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西昌汉族和彝族混居区,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提高该地区本病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6月四川省西昌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5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族群进行对比分析,包括其性别、年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统计分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结果 (1)在50例患者中,汉族30例,彝族20例,发病高峰年龄及男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彝族患儿从发病到诊断平均时间明显长于汉族患儿,但住院症状改善和总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3)彝族患儿临床表现以合并多脏器受累型为主,汉族患者则以单纯型、合并腹型、合并多脏器受累型为主;汉族和彝族患儿发病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彝族患者血白细胞数、血小板、尿便分析和汉族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肌酶异常显著高于汉族儿童(P〈0.05)。结论该地区汉族和彝族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年龄、性别、诱因等基本一致,但在发病到就诊时间、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仍有差异,需要提高警惕、加强认识,更进一步提高该地区儿童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UGH)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收集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193例,从发病年龄、性别、卒中类型及GCS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9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UGH25例,发生率13.0%。发生UGH患者的性别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年龄≥65岁、出血性卒中及脑损伤严重者(GCS3~8分)发病率均较对应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并发UGH与年龄、脑卒中类型及脑损伤严重程度等危险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脑出血住院患者的病案室资料,探讨其临床相关特征,为疾病预防及患者康复提供经验。方法 收集71例门诊住院脑出血患者的病案信息,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诊治、预后情况、影响因素等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所选71例脑出血患者,年龄41~87岁;男42例(59.2%),女29例(40.8%),男女比例为1.45∶1。发病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50~79岁,占比达80.3%(57/71),不同年龄层患者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死亡8例(11.3%),女性患者死亡6例(8.5%);80~87岁年龄层死亡率最高,为66.7%(4/6),总死亡率为19.7%(14/71);不同年龄层死亡患者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患者治疗期间接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其他治疗方式。52例(73.2%)患者最终接受药物治疗, 15例(21.1%)患者最终接受手术治疗,4例(5.6%)患者最终接受其他治疗方式,不同治疗方式患者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死亡病例外, 21例(29.6%)患者治愈出院, 29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发病率与性别、年龄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3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发病年龄、性别分布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年龄30~49岁及50~69岁的男性患者所占的百分比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发病因素是多方面位的,故应采取综合性防治,争取早发现、早治疗,以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的女性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及预后。方法所选患者按性别分为男性AMI组和女性AMI组,比较两组间危险因素、临床特征、病死率等方面的差异,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女性组平均发病年龄、农村患者比例、住院病死率均高于男性组(P<0.05或P<0.01),发病后及时入院者较男性组少(P<0.01);女性组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发病前2周有呼吸道和肠道感染史、无明显诱因、非Q波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心衰者均显著多于男性组(P<0.05)。结论女性AMI的病死率显著高于男性AMI,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
刘长根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202-203
目的分析探讨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影响因素以及防治措施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80例阑尾炎手术治疗后切口感染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针对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手术时间、引流量以及合并其他术后并发症等因素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80例患者发病后手术时机,病例分型,平均术后引流量,其他合并症与同期435例阑尾炎手术患者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然而80例患者性别比例,年龄分布与同期435例阑尾炎手术患者虽有所差异,但P>0.05,说明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阑尾炎病理类型、发病后手术时机以及术后引流量与切口感染发生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且其他合并症也高于同期切口非感染阑尾炎患者,临床治疗方面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年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我院住院的73例青年脑卒中患者,另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中老年脑卒中患者75例作比较,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青年脑卒中以男性患者为主,多数于活动状态下发病;青年组最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症、吸烟,其他为酗酒、家族史、糖尿病史、颅内血管畸形、心脏病史等,其中在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症、酗酒、糖尿病史及心脏病史方面与中老年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脑卒中患者与性别、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酗酒等因素密切相关,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王平  谢锡驹  王锋 《江苏医药》2013,(4):465-466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45岁以下脑梗死患者40例(A组),年龄30-45岁;选择同期45岁以上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对照(B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吸烟及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起病状态;神经系统功能评分;并发症和治疗转归;不良心理反应等指标。结果 A组男性、存在不良生活方式、不良心理反应比例高,A组静止发病、意识障碍及发生并发症、病死率低,A组神经系统功能评分低、住院时间短,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人脑梗死具有相应临床特点,应针对病因、危险因素进行积极预防和治疗,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9.
高岭 《中国实用医药》2009,4(16):150-151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转归,总结此病防治经验。方法对125例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病年龄、性别、基础病因、发病季节、体温高度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5例高热惊厥患儿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4.5d。长期随访52例,5例转化为癫痫。结论提高临床医生、患者家属对高热惊厥的认识,对其的治疗和预防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就内科危重症患者心力衰竭的发病状况、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加以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8月收治的危重症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50例)和非心力衰竭患者(对照组98例),其中,50例观察组患者均进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及症状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有27例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在50%及以上;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0.6±10.4)岁,显著低于观察组(72.4±12.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采取logisitic回归分析法,对心力衰竭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糖尿病、呼吸衰竭、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以及肾功能不全,均会加剧危重症患者心力衰竭的危险。结论: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积极治疗时,应结合心力衰竭的特征及危险因素,不断强化相关监测,并采用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以便将心力衰竭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更好地提升危重症患者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心肌梗死患者焦虑因素及护理干预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讨论。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90例,根据患者住院时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将患者的焦虑评分作为因变量,然后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为45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对实验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然后在随访期间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以及对患者出院时的焦虑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1住院费、经济收入、职业、婚姻状况、文化、性别、年龄等因素影响很小及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绝对卧床时间、对医师信任、主观感受、社会支持、睡眠质量等诸多因素对焦虑评分具有明显的影响及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护理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组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及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对患者随访的3个月期间,可发现实验组服药依从性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及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临床护理干预实施于心肌梗死患者焦虑因素治疗中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南疆地区50岁以上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经临床和冠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50岁以上女性住院患者201例为疾病组,同期收治年龄在50岁以上排除冠心病的203例女性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1传统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和糖尿病疾病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冠心病家族史、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是否停经和空腹血糖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新的可能的因素中,尿蛋白阳性患者的比例疾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血清肌酐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201例疾病组患者中,单支病变患者86例(42.8%),双支病变患者59例(29.4%),三支病变患者56例(27.9%);轻度狭窄比例23.9%,中度狭窄比例16.9%,重度狭窄比例59.2%。结论 50岁以上女性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特点以单支病变,血管重度狭窄为主,而发病的传统危险因素主要为高血压和糖尿病,新的可能的危险因素是尿蛋白阳性。  相似文献   

13.
刘锐 《中国实用医药》2014,(35):124-125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性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特点及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40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各70例。将老年组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各35例。将老年患者及中青年患者的发病情况、治疗后的效果等进行对比,分析老年患者的发病特点及疗效。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老年患者为47.14%,显著低于中青年患者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具有较大的比例,容易合并有其他器质性病变或者更多的心理障碍,其治疗效果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4.
张慧青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8):47-48,51
目的研究讨论年龄、性别因素与胃癌的发病和临床病理学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本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确诊的826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情况及临床病理学差异。结果胃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51~60岁为高峰年龄段,胃癌组织学类型在不同性别之间的分布有明显差别,男性低分化腺癌最多,女性印戒细胞癌最多;胃镜或者手术发现肿瘤的发生部位胃窦最多,其中胃底及贲门口中,男性发生率相比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及年龄组在其他部位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胃癌患者中性别和年龄在发病状况和组织学类型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王玉红  韩永升 《安徽医药》2019,40(6):661-663
目的 分析比较不同性别脑型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收治的137例首次住院且未经正规驱铜治疗的脑型WD患者临床资料,按性别分成男性组86例,女性组51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分型、病情严重程度及铜生化、血尿酸和治疗前24 h尿铜等实验室指标。结果 女性组患者发病年龄段集中在学龄期及青年期,男性组发病年龄段集中在青少年期及青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临床分型方面,男性组扭转痉挛型构成比例多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男性组UWDRS得分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女性组血尿酸水平高于男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男性组治疗前24 h尿铜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 脑型WD患者在发病年龄段、临床分型、病情严重程度、尿酸及治疗前24 h尿铜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死亡脑血管病患者与性别、年龄、气候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治疗脑血管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50例急诊死亡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脑出血在冬、春季发病率较高,主要集中在12月~次年3月,脑梗死在夏季发病率最高,集中于5~7月,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无季节差异,同时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也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脑血管病的发病随着年龄、季节与其临床类型及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同时一些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肥胖等代谢综合征患者也容易引起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咳喘宁治疗急慢性气管炎发作期疗效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6例急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采用常规西医内科治疗,而试验组6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咳喘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住院方面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7%显著高于对照组79.4%,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排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咳喘宁治疗急慢性气管炎发作期效果显著,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住院短、费用少,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预后情况.方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介入治疗患者306例,分老年女性组126例,老年男性组180例,分析其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介入治疗预后情况.结果 老年女性组发病年龄晚,首发症状不典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及多支病变均高于男性(P均<0.05);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治疗的即刻成功率两者相似,女性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率明显高于男性组;然而经多元回归分析校正年龄等因素后,性别不是预测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治疗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与男性在临床特征及病变特点方面存在显著不同,但PCI治疗预后却基本相似,性别不能成为预测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治疗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陈刚 《中国医药指南》2013,(13):268-269
目的观察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采用单纯修补术治疗和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的100例急性胃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单纯修补术50例,胃大部分切除50例,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结果单纯修补术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胃大部分切除的患者,2组患者的术后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单纯修补术在急性胃穿孔的治疗中效果优于胃大部分切除术,手术创伤小,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近4年来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206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人群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病变特点。另外选取186例非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人群的临床特点。结果老年组患者上腹节律性疼痛、压痛及暖气反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患者中大溃疡与巨大溃疡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患者梗阻、出血、癌变的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消化溃疡具有发病危险因素多、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溃疡大和并发症相对较多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