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全身麻醉(全麻)苏醒期躁动采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预防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150例腰椎手术行全麻术后进入麻醉复苏室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50例。A组患者给予微量泵泵入0.2μg/kg右美托咪定,B组患者给予微量泵泵入0.4μg/kg右美托咪定,C组患者给予微量泵泵入0.6μg/kg右美托咪定。对比三组给药前后不同时间段血压、心率及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呼吸恢复时间、气管插管拔管时间。结果A组自主呼吸恢复时(T4)舒张压(DBP)、心率(HR),拔出吸痰管时(T5)时收缩压(SBP)、DBP、HR,T6时HR与本组麻醉诱导前(T1)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给药后10 min(T3)、拔出吸痰管后10 min(T6)、出麻醉复苏室时(T7)时SBP、DBP、HR,T4时DBP、HR与本组T1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T3、T4、T6、T7时SBP、DBP、HR与本组T1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患者血压、心率波动范围处于正常血压、心率范围内。在麻醉苏醒期,A组中22例患者出现躁动情况,躁动发生率为44.00%(22/50);B组中6例出现躁动情况,躁动发生率为12.00%(6/50);C组中3例出现躁动,躁动发生率为6.00%(3/50);B组、C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躁动发生率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呼吸恢复时间、气管插管拔管时间均明显长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呼吸恢复时间、气管插管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麻苏醒期给予患者0.6μg/kg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及呼吸恢复时间影响不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右美托咪定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相关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书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8)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EA)的相关影响.方法 本次选取神经外科手术患者80例,均为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麻醉诱导及术中处理(对照组,n=40)与围麻醉期加用右美托咪啶(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 观察组血压、心率在吸痰时、管道拔除前、管道拔除后5 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恢复、唤醒、管道拔除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率为15%,遗忘率为67.5%,对照组分别为82.5%、2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加用右美托咪定,可降低全麻后苏醒期躁动率,保障手术顺利实施,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对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的安全性及适宜的镇静剂量。方法:拟行妇科开腹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40~55岁,体重50~75 kg,手术时间1~2.5 h之间。麻醉诱导与维持均按公斤体重给予相同药物,术后转入麻醉恢复室(PACU)。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右美托咪啶0.2μg/kg组(D1组)、右美托咪啶0.4μg/kg组(D2组)、右美托咪啶0.6μg/kg组(D3组)。观察并记录给药前(T1)、给药后5 min(T2)、30 min(T3)、拔管前(T4)、拔管后(T5)、出室时(T6)各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以及躁动评分(R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RSS评分)、意识状态评分(OAAS评分)、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全麻身体舒适度评分(BCS评分)情况的变化,同时观察各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给药后3组心率、血压较给药前有所下降(P<0.05),在T2、T4、T5、T6时点,D2、D3组血压、心率低于其余两组(P<0.05);NS、D1组RS高于D2组、D3组(P<0.05);D3组OAAS和BIS低于其他各组(P<0.05);D3组发生再入睡和心动过缓的比率较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0.4μg/kg用于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镇静是安全的,可明显提高麻醉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啶预防儿童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情况及相应护理方法.方法 入选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手术治疗的患儿86例,患儿经七氟醚进行麻醉.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84例患儿分成对照组予观察组,各43例.观察组患儿在麻醉后,静脉输液右美托咪啶,对照组患儿麻醉后静脉滴注与观察组等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儿的苏醒期躁动情况,对出现躁动的患儿进行心理和行为的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中患儿躁动情况发生率显著性的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P<0.05.结论 应用右美托咪啶预防儿童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较好,护理干预可减少躁动中出现危险情况,为七氟醚麻醉苏醒期患儿躁动提供了有效了预防治疗和护理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小儿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控制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4年7月我院耳鼻喉科择期手术患儿188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68例、芬太尼组(C1组)68例和生理盐水组(C2组)52例。三组患儿均在术前1周停用镇静类药物,术前常规准备。术毕前10 min开始,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μg/kg静脉注射(注射时间>10min),C1组给予芬太尼1μg/kg静脉注射,C2组给予生理盐水5 m L静脉注射,镇静期间患儿若出现体动或躁动则给予追加异丙酚2 mg/kg辅助镇静。观察和记录三组患儿镇静期间的生命体征、追加异丙酚次数、Riker镇静躁动评分、人工辅助通气次数、拔管时间、出室时间等。结果:三组患儿术后呼吸循环变化均无明显异常,心率(HR)、血压(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Riker镇静躁动评分比较,D组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开胸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开胸手术患者60例,ASAI~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后,D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负荷量为0.3μg/kg,输注10min后,维持量为0.6μg/kg/h至手术结束,C组静脉泵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观察患者在PACU的RSS躁动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D组躁动评分和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D组T1、T2时点MAP和HR,T1、T2、T3各时点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1),D组T1、T2、T3各时点Ramsay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1),而两组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啶可有效预防或减少开胸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毛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30):69-70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啶预防瑞芬太尼全麻术后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72例行全麻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术前用药、麻醉方式,在手术结束前0.5h时,观察组泵入右美托咪啶,对照组泵入0.9%氯化钠溶液,比较两组患者的躁动程度及身体舒适度评分(BCS)。结果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5.1±2.7)min、呼之睁眼时间为(10.3±2.1)min、拔管时间为(12.6±2.6)min;对照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5.2±2.3)min、呼之睁眼时间为(10.9±3.1)min、拔管时间为(12.9±2.9)min;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患者躁动0级24例(66.7%),1级3例(8.3%),2级4例(11.1%),3级5例(13.9%),躁动率为33.3%;观察组患者躁动0级33(91.6%),1级1例(2.8%),2级1例(2.8%),3级1例(2.8%),躁动率为8.4%;两组躁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BCS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有利于预防瑞芬太尼全麻术后患者的躁动,减少不良反应,增强患者身体舒适程度。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预防小儿神经外科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天津市环湖医院2013年1—11月择期行幕上脑肿瘤切除术的40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右美托咪定组(Dex 组)和0.9%氯化钠溶液组(NS 组),各20例。Dex 组在脑膜缝合完毕后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 kg,NS 组给予同等剂量的0.9%氯化钠溶液,观察两组给药前(T0)、给药后(T1)、拔除气管插管时(T2)、拔管后5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的变化,以及拔管时间和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 T0的 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 T1的 HR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儿 T2、T3的MAP、HR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ex 组苏醒期的躁动评分优于 N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ex 组苏醒期躁动率为5%,低于 NS 组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ex 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短于 N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小儿气管插管术全麻中可以发挥较好的镇静、镇痛、稳定血流动力学的效果,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术后躁动等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用于食道癌患者全麻手术后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择开胸食道癌根治术患者120例,ASAⅠ~Ⅱ级,随机双盲分为4组(n=30):D1组(Dex负荷剂量:0.6μg/kg);D2组(Dex负荷剂量:0.6μg/kg,维持剂量为0.2μg/(kg·h);D3组(Dex负荷剂量:0.8μg/kg,维持剂量为0.2μg/(kg·h);C组(对照组泵注同等剂量的0.9%NS);插管成功后进行间歇正压通气,手术切皮前10min开始泵注各组负荷剂量,15min泵注完毕。记录四组患者入PACU时(T0)、拔管前(T1)、拔管后1min(T2)、拔管后5min(T3)和拔管后10min(T4)的HR、MAP和拔管时间;观察记录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在PACU时的Ramsay镇静及呛咳评分。结果在T1~T4时点,C组的MAP、HR和明显高于D1、D2和D3组(P〈0.05);Ramsay评分C组明显低于D1、D2和D3组(P〈0.05),而在呛咳评分和躁动,C组明显高于D1、D2和D3组(P〈0.05);C组和D1组在手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和拔管时间上明显低于D2和D3组(P〈0.05);D3组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D1组和D2组(P〈0.05)。结论术前单次泵注Dex负荷剂量0.6μg/kg用于食道癌根治术患者,不仅提供有效的镇静、镇痛辅助,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不影响拔管时间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全麻手术患者分为A、B、C三组各5 0例,三组麻醉方案相同,手术结束前3 0分钟经静脉输注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A组0.3μg/k g、B组0.5μg/kg、C组1.0μg/kg,观察三组全麻苏醒期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等。结果随着右美托咪定剂量的增加,三组的HR、MAP和Sp O2的值逐渐加大,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依次延长,其中A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用药剂量加大,SAS评分逐步降低,其中A、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躁动率(40.0%)明显高于B(10.0%)、C组(4.0%)。结论剂量为0.5μg/kg的右美托咪定不能同时满足快速和安静复苏,但综合来看,其在快速或安静复苏之间达到了一个较好的平衡,可以考虑作为临床麻醉用药的参考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用于减轻小儿七氟烷麻醉术后急性躁动的有效剂量。方法将105例ASAⅠ~Ⅱ级行手术的患儿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5例,患儿吸入3%七氟烷进行麻醉诱导,对照组患儿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 mL,观察1组患儿注射右美托咪啶0.15μg/kg,观察2组患儿注射右旋美托咪啶0.30μg/kg,然后放置口咽通气道辅助通气,行骶管阻滞。麻醉维持使用1.2%七氟烷,维持其自主通气。记录患儿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的改变。在麻醉结束时记录睁眼的时间( TEO )。结果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TEO分别为(8.45±4.02)min、(9.23±5.03)min、(10.81±4.06)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1组的躁动发生率(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42.86%)(χ^2=31.42,P<0.05),观察2组(8.57%)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观察1组(χ^2=24.37、7.53,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有效预防小儿七氟烷麻醉术后急性躁动,0.30μg/kg剂量既有效又安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究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啶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的影响.方法 将108例进行胸外科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54例,B组采用常规麻醉诱导,A组在常规麻醉诱导的基础上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啶,观察两组的循环变化和应激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A、B组平均动脉压(MAP)在T3、T4时刻[A组:T3 (79.04 +9.54) mm Hg,T4 (68.12±12.81)mm Hg;B组:T3(73.39±9.03) mm Hg,T4(63.94±14.71)mm Hg]较T1时刻[A组:T1 (86.72±13.46) mm Hg;B组:T1 (85.67±9.93) mm Hg]显著降低,且B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A组;A、B组皮质醇(Cor)水平T3均比T1时显著降低;两组血糖水平在T4时刻较T1显著降低(均P<0.05).两组各个时刻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乳酸(La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啶能明显减少胸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和应激反应,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盐酸右美托咪啶对开胸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镇静作用. 方法 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开胸患者47例,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啶,用0.9%氯化钠注射液配制成4 μg.mL-1的浓度,20 min给予1.0 μg.kg-1的负荷量,之后使用微量泵以0.2~0.7 μg.kg-1.h-1的速度输注维持,维持Ramsay评分>3分,监测各项指标. 结果镇静效率为(87.5±4.2)%,镇静时间内平均输注速度为(0.64±0.12) μg.kg-1.h-1,镇静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呼吸率(RR)及心率(HR)明显下降,而中心静脉压(CVP)及血氧饱和度(SpO2)无明显差异. 结论 盐酸右美托咪啶对开胸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有较好的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在预防小儿全身麻醉后躁动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年龄3~10岁行手术的小儿患者。男36例、女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右美托咪啶组(n=30)。小儿采用静脉麻醉诱导,麻醉后给试验药物,对照组输注生理盐水15mL,试验组注射右美托咪啶0.5μg/kg,用15min输完。监测术中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记录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观察术后躁动的发生率,躁动程度评估采用4级的评估方法。1~2级为无躁动,3~4级为发生术后躁动。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开始注射右美托咪啶,患者的心率缓慢下降,与基础心率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两组血压比基础值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躁动发生率对照组为33.3%,右美托咪啶组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全身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啶,能够有效预防小儿患者手术后躁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胸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胸科手术的患者,采用双盲、完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右美托咪啶0.5μg.kg-1组(D1组)、1μg.kg-1组(D2组)、对照组(C组),每组各20例。D1,D2组右美托咪啶用生理盐水配制成4μg.mL-1的浓度,手术结束前30 min用微量输液泵10 min静脉注射完毕。C组持续输注生理盐水作对照。观察患者麻醉前(T0)、苏醒时(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5 min(T3)几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BIS数值,并记录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警觉镇静(OAA/S)评分及术后躁动情况。结果:C组血压、心率在苏醒时、拔管即刻、拔管后均较术前和D1,D2组明显升高(P<0.05)。D1,D2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OAA/S评分明显减低(P<0.05)。与C组,D1组比较,D2组BIS值、OAA/S评分明显减低(P<0.05)。3组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啶可有效减轻胸科手术患者拔管时的应激反应,降低苏醒期躁动不安发生率,0.5μg.kg-1组即可起到良好的术后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儿童吸入七氟烷全身麻醉后应用右美托咪啶预防躁动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手术室于2010年5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56例行全身麻醉的患儿,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其中研究组在手术结束前30min给予右美托咪啶静脉泵注,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静脉泵注。结果两组患儿用药前(T1),用药后(T2)及拔管后1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躁动程度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应用于七氟烷全麻儿童可有效缓解术后躁动不安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小儿静吸复合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本组80例患儿全麻后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氯胺酮1 mg/kg,丙泊酚1 mg/kg,右美托咪啶0.5μg/kg;对照组给予氯胺酮1 mg/kg,丙泊酚1 mg/kg,生理盐水15 mL。均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患儿的Ramsay镇静评分与躁动评分。结果两组镇静评分与躁动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苏醒时烦躁不安、哭闹,不能配合医护工作;治疗组患儿不哭不闹,安静合作。结论术中加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的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小且能达到良好的镇静状态,无苏醒期延迟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