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春彩  张艳 《淮海医药》2012,30(5):460-461
脑卒中是目前临床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我国传统医学将其列为风、痨、臌、膈4大疑难病之首,近年逐渐呈现出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明显三高现象[1]。目前,幸存脑卒中患者中50%~70%都遗留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现代医学理念的日益更新,如何更为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改善的影响.方法 9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Ⅰ、对照组Ⅱ,每组各30例,对照组I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照组Ⅱ采用康复训练疗法,治疗组为两种方法联合使用,比较三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Ⅰ总有效率66.7%,对照组Ⅱ总有效率63.3%,治疗组与对照组Ⅰ、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与对照组Ⅰ、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的运动功能改善及日常能力的改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1早期康复的定义康复专家普遍认为,只要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h后即可开展早期康复[1]。因此,将脑卒中发病后3d内开展的康复定义为早期康复。2早期康复的措施2.1鼓励并协助患者早期活动脑卒中的早期康复中最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析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对其肢体功能恢复的促进效果。结论将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本院诊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4例作为对象,依照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列入试验组、基础组,各组37例;两组均施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开展早期康复护理,护理2周后,评比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差异。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都无显著差异(P> 0.05);护理干预2周后,试验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都显著高于基础组(P <0.05)。结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较为突出,能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同时可改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70例康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指导组)35例和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组)35例,后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1个月、3个月的FMA评分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后8周上肢和下肢的FMA评分Ⅳ级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较明显,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上、下肢的肢体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6.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菊青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2):114-115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状况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在入院时及出院前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Barthel指数评估,训练组从保持良肢体位、被动活动、主动锻炼及日常生活活动训练(ADL)等方面进行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结果:在康复护理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自理能力均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训练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训练组的有效率达95%,对照组为6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8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2例)与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在生命体征稳定后2周进行康复训练,研究组则在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  相似文献   

8.
郭康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3):1661-1662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进行临床对照性研究,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以运动疗法,并对每例患者在进入课题时和出院后测试1次Fugl-Meyer运动功能(FMA)。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功能均有提高,但治疗组功能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采用中医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作用和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本次分组试验观察,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在此基础上增加中医康复护理,比较其临床效果及其相关指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肢体肌力评分、肢体的Brunnstrom分期提升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肢体功能康复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实施有针对性的中医康复护理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期脑卒中患者118例,按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康复护理组62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症状不再进展后48h进行康复训练,并分别于入选前24h和治疗4w后,采用Fugl—Meyer评分评定神经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临床对比分析两组肢体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经4w治疗后,两组在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上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早期康复护理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功能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88例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其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比护理前有所降低(P<0.05),但是对照组的降低幅度不如观察组大,且t=10.5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更好的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还能够使大部分患者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值得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12.
马腾霄  黄丽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2741-2742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偏瘫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32例老年脑卒中患者根据开始康复训练时间的不同分为早期组(7 ~30 d)16例和晚期组(3~6个月)16例,两组常规治疗与康复训练措施均相同,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时的FIM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FI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早期组FIM评分明显优于晚期组(U=2.742,P<0.01).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可明显促进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入院的20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00例,干预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方法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各阶段吞咽功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均于治疗2个月后进行吞咽功能评价:干预组有效率为91%(91/100),对照组有效率为37%(37/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进行有效吞咽功能的康复治疗和针对性的饮食指导,不仅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可提高患者的日常能力和生活质量,对脑卒中患者的最终预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桂梅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3):2046-204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管意外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脑血管意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与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实施康复治疗.结果:对照组与干预组肢体功能的比较,干预组住院日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早期进行肢体功能康复治疗和心理干预,对脑血管意外患者的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超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入院时、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给予康复护理后,巴氏指数评定显著提高,与护理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康复护理在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早期恢复中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以本院收治的68例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他们在康复护理前和护理后的肢体功能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23个月的早期康复训练,本组资料中的68例偏瘫患者康复情况良好,4例痊愈,38例病情有明显好转,大部分患者能进行简单的日常活动。结论康复护理能有效帮助偏瘫患者恢复肢体功能,降低偏瘫患者病发后的残疾程度,所以在偏瘫患者的早期治疗中要重视康复护理。  相似文献   

17.
黄亚萍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5):116-117,12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均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总有效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沈伟业  程忠美 《淮海医药》2009,27(5):453-45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入院时给予常规治疗外,只给予常规的与脑梗死相关的护理;观察组除给予常规的护理指导外,还采取积极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结果2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瘫痪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全面提高患者的健康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方法以2002年2月~2005年8月在我院神经科人院,年龄<70岁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8例为观察对象,将其按脑梗死和脑出血分层后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和一般护理,康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在急性期病情稳定48h后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内容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和言语治疗等,所有患者在分组和6个月时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序,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10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改良巴氏指数评分治疗前康复组和对照组无差异(P>0.05),6个月后康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分治疗前康复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6个月后康复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事件和副作用。结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训练干预方法明显提高了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康复护理在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早期恢复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致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对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康复护理组为34例患者制定康复护理计划,进行综合性的早期肢体被动康复护理、日常护理和心理康复指导等 对照组34例按常规内科治疗及护理。结果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康复护理组偏瘫的恢复率和生活质量均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对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加快康复进程,减少致残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