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周围型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3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诊的160例接受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肺周围型占位患者病理结果,分析病理诊断阳性率,对比良恶性病变的发病率、不同性别患者的恶性发病率及良恶性病变的最大前后径的差异性.结果 160例患者穿刺活检病理诊断阳性率为93.8% (150/160);恶性发病率为71.9%(115/160),良性发病率为21.9%(35/160),恶性发病率显著高于良性,男性的恶性发病率与女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占位的平均最大前后径为(3.22±1.19)cm,良性占位的平均最大前后径为(3.06±1.25)cm,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3,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周围型占位病变安全,有效,阳性率高,并发症少,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周围型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贴近胸壁及超声能显示的肺周围型病灶48例,先观察二维图像及血流分布,再行彩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8%(46/48);穿刺组织用于病理诊断满意率93.8%(45/48);并发症发生率6.3%(3/48)。结论对超声能显示的肺周围型病变行彩超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取材成功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活检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超声引导下肺外周型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经X线及CT等影像学检查并为超声能显示的肺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及病理组织检查确诊。结果:23例中,均用18G活检针,能获得明确组织病理学结果22例,良性4例,恶性18例,1例为坏死组织,12例经手术切除后病理结果对照,组织病理学符合者12例(52%),发生并发症3例(13%),其中气胸2例,轻度咯血或痰中带血1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外周型肺占位病变穿刺自动活检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取材满意,能得到理想的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4.
曲澜涛  王建威 《吉林医学》2009,30(13):1361-1361
目前,X线、CT、核磁能发现肺周围型肿块,但不能确定病理诊断。临床应用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肺周围型肿块完成病理诊断逐渐广泛开展。我院自2003年3月-2008年10月对76例肺周围型肿块进行穿刺活检,并取得病理满意结果。因分型准确,临床采用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力 《吉林医学》2012,33(20):4374-4375
目的:回顾性分析39例肺外周占位病变超声引导下活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Esaote Mylab30型彩超诊断仪及美国BARD自动活检枪,配18G活检针对肺外周占位病变超声引导下活检并进行病理检查。结果:39例穿刺成功,成功率100%,病理确诊率94.8%,并发症3例,占7.7%,3例均为痰中带血,无一例气胸及血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外周型肺占位病变穿刺自动活检是有效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唐建华  佘巍巍 《广西医学》2012,34(2):201-20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肺穿刺活检(US-PCNB)对周围型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105例周围型肺占位性病变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施行US-PCNB,组织标本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彩超引导下US-PCNB确诊率为82.86%(87/105);检出恶性肿瘤68例,其中腺癌28例,鳞癌18例,转移癌8例,小细胞肺癌3例,混合型肺癌3例,间皮瘤3例,淋巴瘤5例;良性肿瘤19例,其中机化性肺炎4例,炎性假瘤2例,继发性肺结核8例,胸腺瘤2例,肺脓肿3例.18例未明确诊断.病灶与胸壁距离长短与病理结果有关(P<0.05),而病灶大小与病理结果无关(P>0.05).结论 彩超引导下经皮US-PCNB对周围型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并且具有安全性高、创伤性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在肺周围型肿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3例经X线或CT检查发现的肺周围性肿块,先观察二维图象及血流分布,再行彩超引导下穿刺活检。结果53例中51例穿刺活检成功(成功率96%);活检诊断正确率92.4%(49/53):并发症发生率5.6%(3/53)。结论对彩超能显示的肺周围型肿块行彩超引导自动活检术,取材成功率高,是一种安全、准确的活检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肺外周型病变穿刺活检病理诊断阳性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接受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的肺外周型病变患者的穿刺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成功组(病理诊断阳性)和失败组(病理诊断阴性).分析性别、年龄、病灶位置、病灶内部回声、病灶大小,进针角度、进针次数等因素对穿刺成功的影响.结果:超声引导下经皮肺外周型病变216例穿刺活检的一次穿刺病理诊断阳性率为79.2%(171/216),二次穿刺病理诊断阳性率为85.2%(184/216);成功组和失败组病灶的平均前后径分别为:(3.35±0.14)cm和 (2.43±0.26)c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病灶前后径为0.4~1.0 cm、1.1~2.0 cm、2.1~3.0 cm、3.1~5.0 cm和>5.0 cm的病理诊断阳性率分别为:68.8%,79.7%,85.7%,89.7%和94.1%.结论:病灶的大小是影响超声引导下经皮肺外周型病变穿刺活检病理诊断阳性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病理诊断阳性率随着病灶前后径的减小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周围型肺及胸膜肿块病变鉴别诊断及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60例周围型肺及胸膜肿块病变患者中,65例患者行超声造影并靶向穿刺活检为造影组;95例患者行常规超声并在其引导下穿刺活检为对照组。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造影组和对照组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利用Sonoliver软件获取造影组肿块的时间-强度曲线,得到相关参数:病灶始增时间(A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平均渡越时间(mTT)、上升支斜率(RS)、下降支斜率(DS)。对穿刺活检的成功率和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病理结果:肺癌76例,炎性病变39例,结核病变34例,神经纤维瘤5例,MALT淋巴瘤2例,恶性间皮瘤1例,神经源性梭形细胞瘤1例,孤立性纤维瘤1例,淋巴细胞增生症1例。2造影组良性肿块的TTP大于恶性肿块(P<0.05),PI、RS小于恶性肿块(P<0.05)。良、恶性肿块之间AT、mTT、D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造影组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4造影组穿刺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良性肿块以均匀增强为主(67.6%),恶性肿块以非均匀增强为主(70.9%),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区穿刺阳性率高于不增强区(P<0.05)。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周围型肺及胸膜肿块病变的鉴别诊断,同时能提高穿刺活检的成功率和阳性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对肺周围型肿块取材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娄底市中心医院经CT诊断为肺周围性肿块的住院患者共93例,根据肿块大小的不同,分为<3cm组(n=21)、3~6m组(n=31)、>6cm组(n=41);根据穿刺针型号的不同,分为FNA组(n=14)与CNB组(n=79);根据超声造影的结果,分为局部坏死组(n=42)与无坏死组(n=51)。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造影,造影结束后行超声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比较不同肿块直径(<3cm、3~6cm、>6cm)、不同穿刺针型号(16G、18G)、病灶内部有无坏死(有坏死、无坏死)患者之间取材成功率、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 93例患者中,原发性肺癌51例,慢性肺炎28例,并发症14例,其中取材失败12例。51例原发性肺癌中,腺癌37例,鳞癌13例,小细胞癌1例。比较FNA组与CNB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NB组取材成功率明显高于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块直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块直径患者的取材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坏死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有坏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取材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是肺周围型肿块的主要取材方式,取材成功率高,并发症低。穿刺针型号、肿块直径是肺周围型肿块取材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x线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护理价值。方法所有27例患者均经胸部CT检查确诊肺周围性占位性病变,在X线引导下对肺穿刺过程进行全程护理。结果27例行穿刺术患者中发生单纯性气胸2例.占7.4%;痰中带血1例,占3.7%;无大咯血、纵隔气肿及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X线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准确度高的获得组织学诊断的方法。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是穿刺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经纤维支气管镜和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外周型肺部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X线引导下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及CT或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PPB)对外周型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病变大小、部位、与胸壁距离及患者的病情,对53例患者分别采用TBLB、CT或B超引导下PPB等检查手段,一种方法未能确诊时再换用另一种方法。结果 TBLB确诊率为83.9%,CT引导下PPB为87.5%,B超引导下PPB为90.0%,总确诊率为92.5%。结论 对于肺外周型病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活检方式。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胸穿刺活检周围型肺病变的影响因素、穿刺技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77 例可疑周围型肺病变患者行超声引导经胸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穿刺体位、穿刺部位、病灶大小、穿刺角度、穿刺针数及穿刺针型号对穿刺有效率的影响。结果 病理做出明确诊断患者153 例,穿刺无效24 例,穿刺有效率为86.44%。病灶大小>50 mm 及26 ~ 50 mm 的患者穿刺有效率高于病灶大小<26 mm(P <0.05),患者穿刺时体位采取坐位、平卧位者的穿刺有效率高于侧卧位(P <0.05),穿刺针型号16 G 穿刺有效率高于18 G(P <0.05)。患者性别、穿刺部位、穿刺角度及穿刺针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177 例患者穿刺术后并发症总发病率为5.65%(10/177),其中气胸3 例(1.69%)、胸膜反应5 例(2.82%)、咳血痰2 例(1.13%)。结论 病灶大小、穿刺时患者体位是影响超声引导经胸穿刺活检有效率的主要因素,应规范各项操作,为周围型肺病变的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探究常规CT引导、强化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以及支气管内超声引导经支气管镜肺穿刺活检(EBUS-TBLB)在肺周围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 年1 月-2014 年1 月该院452 例肺周围型病灶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肺活检方法不同,分为常规CT 引导组180 例、强化CT 引导组132 例、EBUSTBLB组140 例,比较3 种活检方法取材满意率、肺癌确诊率、并发症发生率、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EBUS-TBLB 组和强化CT 引导组在气胸发生率、咯血或咯血增大率方面低于常规CT引导组( p<0.05)并且EBUS-TBLB 组气胸发生率低于强化CT 引导组( p<0.05);3 种穿刺活检方法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较高。影响因素分析:在常规CT引导组,病灶大小与气胸发生率及咳血或咳血增大率相关(p <0.05),在常规CT 和强化CT引导组,病灶和胸壁的距离与气胸发生率相关( p<0.05)。结论常规CT 引导、强化CT引导经皮肺穿刺及EBUS-TBLB均可作为肺周围型病变的诊断手段,其中EBUS-TBLB损伤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肺活检对肺周围性占位痛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2例经超声引导,经皮肺活检的肺周围性占位痛变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穿刺成功率100%,穿刺病理诊断率为87.5%,并发症主要为气胸、少量咯血,发生率分别为6.3%及9.4%.结论 超声引导经皮肺活检对胸壁附近的肺占位病变诊断价值大,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采用美国Bard Magnum活检装置(No MG1522)及与之配套的Bard Magnum活检针行透视或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周围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病灶的位置、性状及距胸壁的距离,选择定位方法。其中64例采用透视下经皮肺穿刺活检;29例(包括透视定位穿刺不成功者5例)采用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结果:两种定位方法穿刺取材的成功率分别为92.2%,96.5%;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7.5%,93.1%;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2.5%和7%。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美国Bard Magnum活检装置(No MG1522)及与之配套的Bard Magnum活检针行透视或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周围性病变是较为理想的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周围型病变的诊断价值与安全性。方法肺周围型病变的177例住院患者,胸部CT检查均发现肺周围型病变,气管镜检查均大致正常。所有患者均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采用组织细胞学方法检测,必要时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以进一步完善诊断。结果 177例肺周围性肿块均穿刺成功,其中168例取得了明确的病理诊断结果:肺癌109例,肺结核21例,慢性炎症37例,韦格纳肉芽肿1例。气胸发生率为8.5%,咯血发生率为6.8%,经治疗后并发症好转,病情稳定。结论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对肺周围病变定性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CT导引下肺内病变经皮穿刺活检--大、小病灶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穿刺活检对肺内小病灶的诊断价值及病灶大小对诊断正确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复习有手术病理、临床或影像学随访的肺内病变CT导引下活检 2 74例 ,其中小病灶 (Φ≤ 2cm) 5 2例 ,大病灶 (Φ >2cm) 2 2 2例。依据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判断活检病理诊断结果是否正确。比较大、小病灶在诊断正确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CT导引下穿刺活检对肺内小病灶诊断正确率73 .1 % (3 8/5 2 )显著低于对大病灶的诊断正确率 89.2 % (1 98/2 2 2 ) (P <0 .0 1 )。小病灶气胸发生率 (1 5 .4% )略高于大病灶 (1 2 .6% ) ,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CT导引下经皮经胸穿刺活检对肺内小病灶是一种安全、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气道内径向超声(radial endobronchial ultrasound,R-EBUS)引导下经支气管镜检查在诊断周围性肺部病变(peripheral pulmonary lesions,PPLs)中的应用价值,评估其诊断成功率、安全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呼吸内镜室行径向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镜活检(R-EBUS transbronchial biopsy,R-EBUS TBB)和刷检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83例PPLs患者,观察EBUS对病变的定位能力,分析其诊断成功率及影响因素,观察有无并发症,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 83例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28例,年龄(59.81 ±11.85)岁.R-EBUS引导下经支气管镜检查总诊断成功率59.04%(49/83),其中肺恶性病变诊断率50.94%(27/53),非恶性病变诊断率73.33% (22/30);R-EBUS TBB诊断率(56.92%,37/65)高于经支气管镜刷检诊断率(30.12%,25/83)(x2=10.76,P=0.001);支气管镜下超声引导联合测量技术(EBUS-D)诊断率为60.00%(45/75),经导向鞘引导的超声支气管镜(EBUS-GS)诊断率为50.00% (4/8),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P=0.87).病灶直径10.0~52.4 mm,其中直径≤20 mm者诊断率(36.84%,7/19)低于直径> 20 mm者(65.62%,42/64)(x2=5.02,P=0.03);各叶段病灶诊断率分别为右上叶46.15%(12/26),右中叶100.00%(8/8),右下叶53.85% (7/13),左上叶固有段37.50%(3/8),左上叶舌段63.64% (7/11),左下叶70.59%(12/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05,P=0.07);而上叶(22/45,48.89%)诊断率低于中/下叶(27/38,71.05%)(x2=4.18,P=0.04).R-EBUS明确病变位置者74例(89.16%,74/83),9例超声下未发现目标病变,超声探头位于病变区域内者诊断率(81.58%,31/38)明显高于病变偏离探头者(50.00%,18/36)(x2=8.24,P=0.004).并发症仅为经气管镜取材部位少量出血,无气胸等的发生.结论 R-EBUS可准确定位肺部周围性病变,提高PPLs的诊断率,安全可行;EBUS-D对PPLs诊断具有较高阳性率,且节约成本;病灶大小、径向超声探头与靶病变的位置关系是影响其诊断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