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间接喉镜暗示法治疗癔病性失语31例钱欣梅,张向阳,黄爱田,陆代莉癔病性失语症也称精神性失语症,是癔病的一种表现。笔者自1983年至今,采用间接喉镜暗示治疗癔病性失语症31例,取得较好效果。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31岁中男性7例,女性24例。男:女为1:...  相似文献   

2.
急诊58例癔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癔病又称歇斯底里,具体指由于精神受到刺激或不良暗示而引起的情感大发作,使个体的大脑机能出现失调而造成的一种精神障碍,临床表现为精神、神经和躯体的多种症状。癔病患者是急诊科常见的病例,是由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所引起的一类神经精神疾病,有精神、神经或躯体症状,但无器质性损害体征。我院2006年6月-2007年3月共诊治癔病患者58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实施心理暗示治疗,  相似文献   

3.
女性常见的精神疾病有癔病、月经期精神病、产后精神病及更年期精神病。了解这些疾病的特点,正确对待和处理可能诱发这些疾病的因素,适时、适度地调整心理状态,改善不良情绪,有助于避免或减少发病的可能。癔病癔病是一种轻型精神病,多见于16~30岁女性。常由不良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引起。症状表现大体分转换型和分离型两种。转换型即心理矛盾引起的情绪障碍,患者通过躯体器官的功能改变表现出来。这种转换往往带有相当程度的暗示和自我暗示性。而分离型主要是指意识的分离,最多见的是患者于一气之下发病,初期呈痉挛样发作,而后昏倒,全身挺直…  相似文献   

4.
癔病是由精神或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以精神或植物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而无器质性病变的一种疾病[1]。这种疾病的发生与精神因素和身体素质有关。群体性癔病的发作容易在情绪不稳定的易受暗示的儿童青少年中流行[2]。儿童癔病近年来有逐渐增多趋势,群体发作也陆续见于报端。我们对2012年4月11日我市某中小学校学生群体发作癔病进行干预,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暗示诱发实验(HPT)在儿童癔病鉴别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1例疑为癔病的患儿进行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及暗示诱发实验,在脑电图检查同时用"暗示法"诱发其临床"发作"并给予暗示性治疗。结果 VEEG仅1例为轻度异常,其余40例均正常;HPT阳性37例,阴性4例,HPT阳性率91.5%;暗示诱发引起明显"发作"并成功终止20例,原有症状暗示后成功终止17例;37例HPT阳性患儿均最终达到症状明显缓解及治愈的目的 ,同时初步排除癫痫。结论 VEEG+HPT对于儿童癔病可提供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并有一定治疗作用,临床实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癔病是一种常见病。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由于很多器质性疾病可因精神创伤而诱发,或暗示治疗可暂时减轻症状,因此,医生若不详细询问病史、全面查体、做必要的辅助检查,可能将器质性疾病误诊为“癔病”,不能得到正确治疗而造成死亡。本文就笔者收集到的7例误诊为“癔病”的死亡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结合中药针灸方法治疗癔病性眼病在临床中的疗效。方法选本院临床收治的10例癔病性眼病患者采用心理干预结合中药针灸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结果癔病性眼病通过心理干预结合中医中药针灸治疗后视力显著提高,视力恢复正常。结论心理干预对于癔病是有效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同时结合中药疏肝理气、解郁通络、针灸暗示治疗癔病性眼病在临床中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8.
癔症属于神经官能症的一种,多发生于文化素质偏低的女性.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表现为躯体、感觉、运动等诸方面的障碍,常见有癔病性抽搐,癔病性昏睡,癔病性失明,癔病性失语,癔病球,多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往往有明显的精神因素为诱因,而每次的诱因大致相同和类似,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本病现代医学治疗以镇静、暗示治疗等心理治疗为主,一般无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癔病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多在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后发病,可呈现精神、神经和躯体方面的种种症状,症状有鲜明的情感色彩。现代医学治疗主要心理治疗或氯丙嗪、安定、利眠定等药物治疗。蒙医学中"癔病"为以精神、思维障碍为特征的一种病症,又称悲伤狂。病因由于赫依偏盛,并与希拉、巴达干相搏而致功能紊乱,进而阻塞白脉之传导,影响正常的思维活动所致。本文结合蒙医临床上对癔病的治疗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将蒙医临床上治疗癔病的办法、方案总结归纳,方便临床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癔病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属于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笔者运用针刺及电针疗法治疗此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癔病(Hysteria),又称歇斯底里,近10a来已逐渐改称为分离(转换)障碍(dissociative(conversiorl)disorders)。该病基本病因有重大生活变故、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自我暗示等。5a来本科收治各种癔病患儿26例,其中18例发病与医源性暗示相关。现就这18例癔病暗示因素、暗示形式、相关的家庭、社会因素、症状特点及治疗经验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考试诱发癔病发作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因考试诱发癔病发作患者的心理素质及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女学生癔病病例进行病因及药物治疗分析。结果因考试紧张、焦虑等精神因素可引起个别心理素质缺陷同学产生癔病发生,经精神治疗、暗示治疗及药物治疗可获得痊愈。结论青年女性学生因考试等因素可诱癔病发作。  相似文献   

13.
<正> 癔病是神经官能症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它是一类由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 自我暗示,作用于癔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在癔病中临床以精神症状和痉挛发作最为常见,诊断也较为容易。癔病性瘫痪比较少见,同时由于有些基层医院的门诊或住院医师不重视神经查体,无神经科解剖、定位诊断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粗针弹拨法对癔病治疗的确切疗效。方法在我院传统针刺的基础上,采用对针具、配方进针方向和深度、施行手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的粗针弹拨疗法,对228例癔病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疗效与临床类型、疗效与病程、病种分类与治疗次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228例患者经粗针弹拨法治疗,有209例痊愈,占92.10%,好转16例,占7.02%,无效3例,占1.32%,总有效率98.68%。疗效与临床类型、疗效与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癔病性瘫痪、失语、癔球均在6次以内治愈。结论粗针弹拨法治疗癔病性瘫痪,可直接刺激与疾病有关的神经,使其产生一种极强放射的针感,得气快,会给患者心理上一种强烈地暗示和刺激,使神经兴奋抑制过程发生诱导,改善植物神经紊乱的状态,以达到醒脑开窍、通经活络的作用。其见效快疗程短,疗效可靠,操作方便,是治疗癔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叶兰 《中外医疗》2008,27(16):151-151
目的 运用解释性心理治疗和暗示治疗频发抽搐性癌症.方法 抽取7例学生年龄在14~19岁,其中来自农村5例,来自城市的2例,男生3例,女生4例.运用解释性心理治疗、暗示治疗.药物治疗三种疗法治疗.结果 经过4个月的治疗及观察,患者病情均有好转,未再复发.结论 精神因素和暗示作用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同时受患者的个性特征、个人认识评价因素影响.通过对患者进行解释性心理治疗、暗示治疗手措施,使患者提高认知能力,懂得自己性格缺陷的特点、表现及危害性、积极予以纠正,从而有效地预防了癔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癔病,又名歇斯底里[1],系由于心理因素或暗示或自我暗示引起的一组疾病,特征是急起的、短暂的精神障碍和躯体障碍,包括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但躯体障碍没有相应的器质性病理基础。癔病性抽搐发作是癔病较常见的肢体活动障碍的一种临床表现。患者在情绪激动或受暗示下,突然发作,徐徐地倒下,躺在床上或地下,四肢不规则的抽动或僵直呈角弓反张,或双手抓头发、捶胸或辗转翻滚,常伴有呻吟、哭泣、自语、吼叫等精神症状,意识范围缩小呈朦胧状态,但瞳孔对光反射正常,无遗尿及外伤,发作数10分钟或停停息息数小时,全身肌肉才松弛下来,进入昏睡或逐而清醒,可有概括性的回忆。笔者自2003年2月~2012年11月采用针刺配合心理暗示疗法治疗癔症性抽搐41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癔病是一类由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和自我暗示等精神因素作用于个体而引起的精神障碍。近年来,有关儿童癔病的报道日渐增多。本文对我科2001~2004年收治的15例儿童癔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癔病也叫歇斯底里,其诊断及治疗并不困难,是由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的一类精神障碍.现将我站2000年10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癔病患者中,记录完整者92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12例拔牙诱发癔病临床诊断、观察及治疗进行了分析,提高医生及家长的关注,总结经验教训.方法 收集2000年1月~2009年1月拔牙诱发癔病的患者12例.进行诊断及治疗.结果 拔牙时过度紧张、焦虑等精神因素可引起个别心理素质缺陷的患者诱发癔病的发生、经精神治疗、暗示治疗及药物治疗可获得痊愈.结论 个别患者拔牙时可诱发癔病发作,但是癔病经过合适的治疗能完全治愈.  相似文献   

20.
癔病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癔病是一种常见病 ,又称歇斯底里。其表现为情感丰富、接受暗示、善于模仿、以自我为中心。常由于情感矛盾、内心不随、暗示或自我暗示所引起。临床观察到癔病患者心理变化过程极其复杂 ,因此我们对癔病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分析 ,并针对其实施心理护理疗法 ,收到良好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 1996~ 1998年住院患者中符合CCMD2 诊断标准的癔病患者 5 6例 ,男 16例 ,女 40例 ,年龄 16~ 35岁 ,女性多于男性。其特点 :(1)精神刺激引起强烈情感反应。 (2 )癔病性格明显。 (3)躯体不适主诉多。2 心理状态分析2 1 诱因精神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