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组合药液湿化给氧对呼吸衰竭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组合药液湿化给氧对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对128例同期入院的呼吸衰竭患者,随机抽样分组施行两种氧疗方法。观察组64例,在湿化液中加入消炎、解痉、化痰、砰喘药物给氧,并与对照组64例传统蒸溜水湿化给氧法对比并作相关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1%,经卡方检验,P〈0.01,两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 组合药液湿化给氧方法简便,是治疗呼吸衰竭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靳开宇 《当代医学》2009,15(6):39-40
目的评价无创机械通气(NIMV)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OPHD合并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使用NIMV后的临床表现、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22例患者能较好耐受无创机械通气(NIMV),24h后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动脉血氧分压(Pa0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02)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且NIMV还可以减慢呼吸频率和心率,5~7天后病情缓解脱离呼吸机。结论NIMV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能缓解呼吸肌疲劳,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肺功能,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呼吸道持续正压给氧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7—2011年收治的74例小儿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呼吸道持续正压给氧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经过一系列的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患者的病情改善有较大的帮助。结论:在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疾病的过程中,采用呼吸道持续正压给氧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帮助较大,因此,值得在临床推,一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水平式呼吸道正压(BiPAP)无创呼吸通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PAP无创通气治疗;治疗前3 h及治疗72 h,对2组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及呼吸频率(BR)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SaO2、pH、PaO2、PaCO2、HR及BR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SaO2、PaO2、pH均高于治疗前,但HR、BR、PaCO2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0.01)。治疗后观察组SaO2、PaO2、pH高于对照组(P<0.05),但PaCO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R、BR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无创通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高频呼吸机救治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频喷射通气(HFⅣ)对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研究74例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合并使用HFⅣ治疗的情况,观察应用HFⅣ前后患者呼吸频率(RR)、心率(HR)及血气分析(pH、PaO2、PaCO2、SaO2)的变化及HFⅣ的并发症。结果74例呼吸衰竭者中显效64例(86.48%),有效6例(8.11%),无效4例(5.41%)。12例患者出现鼻咽部干燥,4例患者出现腹部胀气。所有患者应用HFⅣ治疗24h及撤机后2hRR、HR较应用前显著降低(P〈0.01),PaO2、SaO2较应用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科学合理地使用HFⅣ可显著改善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纠正低氧血症,减少二氧化碳潴留,降低病死率,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机械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利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02例,所有患者均以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其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24h后,其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而且无创机械通气能够使呼吸频率和心率减慢。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能缓解呼吸肌疲劳,使心脏负荷减轻,心肺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并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6.67%,并发症6.67%,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6.67%,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患者满意度高,并发症少,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将机械通气应用于危重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我院收治的危重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143例,其中有53例患者采用诊断肺源性心脏病的药物治疗(对照组),9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机械通气治疗(通气组),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周后,通气组患者的PaO2、P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HR、PaCO2 及住院天数显著较低,P<0.01.对照组和通气组患者在治疗1天后肺功能(FEV1)改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气组患者在治疗3天、7天机2周后肺功能(FEV1)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救治是有效的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80例危重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1例采取机械通气治疗为观察组,39例未采取机械通气治疗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36%,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PaO2、PaCO2、pH及肺功能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危重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机械通气,可迅速纠正患者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在改善患者症状的同时,可显著减少多脏器功能不全的发生,对于此类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应合理使用机械通气治疗,以争取抢救时间,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朱江 《河北医学》2013,19(2):169-171
目的:探讨将机械通气应用于危重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三年我院收治的危重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143例,其中有53例患者采用针对肺源性心脏病的药物治疗(对照组),9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机械通气治疗(通气组),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两周后,通气组患者的Pa02、p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HR、PaCO2及住院天数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和通气组患者在治疗ld后肺功能(FEVl)改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气组患者在治疗3d、7d及2周后肺功能(FEV1)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救治是有效的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在江西省胸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及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气水平、呼吸及心率水平、炎症因子水平等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的PH、PaO2、Sa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呼吸及心跳频率均大幅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IL-8、TNF-α、Neu/Leu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水平及呼吸状态,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2.
肺性脑病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死亡原因。我院1998~2002年应用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67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秦林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3):110-110
目的:观察评价纳洛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6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积极控制感染,持续低流量吸氧(给氧浓度为30%~40%,氧流量为1~3L/分,鼻导管给氧法),解痉平喘,止咳化痰,保持气道通畅,维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剂(0.4mg/支),首剂负荷量0.8mg加入生理盐水20ml中静脉推注,以后给予纳洛酮注射剂2mg加入生理盐水60ml中,每日2次,用微量泵24小时持续静脉泵入,连用3天。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纳洛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14.
15.
马丽  冯端兴 《重庆医学》2003,32(6):788-789
我科自 1998年以来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肺心病合并Ⅱ型呼衰患者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肺心病合并Ⅱ型呼衰患者共 4 0例 ,均为我科住院病人 ,符合 1977年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专业会议制定的肺心病诊断标准。将 4 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2 0例 ,用BI PAP呼吸机治疗 ,其中男 18例 ,女 2例 ,年龄 5 8~ 75岁 ,平均年龄 6 6 3岁 ;对照组 2 0例 ,常规鼻导管给氧 ,其中男 17例 ,女3例 ,年龄 5 6~ 76岁 ,平均年龄 6 5 8岁。1 2 方法 两组病例均按常规治疗 ,包括抗感染、持续低流量上氧、祛痰、平喘等。观…  相似文献   

16.
陆美菊 《右江医学》2000,28(5):412-41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指肺组织、肺血管的慢性肺部疾患或胸廓畸形致使肺循环阻力增加 ,肺动脉高压 ,从而导致右心室肥大 ,最终发展成右心衰竭 ,其中以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阻塞性肺气肿所致者占90 %以上。由于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 ,病情严重 ,住院时间长 ,并发症多 ,病死率高。但如能及时控制感染 ,纠正心肺功能并配合准确有效的护理措施 ,对于避免病情加重 ,降低死亡率有着重要意义。我科1997~ 1999年共收治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2 8例 ,好转出院 2 0例 ,自动出院 5例 ,死亡 3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护理体会   1.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作用。②方法选择慢性肺心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46例,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和未经抗凝治疗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住院期间的日平均尿量进行对比。③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缩短,动脉血氧分压及尿量明显提高。④结论低分子量肝素对慢性肺心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自制简易CPAP正压给氧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4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敏菁 《华夏医学》2004,17(4):573-574
呼吸衰竭是新生儿常见的危重症之一,除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外,主要是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如不及时抢救,则导致死亡。在配合相应的综合治疗措施的同时,我科近3年来采用简易CPAP正压给氧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并将其与传统头罩吸氧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胡运新 《右江医学》2004,32(2):142-143
目的 探讨高频喷射给氧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新生儿呼吸衰竭 46例予高频喷射给氧抢救 ,另设对照组 3 7例 ,采用鼻导管给氧 ,比较两组供氧后紫绀消失、呼吸困难改善的时间及治愈率。结果 高频通气组缺氧缓解期及呼吸变规则时间均较鼻导管吸氧患儿时间短。抢救成活率明显提高 ,经统计学处理 χ2 =4.85 6,P <0 .0 5 ,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用高频通气给氧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效果良好 ,适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期由于存在气道气流受限,导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急性缺氧导致组织器官损害,其治疗方法常为吸氧法。吸氧法对有鼻腔疾病,或不易耐受鼻塞吸氧不适用,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本身存在气流受限,常规吸氧法要在短期内改善机体缺氧就比较困难。为此,采用注射用内给氧(注射用碳酸酰胺过氧化氢)治疗35例COPD急性缺氧患,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