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老年患者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结果。术后随访1~2年。结果总有效率93.4%(56/60),其中治愈76.7%(46/60),好转16.7%(10/60)。结论鼻内镜手术同样适合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行鼻内镜再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分析行鼻内镜鼻窦手术462例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治愈率.结果 本组患者治愈362例,治愈率为70.57%;并发症89例,发生率为20.1%,眶周瘀血、眼睑水肿、鼻腔粘连为常见并发症,但手术出血也较多,其中3例出血在500 ml以上.结论 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内镜手术并发症较功能性内窥镜鼻窦外科(FESS)手术多,尤其是鼻腔原有结构破坏、解剖标志不清、出血多,需有娴熟的内镜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b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巧芳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9):2667-2668
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治疗后,治愈188例,好转4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6.7%。术后并发症:眶周淤斑7例(2.9%),出血量超过400ml12例(5.0%),鼻腔粘连8例(3.3%),上颌窦开口狭窄6例(2.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窦炎手术中实施中鼻甲外侧切除与鼻内镜手术中保留中鼻甲对鼻内镜鼻窦炎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2012年6月-2013年6月入住巩义市人民医院的49例行鼻内镜鼻窦炎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4例行保留中鼻甲组(对照组),25例行中鼻甲外侧切除(治疗组)。术后随访不少于6个月,根据患者主诉、术后换药次数和内镜下对术腔黏膜的观察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显著高于对照组(75%)(P〈0.05);治疗组术后换药次数要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鼻窦炎患者接受鼻内镜手术的同时,将中鼻甲外侧壁切除,能有效减少组织粘连、换药和冲洗频率,临床疗效显著,术后复发率低,缩短随访时间,收到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Ⅱ型儿童鼻窦炎一种合适的手术范围.方法 对60例Ⅱ型儿童鼻窦炎随机分为扩大手术组和小范围清理组各30例,并分别观察其疗效.结果 两组术后6个月复查术腔,扩大手术组治愈率为87.23%(41/47),小范围清理组为86.05%(37/4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Ⅱ型儿童鼻窦炎鼻内镜下手术范围宜小不宜大,宜简单不宜复杂,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副鼻窦开放联合中鼻甲外侧壁切除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及其对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鼻窦炎的患者96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8例,对照组予以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副鼻窦开放和中鼻甲外侧壁切除术。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SNOT-20,5大问题和Lanza-Kennedy评分的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7,P<0.05)。两组的鼻塞、鼻漏,嗅觉障碍,头部疼痛评分,SNOT-20,5大问题和Lanza-Kennedy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观察组的降低水平更为明显(P<0.01)。结论鼻内镜下副鼻窦开放联合中鼻甲外侧壁切除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改善症状和改善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 65例 ,按Messerklinger术式进行手术 ,术后随访 1月~ 6月 ,按 1997年海口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4 5例 ( 69.2 % )患者痊愈 ,2 0例 ( 3 0 .8% )好转 ,总有效率 10 0 % ,好转者中 ,12例患者有鼻中隔偏曲未矫正 ,有 8例是术后未按时换药。结论 :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疗效好 ,但鼻中隔偏曲、术后不能按时换药、清理痂皮均影响术腔上皮化 ,以致影响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的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间收治的50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均行鼻内镜下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治疗。结果本组50例手术患者中,38例治愈(76%),10例好转(20%),2例无效(4%),术后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术治疗鼻内镜下鼻窦炎鼻息肉具有良好的疗效,患者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的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间收治的50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均行鼻内镜下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50例手术患者中,38例治愈(76%),10例好转(20%),2例无效(4%),术后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手术治疗鼻内镜下鼻窦炎鼻息肉具有良好的疗效,患者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治疗鼻窦炎患者的整体护理.方法:对2010年140例鼻内窥镜手术鼻窦炎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进行分析.结果:140例鼻窦炎手术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结论:鼻内窥镜下手术鼻窦炎患者的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是提高手术治愈的重要环节,做好出院指导及术后随访工作,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渊舒口服液对慢性鼻窦炎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将23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5例,对照组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基础上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使用鼻渊舒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5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鼻通气障碍、嗅觉障碍、鼻黏膜水肿消退及头痛、头昏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渊舒口服液可提高慢性鼻窦炎患者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术后恢复,且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刘金斌  甄浩林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5):1460-1461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后定期换药治疗的意义。方法:对220例(412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后定期在鼻窦内窥镜下换药治疗,并同期观察鼻腔,鼻窦粘膜的转归。结果:术后1—2周,术腔换药方式主要为清除术腔痂皮;术后3~12周可见术腔出现囊泡,肉芽,小息肉以及纤维素性粘连等病变,此期主要清除这些病变;12周以后可见鼻腔,鼻窦粘膜逐渐上皮化;结论:术后换药治疗有利于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术后术腔上皮化,对减少鼻窦炎症及鼻息肉的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切除范围与术后中鼻甲漂移粘连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91例(447侧)鼻窦内窥镜手术术后中鼻甲漂移粘连27例(35侧)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切除范围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发生中鼻甲漂移粘连发生率为7.83%,开放筛窦,切除鼻丘气房内侧壁后中鼻甲基板下部漂移粘连发生率较高(P<0.01).结论注意控制手术范围,术中注意保留中鼻甲支架是防止中鼻甲漂移粘连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的疗效及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2年-2010年完成随访的527例行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527例中,Ⅰ型179例,Ⅱ型289例,Ⅲ型59例。498例采用局部麻醉辅以静脉强化麻醉下完成手术。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Ⅰ型治愈率为78.2%,Ⅱ型治愈率为67.1%,Ⅲ型治愈率为55.9%。三型之间治愈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9%。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的有效方法,手术疗效与其临床分型及手术处理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张静 《中国当代医药》2013,(11):193-194
目的分析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实施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两组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2.50%,低于对照组的36.67%(P〈0.05);两组术后鼻腔粘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鼻窦炎患者实施经鼻内镜手术治疗,远期疗效理想,并发症及复发率低,可作为鼻窦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用于鼻内窥镜手术全身麻醉的优越性。方法择期行鼻内窥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双盲分为2组:实验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D组于麻醉诱导输注DEX负荷剂量1μg/kg,15 min输完,麻醉维持持续输注0.2~0.7μg/(kg.h)至术毕前15 min;C组麻醉诱导以同样方式输注生理盐水,麻醉维持输注丙泊酚2~3 mg/(kg.h)至术毕前5 min。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静脉注入芬太尼时(T1)、气管插管时(T2)、手术20 min时(T3)、拔管时(T4)以及拔管后10 min(T5)的血压(SBP、D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麻醉深度指数(CSI),以及T1、T2和T4呛咳评分、T4躁动评分、T5镇静评分和镇痛评分。结果 D组在T2~T5多时间点的SBP、DBP、HR较C组同期值低(P<0.05),但其T5SpO2高于C组(P<0.05)。D组T1、T2和T4呛咳评分、T4躁动评分、T5镇静评分和镇痛评分较C组同期值低(P<0.05)。结论 DEX用于鼻内窥镜手术麻醉,使患者麻醉诱导呛咳少,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术后苏醒完全,呛咳躁动发生率低,有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而无明显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18.
鼻窦内镜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支气管哮喘5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华清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0):1625-1627
目的观察鼻窦内镜术(ESS)对慢性鼻窦炎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疗效。方法对100例行ESS术患者分为慢性鼻窦炎伴支气管哮喘(A组)50例和慢性鼻窦炎(B组)50例,于行ESS术前、术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可溶性IgE低亲和力受体(sCD23)的含量,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组患者治疗前IL-4、sCD23含量分别为(93±47)ng/L、(1.83±0.62)ng/L,sIL-2R含量为(720±167)μg/L;B组患者治疗前IL-4、sCD23含量分别为(84±40)ng/L、(1.72±0.48)ng/L-1,sIL-2R含量为(649±146)μ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1±25)ng/L、(1.10±0.22)ng/L,(367±123)μg/L];治疗后A组IL-4、sCD23、sIL-2R含量[(60±30)ng/L、(1.11±0.38)ng/L、(540±151)μg/L]低于治疗前;治疗后IFN-γ含量(410±241)μg/L高于治疗前(311±240)μg/L;A组术后哮喘改善水平由随访术后1年的60%提高到术后2年的80%。结论ESS对慢性鼻窦炎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有较满意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香菊胶囊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内镜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Ⅱ型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20例作为治疗组,行内镜鼻窦手术后,在常规辅助治疗基础上加用香菊胶囊口服,并设120例Ⅱ型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为对照,对比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后症状、体征的变化,术腔上皮化时间及术后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治愈75例,好转3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4.2%;对照组治愈50例,好转45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79.2%;头痛头昏、鼻黏膜充血肿胀、鼻甲充血肥大、鼻腔分泌物四种症状及体征变化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术腔上皮化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术后复发率4.5%,明显少于对照组7.9%(P〈0.01)。结论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内镜术后,应用香菊胶囊对鼻腔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疗效,并能减少复发率,可作为常规药物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卫华  韩增灿  张玉清 《中国医药》2010,5(12):1134-1136
目的 研究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行内科保守治疗;微创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行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治疗组行常规治疗+微创血肿清除术+亚低温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治疗后随访90 d时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 治疗30、90 d后NIHSS评分联合治疗组[(6.4±4.2)分、(1.9±1.2)分]低于微创治疗组[(8.1±2.7)分、(3.2±2.4)分],微创治疗组低于常规治疗组[(9.9±3.2)分、(5.4±1.7)分](均P<0.05);治疗90 d后Barthel指数微创治疗组为(56.4±36.2)分,大于常规治疗组的(40.6±21.2)分,联合治疗组为(78.7±51.9)分,大于微创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血肿清除术和亚低温联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明显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