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清中MMP-2及TIMP-2的水平.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MMP-2、TIMP-2的水平较正常人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MMP-2、TIMP-2的血清水平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分期有关,其中进行期患者组显著高于静止期患者组(P〈0.05), MMP-2的血清浓度变化与寻常型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有相关性(P〈0.05),而TIMP-2与PASI评分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MMP-2、TIMP-2水平显著升高,并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分期相关, 提示MMP-2、TIMP-2在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寻常型银屑病(PV)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2例PV血清中MMP-9和VEGF水平,以30名正常人做对照.结果:PV患者血清中MMP-9和VEGF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进行期患者显著高于静止期患者(P<0.05);血清浓度变化与PV严重程度指数PASI呈正相关.结论:PV患者血清MMP-9和VEGF水平有助于对PV病情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IFN-γ和IL-13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寻常型银屑病组和对照组血清中IFN-γ和IL-13水平,同时记录银屑病组PASI评分.结果: 血清中IFN-γ水平在银屑病组(47.56±9.70)明显高于对照组(25.31±9.87)(t=7.95,P<0.01).血清中IL-13的水平银屑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3.64,P<0.05).PASI评分与血清IFN-γ水平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0.65,P<0.001);PASI评分与IL-13水平无相关性(r=-0.12,P>0.05),银屑病组IL-13与IFN-γ水平经直线相关分析无相关性(r=-0.12,P>0.05).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IFN-γ、IL-13水平均高表达,提示患者体内存在T细胞功能紊乱.血清IFN-γ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可作为评价银屑病病情活动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方泽漆冲剂对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PV)患者血清中MMP-2、MMP-9和IL-18的变化,探讨复方泽漆冲剂对血热型PV患者血清MMP-2、MMP-9和L-18浓度的影响;方法经纳入的血热型患者分治疗组(28例)采用复方泽漆冲剂,对照组(28例)采用自拟方,4周后采用ELISA法对56例PV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MMP-2、MMP-9和IL-18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血清MMP-2、MMP-9和IL-18治疗后浓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复方泽漆冲剂能降低血热型PV患者血清中MMP-2、MMP-9和IL-18的水平,观察MMP-2、MMP-9和IL-18浓度变化对PV的治疗和指导用药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与宽谱中波紫外线(BB-UVB)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可溶性抗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的影响.方法:6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NB-UVB,BB-UVB,对照3组,每组20例,每周治疗3次,共4周,对照组不予光疗.治疗前后分别以银屑病严重程度PASI法评分,以ELISA法测定血清中sTNF-R1水平.结果:治疗后PASI评分NB-UVB组低于BB-UVB组和对照组.血清sTNF-R1水平下降NB-UVB组低于BB-UVB组和对照组.sTNF-R1水平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结论:sTNF-R1可作为评价银屑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标志之一,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在临床改善程度和血清sTNF-R1水平下降方面均优于BB-UVB.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iR-146a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寻常型银屑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PBMC中的miR-146a的相对表达量,与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对其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PASI评分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PBMC中的miR-146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进行期患者组明显高于静止期患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PBMC中miR-146a的表达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性(r=0.62,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PBMC中miR-146a异常高表达,并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分期相关,提示miR-146a在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牛皮癣Ⅱ号汤剂治疗血热型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探讨新蝶呤(Npt)作为评价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客观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78例血热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牛皮癣Ⅱ号治疗组(38例)和消银颗粒对照组(40例).疗程2个月.ELISA法检测血清Npt水平,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SI评分及血清Npt水平.结果 治疗结束后牛皮癣Ⅱ号汤剂组(86.84%)总有效率高于消银颗粒组(67.50%)(P<0.05).两组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pt水平与PASI评分相平行.治疗结束后牛皮癣Ⅱ号汤剂组(7.09±2.21 nmol/L)血清Npt水平低于消银颗粒组(11.45±2.17 nmol/L)(P<0.05).结论 牛皮癣Ⅱ号汤剂治疗血热型寻常性银屑病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血清Npt水平:血清Npt水平可以作为评价中医药治疗血热型寻常性银屑病疗效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以及血清中VEGF的影响。方法 采用葡聚糖聚合物标记免疫组化法对15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NB-UVB治疗前后的皮损标本中MVD以及VEGF、MMP-2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VEGF水平,以10份正常人皮肤标本和15份正常人血清作为对照;在NB-UVB治疗前后对银屑病皮损进行PASI评分。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治疗前皮损组织中MVD为20.52 ± 5.02(单位:个/400倍镜下),明显高于治疗后(7.33 ± 1.24)和正常人对照组皮肤组织(4.26 ± 0.79)(F = 97.57,P < 0.05),且治疗后PAS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 = 13.35,P < 0.01);治疗前血清中VEGF表达水平为307.55 ± 121.65 ng/L,明显高于治疗后(163.92 ± 95.57 ng/L)和正常人对照组(139.78 ± 79.06 ng/L)(F = 9.903,P < 0.05),而治疗后VEGF表达水平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银屑病皮损中MMP-2阳性表达在治疗前、后以及和正常人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银屑病患者PASI评分、MVD、皮损及血清中的VEGF表达四者互为正相关关系(P < 0.05);皮损中的MVD、VEGF表达、MMP-2表达互为正相关关系(P < 0.05);皮损中的MMP-2与PASI评分、血清中VEGF表达无相关关系(P > 0.05)。结论 NB-UVB可以降低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VEGF的表达水平及其皮损中真皮浅层微血管增生状态;组织中VEGF、MMP-2可能共同参与了微血管的增生过程,但MMP-2没有参与NB-UVB对寻常性银屑病的治疗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OP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与寻常型银屑病病情活动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及20名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OPN、TNF-α的水平,并分析OPN和TNF-α与银屑病PA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OPN、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血浆OPN和TNF-α水平可作为评价银屑病病情活动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血清中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及脂肪因子腹腔脂肪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水平的影响,探讨YKL-40及Vaspin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试验组为40例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均采用NB-UVB照射治疗,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患者经NB-UVB照射前、后外周血血清中YKL-40及Vaspin的水平;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40例患者治疗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3.26±1.24)显著低于治疗前(10.47±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55,P0.05),NB-UVB治疗的有效率达88%(35/40)。治疗前,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清中YKL-40较对照组的表达量显著升高(t=3.48,P0.05);外周血清中Vaspin较对照组的表达量显著降低(t=6.84,P0.05);治疗前外周血血清中YKL-40水平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r=0.97,P0.05),Vaspin水平与PASI评分呈负相关(r=-0.98,P0.05);患者外周血血清中YKL-40水平与Vaspin水平呈负相关(r=-0.95,P0.05)。银屑病患者经NB-UVB治疗后,外周血血清中YKL-40表达量显著降低(t=20.5,P0.05),Vaspin的表达量显著升高(t=8.33,P0.05);治疗后患者外周血血清中YKL-40及Vaspin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B-UVB照射可以降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血清中YKL-40水平,升高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血清中Vaspin水平;NB-UVB照射可能通过调节银屑病患者外周血YKL-40与Vaspin水平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及阿维A对其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经阿维A治疗前后外周血清中MMP-2及TIMP-2的水平。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MMP-2、TIMP-2、MMP-2/TIMP-2的水平较正常人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治疗后血清中MMP-2、TIMP-2、MMP-2/TIMP-2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阿维A可通过降低血清MIRP-2,升高TIMP-2水平而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oll—likereceptor4,TLR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及30例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较正常人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而进展期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高于稳定期的患者的表达(P〈0.05)。结论:TLR4及其介导的天然免疫应答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与银屑病PASI评分无关,但与银屑病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及甲氨蝶呤(MTX)对其的调节作用,探讨MTX治疗银屑病的机制。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经MTX治疗前、后外周血清中sCD40L的水平变化。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sCD40L的水平显著高于经MTX治疗后及正常人对照组(P<0.05),其中进行期患者组显著高于静止期(P<0.05),且血清sCD40L浓度变化与寻常性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数PASI有相关性(r=0.435,P<0.05)。结论检测血清sCD40L水平有助于判断寻常性银屑病病情的严重程度,MTX可通过降低血清sCD40L水平而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35(IL-35)水平。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清中IL-35的水平。结果: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浆IL-35 水平显著降低,进行期患者组显著低于静止期患者组(P<0.05)。IL-35 血清水平与寻常型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数有相关性(正相关还是负相关?)(P<0.05)。结论:IL-35在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山东汉族寻常性银屑病患者eIF4E、MMP-9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eIF4E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内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山东汉族寻常性银屑病的关系。方法 基于群体的病例对照关联分析方法,利用Taqman分型方法对188例银屑病患者及280例正常对照人群MMP-9基因内的2个位点以及eIF4E基因内的1个位点进行分析,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采用PLINK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位于MMP-9基因上游调控区域的 rs4810482等位基因T在银屑病组中的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OR = 1.49,95% CI = 1.12 ~ 1.99,P < 0.01),在隐性与显性遗传模型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位点可能改变了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在研究中分析的其余两个位点rs3918254和rs11723037与银屑病无相关性。结论 位于MMP-9基因上游调控区域的rs4810482与银屑病具有显著相关性,可能是银屑病的一个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6.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42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sIL-2R水平。结果显示银屑病患者的sIL-2R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且与疾病的活动性和皮损范围无关。该结果提示银屑病患者存在细胞因子的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促血管生成素-1(Ang-1)、促血管生成素-2(Ang-2)及其受体Tie-2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组织中的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Ang-1、Ang-2及其受体Tie-2蛋白表达,以CD34标记新生血管内皮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另取15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处Ang-2及其受体Tie-2表达明显强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而Ang-1蛋白的表达与正常人对照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行期与静止期比较,Ang-2及Tie-2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ng-1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MVD值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高密度组(MVD≥15.46)与低密度组(MVD<15.46)的Ang-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ng-2及其受体Tie-2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银屑病皮损Ang-1与Ang-2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521,P<0.05);MVD值与Ang-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656,P<0.01),与Ang-1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0.237,P>0.05 o结论Ang-2及其受体Tie-2与银屑病的血管生成关系密切,促血管生成素及其受体系统在银屑病新生血管生成中的调节作用可能是以Ang-2的作用为主导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银屑病患者血清中E、P、L选择素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银屑病进行期、静止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健康人血清E、L、P选择素和VCAM-1的水平。结果:(1)进行期组患者血清E、L、P选择素和VCAM-1水平显著高于静止期组和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2)静止期组患者血清E、L、P选择素和VCAM-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3)患者血清E、L、P选择素和VCAM-1与PASI评分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E、L、P选择素和VCAM-1在银屑病活动期的炎症细胞聚集和黏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