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吲哚美辛(消炎痛)的药理作用是抑制能引起炎症、发热和疼痛的物质——前列腺素的合成。人体的前列腺素具有舒张周围血管及冠状动脉的作用,经常服用消炎痛,会使体内的前列腺素低于正常水平,导致血管发生痉挛,加重心肌缺血、缺氧,又极易诱发冠心病、心绞痛,严重者可导致心肌梗死而危及生命。研究发现,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血中含有的前列腺素浓度比常人低,而服用消炎痛又进一步抑制其合成,无疑会使心血管病人“雪上加霜”,甚至造成血压陡增,导致脑卒中的严重后果。所以,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在伴有关节痛、腰腿…  相似文献   

2.
春天昼夜温差大,冷暖交替不均,极易诱发老年痴呆、冠心病、脑出血、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因此,专家郑重提醒:养脑护血管,春季正当时!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急性发作(如急性心肌梗塞)的现场处理十分重要,有统计资料表明,冠心病死亡病例有三分之二是死于医院外的。对于急症,人们往往存在急于送院治疗的心情,对冠心病发作的病人来说,不作任何现场处理,就匆忙转送医院,是十分危险的。 冠心病的发生,主要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致使动脉管腔变窄,血液供应受到影响。当心脏工作量增大,心肌需要更充足的血液时,因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发生缺血缺氧,就造成心绞痛。当较大的冠状动脉分支发生急性闭塞,使由此血管供应血液的心肌营养完全断绝,导致心肌梗塞。因此,无论是心绞痛,还是心肌梗塞发生时,都应  相似文献   

4.
正进入春末夏初,天气变化频繁,忽冷忽热,容易引起血管忽而收缩,忽而扩张,特别容易诱发脑中风;尤其是遇到热天,气温突然升高达10℃以上,如果中老年朋友大量出汗不及时补水,极有可能导致缺血性中风。心脑健康专家:气温忽冷忽热极易诱发脑中风三正医疗健康专家提醒,在初夏时节,中老年朋友如果大量出汗,又没有及时补水或补水不足,血液会浓缩,血流会变慢,易形成血栓,血栓若堵住了营养大脑的颈总动脉,大脑就会发生缺血性中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CHD)是冠状动脉管壁形成的脂肪物质(如胆固醇)的聚集,形成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狭窄所致,如冠状动脉的管腔严重狭窄、阻塞时可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患者出现胸闷、心绞痛等甚至发生心肌梗死而危及生命。高血脂往往是产生冠心病发病的最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6.
邹勤 《家庭用药》2011,(5):24-24
冬去春来,乍暖还寒,忽冷忽热,风速、温差、大气压等都处于极不稳定状态。这种变化多端的气候极易导致心脏血管发生痉挛,直接影响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从而导致冠心病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为我们的心脏输送含有氧气、养料的血液..人们常听说的冠心病,就是因为冠状动脉形成了粥样硬化的斑块导致血管管腔狭窄,发生心肌供血不足,心肌就会发生缺血现象。当心肌发生严重的供血不足,患者常常会感到胸闷、胸痛,甚至腹痛、牙痛等不适,这就是“心绞痛”。、再严重下去,冠状动脉被粥样硬化的疯块、血栓完全阻塞,就会发生心肌梗死。可见冠状动脉对于心脏的正常工作有多么重要,就像一条生命的“补给线”。  相似文献   

8.
心脏病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冠心病是心脏病中常见的类型。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或器质性(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引起冠状动脉血流与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性损害,亦称缺血性心肌病。其基本病变是供应心肌营养物质的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粥样硬化性斑块堆积于病变的冠状动脉内膜上,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血液供应减少,甚至部分中断,从而出现心肌缺血损伤和坏死等病理改变及相应的临床表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吸烟等都会导致冠心病发生,其临床上将冠心病分为五种类型,无症状冠心病、心绞痛型冠心病、心肌梗死型冠心病、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行冠心病、猝死型冠心病。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几项研究表明口腔健康与冠状动脉病之间可能存在联系。作者等先前发现了牙齿健康不良与发生中风和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联带关系,并报告了7年的前景跟踪研究。研究对象中,第一组70人系经血管造影术证实患有冠状动脉病或有急性心肌梗塞病史的患者;第二组60人系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后住院治疗的患者,第三组100人系在医院接受诊断性血管造影术的患者。有些病人跨组,故共有冠状动脉病患者214人。记录引发冠状动脉病的危险因素。用两种方法评价患者的牙科情况:以“总牙科指数”(0~10)反映患者牙种感染的严重性,包括龋齿、牙周炎、很…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的预防050071河北省人民医院赵爽,刘素平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研究认为,冠心病的致病因素包括多种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其生物学因素包括年龄...  相似文献   

11.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因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变化的不同,冠心病有不同的临床表型。近年来,临床已趋于将冠心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慢性冠脉病两大类,其中前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后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冠脉正常的心绞痛、  相似文献   

12.
步长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是多种危险因素作用于冠状动脉管壁,产生一系列血管生物学改变,如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和炎症反应、血栓形成,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缺氧,甚至心肌梗死或猝死。药物治疗虽然目前临床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以西药为主,但近年来中药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中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有卓越表现,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系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血管腔逐渐狭窄、甚至完全堵塞,限制或完全中断了心肌的血液供应,引起临床上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一系列严重的心肌缺血病症。冠心病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居前三位。我国对40岁以上的人群调查,冠心病发病率为2%~4%,...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和气候变化有关系么? 在寒冷潮湿和大风天气,冠心病发病率高。这是因为寒冷刺激,特别是迎风疾走。易使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管收缩,心肌耗氧量增多。同时,还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或内膜损伤,导致血栓形成及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和气候变化有何关系?冬季更容易引发冠心病吗?在寒冷、潮湿和大风天气,冠心病发病率高。这是因为寒冷刺激,特别是迎风疾走,易使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管收缩,心肌耗氧量增多。同时,还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或内膜损伤,导致血栓形成及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6.
人体心脏能维持正常泵血功能,是由于不断从冠状动脉得到足够的血液供应.当冠脉发生粥样硬化性斑块使血管腔变狭窄,进而导致心肌血液供应减少或完全中断时,就会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最佳策略是"尽早、充分、持续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一再灌注"[1,2].冠心病介人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病治疗中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手段.我们根据影响PCI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原因,制定了有效的健康教育计划,应用于临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绞痛属于冠心病中最常见的类型,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的分支堵塞,使一部分心肌失去血液供应而坏死的病症。  相似文献   

18.
<正>冠心病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严重地威胁人群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冠心病心绞痛是指冠状动脉硬化或痉挛导致管腔狭窄,使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导致的以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对冠心病患者实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作用。另外,冠心病属于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可诱发或加重冠心病,行为应激可触发各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2]。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病情发展,为此笔者对10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及其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寒冷冬季,中老年人冠心病高发。随着年龄增加,冠状动脉会逐步出现纤维化、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管腔狭窄。当管腔狭窄超过70%,人体一旦运动量增加或情绪激动,就会发生胸闷、胸痛,严重时血管壁上的斑块还会破裂、脱落,形成血栓,造成急性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20.
冬季是冠心病,心绞痛和心梗死的高发季节。寒冷刺激易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兴奋的交感神经也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直接影响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此外,寒冷的季节里还易发生感冒和支气管等疾患,这一切都对冠心病人十分不利,常是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主要诱因,因此,冠心病人在冬季的自身呵护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