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ISCC)中β-连结蛋白(β-cat)、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Ki67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表达,分析它们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73例ISCC、30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32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和21份正常宫颈组织(NCE)应用组织微阵列法制成组织芯片,同时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PV16/18,31/33D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β-cat、Cy-clinD1和Ki67蛋白的表达。采用χ2检验。结果①HPV16/18,31/33在宫颈病变中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鳞癌中HPV16/18阳性患者易发生脉管癌栓(OR=3.875),HPV31/33阳性患者临床期别更易进展为高期别(OR=3.5)。②β-cat的异常表达、CyclinD1和Ki67的阳性表达在宫颈病变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β-cat在LSIL、HSIL和ISCC中为异质性表达。③宫颈鳞癌年龄增大则病理分期增加(OR=1.063)。结论 HPV16/18,31/33的感染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与进展有关;Ki67可作为宫颈病变诊断的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urvivin、Ki67和P63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Survivin、Ki67和P63在20例正常宫颈组织、30例CIN、50例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宫颈组织、ClN及宫颈鳞癌组织中Survivin、Ki67与P63三者阳性表达率均随病变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P均〈0.05)。在宫颈癌中,Survivin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Ki67阳性表达仅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63阳性表达仅与组织学分级相关;宫颈鳞癌组织中Ki67与P63、Survivin的表达均密切相关(P均〈0.01)。结论 Survivin、Ki67及P63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CIN及宫颈癌的标记物,可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对预后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徐本群  马娟  周琼  路圣林  王娟  汪艳 《安徽医药》2013,17(9):1540-1542
目的 考察P16与Ki67的表达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组织学诊断与分级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针对86例患有宫颈糜烂的育龄期妇女行宫颈组织活检、HE染色常规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P16与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分析:未见上皮内细胞病变及恶性病变的宫颈组织(NILM)18例(阴性对照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CINⅠ级)25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Ⅱ级、CINⅡ~Ⅲ级和CINⅢ级)43例;P16与Ki67免疫组化分析:P16与Ki67在高级别CIN宫颈损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级别CIN及NILM损伤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16与Ki67双阳性标记对于辅助诊断CIN 病理分级有益,其可以作为鉴别宫颈癌前病变、指导临床手术治疗及评估预后的生物标识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cyclinB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1)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物(CDKIs-P27)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8例正常宫颈、1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56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yclinB1、CDK1及P27蛋白的表达。结果 cyclinB1、CDK1在宫颈鳞癌及CIN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在正常宫颈组织中(P<0.05),而P27在正常宫颈组织中呈高表达,在宫颈鳞癌及CIN组织中显著降低(P<0.05)。cyclinB1、CDK1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P27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宫颈鳞癌组织中cyclinB1与P27的表达、CDK1与P27的表达分别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cyclinB1、CDK1及P27的异常表达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判断宫颈鳞癌的生物学行为及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Ki67、P16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诊断分级效果。方法选取本院50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Ⅰ型(CINⅠ)、50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其中,CINⅡ20例,CINⅢ30例)、5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观察患者Ki67、P16的表达效果。结果Ki67表达阳性细胞在宫颈鳞状上皮中的位置分布与CIN级别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16表达水平在CINⅠ、CINⅡ、CINⅢ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达水平与CIN级别呈正相关。结论Ki67、P16对子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和分级有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侯菊茹  金东岭  刘现军  王蕾 《河北医药》2010,32(9):1043-1045
目的探讨大肠癌缺失基因(deletedin colorectal carcinoma gene,DCC)和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DCC和Ki67在16例CIN和33例宫颈癌中的表达。结果DCC和Ki67在慢性宫颈炎、CINI-Ⅱ级、CINⅢ级和宫颈浸润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5.0%、50.0%、37.5%、24.2%和10.0%、43.8%、75.0%、87.9%。DCC在宫颈浸润癌和CINⅢ级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慢性宫颈炎组织(P〈0.05),其阳性表达率与年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无关(P〉0.05)。Ki67在宫颈浸润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CINI~Ⅱ级和慢性宫颈炎组织(P〈0.05);Ki67在各级CIN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组织(P〈0.05);Ki67表达率与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有关(P〈0.05)。结论DCC的检测有助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而Ki67的检测则不仅有助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而且还是监控子宫颈癌发展以及两后的判断饷雷垂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发生过程中端粒酶活性异常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意义,同时分析与细胞周期蛋白异常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显色原位杂交(CISH)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鳞癌及上皮内瘤变组织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C)基因、高危型HPV 16/18、31/33和细胞周期蛋白Rb、P16ink4a、CDK4和Ki67的表达,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检测。结果鳞癌和上皮内瘤变中hTERC基因的扩增率和高危型HPV及Rb、P16ink4a、CDK4和Ki67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鳞癌中高危型HPV的感染与hTERC基因的扩增呈正相关;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TERC基因的扩增率显著高于低级别;Rb与Ki-67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CDK4阳性表达与鳞癌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HPV16/18的感染与脉管内瘤栓的形成有相关关系。结论宫颈鳞癌的发生与高危HPV的感染密切相关,且其感染可能导致hTERC基因的异常扩增,二者协同作用导致癌变;hTERC基因的扩增可作为预测癌前病变进展的因子之一;P16ink4a、CDK4、Ki67可作为辅助诊断宫颈癌前病变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erbB-2、p53两种癌基因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宫颈鳞癌组织,并选择1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erbB-2、p5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 CerbB-2在正常宫颈上皮、CIN和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26.7%、66.7%;p53分别为0、13.3%、68.9%.从正常宫颈上皮到CIN到宫颈鳞癌,CerbB-2和p53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5);CerbB-2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肿瘤直径、脉管浸润和浸润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阳性表达率仅与病理分级相关(P<0.05);CerbB-2和p53在宫颈鳞癌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rbB-2和p53的表达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及临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Wnt-1蛋白在子宫肌瘤组织,宫颈病变组织(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取同期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的患者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CIN)63例,宫颈鳞癌患者51例,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或其他治疗。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Wnt-1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和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宫颈病变组Wnt-1表达明显高于子宫肌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Wnt-1表达高度病变组高于低度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宫颈鳞癌组高于低度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宫颈鳞癌组高于高度病变组(P=0.039)。结论Wnt信号通路的主要成员Wnt-1蛋白的过高表达与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宫颈鳞状细胞癌与宫颈上皮内肿瘤组织中HPV16感染情况与h TERT和Ki67在组织中表达的关系。方法以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3例妇科肿瘤患者和同期内在我院进行常规妇科检查的35例正常患者的宫颈组织为研究标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组织芯片技术以及原位杂交方法等。结果病理宫颈组织(除CINⅠ以外)中检测出的HPV16阳性率均比正常宫颈组织高(P<0.05)。病变宫颈组织中CINⅡ、CINⅢ、原位癌、宫颈浸润鳞癌的h TERT表达以及Ki67表达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浸润鳞癌组织中的h TERT表达量显著高于原位癌组织中的h TERT表达量(P<0.01)。浸润鳞癌、原位癌的Ki67表达量比正常宫颈组织中的Ki67表达量检测值高(P<0.05)。HPV16阳性患者h TERT表达显著高于HPV16阴性患者(P<0.01),且HPV16感染情况与h TERT表达情况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372)。HPV16感染情况与Ki67表达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HPV16感染情况与Ki67表达无相关性(r=0.092)。此外,在病理宫颈组织中h TERT表达与Ki67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396)。结论 HPV16感染可能导致CIN的发生并逐步发展为SCC,而HPV16感染后组织中h TERT、ki67表达会发生改变,通过h TERT、ki67指标检测有助于宫颈癌癌前发现,对治疗和判断预后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商素洁  邱建敏  商华 《河北医药》2012,34(11):1608-1610
目的探讨PTEN和p53在宫颈鳞癌组织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蛋白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宫颈炎组织、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0例浸润宫颈癌组织中PTEN基因和p53的表达。结果 PTEN在慢性宫颈炎、CIN Ⅰ、CIN Ⅱ、CIN Ⅲ、浸润性宫颈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92%、73.33%、40%、36.67%,表达率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表达与宫颈鳞癌病理分期有关(P<0.05),宫颈癌p53阳性的中PTEN缺失为70.83%,而p53阴性PTEN的缺失为61.5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N和p53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测定宫颈CIN中PTEN可作为宫颈癌的高危人群筛选指标,PTEN与p53检测还可作为宫颈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2.
廖林虹 《江西医药》2014,(12):1408-1410
目的:研究p16和IMP3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CIN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慢性宫颈炎、97例CINⅠ、78例CINⅡ、68例CINⅢ和2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中p16和IMP3的表达。结果 p16在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鳞状细胞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55.7%、97.4%、97.1%和91.7%。p16在慢性宫颈炎与低级别CIN中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高级别CIN和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级别CIN和慢性宫颈炎,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高级别CIN和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没有差异(P〉0.05)。IMP3在慢性宫颈炎和CINⅠ中不表达,在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Ⅱ和CINⅢ)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和23.5%,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1.7%,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p16的表达强度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到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升高,IMP3表达主要在病变的晚期阶段。 p16和IMP3结合应用有助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和分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癌变过程中C-myc基因与其相关蛋白E2F-1、P15INK4b的表达以及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份宫颈鳞癌、61份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其中CINⅠ~Ⅱ级31份,CINⅢ级30份)和21份正常宫颈组织。所有病例制成组织芯片,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组宫颈病变中C-myc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Elivison二步法)检测各组中E2F-1、P15INK4b蛋白的表达。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随着宫颈从正常组织到发生CINⅠ~Ⅱ、CINⅢ直至发展为鳞状细胞癌,C-mycmRNA、E2F-1和P15INK4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ycmRNA在2组间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2F-1蛋白的阳性表达在CINⅢ与宫颈鳞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5INK4b蛋白的阳性表达在CINⅠ~Ⅱ与CINⅢ、CINⅢ与鳞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ycmRNA与E2F-1、P15INK4b的阳性表达均呈正相关(P<0.01)。E2F-1与P15INK4b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C-myc癌基因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高表达预示子宫颈鳞状细胞的不良转化。C-myc癌基因与E2F-1、P15INK4b蛋白共同作用于CINⅢ向浸润性鳞癌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aspin和Ets-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TM法检测70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及30例癌旁组织中maspin和Ets-1的表达.结果 maspin、Ets-1在原发性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pin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增殖活性Ki-67显著相关(P<0.05);Ets-1表达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增殖活性Ki-67显著相关(P<0.05).两者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maspin和Ets-1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指标密切相关,两者共同参与了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maspin低表达和Ets-1高表达均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