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以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搜集20例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完整CT资料,进行CT征象分析。结果:20例周围型小肺癌的主要CT表现:分叶征16例,毛刺征17例,胸膜凹陷征10例,血管聚集征4例,空泡征及空气支气管征7例,空洞1例,磨玻璃密度改变2例,肿瘤胸膜侧模糊小片影2例,13例增强扫描中,CT强化差值>20Hu。结论:当肺内出现边缘分叶、毛刺、胸膜凹陷等征象时,均高度提示肺癌可能,肿瘤胸膜侧模糊小片影、磨玻璃密度影对肺癌的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多排螺旋CT对早期周围型肺癌12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CT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提高对早期周围型肺癌征象的认识。方法:12例经病理和随访证实的早期周围型肺癌采用MSCT技术对肺癌结节征象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所有肺癌结节在0.5~3 cm之间,11例为实性结节,磨玻璃密度1例,结节内见空泡征或(和)细支气管充气征3例,8例结节边缘呈浅分叶,3例结节边缘无明显分叶。胸膜凹陷征4例。结论:多排螺旋CT是早期周围型肺癌重要的检查方法,为周围型肺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孤立性肿块型肺隐球菌病或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21例AIDS合并孤立性肿块型肺隐球菌病和14例AIDS合并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胸部CT影像,比较两组患者病灶的分布、大小、内部结构、形态、边缘等。结果:21例孤立性肿块型肺隐球菌病病灶的最大径为(2.03±0.99) cm,显示空洞6例(其中薄壁空洞5例),不规则形6例,分叶征7例、毛刺征4例。14例AIDS合并周围型肺癌患者病灶的最大径为(3.37±2.12) cm,显示磨玻璃影4例,类圆形14例,分叶征12例、毛刺征8例。两组病灶大小、磨玻璃影、空洞、不规则形、分叶征及毛刺征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合并周围型肺癌相比,孤立性肿块型肺隐球菌病病灶多较小,分叶征、毛刺征少见,实性不规则形结节和薄壁空洞较多见;CT检查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21例治愈出院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确诊病例完整影像学资料,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HRCT短期动态影像特征。方法 按胸部CT检查时间及影像学改变过程,将病程分为早期、高峰期及转归期,并观察肺内病变在不同时期的HRCT影像学表现。结果 胸部CT有阳性改变患者16例,胸部CT始终无阳性表现患者5例。早期(1~6天,平均3天)HRCT表现为片状磨玻璃影23个,磨玻璃结节12个,实变结节伴“晕征”1个;高峰期(5~11天,平均8天)HRCT表现为单纯磨玻璃影9个,磨玻璃影伴实变影17个,磨玻璃影伴“铺路石征”6个,实变结节伴“晕征”7个,1例伴少量胸腔积液。危重型病例高峰期病变数量及累及范围高于普通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RCT检查有助于检出早期及亚临床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多于患病第2周诊断为重型/危重型,HRCT复查对危重型患者具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围性腺型小肺癌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兰强  朱勇 《上海医学影像》2004,13(3):216-217,220
目的 分析<2cm周围型肺腺癌的CT征象。 方法 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cm的周围型肺腺癌35例,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49-83岁,平均70岁。全部采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CT图像上观察病灶的部位、大小、密度、内部结构和边缘特点,以及动态增强表现。 结果 按照CT图像上的密度分布分为3种类型,Ⅰ型为不伴磨玻璃征的软组织密度结节17例(48.5%),Ⅱ型部分实性伴磨玻璃征12例(34.2%);Ⅲ型磨玻璃样结节6例(17.1%);CT征象有分叶征27/35、毛刺征27/35、支气管气相和空泡征25/35、磨玻璃征18/35、血管聚集征或血管穿过征29/35,及胸膜凹陷征25/35,其中磨玻璃或部分磨玻璃结节的、血管聚集及穿过征象和空泡征以及支气管气相征出现率高。结论 肺小腺癌的CT表现的各种征象与肺癌的大小以及病理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及检查方法。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50例,男性27例,女性 23例,年龄49—83岁,平均70岁。全部采用螺旋CT薄层平扫 动态增强扫描,层厚1-3 mm,pitch=1.5-3,其中动态增强扫描分别在注射后不同时相进行薄层扫描,在CT图像上观察病灶的部位、大小、密度、内部结构和边缘特点,并且测量病灶在不同时相的CT值。结果按照CT密度分为三种类型,I型为不伴磨玻璃征的软组织密度结节23例(46%),II型部分实性伴磨玻璃征18例(36%),III型磨玻璃样结节9例(18%)。50例中CT征象有分叶征者38例,毛刺征者38例,支气管气相和空泡征者36例,磨玻璃征者26例,血管聚集征或血管穿过征41例,胸膜凹陷征36例。其中直径<1 cm的磨玻璃或部分磨玻璃结节的血管聚集及穿过征象、空泡征以及支气管气相征出现率高。动态增强扫描对于I型及Ⅱ型结节意义明显,动态增强CT值峰值平均增强了40—50HU,峰值出现的时间在注射造影剂后100-180秒之间。结论检查方法是提高小肺癌检出率的关键;小肺癌的各种CT征象与肺癌的大小以及病理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表现为局限性磨玻璃密度影肺癌的X线表现的认识,提高其初诊正确率,减少漏误诊.方法收集我院通过健康体检发现并经病理证实的11例具有局限性磨玻璃样密度影的肺癌病例,回顾分析病人的数字化体层片,对肺癌瘤体的大小、形态、密度、边缘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病理类型:细支气管肺泡癌(6/11),肺腺癌(5/11).体层片上瘤体密度形态表现:①完全磨玻璃样密度结节(4/11):病变密度低而均匀,其内可见血管影穿过.边缘较模糊,但尚可指示范围.1例见浅分叶及切迹,其余均未见分叶征毛刺征等.②混有磨玻璃密度影的结节(7/11):病变密度不均匀,在磨玻璃密度结节中混有局灶性的高密度实性成分,显示结节征(7/7),小泡征(5/7),毛刺征(5/7),分叶征(5/7),胸膜凹陷征(3/7),支气管气相(2/7).肺癌瘤体在正侧位胸片中的显示率低,为18%(2/11).结论磨玻璃样密度结节可以是早期细支气管肺泡癌及肺腺癌的一个X线征象,胸部电视透视及数字化体层片是发现并诊断磨玻璃密度影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含囊腔型肺癌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加深对此类肺癌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病理证实的含囊腔型肺癌患者的CT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S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后处理,根据主体病变密度不同,将其分成3型,分析主体病变与囊腔的位置关系及其周围伴随征象的影像学特征;随访患者评价MSCT的动态变化。结果 29例中,表现为Ⅰ型(磨玻璃密度灶伴囊腔)有8例(27.6%),其中磨玻璃密度灶中有5例表现为磨玻璃结节;Ⅱ型(实性结节伴囊腔)15例(51.7%);Ⅲ型(磨玻璃、实性结节混合病灶伴囊腔)6例(20.7%)。表现为主体病变(磨玻璃密度灶/实性结节)伴偏侧性囊腔者26例(89.7%),其余3例表现为磨玻璃灶伴中央型囊腔;11例随访病例中,6例发现实性成分体积增大、密度增高,8例囊腔增大、壁增厚;6例初期检查无囊腔,随访过程中出现囊腔。结论含囊腔型肺癌的MS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节伴偏侧性囊腔是含囊腔型肺癌较典型的影像表现,综合分析主体病变、囊腔及其伴随征象并结合影像上动态变化特点可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分析周围型肺鳞癌和肺腺癌的主要HRCT表现并探讨其病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对周围型肺癌CT征象的认识。方法 对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周围型肺鳞癌和40例周围型肺腺癌主要HRCT征象,并探讨CT征象与病理学的联系。结果 与周围型肺腺癌比较。周围型肺鳞癌瘤体较大、以肿块为主要表现、瘤体边界多数清楚、边缘易出现多浅分叶、瘤体内多有坏死;腺癌瘤体较小、以结节为主要表现、瘤体边缘多见深分叶、毛刺、棘状突起、胸膜凹陷征和血管集束征、瘤体内易见小透亮影。以上征象的显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周围型肺鳞癌可见支气管铸形征和多边形结节;周围型肺腺癌可见磨玻璃结节。结论 不同的组织学特点和生物学行为决定了周围型肺鳞癌与肺腺癌HRCT表现的差异,结合临床资料术前鉴别两者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螺旋CT特征与病理对照。方法:对48例BAC患者的螺旋CT表现特征与病理对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节型的中心小低密度区(69.2%)、磨玻璃征和晕征(30.7%) 弥漫型病灶中心小低密度区(38.4%) 炎症型边缘磨玻璃密度或多发结节(66.7%)、病灶内空泡征或蜂房状(55.6%)。结论:BAC的螺旋CT征象有其特征,螺旋CT是BAC的临床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Ⅰ期肺腺癌18F-FDG PET/CT表现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Ⅰ期肺腺癌患者的18F-FDG PET/CT及病理学资料,将其分为纯磨玻璃结节(pGGN)组(15例)、混杂磨玻璃结节(mGGN)组(11例)及实性结节组(30例),观察其PET/CT征象[包括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结节体积、磨玻璃影(GGO)百分比、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及支气管截断征]与Ki-67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实性结节组SUVmax明显高于mGGN组和pGGN组(P均<0.05),mGGN组SUVmax明显高于pGGN组(P<0.05);实性结节组Ki-67明显高于mGGN组和pGGN组(P均<0.05)。Ⅰ期肺腺癌Ki-67阳性表达与SUVmax呈正相关(P<0.05),与GGO百分比及毛刺征均呈负相关(P均<0.05),而与肿瘤体积、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及支气管截断征均无明显相关(P均>0.05)。SUVmax与肿瘤体积呈正相关(P<0.05),与GGO百分比呈负相关(P<0.05),与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及支气管截断征均存在相关性(P均<0.05),与分叶征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Ⅰ期肺腺癌Ki-67阳性表达与18F-FDG PET/CT所示SUVmax及肿瘤实性成分比例正相关;SUVmax与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及支气管截断征均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MS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为IPA的MSCT表现。结果 35例血管IPA的MSCT主要表现为多发病灶25例,以肺野外周带分布为主26例;表现为结节或肿块影29例,伴晕征16例,出现空气半月征或空洞20例。6例气道IPA的MSCT主要表现为沿支气管分布的斑片影4例,以双肺中上野分布为主4例。15例血管IPA随访患者中,在出现晕征后的第2、4周分别出现空气半月征6例、空洞4例;5例气道IPA在随访1周时出现斑片结节融合4例,2周时支气管扩张4例,4周时4例支气管扩张加重。结论 血管IPA的MSCT多表现为肺野外周带多发结节或肿块影,常伴晕征或空气半月征或空洞;气道IPA多表现为沿支气管分布的斑片影,以中上肺野分布为主,常合并逐步加重的支气管扩张。IPA进展迅速,CT动态随访观察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免疫状态下侵袭性肺曲霉菌病CT表现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诊断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免疫异常组(n=29)和免疫正常组(n=10)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的CT表现。结果 免疫异常组和免疫正常组单发病灶[3.45%(1/29)、30.00%(3/10)]、实变影[82.76%(24/29)、40.00%(4/10)]、小叶间隔增厚[51.72%(15/29)、10.00%(1/10)]、胸腔积液[58.62%(17/29)、10.00%(1/1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磨玻璃影、结节、团块影、空洞、空洞分隔征、晕征、树芽征、支气管扩张、侵袭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不同免疫状态下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CT表现有一定的差异。多发结节伴晕征、实变影、磨玻璃影、空洞及空洞分隔征等CT征象对提高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fGGO)肺泡癌的MSCT特征,提高影像诊断率.方法 搜集临床、CT资料完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SCT呈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的支气管肺泡癌18 例,对其MSCT征象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46~58岁,年龄中位数51.5岁,病灶88 %(16/18)位于肺的外围,直径0.3 ~1.5 cm,呈圆形或椭圆形,其中纯GGO 12例;密度欠均匀、含少量实性成分GGO 6 例;边缘清晰光滑13例,浅分叶2 例,边缘略不规则3例.结论 高分辨率CT能有效发现小结节fGGO肺泡癌.fGGO 肺泡癌好发于肺外周或胸膜下,大多数体积小,边缘清晰光滑,缺乏典型周围型小肺癌的征象,容易误诊为良性病变,积极随访和必要时活检是较佳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肺腺癌患者CT影像对纯磨玻璃结节(PGGN)浸润程度及对肺结节病理性质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2021年1月住院治疗的122例PGG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肺腺癌的种类分组,其中侵袭前组患者82例原位腺癌(AIS)组患者39例,微浸润性腺癌(MIA)组患者43例,侵袭组患者40例;根据肺腺癌良恶性分组,其中良性组80例,恶性组42例。比较侵袭前组与侵袭组、AIS组与MIA组以及良性组与恶性组患者的病灶直径、CT值、形状、瘤肺界面、毛刺征、空泡征、三维形状、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症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 侵袭前组以及侵袭组患者的病灶直径、CT值、形状、毛刺征、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情况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S以及MIA组患者的分叶征、空泡征、CT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以及恶性组患者的瘤肺界面、病灶直径、CT值、形状、毛刺征、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情况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直径、CT值、形状、毛刺征、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联合检测对肺癌的侵袭以及恶性组患者的...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结节晕与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晕和CEUS增强模式之间的关系,及两者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个具有完整常规超声及CEUS资料的甲状腺实性或实性为主结节,其中规则晕、不规则晕、无晕者分别为30个。统计比较三者的CEUS增强模式。结果 90个甲状腺结节中,恶性病变44个,良性病变46个。具有规则晕的结节80.00%(24/30)表现为环状增强,不规则晕者56.67%(17/30)为不均匀增强,无晕的结节中76.67%(23/30)为不均匀增强;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时,不均匀增强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无晕;当结节无晕或不规则晕、同时存在不均匀增强时,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度为84.09%(37/44),特异度为93.46%(43/46)。结论 甲状腺结节晕的不同类型对应多种CEUS增强模式,二者相结合,可以为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细支气管腺瘤(BA)临床、CT及病理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BA患者临床、CT及病理学表现。结果 15例中,14例无明显症状,1例胸痛。15例CT均见单发BA,11个病灶为混杂磨玻璃结节(mGGN)、3个为实性结节(SN)、1个为纯磨玻璃结节(pGGN),均位于外周带,紧贴或邻近胸膜,左、右肺下叶各5个,右肺上、中叶各2个,左肺上叶1个,最大径6.15~24.04 mm、中位最大径9.10 mm,CT值-553~47 HU、中位CT值-297 HU;12个形态不规则、3个呈类圆形,10个边界清晰、5个边界模糊;14个见分叶征,11个见毛刺征,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及胸膜凹陷征各见于3个病灶,1个可见空洞。光镜下病灶内未见异型细胞,12个见特征性双层细胞结构,由腔面细胞层及基底细胞层构成。结论 BA临床、CT及病理学表现均具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8.
肺内孤立结节周围病灶的HRCT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肺内常见孤立结节周围病灶的HRCT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结核球、球形肺炎、不典型支气管肺囊肿、周围型肺癌、错构瘤及硬化性血管瘤的CT资料,记录分析结节周围病灶的HRCT特征.结果 结核球周围病灶以结节为主(66.67%),树芽征占12.64%,后者在其他性质结节中很少出现.球形肺炎周围病灶主要表现为絮状影(96.92%).周围型肺癌周围主要表现为胸膜凹陷征(76.04%)、血管集束征(14.58%).不典型支气管肺囊肿周围以絮状影(64.00%)、斑片影(24.00%)及局灶肺气肿(64.00%)为主.1例硬化性血管瘤周围出现絮状影.本组错构瘤均未出现周围病灶.结论 分析肺内孤立结节周围病灶的HRCT特征有助于鉴别诊断肺内肺结核球、球形肺炎、周围型肺癌及不典型支气管肺囊肿等常见孤立结节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肺部多发肿瘤性局灶性磨玻璃结节(fGGN) CT征象与病理结果,探讨CT征象对肺内多发fGGN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经病理证实的肺内多发肿瘤性局灶性磨玻璃结节患者的CT及病理资料,每例至少包括2个fGGN,根据结节内是否含有实性成分将其分为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和混合磨玻璃密度结节(mGGN),分析结节的形状、大小、内部特征(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血管改变)、外部特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29例患者共64个结节,其中pGGN 36个,mGGN 28个。两种结节间形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mGGN最大径大于pGGN (P < 0.05)。各种征象中,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空气支气管征和空泡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pGGN以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多见(12/36,33.33%);mGGN以浸润性腺癌多见(15/28,53.57%)。结论 观察肺内多发性局灶性磨玻璃结节大小以及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及血管改变征象,可判断结节是否具有侵袭性,有助于帮助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在细支气管肺泡癌的特征表现,为细支气管肺泡癌进行临床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1月入我院治疗的细支气管肺泡癌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进行图像处理后对病灶的分布、部位、边缘特征及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细支气管肺泡癌分炎症型、结节型和弥漫型。炎症型表现为双侧或单侧多个密度稍高、边缘不清晰、肺叶或肺段有实变;结节型病灶部位分布在胸膜下区和肺门区,病灶形态表现为中心低密度区、磨玻璃晕征、毛刺征尾征、血管集束等;弥漫型病灶呈双肺弥漫性分布,以肺中叶和下叶分布居多。病灶密度高,病灶边缘清晰或模糊,有部分细角状或棘状突起,部分结节病灶形状不规则或伴有尾征、晕征、部分融合成小片状、局限性小叶间隔增厚、条索网状改变、伴有小空洞征或空泡等。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在早期诊断治疗中,多层螺旋CT检查至关重要,是诊治该病必要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