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Luminal B型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度表达型影像征象.方法 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462例,行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及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对影像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Luminal B-HER-2(-)型和HER-2过度表达型在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髓样癌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 997年~2012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髓样癌12例,术前进行超声检查,术后病理诊断、免疫组化检测,并随机选择同期浸润性导管癌12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髓样癌超声表现形态规则9例(75%),浸润性导管癌形态规则46例(38.33%),x2=6.0343,P=0.014;髓样癌超声表现后方效应增强9例(75%),浸润性导管癌后方效应增强31例(25.83%),x2=12.4862,P=0.0004;髓样癌超声表现血流信号丰富5例(55.6%),浸润性导管癌血流信号丰富51例(42.5%),x2=0.5809,P=0.446;髓样癌超声表现腋下淋巴结肿大2例(1 6.7%),浸润性性导管癌腋下淋巴结肿大56例(46.7%),x2=3.9858,P=0.0459;髓样癌cerb B2表达阳性者3例(25%),浸润性性导管癌阳性者67例(55.8%),x2=4.1638,P=0.0413;髓样癌、浸润性性导管癌腋下淋巴结肿大与c-erbB-2表达均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髓样癌超声特征表现为:体积较大,形态规则,后方效应增强,肿瘤内部血流信号丰富,腋下淋巴结肿大较少,c-erbB-2阴性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腺癌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征象与免疫组化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肿块型乳腺癌(浸润性,非特殊型) 186例,所有病例术前行磁共振检查,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对肿块影像学征象进行分类,术后对病变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情况,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病变磁共振特征与免疫组化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肿块的边缘不规则是ER表达阴性的预测因子(P=0.04);肿块内部环形强化是PR表达阴性的预测因子(P=0.03);肿块大小与HER-2表达呈正相关(P=0.02),边缘不规则是HER-2表达阳性的预测因子(P=0.03); Ki-67表达与肿块大小呈正相关(P=0.01),与肿块边缘及内部强化方式呈负相关(P=0.04、P=0.01)。结论 乳腺癌磁共振征象与免疫组化各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总结不同免疫组化指标表达的影像学表现,为从术前影像角度分析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4种分子亚型(Luminal A、Luminal B、HER2过表达、三阴性乳腺癌)及其生物学预后因子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相关性,为鉴别不同分子亚型及评估乳腺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病理及术前MRI资料的8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前采用平面回波成像序列获得扩散加权成像(b=0、1000 s/mm2),测定最小ADC值;术后采用免疫组化检查获得检测ER、PR、HER2及4种分子亚型,其中HER2(++)或(++~+++)采用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确定有无扩增。比较不同分子亚型间及乳腺癌生物学预后因子ER、PR、HER2的表达。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4种分子亚型间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PR阴性者ADC值高于ER、PR阳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阳性、阴性者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值不能鉴别乳腺浸润性导管癌4种分子亚型,无法评估其生物学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子亚型与MRI表现的关系。方法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经病理证实的6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分为Luminal A型(n=18)、Luminal B型(n=24)、HER-2过表达型(n=8)和三阴型(n=11)4种分子亚型。回顾性分析4种分子亚型乳腺癌的MRI特征,包括病灶最大径、形态、边缘、边界、强化方式、病灶分布、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 TIC)、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情况。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有统计学差异的MRI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建立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分类模型,计算ROC下面积(AUC),得出诊断效能。结果 6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4种分子亚型间,病灶最大径(2cm、≥2cm)和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理分级(I、II、III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种分子亚型间5个MRI征象(形态、边缘、边界、强化方式、病灶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TIC类型及ADC值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基于SVM分类模型,得出四分类诊断效能AUC为0.817。结论不同分子亚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MRI表现有其特征性,利用SVM分类模型可以有效区分分子亚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肿块型乳腺癌的 MRI 表现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74例,术前 MRI 动态增强表现为非肿块样强化。使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 HER-2的表达情况;应用χ2检验、Fisher 确切概率法及 Spearman 秩相关分析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动态增强参数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 HER-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肿瘤大小与 HER-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341,P=0.003);ADC 值与 HER-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317,P =0.006);峰值时间与 HER-2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244,P=0.036);而病灶分布特征、内在强化方式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与 HER-2表达均无明显相关性(P 值均>0.05)。结论肿瘤大小、峰值时间及 ADC 值与 HER-2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可间接为非肿块型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淋巴结转移状态,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cerbB2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取自2008-04-2010-04采用b=800 s/mm2的DWI检出的49个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作为研究对象.测定病灶的ADC值,病灶切除后取相应标本,记录淋巴结转移情况,免疫组化技术测定病灶的ER、PR和cerbB2表达情况.对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和不同预后因子表达状态与病灶的ADC值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本组49个浸润性导管癌病灶中,伴有淋巴结转移18个.ER、PR、cerbB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5.1%、61.2%和51.0%.有无淋巴结转移的病灶平均ADC值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382).ER、PR和cerbB2表达阴性的病灶与表达弱阳性、阳性和强阳性的病灶的平均ADC值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病灶平均ADC值与淋巴结转移状态、ER、PR和cerbB2的表达均不具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063,-0.311,-0.261和0.333,P值均>0.05).结论 DWI的ADC值尚不能用于乳腺癌预后的间接评价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DCIS)二维超声及乳腺X线摄影与雌激素受体表达(ER)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导管内癌185例患者的超声、乳腺X线摄影的表现及应用免疫组化检测ER的表达,应用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超声、乳腺X线摄影征象与ER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DCIS肿块最大直径、后方回声等超声表现与ER表达有相关性(P=0.013,P=0.003);乳腺X线摄影表现中ER阴性DCIS及阳性DCIS的主要表现均为单纯钙化(80.4%,70.6%),且细多形性及线样分支样是主要的钙化形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7),DCIS的团块密度与ER表达相关(P=0.018)。结论 DCIS的部分超声学征象及X线影像征象与ER表达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将乳腺癌MRI影像学表现征象同病理特征及细胞周期素D1蛋白表达相对照,探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细胞周期素D1表现的分子病理学基础,结合MRI影像对乳腺癌转移做出正确评估。方法对58例经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将容积扫描数据传至ADW4.6工作站进行图像分析。手术后所取标本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测定不同侵袭转移程度乳腺癌组织中细胞周期素D1蛋白含量,同所得MRI图像进行相关性研究。统计学分析用SPSS 20.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5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MRI影像中,腋窝淋巴结转移32例,细胞周期素D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1.25%。细胞周期素D1阳性表达率在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胸壁及骨转移31例,细胞周期素D1阳性表达率为74.19%。转移组与非转移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细胞周期素D1蛋白的阳性表达同肿瘤分化程度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远处骨转移密切相关,根据MRI征象可推断出细胞周期素D1蛋白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X线钙化征象与分子亚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患者资料包括术前X线检查资料和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与免疫组化,应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X线钙化形态和分布与分子亚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粗糙不均质钙化形态在各分子亚型中以Lumin-al A分子亚型居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簇状钙化分布多见于Luminal B(Her-2阳性)分子亚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钙化伴肿块和钙化伴腋窝淋巴结肿大多见于Luminal B(Her-2阳性)分子亚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钙化伴结构扭曲、钙化伴乳头回缩和钙化伴皮肤橘皮样改变各分子亚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X线钙化形态和分布在不同分子亚型中存在差异,通过X线钙化形态和分布可术前反映其分子亚型,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