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了正确预测小儿腰椎穿刺的进针深度,探讨小儿身高、体重、皮肤脂肪厚度等与进针深度的关系。方法:测量209例不同年龄组儿童264次腰椎穿刺的进针深度,分别对年龄、体重、身高、腹壁皮下脂肪厚度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及回归处理。结果:小儿腰椎穿刺深度一般随年龄增长而递增。腰穿深度与年龄、体重间有密切相关关系;腰穿深度与身高呈中度相关关系;腰穿深度与腹壁皮下脂肪厚度亦有相关关系。结论:性别对腰椎穿刺深度无明显影响,而年龄和体重是影响腰穿深度的最重要因素,身高与腹壁皮下脂肪厚度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正确预测小儿腰椎穿刺的进针深度,探讨小儿身高,体重,皮肤脂肪厚度等与进行深度的关系。方法:测量209例不同年龄组儿童264次腰椎穿刺的进针度,分别对年龄,体重,身高,腹壁皮下脂肪厚度进行了直线相关分析及回归处理。  相似文献   

3.
静脉穿刺局部瘀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静脉穿刺局部瘀血的常见原因1 1 穿刺技能及静脉保护意识差 选择穿刺点无计划 ,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部位穿刺 ,使血管壁形成多个针孔造成渗血。特别是对一些难度大的血管进针手法和角度没有把握 ,进针后针头在皮下多次进退 ,造成血管损伤致皮下瘀血。1 2 缺乏对个体差异血管特点的了解[1]  如消瘦及老年患者皮肤松弛 ,血管活动度大 ,弹性差且不易固定 ,穿刺时极易穿透血管 ,使血液外渗造成瘀血。1 3 拔针按压部位不当 因静脉穿刺针头和皮肤呈 2 0度角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快速刺入皮下后 ,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少许刺入血管[2 ] ,所…  相似文献   

4.
颈外静脉两种置管方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梅  李太富  关健伟 《护理研究》2004,18(11):988-989
[目的 ]预防和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 [方法 ]对 82例颈外静脉插管病人进行两种穿刺定位置管。A组进针点选择在病人颈外静脉充盈的上 1/3处 ,置管深度 15cm左右 ;B组进针点为A组穿刺点下 2cm处 ,置管深度 :右侧 10cm~ 16cm ,左侧为 16cm~ 2 0cm。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保留时间、滴入速度及局部症状。 [结果 ]B组穿刺成功率高、保留时间长、滴入速度快 ,明显优于A组。 [结论 ]明确颈外静脉解剖位置和操作要领 ,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颈外静脉两种置管方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预防和减少药物时血管的刺激。[方法]时82例颈外静脉插管病人进行两种穿刺定位置管。A组进针点选择在病人颈外静脉充盈的上1/3处,置管深度15cm左右;B组进针点为A组穿刺点下2cm处,置管深度:右侧10cm~16cm,左侧为16cm~20cm。观察两坦穿刺成功率、保留时间、滴入速度及局部症状。[结果]B组穿刺成功率高、保留时间长、滴入速度快,明显优于A组。[结论]明确颈外静脉解剖位置和操作要领,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再进针长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再进针的长度。 [方法 ]通过对 10 0例病人采取穿刺见回血后再进针 >4mm和见回血后再进针约 3mm两种方法进行对照观察。 [结果 ]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再进针约 3mm静脉穿刺成功率较高 ( χ2 =7.0 86,P <0 .0 1) ;两组输液中断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 χ2 =6.60 9,P <0 .0 1)。 [结论 ]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再进针约 3mm较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行腰椎穿刺术时,穿刺针在椎间隙中具体进针部位。方法:对45例行腰椎穿刺术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在椎间隙上一椎体下缘中线,椎间隙正中和下一椎体上缘中线三个不同部位进针,观察穿刺成功情况。结果:A组穿刺成功率为100%,B组穿刺成功率为60%,C组穿刺成功率为26.67%。结论:进针部位沿椎间隙上一椎体下缘正中线垂直进针,可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因此在临床操作中应当加以重视,可以减轻患者术中、术后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进针角度进行静脉穿刺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席冠华 《护理研究》2004,18(14):1290-1291
[目的 ]探讨采用两种进针角度进行静脉穿刺对病人痛感的影响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方法 ]对 2 3 0例门诊输液病人采取自身对比法进行常规静脉穿刺和 45度角静脉穿刺各 690例次 ,观察病人的疼痛反应及一次穿刺成功率。 [结果 ]两组疼痛反应、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结论 ]静脉穿刺以 45度角或接近 45度角进针较传统 2 0度角进针具有进针后回血速度快、穿刺成功率高、疼痛轻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1997年 12月至 1999年 12月我们对 2 89例颅脑损伤患者行腰椎穿刺术 ,由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做好护理 ,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颅脑损伤患者 2 89例 ,男 190例 ,女 99例 ,6~ 78岁 ,其中诊断性穿刺10 9例 ,治疗性穿刺 180例。2 护 理2 1 进针部位 一般先选择第 4、 5腰椎间隙进针 ,如遇穿刺处外伤 ,可在上一椎间隙换针穿刺 ,但切勿在第1、 2腰椎间隙穿刺进针。2 2 穿刺进针后 ,若发现颅内压明显增高 ,不应再放脑脊液 ,可迅速插上针芯 ,拔出穿刺针 ,静脉快速滴入2 0 %甘露醇 2 5 0ml,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0.
杨天婷  吴明琴 《全科护理》2016,(17):1768-1770
[目的]探讨不同进针方向在颈外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颈外静脉留置针的80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离心方向进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向心方向进针,比较两组的操作时间、1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静脉留置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操作时间短(t=-4.856,P0.01),1次穿刺成功率高(χ~2=3.794,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χ~2=4.242,P0.05);两组在静脉留置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7,P0.05)。[结论]离心方向颈外静脉穿刺是可行的,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腰穿是一项临床常用的诊断与治疗技术,特别是颅内和椎管内疾病最基本的诊疗技术。此法虽然较安全,但由于小儿恐惧、紧张、好动等特点[1],在做小儿腰椎穿刺时多数小儿不易配合,需要多人按压,且其体位又不容易固定,容易造成穿刺失败。我院儿童神经内科根据小儿特点,设计出一种儿童腰椎穿刺背带裤,经临床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操作技术 ,是儿科最常见的治疗方法[1] 。穿刺时体位舒适 ,不影响其他诊疗和护理 ,便于保暖 ,最适于新生儿和婴幼儿输液[2 ] 。但由于小儿血管细 ,且易哭闹 ,不合作 ,家长在旁边的关心又给护理人员的工作增加了无形的压力。所以 ,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术水平 ,是做好儿科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选自 2 0 0 1年 1月— 2 0 0 1年 8月进行静脉输液的12 2 6例患儿。其中男 664例 ,女 5 62例 ,年龄最小的 1d ,最大的 7岁。1.2 分组与穿刺方法  12 2 6例头皮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13.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们不断观察、分析和总结工作经验,归纳出静脉穿刺失败的有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旨在提高静脉穿刺技术水平。现报告如下。1静脉穿刺失败的因素1·1情绪紧张穿刺时思想顾虑太多,害怕失败,操作紧张慌乱,容易导致穿刺失败。1·2穿刺部位及血管选择不当选择的穿刺部位位于骨隆突处、关节部位、皮肤瘢痕处、血管硬化的静脉及上次穿刺失败的血管等,易造成静脉穿刺失败。1·3进针角度不当进针角度及穿刺深度不当,都可造成穿刺失败。1·4进针用力不当应根据血管的性质,掌握好进针的力度,用力过猛针尖易刺破对侧血管壁,用力太小,不易…  相似文献   

14.
腰穿是一项临床常用的诊断与治疗技术,特别是颅内和椎管内疾病最基本的诊疗技术.此法虽然较安全,但由于小儿恐惧、紧张、好动等特点[1],在做小儿腰椎穿刺时多数小儿不易配合,需要多人按压,且其体位又不容易固定,容易造成穿刺失败.我院儿童神经内科根据小儿特点,设计出一种儿童腰椎穿刺背带裤,经临床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一种静脉留置针退针送管的新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静脉留置在临床广为运用,它方便快捷,紧急抢救时几乎可代替静脉切开,其最大输液流量可达92ml min[1],同时能减少反复穿刺带给病人的痛苦,减少护士穿刺的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2]。其使用技术日臻完善,但“退针送管”这一关键操作却有待完善。常见的操作方法1.说明书操作。说明书介绍:穿刺进针见针座后端有回血后,一手退针芯,同时另一手送入外套管[3]。此方法对皮肤肌肉弹性好的病人容易成功,而对年老、脱水或全身衰竭者则不一样。因为他们皮肤松弛,皮下脂肪萎缩易皱褶,这样左、右手同时操作,无法固定穿刺部位及血管,平衡稳定性差,外加一个…  相似文献   

16.
<正>骶管阻滞是小儿常用麻醉方法,由于小儿依从性较差,骶管阻滞穿刺时易出现体动反应而影响穿刺结果,因此有必要探讨抑制体动反应的有效措施。地佐辛是一种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可辅助进行神经阻滞穿刺操作[1]。右美托咪定是一种肾上腺素能α2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作用[2]。有研究表明,右美托咪定复合阿片类药物用于有创操作可减少各自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5]。故本研究拟评价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地佐辛抑制小儿骶管阻滞体动反应半  相似文献   

17.
三言两语     
▲给新生儿和后囱部未闭的小儿采集血标本时临床常采用后囟部穿刺,该操作简便成功率高。但由于硬脑膜有一定的硬度,穿刺进针时因惯性作用,用普通注射针易致进针太深(要求进针0.3~0.5cm即可达到上矢状窦)而使穿刺失败,甚至损伤脑实质。我们采用的办法是在普通5~5 1/2号注射针的针梗上套一大小合适灭菌硅胶管或塑胶管使针尖部露出约0.3 cm。穿刺时可借所套之管起缓冲作用避免进针太深,同时由于所套之管有一定软度若进针太浅可适当调节进入深度,经临床应用3年观察168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静脉穿刺针头固定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杜桂芹 《护理研究》2005,19(10):868
临床上 ,静脉穿刺成功后在固定针头过程中 ,往往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固定困难 ,针头滑出血管外 ,导致穿刺失败。或输液过程针头滑出血管外 ,引起局部肿胀、疼痛 ,严重者可致局部组织变性坏死。我们在多次试验基础上 ,改进常规固定针头顺序 ,取得较好效果 ,现介绍如下。1 方法  在静脉穿刺成功后 ,将无菌医用输液贴 (4条 ,其中一条带吸收垫 )不带吸收垫的 1条贴在进针部位 ,将针头牢固地固定在血管内 ,另一条固定针柄 ,带吸收垫的 1条固定针头 ,最后 1条固定硅胶管。2 使用人群2 .1 小儿 由于小儿静脉穿刺时不配合 ,穿刺成功后立即固定针…  相似文献   

19.
为得到肝包块的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 ,经皮肝穿针吸活检是一种重要手段。 1994~ 2 0 0 0年 ,我们对 4 6例肝包块患者采用无水酒精介入经皮肝穿针抽吸活检 ,效果满意。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 35例 ,女 11例 ;年龄 2 9~ 76岁。均经 B超或 CT检查发现肝脏有包块 ,包块性质不清。1.2 方法 术前作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并按肝活体组织穿刺术前准备 [1 ] ,常规作 B超定位 ,描出进针的最佳部位、进针深度 ,并作吸气、屏气训练。用 12号穿刺针 35例 ,9号穿刺针 11例。根据 B超定位皮肤局部消毒 ,2 %利多卡因作皮肤局部麻醉达肝脏表面 ,换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老年病人浅静脉穿刺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丽欢 《现代护理》2005,11(4):273-275
静脉穿刺技术作为护士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在 临床护理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尤其是给老年病人进行 浅静脉穿刺技术操作,要求较高,难度相对较大。老年患者由 于各器官生理性老化,易合并心、肾血管等多种疾病,出现血 管硬化、血管不充盈、水肿等现象。再者,老年人静脉穿刺次 数多,血管修复慢,增加了穿刺难度[1]。为提高浅静脉穿刺的 成功率,就穿刺部位、进针的角度及拔针方法的改进,国内同 行们在临床实践中进行了多项观察研究,并总结出丰富的经 验,现综述如下。 1 血管的选择 对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张秀敏等[2]认为应选择手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