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65岁人群中高血压病患者占2/3以上,其中7%~16%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即收缩压(SBP)≥140mmHg,舒张压(DBP)〈90mmHg。收缩压与脉压(PP)的升高是ISH患者的主要特征,多项大规模有关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结果汇总分析表明,SBP每升高10mmHg,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增加0.93倍;PP每升高10mmHg,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增加1.19倍。本组通过对我科2004年2月-2005年2月所收治96例ISH患者的降压治疗,从收缩压与脉压二方面对比观察氨氯地平和贝那普利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是内科常见病与多发病,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收缩压和(或)舒张压≥140/90mmHg(1mmHg=0.133kPa)。随着我国人均寿命不断延长,老年高血压患病率已达38.2%~57.00/0,其中约50%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收缩压≥140和舒张压〈90mmHg)。本文对2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从而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目标血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对2000例体检者在排除了高血压史、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前列腺肥大、肝炎、慢性支气管炎、胃肠炎等疾病及既往史后选取42例,根据其血压状态分为正常血压组(A组,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14例,正常高值组(B组,120mmHg≤收缩压〈140mmHg或80mmHg舒张压〈90mmHg)14例,高血压组(C组,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14例,分别测定其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值。结果与A组比较,B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则显著增高(P〈0.05);与B组相比,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是指动脉收缩压(SBP)和(或)舒张压(DBP)升高,常伴有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病变的全身性疾病。年龄超过60岁达高血压诊断标准者(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与一般人相同,为SBP≥40mmHg和(或)DBP≥90mm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为SBP≥140mmHg,DBP〈90mmHg,即为老年高血压。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我国老年期高血压患病率已达38.2%~57.0%。  相似文献   

5.
我国四次修订高血压定义,与目前国际上两个主要的高血压治疗指南的血压分类基本一致。1999年2月出版的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亦将高血压定义为:未服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WHO/ISH指南委员会的专家将临界高血压列为1级亚组,将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独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将收缩压140~149mmHg,舒张压〈90mmHg列为临界性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航天企业员工高血压患病率及各亚型的分布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高血压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体检软件导出体检数据,用SPSS软件分析高血压的分布及临床特征。结果:该企业员工HBP、ISH、IDH、SDH患病率分别为35.76%、13.93%、5.83%、16.00%。高血压及各亚型患病率存在显著年龄和性别差异。ISH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45岁以后升高的幅度增大。IDH、SDH的患病率也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但IDH的患病率在45~54岁时达到高峰后逐步降低,而SDH的患病率到65岁以后才开始下降。65岁以前的高血压患者以IDH和SDH为主,65岁以后则以ISH为主。正常血压组及三种类型高血压组间的BMI、TG、UA、FBG、TC、HDL-C、LDL-C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该企业员工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复合性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升高可能与BMI、TG、UA、FBG、TC、HDL-C、LDL-C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我国四次修订高血压定义,与目前国际上两个主要的高血压治疗指南的血压分类基本一致。1999年2月出版的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亦将高血压定义为:未服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WHO/ISH指南委员会的专家将临界高血压列为1级亚组。将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独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将收缩压140—149mmHg,舒张压〈90mmHg列为临界性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WHO/ISH指南强调,患者血压增高,决定是否给予降压治疗时,不仅要根据其血压水平,还要根据其危险因素的数量与程度。  相似文献   

8.
2002年对我社区4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血压1096人,其中40~59岁(非老年组)224人,60~95岁(老年组)872人。按1988年美国全国联合委员会(JNC)制定标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收缩压(SBP)≥160mmHg,舒张压(DBP)<90mmHg,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SBP<140mmHg和DBP>95mmHg,SDH:SBP≥  相似文献   

9.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主要血压类型。如以收缩压(SBP)≥160mmHg且舒张压(DBP)〈90mmHg为1SH标准,则中国人群中ISH在60~90岁的人群中占6%,在70~90岁人群中占12%,在80~90岁人群中占19%。然而,〉65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率仅为28%,我国老年高血压仍处在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而控制率低的状态。所以,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的控制一直面临着挑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脉压与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关系。方法:从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心内科收治的患者中,分别选取34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作为A组,30例全期型高血压(SDH)患者作为B组,32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患者作为C组,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D组),分别检测各组患者的脉压(PP)、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颈动脉内膜厚度(IMT)。结果:A组患者的PP和血HCY水平分别为(83.53±8.07)mmHg、(27.54±4.16)mmol/L,均高于B组、C组、D组患者,且A组的平均颈动脉IMT为(1.86±0.27)mm,与D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H患者的脉压与血HCY及IMT呈正相关。A组的颈动脉粥样斑块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91.2%、61.8%,明显高于B、C、D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的PP增大与血HCY水平升高和颈动脉IMT增加有关。PP和HCY是ISH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拉西地平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的降压疗效、耐受性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入选老年ISH患者136例,服用拉西地平。结果:血压较服药前下降,脉压减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下降不明显甚至有所回升。心率、血生化、电解质等指标,服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西地平治疗老年ISH疗效显著,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张怡苹 《医学综述》2008,14(1):155-156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指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90mmHg的高血压。多由于左室心排血量增加或大动脉弹性减退、顺应性下降所致。老年人高血压多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现将西南石油大学校医院2002年7月至2004年7月收治的100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各种类型的老年高血压分析其各自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就诊的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SBP≥140mmHg,DBO<90mmHg)的老年患者258例为研究对象,分为ISH组、IDH组、SDH组及对照组,比较各型组心电图、血压、血脂、血糖情况.结果 ISH组和SDH组血糖较对照组高;IDH组TG明显高于ISH组和对照组,ISH组和SDH组的ST-T段异常分别为32.98%和38.27%,高于对照组的14%(P<0.01).结论 分清不同类型的老年高血压,有效的对其病因进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各参数与其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58例高血压病患者,其中单纯高血压病患者364例,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者294例,分析两组患者血压各参数关系,探讨收缩压、舒张压、平均血压、脉压与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结果收缩压、平均血压、脉压: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舒张压: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平均血压、脉压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舒张压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长效硝酸酯类药物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治疗的降压作用。方法 95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每天1次口服;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5-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40 mg,每天1次口服,疗程均为8周。结果 对照组用药后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用药后SBP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DBP仅有轻度下降(P〈0.05);用药前后比较,对照组脉压(PP)变化不大,而治疗组PP明显减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长效硝酸酯类药物能降低ISH患者的SBP,而对DBP影响不大,使PP减小,适合老年ISH患者的降压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动态血压监测观察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在不同时间服左旋氨氯地平降压治疗疗效,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未服用降压药物或停用其他降压药物治疗7天以上的86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随机分为早上服药组(n=42例)和晚上服药组(n=44例),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d,每日观察诊室血压。所有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行动态血压监测,共治疗12周。结果经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后2组患者诊室血压明显降低(P〈O.05),且下降程度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血压显示2组治疗后均能降低24h血压,降压程度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上服药组白天血压达标(SBP〈135mmHg)者占46.2%,夜间血压达标(SBP〈125mmHg)者占31.7%。晚上服药组白天血压这标(SBP〈135mmHg)者占42.5%,夜间血压达标(SBP〈125mmHg)者占51.3%。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有较好的降压效果,特别是对夜间血压升高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在晚上服药可以提高夜间血压达标率,更好纠正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以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延边农村地区朝鲜族和汉族人群各高血压亚型的临床特征及高血压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给3 011例30~70岁的朝鲜族及汉族人群进行血压、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血糖及血脂等测定.根据收缩压和舒张压值分为正常血压(NBP)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组及收缩期高血压合并舒张期高血压(SDH)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朝鲜族高血压人群中ISH,IDH,SDH亚型的构成比分别为12.33%,30.83%,56.84%,汉族中分别为14.70%,33.50%,51.80%,均以SDH最多见,而朝鲜族及汉族高血压亚型分布间略有差别.与NBP组比较,朝鲜族人群ISH组甘油三酯(TG)值显著升高,汉族人群ISH组腰围臀围比值(WHR)及腰围身高比值(WHtR)显著升高;朝鲜族及汉族人群IDH组体重指数(BMI),WC,WHR,WHtR,血清总胆固醇(TC),TG值显著升高;朝鲜族及汉族人群SDH组BMI,WC,WHR,WHtR,TG,FBG值显著升高.朝鲜族及汉族ISH组年龄均显著高于SDH及IDH组,IDH组年龄最低,朝鲜族IDH和SDH组BMI值均明显高于ISH组,SDH组WC,WHtR值明显高于ISH组.[结论]延边农村地区朝鲜族及汉族人群高血压亚型的分布间存在差异,均以SDH最多见,而总体脂含量、体脂分布、血糖及血脂是高血压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施志雄 《广西医学》2011,33(10):1302-130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将206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根据脉压水平分为PP〈50mmHg组,50~60mmHg组,61—70mmHg组,PP〉70mmHg组。观察各组脉压与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结果各组性别、吸烟、血糖、血脂和高血压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进入回归方程,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脉压与靶器官损害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高血压痛患者脉压与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脉压增大,靶器官损害增多。  相似文献   

19.
方晓梅  张庆芳  汤香莲 《中外医疗》2012,31(17):116-11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使用降压药物的有效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140mmHg的平均收缩压为(123.8±7.2)mmHg,〉140mmHg的平均收缩压(154.7±8.7)mmHg,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0mmHg的平均舒张压为(76.1±6.2)mmHg,〉90mmHg的平均舒张压为(94.8±8.8)mmHg,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具有其自身临床特征,药物治疗中注意老年人血压变异波动情况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0.
胡雪芹 《海南医学》2005,16(10):66-66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心内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诊断标准按照中国高血压联盟参考1999年WHO/ISH高血压处理指导而制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即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非同日三次以上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经病史、体征与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348例患者年龄60~97岁,其中男性217例,占62.4%,女性131例,占37.6%。单纯收缩压增高者201例,占5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