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因大肠粘膜无淋巴管 ,粘膜内癌很少发生淋巴结转移 ;即使病变浸至粘膜下层或肌层 ,淋巴转移的危险性也不是很高[1] 。我科 1988~ 1998年选择性地对 15例低位直肠癌施行经一侧肛门括约肌低位直肠癌根治术。15例中男 6例 ,女 9例。年龄 38~ 74岁。肿瘤距肛缘3~ 6cm ,直径 2~ 3cm。组织学分型 :高分化腺癌 13例 ,管状腺癌 1例 ,息肉恶变 1例。浸润至粘膜层 10例 ,粘膜下层 3例 ,粘膜肌层 2例。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或骶麻。取折刀位。根据肿瘤位置 ,自肛缘时钟 10点或 2点做切口 ,切开皮肤、肛门外扩约肌及直肠后壁 ,暴露直肠前壁肿瘤…  相似文献   

2.
直肠癌根治术后股薄肌移转肛门成形1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16例直肠癌病人,行根治术后,即时经Miles手术建立直肠角,以带血管神经蒂的股薄肌移转替代肛门托约肌,在原位重建肛门、保持了肛门的正常位置和排便自控功能,效果满意,原位重建肛门,恢复了括约肌功能,减轻了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3.
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人工肛门的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一丢掉粪袋,作者对Mile。手术人工肛门技术进行了改进:改经腹直肌切口为正中切口,为人工肛门通过腹直肌创造了必要条件;.恢复结肠S状曲度,为大便成形和定时排便奠定了基础;人工肛门上移并通过腹直肌,借助腹直肌外括约肌功能和腰带的束压作用,防止造搭口粪便外溢。患者术后自动控制排便,不需配带粪袋,生活工作方便。  相似文献   

4.
一位外科前辈曾告谕我们:外科治疗保全生命不是唯一目的,要切实做到生命健康两全其美,才是治疗的理想结果。健康是指身心两个方面,后者包含心理精神状态。70年代初,我见到一位19岁的男性青年,因直肠癌坚决拒绝作腹部人工肛门而放弃手术治疗,另一例30余步的男性患者,  相似文献   

5.
中低位直肠癌根治重建内外括约肌原位肛门再造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低位直肠癌行Miles术后的腹壁人工肛门(腹壁粪袋),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生活和工作也极为不便。我们采用结肠折叠再造内括约肌,耻骨直肠风和会阴浅横肌再造外括约肌术式为20例患者施行了手术治疗,术后功能优14例,良4例,一般1例,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低位直肠癌切除即时原位肛门重建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行Miles根治术后即时行原位肛门重建的方法。方法 采用股薄肌移转和乙状结肠末端套叠法重建肛门外,内括约肌,辅以人工直肠瓣,并建立直肠角。结果 原位重建肛门32例,功能优良率达90.63%。结论 本法适用于低位直肠癌,肛管癌根治术及其他原因所致的肛门功能丧失者。  相似文献   

7.
中国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会阴部原位人工肛门重建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位直肠癌的治疗一直是直肠癌治疗中的难点。我国直肠癌的发病特点是低位直肠癌和年轻患者多见。低位直肠癌患者无法实现保肛。手术后腹部永久性肠造口给患者生活和社交带来的不便以及心理和生理上的障碍,严重影响着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临床工作者从上个世纪60年代末开始进行低位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后会阴部原位人工肛门重建的临床研究工作,1962年天津滨江医院的张庆荣等首先报道了股薄肌移植肛门括约肌成形术[1],之后相继有王平治[2]、席忠义[3]、范桢[4]、高春芳[5]和徐忠法[6]等报告了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后重建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各种手术方法,均在直肠癌的保肛手术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1会阴人工肛门重建的理论基础1·1解剖和生理基础在直肠与肛管中,直肠横襞的作用是支持直肠内粪块,并使粪便回旋下行以减慢其运动至肛门的时间。而肛管,即外科学/功能学肛管,则具有独特的解剖学和复杂的生理学特性,在排便节制中起关键作用。直肠肛管以齿状线为界,齿状线以上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齿状线以下主要由阴部神经的分支支配。肛垫的神经是肛门反射中重要的感受装置,并对直肠内容物的性质有精细的辨别能力。在盆底的肌肉系统中...  相似文献   

8.
直肠癌根治术(Miles)一直被认为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经典术式,但术后的永久性结肠造瘘给病人带来诸多不便,病人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及社会压力。近年来,很多学者对直肠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多种保肛术式,提高了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本文对62例中低位直肠癌病人施行保留肛门根治术后进行了观察及护理,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重建内外括约肌原位肛门再造术治疗低位直肠癌11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一种新的重建内外括约肌原位肛门再造术治疗治疗治疗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1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接受重建内外括约肌原位肛门再造术,原位肛门再造采用结肠折叠重建内括约肌,耻骨直肠肌两断端交叉缝合重建外括约肌,结果:110例行此手术,1例术后死亡(死于冠心病),3例术后再次手术改为腹壁造瘘术,106例完全成功,根据席式再造肛门术后节便功能评定四分法评定节便功能,优69例,良25例。一般12例,结论:采用Mile′s根治术后,重建内外括约肌1期原位肛门再造术,是治疗低位直肠癌较为理想,符合生理的术式,患者乐于接受,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中低位直肠癌根治行Mile’s术后的腹壁人工肛门(“腹壁粪袋”),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生活和工作也极为不便。采用结肠折叠再造内括约肌,耻骨直肠肌和会阴浅横肌再造外括约肌术式为65例患者施行了手术治疗,术后功能优50例,良8例,一般4例,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王平治 《外科》1997,2(4):242-243
  相似文献   

12.
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 ( miles术 )后人工肛门护理十分重要 ,传统的方法护理工作量大 ,病人心理负担重 ,并发症较多。我院对 58例行 miles手术病人的永久性人工肛门稍作处理 ,进而改进护理方法。经临床观察 ,效果满意。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1 996年 1月至 2 0 0 0年 7月 ,在我院行 miles手术的直肠癌病人 88例。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58例 ,男 33例、女 2 5例 ,年龄 1 6~ 72岁 ,平均 47.0岁 ;对照组 30例 ,男 1 6例、女 1 4例 ,年龄 2 2~ 69岁 ,平均 45.0岁。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情经统计学处理 ,P>0 .0 5,差异无显著性意…  相似文献   

13.
双侧股薄肌代括约肌原位肛门再造术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双侧股薄肌代括约肌原位肛门再造术在低位直肠癌术后控制排便的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近10年来诊治低位直肠癌56例病人,采用双侧股薄肌代括约肌原位肛门再造术,并制定肛门排便功能的临床评定标准,以8分法进行评定,8~6分为优.6~4分为良.4~2分为差.2~0分为无效。术后随访客观分析其疗效。结果 根据评定标准56例病人中优32例,良17例,差5例,无效2例,我们把优及良病例定为有效,总有效率为87.5%。结论 双侧股薄肌代括约肌原位肛门再造术疗效可靠,是人工肛门手术方式中较理想、较科学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直肠癌保留肛门的切除术徐伟,陈锡林我科于1986年至1993年对79例中下段直肠癌病人施行切除术,保留其肛门,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sl例,女28例,年龄25~65岁,平均45岁。肿瘤下线距肛缘5cm29例,6~8cm50例。肿...  相似文献   

15.
直肠癌保留肛门手术适应证及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平治 《实用外科杂志》1990,10(11):652-653
  相似文献   

16.
为16例直肠癌病人,行根治术后,即时经 Miles 手术建立直肠角,以带血管神经蒂的股薄肌移转替代肛门括约肌,在原位重建肛门,保持了肛门的正常位置和排便自控功能,效果满意。原位重建肛门,恢复了括约肌功能,减轻了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17.
18.
直肠癌的根治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顾直肠癌外科治疗一百多年的发展史 ,也就是追求根治与保存机能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演变过程。即根治性程度愈高、保存机能的程度愈差 ;根治性程度愈差 ,保存机能的程度愈高。然而是早期癌 ,根治性程度高 ,保存机能的程度亦高 ;是晚期癌 ,根治性程度差 ,保存机能的程度亦差。所以当直肠癌明确诊断以后 ,即会有固有的病期和潜在着的根治性切除范围、如果所选择的手术术式与其相吻合 ,患者便在根治和机能保存两方面获得应有的最大效果。1 直肠癌根治性切除的概念  通过直肠指诊、内窥镜 ,B超或 CT等项检查 ,再加上手术台上综合判断 ,若…  相似文献   

19.
直肠癌根治术中性功能的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经肛门局部切除及根治术治疗早期直肠癌的远期疗效。方法通过PubMed、CNKI数据库及文献追踪法检索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及根治术治疗早期(T1期和T2期)直肠癌远期疗效比较的文献,应用RevMan 5.0软件对各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和效应值合并。结果共筛选出符合入选标准的临床研究15项,局部切除术3504例,根治术6925例。早期直肠癌局部切除和根治术比较,局部切除术会增加T1、T2期术后5年局部复发率;局部切除术明显降低T1、T2期术后5年总生存率;局部切除术降低T1期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而并不能改善T2期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结论与直肠癌根治术相比,早期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的远期疗效差,临床上要慎重考虑局部切除术的利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