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3 毫秒
1.
目的评价全身照射(TBI)加足叶乙甙(Vp16)作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的预处理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4例诱导治疗缓解的中高度恶性NHL进行AHSCT,其中23例为首次缓解,1例为第3次缓解。自体骨髓移植(ABMT)10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14例,采用TBI800(700~850)cGy/Vp16757(323~1140)mg/m2作为预处理方案。结果中位随访22.5(2~92)个月,诱导治疗达完全缓解者AHSCT后的1年无病生存率(DFS)为867%(13/15),3年、5年、7年DFS均为800%(12/15),诱导治疗达部分缓解者移植后667%(4/6)获长期无病生存,AHSCT前复发者无长期生存,全组无移植相关死亡。APBSCT较ABMT可使造血功能快速重建。结论首程诱导治疗缓解的中高度恶性NHL行AHSCT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TBI/Vp16是NHL患者APBSCT的一个安全有效的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裴仁治  马俊霞 《宁波医学》1998,10(4):151-153
目的 观察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和晚期肺癌(ALC)的疗效。方法 5例急性白血病(AL)、1例霍奇金病(HD)和1例晚期肺癌(ALC)用AHSCT治疗。其中6例接受自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1例接受自体骨髓移植(ABMT)。AL和HD均在初次完全缓解后移植,ALC患者在化疗后获部分缓解后移植。AL、HD和ALC分别用MAC方案、MeVEC方案和MeVAM方案预处  相似文献   

3.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肿瘤1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AHSCT)成为治疗恶性血液病和某些实体瘤的有效方法。本院自1997年3月至2001年10月进行了17例次AHSCT,其中自体骨髓移植 (ABMT)3例次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14例次 ,现总结报道如下。1.1对象15例恶性肿瘤患者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5例 (均符合FAB诊断标准 ,其中M 24例、M 51例 ) ,IV期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7例 ,乳腺癌2例 ,右髂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 (5月前曾行CD34+细胞纯化的APBSCT1次 )。急性白血病患者均处于完…  相似文献   

4.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冰  李濠德 《广州医药》1998,29(6):14-15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包括自体骨髓移植(ABMT)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是近年来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有效方法之一。AHSCT作为高危的淋巴瘤患者首程完全缓解(CR)后的强化治疗手段,可明显提高疗效,延长无病生存期。近20年来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的疗效、移植过程中的并发症及其预防和移植后的植活证据及微小残余病灶检测等问题。方法:2例行同胞间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5例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采用CsA+MTX预防GVHD;PGE1+潘生丁预防HVOD;以APOB、SM7和D1S80三个位点多态性分析作为植活证据;以bcr/abl、AML1-ETO融合基因或IgH基因重排  相似文献   

6.
徐薇  吴文森 《宁波医学》1999,11(5):208-210
目的 探讨自体外财力顺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血液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7例急性白血病,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采用APBSCT。AL和NHL在初次完合缓解后经4~5次的骨髓抑制性化疗作体内净化后移植。预处理方案: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和NHL用MAC方案,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症(ALL)用AEC方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造血功能重建,中位随访时间258(68~712)天,无移  相似文献   

7.
分别测定20名健康人、29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的急性期和缓解或血清维生素E(VE)、血浆LPO、TXA2、PG-I2、GSH-Px值,进行对比,结果急性或血VE含量减低,缓解期上升.GSH-Px、GSH-Px/LPO比值与VE呈正相关,LPO和TXB2/6-K-PGF1a比值与VE均呈负相关.提示心病急性期机体抗氧化潜力下降,并有TXA2/PGI2失衡,维持血VE正常水平有利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和维持TXA2/PGI2平衡.  相似文献   

8.
THEEFFECTSOFBREVISCAPINONAT-ⅢACTIVITY,tPAANDPAIINDOGSDURINGACUTEMYOCARDIALISCHEMIAShengJing(盛净),XuJimin(徐济民),YangJuxian(杨菊贤),...  相似文献   

9.
^131I—MIBG诊断嗜铬细胞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131I-MIBGSPECT显地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观察13例嗜铬细胞瘤及其中3例术后复查病人^131-MIBGSPECT肾上腺髓业像衣心业像结果,并与CT、B超、去甲肾上腺素(NE)/尿3-甲基-4羟-杏仁酸(VMA)等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31I-MIGB对嗜铬细胞瘤的检出率达100%,而CT、B超、NE/尿VM地该病的检出率依次为84.61%,69.23%,54.54  相似文献   

10.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因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 P C R 和 E L I S A 技术对32 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 T P) 患儿的外周血进行了人细小病毒 B19( H P V B19) 、 E B 病毒( E B V) 、巨细胞病毒( C M V) 及乙型肝炎病毒( H B V) 系列检测。结果:病例组 H P V B19 D N A 阳性8 例(25 .0 % )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5) 。 E B V D N A 阳性2 例, C M V D N A 阳性3 例, H Bs Ag 和 H Be Ag 同时阳性2 例,4种病毒的总阳性率为46 .9 % (15/32 例) 。提示:近半数儿童 I T P 病例的发生可能与上述病毒感染有关,而 H P V B19 较其他病毒与 I T P 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1.
Wang HQ  Cui XZ  Ren XB  Liu XM  Dai RZ  Zhang HL  Huang WY  Li W  Hao XS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1):948-951
目的 观察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AHSCT)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方法 自 1 991年6月至 2 0 0 2年 1 0月 ,用AHSCT治疗恶性淋巴瘤 56例。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4 4例 ,霍奇金病(HD) 1 2例 ;行自体骨髓移植 (ABMT) 1 2例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 4 4例。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方法均采用常规化疗 (CE或CHOP)加粒或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或GM CSF ;或G CSF +GM CSF) 1 0 μg·kg- 1 ·d- 1 。预处理方案为BEAM方案和MEL 1 4 0mg/m2 (或加Vp1 6 2 0 0mg)+单次全身照射 (TBI) 8Cy。 结果 全部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 ,随访至 2 0 0 2年 1 0月 30日 ,中位随访 1 82 0d。 1、2及 5年后无病生存分别为 85 7% (48/ 56)、60 7% (34/ 56)和 57 1 % (32 / 56) ,最长存活 1 1年。 1 4例 (2 5 0 % )复发。全组患者无移植相关死亡。结论 AHSCT联合大剂量放化疗对预后不良、复发或敏感的高度恶性淋巴瘤疗效佳 ,能够改善生存率并优于常规化疗。APBSCT造血恢复比ABMT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剂量化疗(HDC)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复发和高危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3例复发和高危乳腺癌患者进行了HDC联合AHSCT治疗,其中7例为既往治疗失败的复发转移患者,2例 姑息性乳房切除术后的Ⅳ期患者,4例为根治性乳房切除术后淋巴结转移10个以上的Ⅱ,Ⅲ期患者。4例进行自体骨髓移植,6例作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 :分别对 2 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自体骨髓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或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 8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坚持定期化疗。结果 :2 5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 ,随访 6~ 91月 ,5例死亡 ,2 0例仍长期无病生存。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仍坚持定期化疗 ,可使其移植后复发率明显降低。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最佳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A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 方法 用 AHSCT治疗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患者共 5 8例 ,年龄 31.9± 10 .5 (14~ 5 8)岁。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 L ) 30例 (CR1 2 4例 ,CR2 5例 ,CR31例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 ) 18例 (CR1 13例 ,CR2 3例 ,CR32例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 3例 (均获血液学缓解 ) ,恶性淋巴瘤 7例 (CR4例 ,PR3例 )。预处理化疗方案选用以下药物中任意两种或三种联合 :阿糖胞苷 3~ 4g/ m2 ,环磷酰胺 4~ 6 g/ m2 ,鬼臼乙叉苷 (VP- 16 ) 0 .5~ 1.0 g/ m2 。除 5例联合全身骨髓照射 (剂量为7~ 8Gy) ,其余均单用化疗。 结果 所有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 ,移植相关死亡 1例 (1.72 % )。ANL L、AL L CR1期移植者 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 5 2 .4%± 4.2 %和 46 .1%± 3.5 % ,复发率分别为 37.7%± 4.5 %和 40 .5 %±6 .7%。 10例 CML 和恶性淋巴瘤患者中 ,除 1例 期恶性淋巴瘤患者复发 ,余均获持续完全缓解。 结论 为降低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的复发率 ,提高患者的无病生存期 ,无造血干细胞供者的 CR1 期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患者应积极行 AHSCT。  相似文献   

15.
笔者就 31例化疗敏感的实体瘤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 ,对影响造血功能重建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比自体骨髓移植 (ABMT)造血功能重建快 ,并发症轻。 ABMT加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可加快造血功能重建 ;APBSCT加用 G- CSF并不能缩短骨髓衰竭时间。回输干细胞数量、采集干细胞前化疗时间及年龄对造血功能重建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 ;而预处理方案中是否包括放疗、性别及病种对造血功能重建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支持下的大剂量化(放)疗对高危、复发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效果.方法:22例恶性淋巴瘤经CHOP方案等化疗或局部复发病灶放疗达CR或PR后,实施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观察大剂量化(放)疗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远期疗效.结果:22例恶性淋巴瘤实施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支持下的大剂量化(放)疗后均为CR,所有患者的骨髓抑制均迅速恢复,未发生严重出血、感染及治疗相关死亡,平均无病生存期已达26个月.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结合大剂量化(放)疗,对恶性淋巴瘤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有较高的CR率及长期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激活骨髓自体移植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u QF  Sun J  Zhang Y  Liu XL  Xu B  Xu D  Feng R  Meng FY  Song LL  Zhou S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8):1561-1564
目的 探讨激活骨髓 (ABM)自体移植作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缓解后巩固强化治疗的意义。方法  31例病人 ,第一次完全缓解 (CR1) 2 7例、CR2 3例、第二次复发部分缓解 (PR) 1例 ;移植预处理方案 :2 7例接受MACC(马法兰、阿糖胞苷、环磷酰胺、环己亚硝脲 )方案 ,5例用TBI +CY(全身放疗 +环磷酰胺 )方案 ;荧光原位杂交测定PML/RARα融合基因 ;用Kaplan Meier生存曲线评估移植后无病生存率 ,COX回归模型分析性别、PML/RARα阳性、移植前状态 (CR1与CR2和PR)、初治时白细胞 (WBC)和血小板 (PBC)值对无病生存的影响。结果 CR1病人移植后无一例复发 ,移植后无病生存期 3~ 113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期 4 6个月 ,5年无病生存率为 10 0 % ;CR2病人 1例于移植后 19个月复发 ,另 2例分别无病生存为 7与 4 8个月 ;PR患者在移植后获CR 8个月复发。移植后全部病人均获得造血重建 ,无一例死于移植相关并发症。多因素分析长生存与移植前状态相关 (P <0 .0 5 ) ,而与性别、PML/RARα阳性、初诊时WBC和PBC数无关 ;诱导缓解后PML/RARα阳性与初诊时WBC和PBC数相关。结论 激活骨髓自体移植治疗CR后的APL病人能降低复发率和提高无病生存率、尤是CR1后的APL病人。  相似文献   

18.
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ang B  Huang W  Da W  Zhang Z  Yao S  Gao C  Han X  Wu X  Wang Q  Yu L  Zhang M  Jin H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123-126
目的 分析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DA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在确诊后 1年内进行第 1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以足叶乙甙或阿糖胞苷 +环磷酰胺 +分次全身照射进行预处理 ,其中 9例加用卡氮芥 ;第 1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 4~ 10个月进行第 2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处理方案为足叶乙甙或阿糖胞苷 +环磷酰胺 +马法兰。结果 所有患者两次移植后均获造血重建 ,第 1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造血重建速度快于第 2次 ,无1例移植相关死亡。中位随访时间 10 78(5 79~ 382 1)d ,存活 12例 (6 3 2 % ) ,复发、死亡 7例 (37 5 % ) ,DAHSCT后 3年无病生存率为 6 3%± 10 % ;其中急性白血病患者第 2次移植时骨髓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或原始粒细胞百分比高于第 1次移植的患者易于复发。结论 DAHSCT移植患者相关死亡率低 ,无病生存率较高 ,可作为恶性血液病治疗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igh dose therapy/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DT/AHSCT)在恶性淋巴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11月~2016年11月于笔者医院接受HDT/AHSCT治疗的的4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中位年龄为32(9~61)岁。非霍奇金淋巴瘤34例,霍奇金淋巴瘤6例。预处理方案为BEAM方案23例,BEAC方案10例,CBV方案7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采集到足够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且均成功获得造血重建。其中白细胞植活的中位时间为10(9~16)天;血小板植活的中位时间为13(9~29)天。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移植相关死亡,移植前的完全缓解(CR)率为75%,部分缓解(PR)率为25%;移植后的CR率为95%,PR率为5%。中位随访21(2~60)个月,预期2年及3年的总生存率(OS)分别为81.8%及71.2%,2年及3年的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72.2%和43.4%。其中27例(67.5%)患者存活,13例(32.5%)患者死亡。结论 HDT/AHSCT有造血重建快、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等优点,可作为治疗恶性淋巴瘤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分别对2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自体骨髓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或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8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坚持定期化疗。结果:25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随访6-91月,5例死亡,20例仍长期无病生存。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仍坚持定期化疗,可使其移植后复发率明显降低。造血干细胞进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最佳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