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茹小玲 《衡阳医学院学报》1996,24(3):241-241,254
颈椎1~2骨折脱位行颈椎后路减压HR环内固定手术难度大,对护理的要求较高,通过对12例颈椎后路减压HR环内固定术的配合与护理,作者总结了术前准备和术中护理经验,特别强调了术前了解病情,掌握手术步骤,术中积极主动的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了关键。  相似文献   

2.
颈椎(1~2)骨折脱位行颈椎后路减压HR环内固定手术难度大,对护理的要求较高。通过对12例颈椎后路减压HR环内固定术的配合与护理,作者总结了术前准备和术中护理经验,特别强调了术前了解病情,掌握手术步骤。术中积极主动的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前路钢板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颈椎骨折脱位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前路钢板内固定组(40例,采用前路钢板治疗)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组(50例,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患者术后的一般情况、Frankle分级情况以及JOA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现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钢板内固定组患者的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组[(103±33)m L比(223±38)m L、(9±3)d比(14±3)d](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Frankle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且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组改善情况优于颈前路钢板内固定组(P<0.05)。随治疗后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其中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组稍高于前路钢板内固定组,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在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较前路钢板更为理想,当然临床需结合具体的损伤情况和严重程度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孙艳 《中国乡村医生》2007,9(17):148-148
资料与方法2004年5月~2006年5月统计脊柱手术2060例,其中颈椎后路手术216例,胸腰椎前路手术208例,胸腰椎后路手术1636例。其中前路采取侧卧位,后路手术采取俯卧位,使用相应体位的手术患者在术后有1例压伤眼部,后经加强术中观察和保护,至今无术中压伤。颈椎后路手术体位的摆放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下颈椎陈旧性脱位合并小关节损伤的治疗策略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陈旧性颈椎小关节损伤患者36例,通过Frankel及JOA评分系统评价损伤程度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后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7例,后-前-后联合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4例,后路松解-前路融合内固定22例,前路融合内固定3例.随访6个月~2年,融合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Frankel评分术后改善1级34例,改善2级1例,无改善1例.JOA改善率O%~12.3%,平均8.3%.结论 下颈椎陈旧性小关节损伤手术治疗的关键是后路对绞锁的关节突的松解及复位,前路的松解对复位有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颈椎病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自体髂骨植骨Windows钢板内固定手术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提高颈椎后路减压前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病人的生活能力。方法对颈椎病病人采用颈椎前后路联合减压前路Windows钢板内固定手术病人术前训练、术后密切观察,施行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26例手术患者均获得成功,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颈椎前后路联合减压内固定手术,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前术后严密生命体征的监测与处理能保证病人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沈丘县中医院收治的87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前路组44例与后路组43例。前路组行前路内固定融合术,后路组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后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前路组总有效率为93.1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组手术情况显著优于前路组(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较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操作简单,手术创口小,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颈椎后路手术及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压迫(3个节段以上包括3个节段)的临床效果。方法:102例颈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前路手术组及后路手术组。统计2组患者术前后JOA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轴性症状出现的比例,分析影像学改善(椎管椎体比值、脑脊液通畅)情况。结果:2组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且后路组优于前路组( P〈0.01)。后路组手术时间少于前路组(P〈0.01)。2组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组术后出现颈项部、肩背部肌肉酸痛、无力、僵硬、活动受限,查体有压痛点和肌肉痉挛者3例,前路组2例。后路组患者颈椎管与椎体的矢状径比值优于前路组(P〈0.01)。后路组术后颈椎MRI显示脑脊液通畅率明显优于前路组(P〈0.01)。结论:颈椎后路手术的临床效果优于前路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治疗上颈椎不稳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0月采用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上颈椎不稳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伤121感染,无内固定松动或断钉现象,1例术后5小时突然出现气促、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至89%,经吸痰、气管切开后转危为安。所有患者固定良好,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随访6个月-1年均已达到骨性愈合。结论作好术前、术后护理是保证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治疗上颈椎不稳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提高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方法:对颈椎不稳定骨折或骨折并发脱位、结核、肿瘤病人采用颈椎前路减压、病灶清除内固定,术前训.练、术后密切观察,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27例手术患者均获得成功,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关键是做好术前的充分准备,术后保持颈椎稳定,术后24小时严密生命体征的观察,监测与处理,感觉运动恢复以及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11.
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内固定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颖  蔡燕玲 《河北医学》2008,14(11):1351-1353
目的:研究及探讨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内固定围手术期护理特点.方法:对28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内固定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经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很好的配合、术后正确的功能练习,除1例因脊髓横断需进一步恢复功能外,其余患者均治愈或基本治愈出院.结论: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内固定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对预防并发症,加速病人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与后路手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生理曲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该院治疗的MCSM患者98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49例。后路组接受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LP),前路组接受颈前路分节段减压内固定术(ACHDF)或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术(ACCF)治疗。观察两组颈椎生理曲度及并发症。结果术前两组颈椎生理曲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前路组颈椎生理曲度较后路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SM患者接受颈椎前路手术及后路手术均是安全、可行的,但前路手术更有利于促进颈椎生理曲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工业化进程及老龄化,各种交通意外.建筑事故,颈椎病越来越多,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是治疗颈椎伤病主要方法,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后呼吸道护理对术后恢复至关重要,我科自2003年以来,对56例颈椎伤病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病人进行呼吸道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无一例出现护理并发症,现结合临床资料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4.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疾病 ,病情严重者需手术治疗 ,合并颈椎关节不稳者还需进行颈椎内固定术。而经颈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在生物力学稳定性上明显优于其它常规的颈椎前路、后路固定及前后路联合固定手术方法[1] ,虽然此类手术方法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但由于手术难度大且有一定风险 ,因此目前国内外开展较少。现将我院对 2 3例患者颈椎病合并颈椎关节不稳行椎管减压、经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我科 2 0 0 1年 7月~ 2 0 0 2年 9月 ,共收治颈椎不稳患者 2 3例。男 15例 ,女 8例 ;年龄 2 5~ 76岁 ,平均 5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永城市人民医院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64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后路组与前路组,各32例。前路组患者予以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后路组患者予以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留院观察时间及临床效果。结果后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留院观察时间均少于前路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前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予以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可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及术后留院观察时间,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前与颈后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患采用颈椎前路手术治疗为颈前路组,30例患者采用颈椎后路手术治疗为颈后路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术后6个月颈前路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颈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前颈椎活动度(ROM)以及颈椎曲度指数(C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颈前路组ROM显著小于颈后路组,CCI显著大于颈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在神经功能恢复、缓解疼痛、改善ROM及CCI方面优于颈椎后路。  相似文献   

17.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2例颈椎病根据不同节段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Zplate钛板内固定,后路椎板切除减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年,优良率83%。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联合手术对有椎体柬征及有感觉障碍的病人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颈椎手术术前准备及术后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建华  孔丹  曹军华 《新疆医学》2006,36(4):198-199
我院选择颈丛和局部浸润麻醉加术中强化用于颈椎前路或后路手术。术中病人呈半清醒状态,有神经感受,能耐受手术行“唤醒试验”,能按指令活动而不致躁动兴奋。由于颈椎手术部位险要、手术难度大,术中易发生各种意外,因此除按照一般手术的术前准备外,必须认真做好其特殊的术前准备,以利于术中配合。颈椎手术的死亡病例以术后为多见,尤其多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术后的观察及处理。现将近年来我院在颈丛和局部浸润麻醉加术中强化麻醉下行颈椎手术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融合技术在颈椎后路内固定治疗中应用愈加广泛,由于其固定效果明显,显示出其他固定方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由于颈后解剖结构复杂,手术危险性大,周围有诸多重要的神经和血管,故存在术中操作较困难、破坏性大,给医护人员带来极大的挑战[1]。在手术治疗水平和理念提高的同时,围术期规范护理技术水平的进步也成为确保颈椎后路手术成功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我院骨科2008年10月—2011年5月共施行颈椎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及融合术16例,均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无1例手术和护理并发症发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并探讨颈椎前路零切迹+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外伤性颈椎滑脱合并颈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1例外伤性颈椎滑脱合并颈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摄X线片观察颈椎复位效果及内固定稳定情况,分别在术后复查颈椎X片,6个月时观察颈椎复位情况、颈椎活动及内固定稳定情况,并以JOA评分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6个月时JOA评分(16.2±2.5)分明显高于手术前JOA评分(7.8±2.1)分,且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零切迹+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为前后路联合短节段固定,固定可靠,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颈椎的活动度,治疗外伤性颈椎滑脱合并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