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谨察阴阳气血辨治半侧水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左右半侧水肿,临床较为少见。笔者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之论述,从人体左右阴阳气血之虚实辨证论治,疗效颇佳。1 人体左右阴阳气血辨证就人体左右半侧阴阳气血而论,左侧属阳,阳气主升,其精血多聚于上部,故左侧头部精血旺盛而手足相对不足;右侧属阴,阴气主降,其精血多聚于下部,故右侧头部精血不足而手足相对旺盛。《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指出:“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因此“人右耳…  相似文献   

2.
痛经的中医病机及治疗时机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经的中医病因病机主要包括“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表现为虚实两端.实证主要为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瘀阻,虚证多为气血虚弱、肝肾亏虚.痛经伴随月经发生而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故中医药治疗痛经不但要重视辨证论治,根据月经周期不同时期虚实、气血、阴阳变化而致的疼痛时点、性状、阴阳消长等不同而选择恰当的施药时机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3.
从肝肾的生理功能、特性及脏腑关联角度分析,认为原发性痛经的根本病机为肝肾功能失常,导致气血阴阳失衡,影响冲任二脉及胞宫的气血运行,表现为"不通而痛"和"不荣而痛".临床治疗从肾、肝、肝肾同源出发,将原发性痛经辨证为肾虚血瘀,肝郁气滞、肝郁血虚、肝郁化火,肝肾精血不充、肝肾阳虚、肝郁肾虚等证型.对开拓原发性痛经治疗的临床...  相似文献   

4.
试论痛经     
祖国医学对痛经的认识已有两千余年的临床经验,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已有系统的论述。总观痛经的机理,主要在于气血运行不畅,即“不通则痛”。临床上必须明辩虚实寒热,在气在血,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即《内经》所谓“谨守病  相似文献   

5.
胥老认为痛经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使疼痛发作;或因脏腑不和,气机阻滞,瘀血内停,气聚为瘕,血结为癥;或手术损伤导致脏腑失和,气血乖违、阻滞血道而发生.胥老常将痛经分为肾虚血瘀、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痰瘀互结、湿热瘀阻等六型进行辨证施治,临床运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祛瘀定痛膏治疗痛经5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经,无论虚实多为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中药内服,疗效确切,但中学生,尤以在校生内服中药不便,又畏中药之苦,有鉴于此,自拟祛瘀定痛方,自制膏药外治,收效颇佳。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足溃疡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痰浊瘀血闭阻脉络为其重要病理基础,其在局部创面表现多为实证。所以外治时,局部辨证为基础,结合症-证-病-体相参,寓补于通,以通为用,以通为补,脉络通则气血生,气血生则新肌生,即所谓“气血流通即是补”,可达“死肉自溃,脓秽自排,毒邪自解,疮口自敛,新肉自生”之效。在外治中通过通补法通利经络气血津液,以调和脏腑,疮口红活,生气而愈,最终达到“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的状态。文末举验案一例,以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8.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临床主要症状为行经前后或经期下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昏厥,肢冷汗出,泛恶呕吐,并随着月经周期发作。其病机概括为虚实两大类,实证痛经多由气郁、血瘀、寒湿阻滞冲任胞宫,而致“不通则痛”。多用通利之法治之。至于虚性痛经,其病机与“不通则痛”迥然有别,在治疗上不可袭用通利的法则,须施用补虚治痛的治则。  相似文献   

9.
翟子琦 《光明中医》2023,(8):1465-1469
此文介绍徐莲薇教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思路及临床经验。原发性痛经是妇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周期性的下腹部疼痛不适大大降低了女性的生活质量。海派陈氏妇科第五代传人徐莲薇教授认为原发性痛经的主要病因病机为气滞血瘀;病位在胞宫、冲任;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证。陈氏妇科以“病人以元气为本”“女科以血分为要”“妇人以调肝为中心”为主要指导思想,徐师在临证过程中继承发展先师思想,强调从气从血,调周论治原发性痛经;同时重视肾、肝、脾三脏功能;辨别寒热虚实;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内外合治,不拘一法。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疗效,故此文进行整理归纳,并附验案1篇,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0.
补法探析     
运用补法首先要辨明虚实,见虚即补,无虚勿补。应根据气血阴阳、五脏病位亏虚之不同运用相应的补虚药物,勿犯“虚虚实实”之戒。又临床多见虚实夹杂之证,运用补法时应配合其它治法,以获取良效。食补和神补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痛经是妇科疾病当中最常见的,指妇女在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小腹及腰部疼痛,甚则剧痛难忍,并随着月经周期而发作为临床特点.对疼痛机理的记载最早始于《黄帝内经》概括为“不通则痛”,为后世医家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痛经一症最早记载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还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诸病源候论》则首立“月水来腹痛候.”西医认为本病可能与子宫过度前倾和后倾,子宫颈管狭窄,子宫内膜增厚,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等病有关引起痛经的原因很多.本病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聚,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使痛经发作.常由于经期受寒饮冷,坐卧湿地,寒湿伤于下焦,客于胞宫,经血为寒湿所凝,运行不畅而作痛;或肝气郁滞,血行受阻,冲任运行不畅,经血滞于胞宫;或禀赋不足,肝肾亏虚,孕育过多,精血亏损,行经之后血海空虚,胞脉失于滋养,故经后作痛.  相似文献   

12.
补法探析     
运用补法首先要辨明虚实,见虚即补,无虚勿补。应根据气血阴阳、五脏病位亏虚之不同运用相应的补虚药物,勿犯“虚虚实实”之戒。又临床多见虚实夹杂之证,运用补法时应配合其它治法,以获取良效。食补和神补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痛经辨治浅谈江苏省第二中医院(210017)王应兰[关键词]痛经,辩证论治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原因较多。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痛经,其主要发病机理均为气血运行不畅,血脉不通,不通则痛。临床所见以实证痛经或虚实夹杂痛经为多,纯虚者少见。因而在临...  相似文献   

14.
痛经 ,为妇科常见病 ,以青春期居多。西医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中医治疗痛经多从辨证分型论治。为了便于掌握 ,将临床心得编成歌诀 ,供初涉临床者记忆理解。1 歌 诀 痛经应辨虚与实 ,先痛多实后痛虚。 虚因肾损气血弱 ,气滞寒凝血瘀实。 更有湿热结冲任 ,不通则痛实邪居。 经通痛减为实证 ,血去仍痛多为虚。 拒按拒揉当实辨 ,可按可揉知是虚。 亦有虚实夹杂证 ,形气禀质兼辨析。 肾损隐痛经量少 ,头晕耳鸣淡质稀。 小便清长腰腿软 ,面晦舌淡脉沉细。 补肾填精调肝汤 ,养血止痛功效奇。 气血双虚面苍白 ,头晕心悸疲…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增生症论治五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劲松 《四川中医》2000,18(12):11-12
前列腺增生症 (BPH)是增生的前列腺压迫前列腺尿道或影响膀胱尿道口梗阻 ,出现尿液排出受阻为其特点的疾患 ,是老年男性常见而多发的疾病 ,其临床论治除注意前列腺局部“症结”、“挛急”之外 ,还应重视整体调节 ,察其病证寒热虚实缓急 ;明辨体质阴阳气血盛衰 ,笔者尤重分型辨证辨病论治 ,效果尚较满意 ,简述于下。1 滋阴温阳 ,填补精血 ,益固其本水液代谢正常与否 ,虽和肺、脾、肾、三焦和膀胱相关 ,然以肾脏功能为最主要。盖肾为先天之本 ,阴阳发源之地 ,年老体弱 ,精气血虚衰 ,机体阴阳气血失去平衡 ,病理产物日渐积聚成形 ,归根到底…  相似文献   

16.
赵统秀  王煜  王自立 《新中医》2014,46(5):25-26
介绍王自立主任医师治疗痛经的经验。王主任认为治疗原发性痛经多从辨证虚实入手;强调临证须四诊合参,辨证施治,直达病所,祛实邪而不忘补虚,使经血通利的同时,血海充溢,以防攻伐太过而伤及精血。  相似文献   

17.
脏腑功能正常运行及气血和调,才能经候如常;否则经血失常。月经过少有虚有实,虚为精亏血少,冲任血海亏虚,经血乏源;实乃瘀血内停,血行不畅或痰湿阻滞冲任血海,临床常见虚证或虚实夹杂,治疗应根据病机转化,虚者重在补肾滋肾,或濡养精血以调经,不可妄行攻破,以免重伤精血;实证宜活血通利,佐以温经、行气、祛痰,中病即止,不可过量久用;虚实错杂应攻补兼施。虚证包括肾虚血亏、肾阴虚、肾阳亏虚、气血亏虚,实证包括痰湿阻滞、气滞血瘀、虚实夹杂、肾虚血瘀、肾虚肝郁;月经来潮与肾-天癸-冲任-胞宫轴有重大关系,周期性变化与肾的盛衰和气血的盈亏密切相关,可根据月经周期性及节律性变化给予相应治疗;辨病与辨证结合-补肾益精、化瘀生新中药灌肠、补肾化痰等。  相似文献   

18.
气滞血瘀型痛经多因情志、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跌扑损伤及饮食失常等多种因素引发。临床根据辨证论治,以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平和为主要治则,经期止痛治标为要务;非经期结合寒热虚实,寒者温而通之,热者清而通之,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泻而通之;经净痛止后应审病求因以固本,以防再发。  相似文献   

19.
试探痛经因虚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  郑艳 《福建中医药》2007,38(4):50-51
痛经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妇科病证之一,表现为女子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者可因剧痛导致晕厥,包括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古往今来对痛经病机的认识通常以实证居多,即壅则不通,"不通则痛";治疗不离"通则不痛"准绳,但不乏其复发者.笔者根据多年临床观察和总结,参阅一些文献报道,认为素体虚损导致痛经较为常见,或虚实夹杂,而以调整体质、补虚治痛不失为治疗痛经的捷径之一.推此拙见,意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痛经的中医治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海霞  王玲 《吉林中医药》2010,30(12):1034-1036
痛经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变化密切相关。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更值经期前后的气血变化急骤,导致胞宫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即"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而导致痛经发作。祖国医学根据痛经的临床表现,分为肝郁气滞型、寒湿凝滞型、气血虚弱型、肾气亏损型、湿热蕴结型进行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