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3月湘潭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治疗32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全切肿瘤30例(93.8%),其中SimpsonⅠ级切除者12例(37.5%),SimpsonⅡ级切除者18例(56.3%),余2例SimpsonⅢ级切除(6.2%)。术后随访6~80个月,无手术死亡病例,无复发病例。结论术前完善的影像学检查、熟练的显微手术技巧、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保护并妥善处理好上矢状窦和中央沟静脉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全切率与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32例临床资料。观察分析患者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表现与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中,有29例患者实行全切肿瘤,其中Simpson I级切除者10例,SimpsonⅡ级切除者16例,SimpsonⅢ级切除3例;在患者术后半年至1年随访,并未出现死亡病例,且无复发性病例。结论矢状窦旁脑瘤患者采取显微手术治疗的时候,在术前接受影像学检查,操作者具备娴熟的显微手术操作技巧,就可有效控制出血量,妥善并保护好矢状窦与中央沟静脉,是成功手术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显微手术切除镰窦旁脑膜瘤回顾分析,总结手术治疗经验,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效果,改进手术方法、技巧及术后辅助治疗措施。方法对显微手术治疗21例镰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全切除肿瘤21例,按脑膜瘤切除Sinpson分级法:Ⅰ级切除者15例(71.43%),Ⅱ级切除者5例(23.81%),Ⅲ级切除者1例(4.76%)。术后随访1~2年,患者生活自理,均未复发。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减少并发症,术后辅助治疗可改善神经功能,减少肿瘤复发,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镰窦旁脑膜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矢状窦旁脑瘤外科手术治疗经验和体会。方法对本科2007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0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临床资料手术均顺利切除肿瘤,肿瘤切除按Simpson分级:Ⅰ级7例,Ⅱ级11例,Ⅲ级2例,Ⅳ级0例,Ⅴ级0例,全组无死亡,术后随访6个月~5年,复发1例。结论充分的术前影像学评估,精确的手术入路设计,娴熟的显微手术技巧等能明显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全切除率,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全切除11例(Simpson Ⅰ、Ⅱ级),次全切除2例(SimpsonⅢ、Ⅳ级),无死亡病例.结论 良好的手术暴露、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保护并妥善处理好上矢状窦和避免脑皮质损伤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本院2005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36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Ⅰ级切除22例(61.1%),Ⅱ级切除12例(33.3%),Ⅲ级切除2例(5.6%),术后随访6~24个月,SimpsonⅢ级切除者1例复发,再次手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应用显微手术,保护引流静脉,正确处理矢状窦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切除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共32例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窦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 SimpsonⅠ级切除17例,SimpsonⅡ级切除12例,SimpsonⅢ级切除3例,肿瘤位于窦前1/3者的15例,窦前1/3之后者17例,术后1~2周评估神经功能,6例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或原有的功能障碍加重,11例无明显变化,15例有改善,术后29例随访1a~4a,其中3例复发。结论窦旁脑膜瘤为颅内常见的肿瘤,由于肿瘤比邻上矢状窦,单纯追求根治性切除,可能导致或加重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所有病例术后均应定期复查,对于有复发迹象的患者可以考虑采取伽马刀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8.
王淮  朱成 《淮海医药》2014,(5):431-433
目的总结研究矢状窦一大脑镰旁脑膜瘤运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39例矢状窦一大脑镰旁脑膜瘤病患的临床资料。本组39例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切除。结果术后依据Simpson标准评价肿瘤切除的程度,本组病患肿瘤达到I级切除的32例,达到Ⅱ级切除的7例,此7例患者确诊病理诊断后,后期予以加行伽玛刀治疗。本组无因手术死亡病例。本组术后共有33例病患获得确切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年,无复发病例出现。结论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有效的控制和减少手术中出血,保护重要血管避免损伤,如上矢状窦、中央沟静脉,避免脑皮层重要功能区的损伤,能够明显提高矢状窦镰一大脑镰旁脑膜瘤的全切除率、降低复发率、减少术后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显微手术治疗大型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23例大型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均予以显微手术治疗,分析切除效果、并发症与复发情况。结果23例患者肿瘤切除Ⅰ级14例(60.87%),Ⅱ级7例(30.43%),Ⅲ级2例(8.70%);患者术后出现1例(4.35%)轻微视觉障碍并发症;患者术后1年内出现2例(8.70%)复发。结论显微手术治疗大型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具有一定可行性、安全性,肿瘤切割效果理想,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3例行矢状窦旁脑膜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经验,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根据Sinpson切除分级标准,矢状窦旁脑膜瘤Ⅰ级切除37例,约占58.73%,明显高于Ⅱ级、Ⅲ级切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矢状窦旁脑膜瘤多为良性,病理组织学分型以内皮型多见,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切除疗效显著。结论显微神经外肿瘤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王淮  朱成 《淮海医药》2014,(1):17-18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对镰旁脑膜瘤的治疗方法,提高镰旁脑膜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利用显微手术镜直视下切除大脑镰旁脑膜瘤32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Simpson标准评价脑膜瘤切除程度,达到SimpsonⅠ级切除28例,达到SimpsonⅡ级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所有病例有效随访平均24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镰旁脑膜瘤,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相邻脑组织及血管的损伤,提高全切除率,避免手术死亡,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107例,给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设为观察组;选取该院2004年1月以前应用常规手术治疗的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和手术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6.2%(103/107),对照组为86.0%(4315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X^2=4.013,P〈0.05);肿瘤全切除率观察组为90.6%(97/1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39/50)(X^2=4.709,P〈0.05);术中输血量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489.2±13.4)mL与(893.0±21.3)mL,t=144.468,P〈0.01];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70.6±18.2)min与(45.3±11.7)min,t=8.991,P〈0.01];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73,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矢状窦镰旁脑膜瘤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和肿瘤全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病残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脑膜瘤患者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方法以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入我院治疗的脑膜瘤患者128例作为观察对象,先采用MSCT检查,没有获得肿瘤与脑膜全面的具体位置关系,再使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检查。结果这128例患者中,通过MRI检查,脑膜瘤位于大脑凸面71例,大脑镰有27例,蝶骨嵴有3例,小脑桥脑角7例,乙状窦1例,矢状窦1例,鞍旁有18例,两次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膜瘤应用MRI诊断联合MSMSCT诊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显微镜下切除中央回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以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中央回区脑膜瘤临床患者病例42例,对其采取显微镜下切除术进行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结果经统计发现,行SimpsonⅠ级切除者27例,行Ⅱ级切除者10例,行近全切除者5例。术后随访结果显示,无死亡病例,发生偏瘫者3例,无复发病例。结论在对中央回区脑膜瘤患者行显微镜下切除术进行治疗过程中,选择合理手术方式,对中央沟静脉、矢状窦等进行保护,可避免脑功能区损伤,疗效显著,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小脑幕脑膜瘤的治疗中应用显微手术治疗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小脑幕脑膜瘤病例53例,研究应用显微手术治疗的手术方法、小脑幕脑膜瘤的切除程度及治疗后疗效.分析显微手术后的小脑幕脑膜瘤患者的病死率,死亡原因.比较治疗前、治疗后Spitzer指数,评价患者生活改观情况.结果 小脑幕脑膜瘤患者在经过显微手术治疗后未出现死亡病例;小脑幕脑膜瘤患者肿瘤全切除率情况巨大肿瘤<大肿瘤<中型肿瘤<小型肿瘤;治疗前Spitzer指数好9例,良好14例,治疗后好26例,良好14例,治疗前、治疗后Spitzer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15,P<0.01).结论 显微手术治疗在针对与小脑幕脑膜瘤病例的治疗过程中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较大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苏杰  严畅  陈伟强  杨光  吕晨 《淮海医药》2011,29(2):107-109
目的 总结蝶骨嵴脑膜瘤患者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1 例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蝶骨嵴脑膜瘤患者(内侧型15例,外侧型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通过显微手术的方法 切除,Simpson Ⅰ级切除10例,Simpson Ⅱ级切除8例,Simpson Ⅲ级切除3例,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 熟练掌握手术区域显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央区附近脑膜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中央区脑膜瘤患者行显微手术切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Simpon分级,Ⅰ级切除38例,Ⅱ级切除12例,Ⅲ级切除6例,无手术死亡,获随访52例,恢复良好47例,单瘫3例,轻瘫1例,复发1例。结论中央沟附近是脑膜瘤好发部位之一,保护好中央沟静脉,处理好上矢状窦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全切肿瘤及受损硬膜是预防术后肿瘤复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技术在脑膜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应用神经导航手术操作系统进行显微外科治疗的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针对不同类型的脑膜瘤,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设计个体化的手术入路,术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避免损伤重要结构,进行有效的肿瘤切除。结果 SimpsonⅠ级切除38例(45%);Ⅱ级切除26例(30%);Ⅲ级切除21例(25%);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4%(包括脑内血肿2例,中动脉区梗死1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均行神经系统检查和头颅MRI检查,遗留严重神经功能缺损2例(2%);2年内复发2例(2%),均为天幕脑膜瘤(内侧型),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应用神经导航显微手术切除脑膜瘤定位准确可靠,可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减少术中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脑镰及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MRI表现,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临床证实为大脑镰及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头部外伤患者CT、MRI表现。结果①32例患者中大脑镰硬膜下血肿15例,小脑幕硬膜下血肿14例,大脑镰并小脑幕下血肿3例。②CT表现:大脑镰硬膜下血肿为条索状、带状高密度影,可位于大脑镰一侧或两侧;小脑幕硬膜下血肿可位于双侧或局限于单侧、幕上或幕下。血肿边缘清晰,不延伸入邻近脑沟或脑池。③MRI表现:轴位形态与CT大致相同,冠、矢状位显示血肿更清晰,根据血肿不同时期信号的特异性表现,可对其作出更加准确的诊断。结论大脑镰及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MRI表现均具有特征性,MRI检查对亚急性期血肿的显示较CT更优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