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和探索子宫内膜样腺癌中PTEN MDM2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以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11~2014-11存档病例中121例子宫内膜标本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变情况分为正常组、异位组、癌变组,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正常内膜、异位内膜、癌变内膜组织中的PTEN、MDM2进行检测、比较、分析.结果:PTEN在正常内膜、异位内膜、癌变内膜组织中MOD值分别为0.151±0.012;0.032±0.011;0.011±0.007.MDM2在正常组、畀位组、癌变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0.00%、42.29%、87.1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MDM2表达明显升高,PTEN的MOD值明显降低,说明PTEN和MDM2异常表达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及子宫内膜异位中起重要作用,与宫内膜异位和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PTEN蛋白在增生性子宫内膜、分泌性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该蛋白在3种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探讨正常子宫内膜向子宫内膜样腺癌转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60例增生性子宫内膜组织、30例分泌性子宫内膜组织共150例石蜡包埋组织进行PTEN的检测。结果PTEN在增生性子宫内膜组织和分泌性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子宫内膜样腺癌组,而尚未发现其在增生性子宫内膜组与分泌性子宫内膜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病理分级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N蛋白的表达降低能促进正常子宫内膜向内膜样腺癌的转变;其低表达能提高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病理分级。  相似文献   

3.
G a lectin-3对β-半乳糖苷具有高度亲和性,可选择性识别糖结构并与之非共价结合,具有识别、调节细胞增殖、调节细胞粘附、调节细胞凋亡等功能。目前研究表明它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异常[1],包括甲状腺癌、胃癌、大肠癌、乳腺癌等,与肿瘤的发生、演进密切相关,且与肿瘤的转移相关,但鲜见子宫内膜样腺癌方面的相关报道。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此蛋白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参数及MM P-2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表达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本院这例子宫内膜肝样腺癌的报告及国内相关文献的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其早期诊断。方法对本院1例及国内首例子宫内膜肝样腺癌病例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病理及免疫组化进行详细报道。结论子宫内膜肝样腺癌是原发于子宫内膜腺体的一种恶性肿瘤,AFP的检测有助于子宫内膜肝样腺癌的诊断和签别诊断。具有肝细胞样分化的病理形态特征是子宫内膜肝样腺癌的诊断依据。治疗以手术为主,化疗为辅。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 Ki-67和 PTEN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 ,采用免疫组化 S-P法 ,在 40例子宫内膜增生期、40例简单型增生过长、2 0例复杂性增生过长、9例非典型增生过长及 3 8例内膜样腺癌组织中检测 Ki-67和 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 ,随着子宫内膜增生程度的进展 ,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上调而 PTEN下调 ,Ki-67蛋白增殖指数高低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转移以及预后密切相关。提示联合检测 PTEN和 Ki-67蛋白的表达可作为在子宫内膜腺癌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并指导临床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腺癌中PTEN和Bcl-2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琴  冯一中  李海  王萍  朱培英  钱铭智 《江苏医药》2004,30(11):809-811,i002
目的 探讨PTEN和Bcl 2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PTEN和Bcl 2在 1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 ,1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5 8例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 ,并分析它们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1)PTEN和Bcl 2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逐渐降低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 <0 0 0 5 )。 (2 )在子宫内膜癌中PTEN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无关 (P >0 0 5 ) ;而Bcl 2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 <0 0 5 ,P <0 0 1,P <0 0 5 )。 (3)单因素分析PTEN和Bcl 2与子宫内膜腺癌患者预后没有明显的关系 ,多因素分析筛选出患者的年龄、手术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PTEN和Bcl 2的检测对子宫内膜腺癌的早期诊断、恶性程度的判定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与预后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上皮型钙黏素(E-c ad)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常规组织病理学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cad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 在7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E-cad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χ2=18.79,P<0.001);E-cad表达阳性率与患者病理分级、手术一病理分期、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有关(χ2=4.389,P<0.05、0.01);与细胞分化关系:高分化组E-cad阳性表达(14/21,66%)高于中、低分化组(26/40,65%;0/9,0%),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中E-cad可能起重要作用;E-cad与子宫内膜腺癌侵袭和转移关系密切.E-cad蛋白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细胞分化程度密切相关,E-cad蛋白阳性表达可作为子宫内膜腺癌患者预后判断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8.
同发于卵巢和子宫的子宫内膜样腺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毅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2286-2286
同时原发于卵巢和子宫的子宫内膜样癌临床少见,而且确认其为原发或是转移尚有一定困难。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偶遇1例,现结合文献讨论其病理特征、组织发生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10.
郭真理  陈柯  徐傲  杜军  沈倩 《安徽医药》2015,19(11):2103-2106
目的 探究T-box转录因子TBX2与鼠双微体基因MDM2在正常增生期内膜、各型增生内膜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化SP法检测92例子宫内膜样腺癌、30例复杂伴不典型性增生内膜、30例单纯性增生内膜及30例正常增生期内膜中TBX2与MDM2蛋白表达.结果 TBX2阳性表达率在子宫内膜样腺癌(76.1%,70/92)中显著高于正常增生期内膜及单纯性增生内膜(30.0%,9/30;36.7%,11/30),亦显著高于复杂伴不典型增生内膜(43.3%,13/3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BX2表达过高与病理学分级、肌层浸润及临床分期均有关(P<0.01,P<0.01,P<0.05),与淋巴结转移不具相关性(P>0.05);MDM2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及复杂伴不典型增生中阳性率分别为81.5%(75/92)和43.3%(13/30),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及单纯性增生内膜(10.0%,3/30;20.0%,6/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DM2阳性表达与病理学分级、肌层浸润无关,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也不具相关性(P均>0.05).TBX2与MDM2蛋白表达呈正向相关(ra=0.346,P<0.01).结论 TBX2和MDM2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异常高表达,并在其发生及恶化进展中扮演一定角色,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的靶点探寻及预后评判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研究子宫内膜腺癌诊断中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我院收治的6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并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58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两组S100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腺癌组与子宫内膜增生组的S100蛋白表达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腺癌不同病理分级的S100蛋白表达,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腺癌不同临床分期的S100蛋白表达,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诊断可见子宫内膜腺癌的S100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与临床分期相关,不受病理分级影响。因此临床诊断子宫内膜腺癌时,可采用免疫组化检测S100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cl—2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患预后的估计,并为其生物学治疗探索理论依据。方法:本实验运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Bcl—2在子宫内膜腺癌55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和不典型增生各10例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患生存率的关系。结果:①Bcl—2的表达强度在子宫内膜腺癌中,分化程度FIGO分级G1与G2相比有显性差异(P<0.05),而与手术分期、肌层浸润及淋巴结有无转移无关。Bcl—2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有下降趋势,但统计学无显差异。②生存单因素分析Bcl—2与子宫内膜腺癌的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筛选出患的年龄和淋巴结有无转移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Bcl—2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定作用,它的检测有助于子宫内膜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恶性程度的判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bax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组织中bax的表达。结果:从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到不典型增生,bax的表达逐渐增多。不典型增生与前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在内膜样腺癌中,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bax的表达逐渐降低;随着浸润深度的增加,bax的表达逐渐增加,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bax参与了癌前病变的发生,bax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癌细胞的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D15s抗原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了72份子宫内膜腺癌、20正常子宫内膜病理标兵的CD15s表达,72份标本中的24例新鲜的子宫内膜腺癌手术标本以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编码CD15s的mRNA的表达。结果:①CD15s及其编码mRNA在非癌组织中无明显表达;②CD15s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8.9%(28/72);③CD15s在细胞分化程度低、临床分期晚、有转移、复发和预后差的患者中的表达显著增高(P<0.01或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p63和CK34βE1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这两种抗体对于疾病的诊断预后的关系。方法将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浸润肌层〈1/3和〉1/3两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子宫内膜癌样本进行p63和CK34BE12的染色,并比较各组的染色结果。结果子宫内膜癌浸润肌层的深度不同,p63和CK34BE12染色的情况也不同,各组差异显著。结论p63和CK34BE12在子宫内膜样腺癌诊断及预后中可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子宫内膜增生症及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腺癌的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随机筛选、分组的不同子宫内膜组织切片中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9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和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33.4%、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强度与子宫内膜腺癌的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9在子宫内膜增生症进展至子宫内膜腺癌这一过程中起促进作用,且强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浸润深度和转移程度有关,为子宫内膜腺癌的早期临床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丁兆军  苏岩  孟令新  陈希平  张爱莉 《中国医药》2009,4(12):940-943,I0001
目的探讨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在人子宫内膜样腺癌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PSCA的表达。结果PSCA在内膜样腺癌组织主要表达于癌细胞,细胞间质和肌肉组织均无表达。从单纯性、复杂性到不典型增生,PSCA在mRNA、蛋白水平上的表达评分均有逐渐增多趋势,不典型增生与前二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内膜样腺癌中,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分期的增加和浸润深度的增加,PSCA mRNA、蛋白表达逐渐增加。在增生期和分泌期PSC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CA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浸润深度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PSCA是一个新的细胞表面抗原,可能参与了癌前病变的发生,其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内膜样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并介导了内膜样腺癌的发生与发展,可能在内膜样腺癌诊断、免疫治疗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20.
梁佳乐  韩男男  陆静  周德兰  韩素萍 《江苏医药》2021,47(11):1128-1131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EEC)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EAH)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采用LNG-IUS治疗的10例EEC患者及31例EA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治疗后妊娠及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治疗12个月时的完全缓解(CR)率为100%;治疗3、6、9、12个月时的EEC患者及EAH患者CR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个月CR的EAH患者的月经紊乱比例高于治疗3个月CR者(P<0.05)。治疗后,妊娠并活产率为20.6%,复发率为7.3%。结论 LNG-IUS治疗EEC及EAH安全、有效,治疗后应积极助孕,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