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正丁酸钠拮抗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建立大鼠肝脏I/R损伤模型。将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I/R组、正丁酸钠预处理组、正丁酸钠治疗A组和正丁酸钠治疗B组。预处理组、A组和B组于不同时相经阴茎背静脉注射正丁酸钠(400mg/kg)。每组以I/R后6h作为检测时点,检测血清AST,ALT,TNF-α浓度及肝脏组织中HMGB-1表达水平;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正丁酸钠预处理组、治疗A组、治疗B组AST,ALT,TNF-α浓度及HMGB-1表达水平均较I/R组显著降低(P<0.05);预处理组的AST和TNF-α较A组和B组显著降低(P<0.05),且肝细胞病理损害较轻。 结论:正丁酸钠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尤以预处理组的保护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鼠肝脏缺血预处理保护效应中蛋白激酶C(PKC)的活性改变及细胞内信号可能的转导机制。方法:通过建立大鼠肝脏缺血预处理模型,应用PKC抑制剂、激动剂,检测PKC和P44/42MAPKs磷酸化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光镜下细胞形态学损害。结果:与缺血再灌注(IR)组比较,预处理(IP)组和PKC激动剂组的PKC磷酸化水平显著提高(P<0 01), P44/42MAPKs磷酸化水平、HSP70表达量明显增加,肝细胞结构改变较小。与IP组相比,PKC抑制剂组相应指标呈相反变化,PKC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 01),肝组织细胞结构出现较明显的改变。结论:体内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中,PKC的激活对P44/42MAPKs通路激活起重要作用,PKC对P44/42MAPKs起正性调控作用,HSP70表达受P44/42MAPKs的调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干细胞因子Oct-4在不同侵袭转移能力的人胆管癌QBC939亚克隆细胞系中的表达。 方法:运用体外侵袭实验筛选出1个高侵袭转移潜力和1个低侵袭转移潜力的细胞亚系,并对两者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分析和鉴定。运用RT-PCR,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干细胞因子Oct-4在两个亚克隆细胞系的差异表达。结果:分离得到高和低转移能力的人胆管癌QBC939亚克隆细胞系QBC-H和QBC-L,体外侵袭指数分别为263±5.9和154±6.6(P<0.05)。干细胞因子Oct-4 mRNA和蛋白在QBC-H的表达均高于QBC-L,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干细胞因子Oct-4的表达强度与胆管癌QBC939的侵袭转移能力密切相关;它可能是调控胆管癌侵袭转移能力的重要基因。  相似文献   

4.
乙肝病毒X基因对肝癌细胞表达RhoC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X基因对肝癌细胞表达RhoC基因的影响。方法:用定向克隆的方法构建X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X,脂质体转染HEPG2细胞;潮霉素选择培养稳定表达X基因的HEPG2-X细胞;免疫组化鉴定HEPG2-X细胞RhoC蛋白表达。结果: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X在HEPG2细胞中有稳定表达,HEPG2-X细胞表达RhoC蛋白增强。结论:体外条件下,X基因可促进肝癌HEPG2细胞RhoC表达增强。这可能与肝癌的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泡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2(TLR2)的激活机制及其在肝脏缺血再灌注(HIR)中肺损伤的意义。方法:用野生型小鼠C3h/Heouj和TLR4缺失小鼠C3h/Hej建立HIR动物模型。于再灌注1,6,12h后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获取肺泡巨噬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TLR2/4mRNA的表达。同时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水平,肺组织湿干重比值,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的浓度,并进行肺组织学评分。结果:C3h/Heouj组HIR缺血再灌后各时点肺泡巨噬细胞TLR2/4mRNA表达升高,TLR2mRNA表达持续升高,TLR4mRNA6h达到最高值。同时C3h/Heouj组HIR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水平明显升高,肺损伤加重,肺组织湿干重比值持续升高,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持续增加(P<0.05)。C3h/Hej组HIR后TLR2mRNA表达仅轻度升高,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水平低于C3h/Heouj组(P<0.05),肺损伤轻于C3h/Heouj组(P<0.05)。结论:HIR可致肺泡巨噬细胞表面TLR4的激活,可上调TLR2的表达,从而可加重HIR时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6.
反义抑制PTTG对胆管癌细胞株QBC939中VE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抑制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表达后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已构建好的反义PTTG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TTGas按浓度梯度转染至胆管癌细胞株QBC939中,培养48h后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TTG和VEGF表达量的变化,并将两者的变化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成功转染反义PTTG至QBC939中;转染后PTTG和VEGF在mRNA水平最大抑制率分别为40.62%和34.14%;在蛋白质水平分别为55.55%和38.46%。在mRNA和蛋白质两个层面上均下降,呈线性正关系(r=0.970,0.985,P<0.05)。结论:反义阻断胆管癌细胞株中的PTTG表达能使VEGF的表达下降,下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人肝门部胆管癌细胞系(FRH-0201)接种裸鼠脾脏,建立肝、肺转移模型。方法将FRH-0201细胞系(120代)接种于7只Balb/c裸小鼠脾脏。出现转移时,将转移瘤行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观察。将转移的肿瘤行细胞培养,再次接种裸鼠脾脏,观察转移成瘤情况。结果脾脏局部成瘤率为100%(7/7),转移瘤发生率14.3%(1/7)。转移瘤细胞再次接种于裸小鼠脾脏,转移发生率100%。转移瘤电镜显示典型恶性细胞特征。转移瘤细胞染色体众数19条,主流范围18~44条。结论该实验所建立的肝门部胆管癌转移瘤,符合恶性肿瘤的特点,与人肝门部胆管癌生物学特性一致。  相似文献   

8.
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临床诊治特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临床资料、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结石伴发肝胆管癌的发生率为11.8%。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该合并症术前诊断困难,术前能明确诊断者仅占11.1%。根治性切除率仅占51.8%,根治性切除者预后较未切除者为好(P≤0.05)。结论长期反复发作的肝胆管结石易合并胆管癌,该病早期诊断困难,疗效差,预后不良,因此,肝胆管结石,特别是反复发作的肝胆管结石应及早手术。对于术中确诊为肝胆管癌者,应争取行根治性切除,可能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神经生长因子对人胆管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β-NGF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NGF,经酶切鉴定后,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转染人胆管埔细胞株QBC939。Western Blot检测蛋白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成功构建β—NGF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NGF:转染QBC939细胞后,能稳定表达β-NGF蛋白,且表达强度随转染质粒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01)。MTT检测转染后的细胞增殖能力增强,与空白对照组和转染空质粒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表现出量效依赖关系。结论NGF具有促进胆管癌细胞株QBC939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探讨老年肝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湘雅医院1995—2005年手术治疗64例65岁以上肝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64例均行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切除26例,姑息性切除10例,内引流术14例,外引流14例。手术切除术后1年生存率62.5%,2年生存率37.5%。结论:老年肝门胆管癌预后不良,手术切除是目前较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胞嘧啶脱氨酶基因(CD)和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双杀基因对胆管癌细胞和裸鼠胆管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在脂质体介导下将质粒pWZLneoCDglytk转入胆管癌QBC939细胞,经G41 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双自杀基因的QBC939/CD+tk细胞株,RT-PCR法鉴定CD和tk基因的表达.体外给予前体药物5-氟胞嘧啶(5-Fc)和/或丙氧鸟苷(GCV),作用于QBC939/CD+tk细胞,MTT法测定细胞抑制率.裸鼠皮下注射QBC939/CD+tk细胞,成瘤后腹腔注射前体药物,用药前后测量移植瘤的大小判断疗效.结果CD和tk基因在QBC939/CD+tk细胞中获得稳定表达.联合5-Fc和GCV与任何单一药物相比,在较小剂量下可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提高,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也相应地提高.前体药物对QBC939/CD+tk细胞早期生成的移植瘤抑制作用明显,肿瘤可完全消失,并观察到明显的局部旁观者效应.结论双自杀基因系统在体内外对胆管癌细胞和裸鼠移植瘤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旁观者效应也很明显.  相似文献   

12.
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附64例 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方式。方法 : 回顾性分析15年间我院收治的64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临床分型、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其中35例行手术切除,包括根治性切除16例,姑息性切除19例;29例行胆管引流术,包括胆肠内引流术16例,胆管外引流术13例。结果 : 根治性切除组1,2,3年生存率分别是80.0% , 53.3%及26.7% ;姑息切除组1, 2, 3年生存率分别为50.0%, 16.7%, 0%;胆肠内引流组1,2年生存率分别是45.5%和18.2% ;外引流组则为25.0%和0 。结论:手术切除特别是根治性切除治疗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疗效和提高远期生存率可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转染反义DNMT3b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生长的影响,初步探讨DNMT3b基因在胆管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构建反义DNMT3b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用脂质体介导法将其转人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DNMT3b蛋白表达的变化;MTT法和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观察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生长周期及凋亡率的变化。结果转染反义基因能使DNMT3b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转染反义DNMT3b基因不能抑制QBC939的生长曲线,对其软琼脂克隆形成率亦无影响(P=0.717);转染反义DNMT3b基因不能改变QBC939的细胞周期和促进细胞凋亡(P=0.089)。结论转染反义DNMT3b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可下调DNMT3b在QBC939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但对QBC939的生长和增殖无影响,也不能改变QBC939的细胞周期和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cl-2 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VP-16抑制人胆管癌QBC939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合成特异性靶向Bcl-2 ASODN,并将其转染QBC939细胞;四甲基噻唑蓝(MTT)试验检测Bcl-2 ASODN对VP-16抑制QBC939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观察Bcl-2 ASODN对VP-16诱导QBC939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ASODN组细胞的存活率显著低于无义寡核苷酸(NSODN)组(P<0.05);ASODN+VP-16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ASODN组及VP-16组(P<0.05);ASODN组、ASODN+VP-16组和VP-16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NSODN组(P<0.05);ASODN+VP-16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ASODN组及VP-16组(P<0.05)。结论:Bcl-2 ASODN对VP-16抑制人胆管癌QBC939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ATV)对人胆管癌QBC939细胞系增殖、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培养QBC939细胞,经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处理后,以MTF法检测阿托伐他汀对QBC939细胞的杀伤抑制率,以Matrigel侵袭实验、迁移实验和半定量RT-PCR检测阿托伐他汀对QBC939细胞的侵袭、运动能力和对细胞内RhoC,MMP-9,p27 mRNA表达的影响情况.结果 阿托伐他汀可明显抑制QBC939细胞的生长及增殖,且其抑制作用呈剂量-时间效应关系:IC50为25 μmoL/L,最强抑制作用时间为48h.Matrigel侵袭实验及迁移实验显示,经10 μmol/L,25 μmol/L,50 μmoL/L药物干预48h后的QBC939细胞,随着浓度的增加,其体外侵袭、运动能力明显减弱(P<0.05);半定量RT-PCR测定显示,阿托伐他汀作用48h后,QBC939细胞中p27表达含量明显增高、MMP-9的表达降低,而RhoC的表达改变并不明显.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抑制人胆管癌QBC939细胞的生长增殖,并减弱其体外侵袭、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