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葛德亮 《黑龙江医药》2014,(6):1455-145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我院2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的容积重建(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在显示血管形态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图像质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与DSA比较,诊断阳性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瘤壁血栓伴钙化导致的血管狭窄,MIP与DSA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A对于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安全无创、准确可靠的特点,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别行MSCTA及DSA检查,MSCTA图像后处理包括采用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显示(VR)及曲面重建(CPR)等方法进行血管显示。结果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发现38个动脉瘤,其中MSCTA发现34个,DSA发现35个,准确率分别是89%和9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CTA漏诊动脉瘤均小于3mm。CTA诊断直径〈3mm、3~10mm和〉10mm的动脉瘤敏感度分别为84%、95%和100%;动脉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8%、62%和87%;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和94%。结论M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可以作为外科治疗或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在主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对21 例主动脉瘤患者进行兴趣区域的螺旋CT增强扫描,用表面覆盖法(SSD)、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多平面投影法(MPR)、容积再现(VR)对轴位图像进行重建.结果:SSD、MPR可清楚显示病变全貌,动脉瘤的大小、范围、内膜片及其与邻近动脉分支的关系,并显示破口位置.MIP可显示血管管壁钙化和动脉瘤的范围、形态,对病变可进行任意角度重建和观察,清楚地显示瘤内血栓、破口.MPR能显示附壁血栓、夹层动脉瘤的真假腔和内膜片.结论:MSCTA技术为主动脉瘤病变患者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手段,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64排螺旋CTA、3D-DSA和手术资料,以手术为标准判定CTA和3D-DSA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39例患者共发现44个动脉瘤,其中35例为单个动脉瘤,3例为2个动脉瘤,1例为3个动脉瘤。动脉瘤直径最小2.2mm,最大直径27mm。3D-DSA检出动脉瘤44个,与手术结果一致。3D-DSA能清晰显示所有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瘤颈宽度、瘤顶指向,发现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均为100%。64排螺旋CTA检出动脉瘤43个,漏诊1个,假阳性1个,64排螺旋CTA所显示的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结构关系与手术治疗所见一致,对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7.7%和97.4%。结论 64排螺旋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有较高准确性,绝大部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可以直接依据64排螺旋CTA结果进行手术治疗,在指导动脉瘤治疗方面可对3D-DSA起到重要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我院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123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检测为A组,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 MSCTA)检测为B组。比较两组的诊断效能,包括灵敏度、特异性和符合率;统计两组的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并比较两组检出颅内动脉瘤最大径及瘤颈最大径。结果 经A组检测证实有123例确诊为颅内动脉瘤,诊断率为100%,B组122例,符合率为99.19%;两组灵敏度均为100%;两组在检测动脉瘤位置:B组检测动脉瘤最大径(9.81±2.54)mm、瘤颈最大径(4.29±1.45)mm,A组检测结果(9.83±2.52)mm、(4.32±1.38)m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颅内脑动脉瘤诊断方面两组均具有较高灵敏度,且MSCTA具有操作简单、无创性特点,有助于医师了解动脉瘤解剖结构、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139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CTA检查,同期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39例患者中,经手术确诊为动脉瘤126例.64排螺旋CTA发现121例,误诊2例,漏诊5例,灵敏度98.4%,特异度84.6%;DSA发现125例,误诊0例,漏诊1例,灵敏度99.2%,特异度100.0%;CTA与DSA的诊断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1,P>0.05),CTA与DSA诊断动脉瘤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2.79,P>0.05).结论 64排螺旋CT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崔建平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2):1850-185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3例疑患有颅内动脉瘤的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检查,观察其原始数据和图像与经过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等方法处理后的头像和数据比较结果;部分病例手术所见对照.结果 5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检查出颅内动脉瘤21例,脑动脉畸形2例,脑静脉畸形1例;25例脑内血肿的患者中,检查出脑动静脉畸形4例;23例颅内动脉瘤中,大脑动脉瘤7例,颈动脉动脉瘤3例.8例颅内动脉瘤钛夹夹闭手术、2例脑动脉畸形术以及2例脑动静脉畸形伴巢内动脉瘤切除术,经手术所见与手术前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的结果相符.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和术后复诊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320排640层动态容积CT颅脑一站式检查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行CT颅脑一站式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判断有无动脉瘤及对动脉瘤的定性定量进行评价.结果 DSA确诊动脉瘤93例,CT颅脑一站式检查均确诊,诊断符合率为100%.DSA共发现动脉瘤126个,CT颅脑一站式检查发现125个,检查敏感性为99.20%.CT颅脑一站式检查对动脉瘤的诊断与DSA有高度的一致性.结论 320排640层动态容积CT颅脑一站式检查能够准确对颅内动脉瘤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操作简单、快速,可作为颅内动脉瘤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动脉瘤夹闭术后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脑动脉瘤央闭术后动脉瘤残留和载瘤动脉开放评价中的准确性和l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4例患者的47个夹闭动脉瘤纳入本研究.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DSA作为参考标准.两名神经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价CTA和DSA的图像质量、动脉瘤残留和载瘤动脉的开放.结果 16层螺旋CTA检出3个动脉瘤有残留,靠近钛夹的全部载瘤动脉可以被准确评价.16层螺旋CTA检出动脉瘤残留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100%(97.5%CI:29.2~100%)、100%(97.5%CI:92.0~100%)和100%(97.5%CI:92.5~100%).阳性和阴性预测率均为100%.结论 16层螺旋CTA在诊断脑动脉瘤夹闭术后的残留和载瘤动脉开放方面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动脉瘤央闭术后随访的首选影像检查.  相似文献   

10.
王辉  张宝花 《华夏医药》2009,(5):392-393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颅内手术观察与CTA检查对比分析。结果28例动脉瘤经CTA检出27例。其中26例经手术证实。结论16层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敏感性为89.2%,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6.4%。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64-SCT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62例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64-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64-SCT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DSA共检出动脉瘤65个,64-SCTA检出动脉瘤62个,符合率为95.38%,两者脑动脉瘤检出率相近(P >0.05);64-SCTA与DSA测定动脉瘤瘤体长轴、瘤体短轴及瘤颈宽度一致(P>0.05);DSA、64-SCTA瘤体定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64-SCTA对瘤体形态、三维关系显示质量评分优于DSA(P <0.05).结论 64-SCTA与DSA诊断脑动脉瘤准确率相近,且安全、无创,配合后处理技术,可显示瘤体形态、大小、空间关系,有助于手术方案的确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三维重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技术与C臂CT结合在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临床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常规DSA、旋转DSA及3D-DSA和其中8例需急诊开颅手术患者的C臂CT资料,通过对47例患者进行术前模拟手术入路,均行翼点人路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将术前DSA模拟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动脉瘤夹闭术,术前3D-DSA能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数目,瘤顶指向、瘤颈宽窄,有无仔瘤、载瘤动脉,动脉瘤与周围血管和骨性结构的关系,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8例术前行C臂CT患者中6例显示不同程度脑积水及脑室内出血.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5分39例,4分6例,3分1例,1分1例.结论 3D-DSA技术及必要的C臂CT检查和手术模拟对成功夹闭脑动脉瘤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主动脉疾病中最常见的灾难性疾病,需要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各种原因导致主动脉内膜破裂或中膜弹力纤维层病变,血液进入内膜下之中膜层,导致中膜撕裂、剥离形成双腔主动脉,又称主动脉夹层。近年来,多层螺旋CT(MSCT)发展相当迅速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 192例临床怀疑有颅内动脉瘤的患者接受3D-CTA检查,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观察有无动脉瘤并测量其大小,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手术所见进行对照.结果 3D-CTA共发现163个动脉瘤,分别位于前交通动脉(25.1%)、大脑前动脉(9.2%)、大脑中动脉(18.4 %)、颈内动脉颅内段(14.7%)、后交通动脉(24.5%)、大脑后动脉(2.5%)、基底动脉(4.3%)和椎动脉(1.2%).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和94.1%.结论 3D-CTA是一种无创性检在手段,能有效地显示颅内动脉瘤.  相似文献   

15.
旋转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Advantx LCV加高档数字血管造影系统,对35例疑有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做旋转X线DSA检查.并于常规DSA检查比较。结果:旋转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35例病人常规DSA发现32例。3例只有通过旋转DSA才能发现。30例动脉瘤解剖结构显示不清的加摄旋转DSA后动脉瘤瘤颈及周围血管分支的解剖关系显示清晰。结论:旋转DSA可更好地显示动脉瘤瘤颈及周围血管解剖结构。对临床诊断治疗颅内动脉瘤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排减影CT血管造影(CTA)成像技术对颅底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9动脉瘤患者行减影CTA技术检查,重建技术用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以血管造影和手术评价减影CTA和常规CTA检查结果,采用双盲法评价图像质量。结果减影CTA技术检出动脉瘤119个,敏感性和特异性为100%;常规CTA漏检5个颈内动脉床突下段动脉瘤,敏感性100%,特异性95.8%。在颈内动脉床突下动脉瘤诊断中减影CTA敏感性为100%,常规CTA为89.1%。结论减影CTA在床突下动脉瘤的检出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杨琳  车延旭  管琳娜  李硕丰  祝志 《河北医药》2012,34(15):2314-2315
肠系膜上动脉是腹主动脉在腹腔内的重要分支,其发生动脉瘤较为罕见,普通人群发病率约为1/12 000[1].较小的肠系膜上动脉瘤(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aneurysms,SMAA)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其破裂出血可危急患者生命,因此,明确此类病变对临床治疗和患者预后意义重大.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的广泛应用,SMAA的检出率有所增多,但有关其影像学诊断的报道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5例SMAA的MSCTA表现,探讨其对SMAA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在初诊时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诊断检查,观察组采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进行诊断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与诊断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2.5%,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采取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诊断率高,且诊断时间短,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脑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临床怀疑脑血管病变患者行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使用CE Lightspeed CT机获得原始数据图像传送到工作站上行VR、MPR、MIP图像后处理重建.结果 32例中脑血管无异常10例,17例显示动脉瘤体大小,3例动静脉畸形,2例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结论 多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是一种安全、快速、无创的脑血管病变的检查方法,可以作为颅内血管病变的筛查和术前评估的首选技术.  相似文献   

20.
张杰 《中国实用医药》2012,17(17):73-7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4例经多层螺旋CT确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共累及123支肺动脉或分支,CT直接征象为完全阻塞型4例,中心型3例,附壁型12例,环壁型5例;间接征象为心包或胸膜腔积液5例,双肺斑片状渗出和实变影7例,肺动脉高压9例.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肺动脉栓塞的部位及栓子的形态,且诊断快捷,安全无创,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