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胰结合部损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对我院1998—2010年期间收治的13例医源性胆胰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术中发现者,施行裂口修补+胆总管T管引流+腹膜后引流术,术后2例并发切口感染,1例并发十二指肠瘘,均经保守治疗治愈。8例术后发现者,2例患者继发后腹膜脓肿及髂窝脓肿先行脓肿穿刺引流术,后因引流不畅行切开引流;1例合并胰腺、十二指肠损伤者术后出现十二指肠瘘、腹膜后脓肿并大出血再次急诊行清创止血引流+胃空肠吻合加胃窦部可吸收线捆扎术,术后经积极治疗痊愈;2例并发切口感染。所有患者恢复顺利出院。结论早期诊断胆胰肠结合部损伤并及时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府根据榻伤的不同稗席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总结内镜技术在胆胰肠结合部外科中的具体应用价值情况,为后期相关治疗工作的展开提供合理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期间来接受治疗的67例胆胰肠结合部外科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情况进行全面性回顾分析,具体总结内镜技术的应用效果。结果通过对这些患者采用内镜技术对患者的具体疾病发作情况进行了准确判断,并及早的进行了手术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情况。结论胆胰肠结合部在外科领域中又被称之为十二指肠汇管区疾病,有其自身存在的特殊性,相对于传统的诊断技术,内镜技术能够为胆胰肠结合部疾病进行有效的诊断,还能够微创性地解除患者的疾病情况,值得临床治疗工作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诊治胆胰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25例胆胰疾病患应用十二指肠镜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419例患十二指肠镜下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RCP)成功,成功率为98.6%,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190例,一次性成功取尽结石121例(63.7%),造影发现胆胰肿瘤55例,16例放置内支架引流,32例行鼻胆管引流,7例置管未成功,成功率为87.3%,ERCP术后胰腺炎25例(6.0%),肠穿孔1例,黑便8例,均经非手术治疗治愈,结论:应用十二指肠镜诊治胆胰疾病,创伤小,恢复快,临床效果好,对部分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晚期胆胰肿瘤患,可取代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李想  徐斌 《江西医药》2009,44(4):336-337
目的总结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胰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禁食6h.在全麻或镇静下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根据检查结果,选择性镜下治疗。结果诊断性ERCP逐渐转向较多的治疗性ERCP、ERCP在胆胰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范围扩大。结论治疗性ERCP是胆胰疾病微创治疗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自1997-02以来,我们对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采用改良捆绑式胰肠吻合。具体操作方法是,在断胰后找出主胰管,外翻缝合固定3针,然后胰断端的前后缘以4-0丝线8字缝合止血。分出胰腺断端3cm,然后用2根7-0丝线分别于胰断端的上下两处8字缝合线圈内绕出,不打结,于距空肠断端10cm处引出,牵引协助胰断端套入,套入后空肠断端与胰腺被膜未缝合固定,而是在未套入前距空肠断缘0.2cm处,用可吸收线浆肌层缝合一周,不收紧,然后以组织钳分别夹住空肠端的上下两处,与牵引线配合顺利套入,结扎荷包缝线,最后再按捆绑式胰肠吻合的要求捆绑胰肠,两道结扎线的松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胆胰结合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胆胰结合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6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于术后1个月行常规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分别于化疗前1d及化疗1周后检测患者外周血常规、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化疗后观察组CD3+、CD4+、CD8+、CD4 +/CD8+高于化疗前,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低于化疗前,且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化疗后免疫球蛋白水平高于化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化疗后白细胞和血小板水平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化疗后白细胞和血小板水平低于化疗前(P <0.05,P<0.01).2组毒性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能够增强、调节胆胰结合部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并能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口径吻合器胆肠吻合在合并胆总管扩张壶腹部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2007年5月~2009年10月共30例伴胆总管扩张壶腹部肿瘤患者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16例行小口径吻合器胆肠吻合,其余14例采用常规方法吻合,分析其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电解质、肝功能变化,手术时间,两组吻合口大小、吻合时间、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及胆道感染情况,手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与常规术式组相比,观察组的胆肠吻合手术时间短,P=0.036,术后进食时间早,术后住院时间短,P=0.047,术后3个月胆管直径、胆漏发生率、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相当,两组间手术前后血钠、血钾、肝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胆管扩张的患者以小口径吻合器胆肠吻合同时不放置T管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应用套入捆绑式肠胰吻合法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997年2月至2011年6月本院肝胆外科收治的34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行套入捆绑式肠胰吻合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发生胰瘘5例,胰瘘发生率仅为1.4%,且均为少量胰瘘,经过持续负压冲洗引流后在10d或1月得到控制。6例术后5~8d并发胆瘘,经过引流自愈,3例术后3~7d切口感染,均经换药治疗而愈合,3例于术后6~9d切口开裂,二次手术行切口减张缝合后痊愈,5例于术后5~15d发生胃瘫,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套入捆绑式肠胰吻合,手术时间短且临床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闭合性胰十二指肠损伤20例的诊治体会,加深对此类损伤的认识,探讨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对1996年12月-2001年12月间收治的胰十二指肠损伤20例进行分析,男18例,女2例,胰腺挫裂伤7例,胰尾断裂4例,胰体部断裂2例,胰腺挫伤并十二指肠第三段裂3例,胰头裂伤十二指肠第二段破裂1例,十二指肠第二段破裂2例,胰腺钩突撕脱十二指肠第二段破裂、第三、四段交界外断裂1例。20例均手术治疗。结果:11例治愈,切口感染3例,腹腔感染2例,胰瘘4例,无十二指肠瘘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胰十二指肠损伤术前不易诊断,应结合B超、CT及术中所见仔细探查,以免漏诊。手术应根据损伤轻重及合并伤加以选择。严重胰十二指肠损伤宜采用十二指肠憩室化术。胰腺挫裂伤充分引流及缝合。胰体断裂近端缝闭、远端与空肠Roux-y吻合。十二指肠破裂行修补术加胆囊造瘘、空肠造瘘,或十二指肠空肠Roux-y吻合。不论何术式,术后尽早用抑制胰腺分泌药减少或防治胰瘘或十二指肠瘘的发生。严重损伤加强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胆胰疾病的诊治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4年6月期间该院采用 ERCP 诊治的200例胆胰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诊断率、疾病种类、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单纯 ERCP 诊断病例42例,治疗性 ERCP 158例,包括胆总管结石78例(49.4%),恶性胆道梗阻32例(20.3%),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狭窄28例(17.7%),化脓性胆管炎20例(12.7%)。全组 ERCP 诊断率为91.5%,高于 CT 诊断率的70.0%(P <0.05);158例患者治疗方法包括网篮取石、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胆道内支架引流(ERBD)及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成功率为95.6%。本组共有15例发生并发症(7.5%),经处置后均顺利出院,无重症胰腺炎及消化道穿孔发生。结论ERCP 是诊断及治疗胆胰疾病的有效手段,适合胆总管结石、恶性胆道梗阻、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狭窄及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等疾病。因其具有微创的特点,更适合于年老体弱患者。  相似文献   

11.
医源性胆瘘是胆道手术后并非少见的并发症.作者医院自1994年8月-1998年7月。共施胆道手术1268例,发生胆瘘10例,就其原因、预防、处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闭合性胰十二指肠损伤 2 0例的诊治体会 ,加深对此类损伤的认识 ,探讨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 对1996年 12月~ 2 0 0 1年 12月间收治的胰十二指肠损伤 2 0例进行分析 ,男 18例 ,女 2例 ,胰腺挫裂伤 7例 ,胰尾断裂 4例 ,胰体部断裂 2例 ,胰腺挫伤并十二指肠第三段断裂 3例 ,胰头裂伤十二指肠第二段破裂 1例 ,十二指肠第二段破裂 2例 ,胰腺钩突撕脱十二指肠第二段破裂、第三、四段交界外断裂 1例。 2 0例均手术治疗。结果  11例治愈 ,切口感染 3例 ,腹腔感染 2例 ,胰瘘 4例 ,无十二指肠瘘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 胰十二指肠损伤术前不易诊断 ,应结合B超、CT及术中所见仔细探查 ,以免漏诊。手术应根据损伤轻重及合并伤加以选择。严重胰十二指肠损伤宜采用十二指肠憩室化术。胰腺挫裂伤充分引流及缝合。胰体断裂近端缝闭、远端与空肠Roux -y吻合。十二指肠破裂行修补术加胆囊造瘘、空肠造瘘 ,或十二指肠空肠Roux -y吻合。不论何术式 ,术后尽早用抑制胰腺分泌药减少或防治胰瘘或十二指肠瘘的发生。严重损伤加强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胃吻合与胰肠吻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8月-2015年1月选择在某院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胰胃吻合组与胰肠吻合组各39例,胰胃吻合组施行捆绑式胰胃吻合术治疗,胰肠吻合组施行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治疗.结果 胰胃吻合组的胰胃吻合手术时间明显少于胰肠吻合组的胰肠吻合手术时间(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胃吻合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拔除胃管时间、进食半流质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胰肠吻合组(P<0.05).胰胃吻合组术后胃排空障碍、切口感染、胰漏、胆漏、消化道溃疡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胰肠吻合组(P<0.05).结论 相对于胰肠吻合,胰胃吻合具有简单方便的特点,能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改善患者预后有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肝脏胆肠引流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吻合口瘘中的疗效。方法 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共30例患者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16例行采用经肝脏胆肠引流,其余14例采用常规方法放置T管,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电解质、肝功能变化,手术时间,两组吻合口大小、吻合时间、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及胆道感染情况,手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与常规术式组相比,观察组的胆肠吻合手术时间小于对照组,术后引流管周围渗液明显减少,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较早;两组术后进食时间,胆漏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3个月胆管直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相当、两组间手术前后电解质及肝功能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经肝脏胆肠引流可以有效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不同吻合方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该院2006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并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不同胰肠吻合方式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依据国际胰瘘研究小组(ISGPF)标准,全组患者术后有15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8.29%,如参照 Clavien 标准,全组患者有35例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68%,术后死亡2例,病死率为2.44%;两种方法下捆绑式吻合组和常规吻合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不同;各类并发症中发生率最高的是胰漏。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采用捆绑式吻合方式并不能显著减低术后发生胰漏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老年急性胆系感染外科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老年急性胆系感染围手术期处理及其手术治疗原则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5年来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急性胆系感染5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9例中胆系结石50例,结石伴胆总管癌3例,胆管内蛔虫6例。本组全部进行手术治疗,治愈48例,好转3例,死亡8例,死亡率13.6%。结论老年急性胆系感染为一危重病患,保守治疗的病死率颇高,在现代医疗条件下,年龄非手术治疗禁忌症。针对老年特点,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选择良好的手术时机,实施老年患者既适宜又能耐受的手术方式,积极治疗胆系外并存病及术后并发症,是提高老年急性胆系感染治愈率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7.
综合分析肝、胆、胰B超图象对阻塞性黄疸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B型超声检查已成为胆道系统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对内、外科黄疸的鉴别诊断正确率可达96.4%。但对阻塞性黄疸(简称阻黄)要作出病因、病位之诊断确非易事。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对肝、胆、胰图象进行综合分析,对阻黄病因、病位之正确诊断甚有帮助。现将我院1982年1月至1989年4月经手术证实的124例阻黄的超声检查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仪器经B超检查后手术证实的阻黄124例,其中男性71例,女性53例,年龄12~74岁。仪器为TOSHIBA SAL—50A B型实时灰阶线阵显象仪,宽  相似文献   

18.
胰肠吻合口漏一直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胰腺断裂伤救治手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该并发症具有发生率高、处理困难、预后差及死亡率高的临床特点。本文对1996年1月~2009年1月10年期间宜良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胰头或胆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胆胰合并症的诱发因素及治疗分析。方法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300例,对所有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析,比较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发病次数、胆囊大小、结石直径、胆囊管直径以及高脂血症等相关因素,探讨胆囊结石胆胰合并症的诱发因素。结果年龄50岁以上、病程达到10年以上、发病次数5次以上、胆囊明显增大或者缩小、结石直径2cm以上、胆囊管直径0.3cm以上以及伴有高脂血症,是胆囊结石患者发生胆胰合并症的诱发因素(P〈0.05);并且与急性胆囊炎以及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生具有更加密切的关系(P〈0.01)。对于具有胆囊结石胆胰合并症的诱发因素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不具有的患者,给予保守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胆囊结石胆胰合并症的诱发因素有很多,对于患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可以有效的对患者的合并症做出预测,为早期进行手术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姚本齐  王家辉 《贵州医药》2005,29(4):352-352
胆内瘘是胆囊,胆管间或与邻近空腔脏器官之间的异常通道,是胆系疾病中少见的并发症,我院自1992年~2004年共救治1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