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式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7月~2018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心理健康教育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家属参与式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当天、入院2个月、入院4个月在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情况、自知力及精神症状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社会功能情况采用生活自理能力评估量表(ADL)、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估;自知力及精神症状方面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ADL评分、BP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ITAQ评分、PSP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家属参与式护理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社会功能,提高服药依从性,促进患者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训练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我院140例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康复训练措施进行干预,对比两组的康复疗效评定表及简明精神病量表。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康复疗效评定表评分(43.08±11.17分)、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21.03±4.01分)与对照组的相应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恢复其社会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研究。方法选取曾在我院住院治疗,精神病阳性症状基本消失,存在阴性症状,社会及家庭功能差,病程5 a以上,年龄16~65岁的患者120名,进行家庭康复训练,在研究前及家庭康复训练6个月后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WHO编制的社会功能残疾评定量表(DAS)进行总分及因子分评估分析。结果 (SANS)、WHO编制的社会功能残疾评定量表(DAS)进行评估总分P〈0.01。结论家庭康复训练对慢性症患者的康复具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不同频度的康复训练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认知及运动功能的疗效影响。方法将78例TBI根据康复治疗的频度随机分为康复1组(康复训练1次/d)38例和康复2组(康复训练2次/d)40例。两组均采用内科常规治疗,康复训练、针灸等综合康复治疗,共治疗2个月。于治疗前、康复1个月、2个月后分别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FMA)、功能独立性测评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简明精神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进行认知及运动功能评估。结果两组康复治疗后1个月、2个月的MMSE、FIM、FMA的各项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1),且改善程度康复2组优于康复1组(P<0.05)。结论早期系统正规的康复治疗有利于TBI患者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康复,且早期介入适量频度的康复治疗更能促进功能的全面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集体康复训练对青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男、女患者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精神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观察组采用集体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作为评定工具评价效果,每四周评定一次,随访8周。结果经集体可康复训练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PANSS、PSP、BPR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体康复训练能改善青少年期患者的症状和不良行为,促进个人和社会功能的恢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改善认知功能,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2011年以来收集太和县范围内的重性疾病管理项目(简称686项目)中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入组、3个月、6个月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量表(ITAQ)、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3个月、6个月时用PANSS、ITAQ、SSPI和GQOLI-74评分康复训练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社区综合康复训练可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自知力,恢复患者社会功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轻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残疾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用于流浪精神病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将120例流浪精神病患者纳入研究,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行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干预2个月患者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分值、健康知识得分、精神病人康复疗效量表(IPROS)及阴性症状量表(SANS)分值。结果 1个月时、2个月时观察组ITAQ分值上升且高于对照组;干预1个月及2个月时观察组健康知识得分较对照组高;干预2个月时观察组IPROS、SANS分值均较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改善流浪精神病患者自知力与治疗态度,增加患者康复知识,改善其阴性症状,对康复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以社区卫生中心慢性病管理为基础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社会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卒中后遗留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出院后2组患者针对个体化危险因素均给与规范的药物预防卒中再发风险因素控制。研究组出院后在药物控制的基础上,参加该院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的康复管理计划,训练计划由课题组专门人员指导进行,包括以社会功能恢复为主旨的心理、生活护理指导及肢体功能恢复为主的专项康复训练;对照组出院后在药物控制的基础上给予常规的术后康复指导,由患者个人或家属辅助行居家康复训练治疗。6个月后,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表(SDSS)和生活质量指数(QOLI)量表评定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程度,利用Barthel指数评分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并比较治疗依从性。结果康复训练前,2组患者SDSS评分、QOLI评分及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6个月后,研究组QOLI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SD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社区卫生中心慢性病管理为基础的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社会功能恢复,增加患者重返社会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人文关怀理念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理念护理.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评测.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PANSS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BPRS、IPRO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同时人文关怀可提高患者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社会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高胜奎  陶萍 《家庭医药》2016,(7):281-281
目的:佳木斯快乐舞步健身操在精神科康复训练中治疗作用显著。方法: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三个病区的恢复期精神病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共216例,其中男性96,女性120例;平均年龄(36.56□12.64)岁;平均病程(3.11□2.68)年;职业:工人54例,农民54例,干部43例,教师12例,居民12例;文化:本科21例,大专21例,中专45例,高中33例,小学文盲43例;诊断:精神分裂症120例,心境障碍80例,癫痫伴发的精神障碍10例,癔症性精神病12例。按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躯体情况、疾病进行分类。结果:采用住院精神病病人康复评定量表(SPRAI)进行评定,共十个项目,(1-3)级评分,分数越低其社会功能缺陷越重,相反则社会功能恢复越好,康复训练一月后评估一次。参加后SPRAI总分及各因子分得分均显著高于参与前(p0.01或p0.05)。结论:佳木斯操康复疗法两月后康复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提到这种以做操健身形式的康复疗法,对提高患者参加与训练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其社会功能恢复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合并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仅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同时合并劳动技能训练、生活技能训练、健康教育等综合性康复训练措施;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BPRS)、住院患者康复疗效量表(IPROS)进行临床疗效和社会功能评定并比较两组评分变化和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BPRS和IPROS评分从第4周起均较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BPRS和IPROS评分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BPRS和IPROS评分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治疗合并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生活社交能力及认知功能,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科学》2017,(9):226-229
目的探讨院内康复治疗对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入院的恢复期精神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普通病区急性期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入康复病区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而普通病区直接出院的恢复期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在入组时及入组8w后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SAPS、SANS)、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对比评定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8w院内康复干预后SAPS、SANS、IPROS、NOSIE评分评分明显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内康复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药科学》2017,(9):230-232
目的探讨行为技能训练对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精神病科治疗的94例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内管理,观察组给予行为技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社会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综合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康复状态量表(MRSS)明显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SI)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物质生活维度、躯体健康维度、心理健康维度、社会功能维度等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明显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技能训练对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有明显的疗效,能够促进精神及整体症状的改善,提高社会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音乐疗法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66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1年音乐治疗,根据本院自制住院病人精神护理观察量表(NOSIE)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对患者治疗前后效果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个量表各项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抗精神药物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加用音乐疗法效果优于常规的治疗护理;音乐疗法能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工娱疗康复训练对精神残疾患者的作用。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在抗精神病药治疗的同时,对治疗组施以工娱疗康复训练。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末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治疗组患者各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末,治疗组患者的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工娱疗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精神残疾,减少精神疾病的社会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音乐治疗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住院精神病患者5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两组均予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一般护理,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外增加音乐治疗;观察16周。采用住院精神患者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和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对康复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理前后IPROS和SANS量表评分各项观察指标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护理前后IPROS和SANS量表评分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对住院精神病患者予以口服精神病药物治疗及一般护理外辅以音乐治疗,可缓解及稳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乐于接受药物治疗,有利于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康复而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职业康复联合家庭参与式护理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1月—2021年12月参与职业康复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职业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职业康复联合家庭参与式护理。对比两组家庭适应性、亲密度、精神病情况、生活质量、社会功能情况及用药依从率。结果:观察组用药依从率、适应性及亲密度评分、个人及社会功能评价表(PSP)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职业康复联合家庭参与式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率,改善患者的精神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及家庭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外伤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外伤患者按进行康复治疗的时间迟早分为观察组(发病3个月内)和对照组(发病3个月后)各60例,采用同样的康复训练方法,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结果康复训练3个月后,所有患者的ADL评分和Brunnstrom分级均有明显改善,康复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康复训练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积极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团体治疗配合精神病专科护理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17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三组,A、B、C三组,每组39例,A组予以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一般性护理,B组在A组基础上予以团体治疗及一般性护理,C组在A组基础上予以团体治疗及精神病专科护理。干预2个月,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表(IPROS)、住院精神病患社会功能评定表(SSPI)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B、C两组分别与A组比较,BPRS、IPROS、SSPI三项均优于A组(P<0.05),B、C两组比较,C组IPROS、SSPI两项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团体治疗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精神症状以及社会功能,而精神科专科护理是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药物治疗组和药物治疗与社会心理干预组(综合治疗组),每组30例。在治疗前和治疗的第12周采用PANSS量表评定精神症状,采用数字划销测验(CT)、修订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RC)、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认知功能,以GAF和PSP评定社会功能。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而综合治疗组在这些方面的改善优于药物治疗组,并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社会心理干预能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