〈0.05);微创组和保守组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分别为66.7%和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5.46,P〈O.05);微仓Ⅱ组和保守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总有效率分别为80.0%和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93,P〈0.05);微创组和保守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0.0%和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z=8.08,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理想方法,可明显缩短血肿清除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行手术治疗的2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临床研究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后再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9.63%,经CT检查均为原出血部位再出血,且患者病死率61.54%.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与患者发病至手术时间、凝血机制、术前血肿量、术后收缩压及术后躁动等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手术方式、出血部位无关(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引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得出发病至手术时间、凝血机制、术前血肿量、术后收缩压及术后躁动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与发病至手术之间时间、术前血肿量、血肿形态、术后血压控制、凝血功能及术后躁动情况有显著相关性,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处理,以降低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9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微创治疗)50例和对照组(保守治疗)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治并发症,维持生命体征、营养神经及康复治疗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结果观察组住院病死率为12.0%(6,/50),对照组为27.6%(13/4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存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入院治疗15、30d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适应证广、疗效好、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优点,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小骨窗开颅术和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经小骨窗手术患者56例与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并与入院GCS评分、手术时机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两组术后死亡率无明显差异;术前GCS评分越低,术后预后良好率越低;超旱期、早期手术治疗病人预后良好率高于24h后手术病人;近期预后指标GOS显示,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6月后存活患者按ADL评定远期疗效,其生存质量微创组优于骨窗组(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小骨窗开颅术更为安全有效,且操作简单,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实验性脑出血微创抽吸术联合腹腔、血肿腔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ganglioside,GM1)对脑出血急性期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将Ⅳ型胶原酶注入SD大鼠尾状核诱导形成脑出血10h后,向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溶解血凝块,实施微创血肿抽吸术排出脑内血肿,通过对抽吸组与抽吸腹腔给药组及抽吸血肿腔给药组之间的脑组织含水量测定,不同时间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免疫组化检测,对微创抽吸术联合2种途径应用GM1治疗脑水肿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抽吸血肿腔给药组,抽吸腹腔给药组注胶原酶3d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少于抽吸组(P〈0.05),注酶3d时间点血肿周围AQP4表达细胞数和累积光密度值小于抽吸组(P〈0.05),5,7d AQP4表达细胞数和累积光密度值减少明显(P〈0.01)。结论:大鼠脑出血微创抽吸术联合腹腔、血肿腔应用GM1治疗能减轻脑出血急性期脑水肿,AQP4参与脑水肿形成,而且可能是GM1减轻脑水肿的潜在靶点;微创血肿抽吸血肿腔给药用药量更少,脑出血治疗更经济。  相似文献   

9.
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脑出血最佳手术时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脑出血最佳手术时机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将入选的急性脑出血(30-60m1)病人120例,随机分A、B、C和D组,A组病人为发病≤6小时实行微创穿刺术,B组病人为发病6~12小时之间实行微创穿刺术,C组为病人发病后12.18小时之间实行微创穿刺术,D组病人为发病后18~24小时实行微创穿刺术组,各30例。根据CT定位对患者进行YL-1型血肿穿刺引流治疗,用每例病人术前和治疗后近期远期疗效及各组术中术后再出血率、病死率、转归优良率等疗效评价指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四组术后再出血无差异,A、B组术中再出血多、但A、B组存活者生活质量高和3个月的病死率低,明显优于C、D组(P〈0.05),而A组较B组病死率低(P〈0.05)。结论A组病人(≤6h)进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脑出血手术时机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再出血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48例中并发再出血14例(29.2%);穿刺时血压升高,穿刺时间距发病时间太近,首次抽吸血肿量过大,血肿形状不规则,以及穿刺后3d内冲洗次数和每次冲洗液量较多等均是并发再出血的原因.结论 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应避免诱发再出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术后再出血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6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微创血肿清除手术病例,按照患者是否发生再出血分为A组(术后未发生再出血)和B组(术后发生再出血),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种可能因素对术后再出血的作用.结果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立体定向锥颅钻孔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应用CT立体定向锥颅钻孔血肿抽吸术高血压脑出血42例,并与传统微创小骨窗开颅术治疗33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锥颅钻孔组较小骨窗开颅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6,P=0.035),手术耗时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2,P=0.021);锥颅钻孔组有效率(87.2%)高于小骨窗开颅组(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2,P=0.046)。结论 CT立体定向锥颅钻孔血肿抽吸组较传统微创小骨窗开颅手术时间短,定位准确,创伤性小,疗效明显,术后并发症少,死亡率低,低致残、致死率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和传统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108例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微创血肿清除联合尿激酶冲洗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来说,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效果显著,但是要了解血肿部位、出血量、手术时机及术后并发症对术后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旋切器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应用自行研制的微创旋切器行颅内血肿穿刺对颅内血肿行血肿抽吸、粉碎、旋切、冲洗液化和引流。结果本组好转25例,死亡4例,植物人状态2例,术后放弃治疗1例,术后再出血3例。结论脑出血患者应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尤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引流管性状的变化,及时发现再出血,为抢救争取时间和时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大骨瓣开颅组(42例)和小骨窗开颅组(42例)。对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血肿清除率、再出血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术后21d患者生活能力评定(按ADL分级),小骨窗组明显优于大骨瓣组(P〈0.05);术后小骨窗组残留血肿量为(9±1)ml,明显少于大骨瓣开颅组的(15±3)ml(P〈0.05);术后12h小骨窗组有2例(4.76%)再出血,大骨瓣组有8例(19.05%)发生再出血,两组再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能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降低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1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小骨窗开颅组(A组)67例,钻孔血肿抽吸引流组(B组)45例,分析各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B组手术时间为(47.39±18.90)min,低于A组的(93.81±22.45)min(t=4.21,P<0.05);B组再出血发生率为7.46%,低于A组的15.56%(χ^2=34.52,P<0.05);A组和B组预后良好和脑水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1,P>0.05).结论 小骨窗开颅术创伤小、手术快捷、术后恢复快;微创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的手术创伤最小,疗效较为肯定.  相似文献   

17.
邓如明 《安徽医药》2016,37(4):435-438
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引流及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及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微创穿刺引流术组(n=50)及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n=50),比较两组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通过单因素分析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再以多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微创穿刺引流及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疗效比较,两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收缩压、术后收缩压、发病至手术时间是影响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术后收缩压、发病至手术时间是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论 微创穿刺引流及小骨窗血肿清除术都能较好地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应高度重视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8.
钻颅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严肖锋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2):2133-2134
目的探讨钻颅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1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4例,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钻颅血肿抽吸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周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2、4周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钻颅血肿抽吸术能够明显提高治疗的有效率、降低死亡率,同时改善了患者的ADL,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时再出血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时再出血的原因和对策。方法:对本院神经内科2008年7月~2010年3月收治的7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再出血发生率为7.14%,再出血的发生与术中、术后操作,机体情况,血肿情况等都有一定的关系,并对再出血的防治措施提出了可行的方法。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再出血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微创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再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114例分成非再出血组与再出血组。针对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夺状态、术前血肿量、血肿形态及既往是否有大量饮酒史、卒中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h内手术组再出知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再出血组收缩压明显高于非再出血组(P<0.05);再出血组中大量出血及不规则出血例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大量饮酒、慢怀肝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史与再出血明显有关(P<0.05)。结论 6h内手术、收缩压明显增高、大量出血及不规则出血及既往大量饮酒、慢性肝脏疾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史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发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