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和铝碳酸镁联合应用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35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随机为A组(n=12),B组(n=12)和C组(n=11),分别采用埃索美拉唑(20毫克/次,2次/日)+铝碳酸镁(1000毫克/次,3次/日)+莫沙比利(5毫克/次,3次/日)、埃索美拉唑+莫沙比利及铝碳酸镁+莫沙比利治疗。8周后评价临床咳嗽症状变化,8周后评价内镜下有效率。结果治疗8周后,A、B和C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1.6%、91.6%和72.7%,内镜下黏膜炎症恢复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1.6%和90.9%,A组临床症状显效率与B和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与C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内镜下黏膜改变有效率与C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和铝碳酸镁联合规律治疗可以改善胃食管反流引起的慢性咳嗽症状。  相似文献   

2.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40mg,1次/d,莫沙比利5mg,3次/d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40mg,1次/d,莫沙比利5mg,3次/d联合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其症状缓解和内镜下改变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临床症状缓解和内镜下改变方面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奥美拉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铝碳酸镁和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60例GERD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20mg每天2次,铝碳酸镁1.0g,每天3次,莫沙必利5mg每天3次口服。治疗后2、4、6周观察胃烧灼感、反流、泛酸、非心源性胸痛等症状的缓解情况,并于6周后复查胃镜,观察食管炎治愈率。结果治疗2、4、6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78.33%、85.00%、93.33%,治疗6周后内镜下A、B、C-D级食管炎治愈率分别达89.28%、80.76%、66.67%,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铝碳酸镁和莫沙必利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不同方案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并作成本-效果分析。方法:RE患者61例随机分成2组。A组:埃索美拉唑40mg qd 8周;B组:先予埃索美拉唑40mg qd,2周再予埃索美拉唑20mg qd 6周。2组同时联用莫沙比利5mg tid,8周。结果:A组与B组的症状有效率和内镜有效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F-36量表评分2组都有5个维度积分较治疗前提高。B组的成本-效果比更佳。结论:对于RE患者,先予埃索美拉唑40mg每日1次2周,再予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1次6周与莫沙比利联合可能为更经济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埃索美拉唑或奥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疗效.方法 72例R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予以莫沙比利5 mg,3次/d;治疗组加用埃索美拉唑40 mg,1次/d;对照组加用奥美拉唑20 mg,2次/d;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通过内镜检查观察食管炎程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8周后的症状疗效和内镜下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Х^2=5.26、5.14,均P<0.05).治疗组出现轻微皮肤瘙痒1例,两组治疗前后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埃索美拉唑或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效且安全性好,但埃索美拉唑有效率更高,临床症状缓解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铝碳酸镁和多潘立酮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按照配对分组法,将其分为埃索美拉唑、铝碳酸镁和多潘立酮(联用组)、埃索美拉唑组、多潘立酮组,每组各40例,埃索美拉唑、铝碳酸镁和多潘立酮(联用组)给予埃索美拉唑40 mg,每日1次,早餐前30 min服、多潘立酮10 mg 3次/天,饭前30 min服;铝碳酸镁2片,3次/天,饭后1 h服,埃索美拉唑组给予埃索美拉唑40 mg,每日1次,早餐前30 min服、多潘立酮组给予多潘立酮10 mg 3次/天,饭前30 min服,疗程为8周。治疗期间要求患者每4周复诊1次,记录症状缓解,8周复查胃镜。结果治疗后第4周时,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症状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64%、42%、30%(P<0.05),治疗8周后,症状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98%、81%、50%(P<0.05),内镜下病变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4%、40%(P<0.05)。结论采用埃索美拉唑、铝碳酸镁和多潘立酮联合疗法,对反流性食管炎进行治疗,症状改善迅速,治愈率高,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埃索美拉唑、多潘立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帕罗西汀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 92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予埃索美拉唑20mg,1次/d;帕罗西汀20mg,1次/d;莫沙比利5mg,3次/d;对照组46例,予奥美拉唑20mg,1次/d,莫沙比利5mg,3次/d。疗程为8周。治疗2、4、6、8周时分别作症状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如反酸、烧心、胸痛疗效观察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帕罗西汀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疗效优于同等剂量的奥美拉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与莫沙比利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给予口服埃索美拉唑40 mg,2次/d;口服枸橼酸莫沙比利5mg,3次/d。对照组给予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1次/d。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6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基础胃酸测定及24h食管pH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埃索美拉唑与莫沙比利联合用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雷贝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62例)给予雷贝拉唑(10mg,2次/d)联合莫沙比利(5mg,3次/d)治疗,B组(50例)给予雷贝拉唑(10mg,2次/d)治疗,C组(48例)给予莫沙比利(5mg,3次L/d)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周和6周时临床总有效率A组(90.32%和96.77%)明显高于B组(70.00%和82.00%)和C组(70.83%和79.17%)。结论雷贝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抗感染药学》2016,(2):407-409
目的:评价3种抗消化性溃疡药(埃索美拉唑、莫沙比利与铝碳酸镁)联用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6月—2015年8月间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莫沙比利与铝碳酸镁联用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与莫沙比利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为72.00%(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为6.00%(P>0.05)。结论:采用埃索美拉唑、莫沙比利与铝碳酸镁联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奥美拉唑与莫沙比利联用治疗。  相似文献   

11.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9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埃索美拉唑40mg,1次/d;莫沙必利5mg,3次/d口服。对照组:埃索美拉唑40mg,1次/d口服。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计算患者症状积分。治疗后6周复查胃镜,观察胃镜下愈合率。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100%,内镜下有效率为97.8%;对照组分别为86.7%和84.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比单用埃索美拉唑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袁斌  张敬东 《中国药业》2012,21(13):72-74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和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及维持治疗糜烂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将134例经临床确诊为糜烂性食管炎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予雷贝拉唑10 mg,每天2次,莫沙必利5 mg,每天3次,治疗8周;8周后,予雷贝拉唑10 mg,每天1次,莫沙必利5 mg,每天3次,维持24周。B组予雷贝拉唑10 mg,每天2次,莫沙必利5 mg,每天3次,治疗8周;8周后,予雷贝拉唑10 mg,每天1次,维持24周。C组:予法莫替丁20 mg,每天2次,莫沙必利5 mg,每天3次,治疗8周;8周后,予法莫替丁20 mg,每天1次,维持24周。比较3组疗效和复发率。结果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能有效缓解反流症状(P<0.05),降低食管炎症分级(P<0.01),效果优于法莫替丁(P<0.05)。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组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100%和6.7%,与单用雷贝拉唑组(97.8%,17.8%)和单用法莫替丁组(86.3%,34.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和维持治疗糜烂性食管炎效果显著,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8月本院收治的GERD患者120例,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分别在治疗4周及8周后复查消化内镜,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治疗4周及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对于治疗GERD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联合吲达帕胺与单用吲达帕胺、卡托普利降压疗效及对血钾的影响。方法20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70例采用卡托普利25mg 3次/a,吲达帕胺2.5mg 1次/d;B组68例采用吲达帕胺2.5mg 1次/d;C组70例采用卡托普利25mg 3次/d。每周测量血压2次,每2周查血钾一次,随访40周。结果A组总有效率与B、C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A组治疗后血压与B、C两组治疗后血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A组治疗前后血钾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B组血钾下降及C组血钾上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卡托普利联合吲达帕胺降压较单药效果好,且不易引起血钾异常,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埃索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经内窥镜证实的R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次,每日2次;对照组40例,给予法莫替丁20 mg/次,每日2次.疗程均为4周,两组同时加用促动力剂莫沙必利5 mg/次,每日3次.治疗结束后,记录烧心、反酸和胸骨后灼痛症状缓解率和胃镜复查总有效率.结果:症状缓解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6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复查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5%,对照组为5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王海燕  宋科 《中国医药》2013,(12):1724-1725
账目的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及莫沙必利治疗哮喘并发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选取浙江省海宁市第二人民医院100例哮喘并发GERD患者进行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常规平喘(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1吸/次、2次/d,加抗食管反流抑酸药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20mg/次、1次/d及胃动力药莫沙必利5mg/次、3次/d;对照组仅按常规给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药物,1吸/次、2次/d。2组均治疗4周,对2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有效率达92.0%(46/50),对照组有效率44.0%(2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治疗前为(2.50±0.15)L,治疗后为(2.73±0.18)L,用力肺活量(FVC)治疗前为(3.19±0.16)L,治疗后为(3.39±0.20)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FEV1及FVC分别为(2.55±0.16)L、(3.18±0.16)L,治疗后二者分别为(2.65±0.15)L、(3.20±0.15)L,2组治疗后的肺功能(包括FEV1、FV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哮喘并发GERD的治疗,单纯应用平喘药不能达到效果,加用抗食管反流抑酸药物及胃动力药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吉法酯联合短期使用埃索美拉唑与分别长期单独使用吉法酯、埃索美拉唑预防小剂量阿司匹林相关性溃疡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3倒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患者,经6—8周治疗溃疡愈合后,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A组(吉法酯片100mg,po tid,长期服用)、B组(埃索美拉唑片20mg,po qd,长期服用)、C组(吉法酯100mg,Potid,长期服用+埃索美拉唑片20mg,poqd,前8周服用),比较3组患者治疗0-8周、9—50周再出血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8周后,3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比较,C组明显低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0周后,3组患者首次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3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0周后,3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A、c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患者短期应用埃索美拉唑联合吉法酯治疗后,再予以吉法酯维持治疗的方法,对预防及治疗小剂量阿司匹林所致渍疡及出血,能够达到与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药(PPI)相同的治疗效果,还可避免长期应用PPI所引起的临床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