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风的所有病案,分析并探讨其独特的诊治思路,笔者认为叶天士把中风的发生主要归结为"肝肾阴虚,水不涵木,阳化内风",治疗以"滋补肝肾、柔肝息风"为大法,融合络病理论,创多种和络通络之法,同时重视岁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酌情用药,辨证施治,多法并用,防治中风先兆,对后世诊治中风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久病入络"是中医临床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思想最早源于《黄帝内经》,后历经医家几千年的不断完善,形成一套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虚、滞、瘀是久病入络的基本特点,治疗时可根据3型的病机侧重点,分别采用宣通络瘀、通补入络和祛瘀固络法治之。  相似文献   

3.
络病研究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毕桂芝  仝小林 《首都医药》2005,12(16):45-47
络病是指各种因素导致络中营卫气血津液运行、输布及渗化失常,最终出现络脉瘀滞,痹阻不通的一类病证。有关络病学说络病理论肇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其首次提出络脉概念,初步论述络脉分布、生理及病理。至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创制旋覆花汤,大黄广虫虫丸、鳖甲煎丸等络病治疗方药,首先提出辛温通络、虫药通络用药。清代叶天士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络以辛为泄,“大凡络虚,通补最宜”,其理、法、方、药,广泛运用于疼痛、卒中、积、痹证等病证,发展了络病学说。近10年来,一些学者对络病理论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  相似文献   

4.
从"本虚"、"不通"和"风"的病理视角出发,高血压的治疗当以"培元固本"、"通络"和"熄风"为原则,在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基础上,审证求因,明确病因病机,遵循标本兼治原则。消除病因,祛除病理产物,经脉通畅,气血流通;阴阳平衡,重新融为一体,則风熄;同时元气充足,动力充沛,助通络和熄风。本元培固、络通风熄,血压自平。  相似文献   

5.
肝源性糖尿病中医病机论治探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肝源性糖尿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肝病是其始动因子,肝胃郁热是其直接病机,肝肾阴虚是其内在因素,瘀血阻络是其病理基础,肝病传脾是其转化过程。指出治疗上应治肝为主,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开郁清热,滋补肝肾,活血通络诸法。治肝为本,治肝降糖,综合调理,兼顾他法。  相似文献   

6.
"天人合一"与临床中药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分根 《海峡药学》2007,19(5):106-107
"天人合一"理论反映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人与自然界统一的体现,介绍中药与临床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如以皮治皮、以络通络、以藤通痹等,供临床应用中药治疗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痰瘀阻络证应用活血化痰通络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老年RA痰瘀阻络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痰通络法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中医活血化痰通络法佐治老年RA痰瘀阻络证疗效确切,能够促进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消退,改善临床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胸痺西医称之为"冠心病心绞痛"。其发病机理在《素问.痺论篇》中是这样阐述的:心痺者,脉不通;心脉不通,不通则痛。其发病常与心、肾、肝、脾诸脏的盛衰有关,病机总属邪痹心络,气血不畅,络脉瘀阻,心络挛急,心脉不通。针对其本虚标实之病机,  相似文献   

9.
介绍应用经方活络效灵丹治疗男科常见病,如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附睾炎、精索静脉曲张的经验,揭示了“瘀血阻络”是男科疾病的重要病机,运用活血通络法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头晕眼花,视物模糊,旋转不定,名为眩晕.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或上实下虚.治疗上常用平肝熄风、滋养肝肾、补养气血、健脾除痰四法进行.笔者采用湿经通络,活血祛痰为主的"当归通脉汤"治疗眩晕18例,颇有收获,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道坤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无外饮食劳伤、寒热失衡、肝气犯胃,临床辨证分为中虚气滞型、脾胃阴虚型、湿热阻络型、肝胃不和型4型,治疗中虚气滞证可用化瘀消痞汤加减治疗,脾胃阴虚证则用枳壳益胃汤加减,湿热阻络证选用三仁汤加减,肝胃不和证用疏肝和胃汤加减。并附化瘀消痞汤证验案1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12.
柯干从气虚血瘀论治血管性痴呆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痴呆属中医“呆证”、“善忘”、“癫证”等范畴。其病机有虚、火、风、痰、瘀之分,治疗有滋肾填精、益气养血、养肝熄风、活血祛瘀、化痰通络之别。柯干老师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提出血管性痴呆属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脑,脾肾气虚是血管性痴呆的病理基础,瘀阻脑络是血管性痴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通心络组50例和银参通络组50例,通心络组用通心络胶囊4粒,口服,1日3次,30d。银参通络组用银参通络2粒,口服,1日3次,30d。结果通心络组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90%,银参通络组为70%(P<0.05)。通心络组对心电图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银参通络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心络组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明显优于银参通络组。  相似文献   

14.
综合分析了近期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概况。将病因病机归纳为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痰瘀阻络、毒损肾络,临床治疗按分期辨证论治、分型辨证论治、专方治疗等方面予以分述。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范畴。后人将眩晕的病机分为肝阳上亢型、肾精不足型、气血亏虚型、痰湿内蕴型和瘀血阻络型。根据其病因病机,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利湿5法治疗高血压病,分别是熄风利湿法、补肾温通利湿法、健脾祛痰利湿法、活血化瘀利湿法、补益气血利湿法。  相似文献   

16.
参松养心胶囊的药理毒理与临床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俊大  钟萌  吴真 《中国药房》2008,19(33):2628-2631
参松养心胶囊由人参、麦冬、山萸肉、丹参、酸枣仁、桑寄生、五味子、赤芍、土鳖虫、甘松、黄连、龙骨组成。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之功,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属气阴两虚、心络瘀阻证,证见:心悸不安、气短乏力、动则加剧、胸部闷痛、失眠多梦、盗汗、神倦懒言。参松养心胶囊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将其研究概况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正确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点的自身免疫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多发性硬化的治疗,关键点就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降低致残程度。赵建军教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以"脑髓理论"为指导,认为多发性硬化的病因病机,以髓海空虚为发病之本,毒邪为诱发本病之因。将多发性硬化分为湿热浸淫,髓虚毒损;脾胃虚弱,髓虚毒损;肝肾亏虚,髓虚毒损三型,并提出了益髓填精,通络解毒法治疗多发性硬化大法。  相似文献   

18.
病因病机分析;免疫损伤,毒性胆汁酸的淤积致肝气郁结血瘀于肝络,久病必虚,肝病及肾脾气虚。辨病、辨证及治疗:用西药对症,中药疏肝利胆补气化瘀,清热利湿解毒疏肝补肾,柔肝化瘀健脾补肾。中药为善扶正补虚、活血化瘀、疏肝利胆、补肾柔肝。抑制肝纤维组织增生,改善肝内循环,提高肝细胞供氧状态,有利于PBC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周洵 《北方药学》2014,(12):126-127
感染后咳嗽、视神经萎缩、干眼病均是杂病中较为棘手的疾病,具有疗效差、病程长的特点。李宗智教授认为,治疗感染后咳嗽重在宣、润、温之法运用得当;视神经萎缩病机以气虚为主,主张益气为主,补虚助气血运行,同时养血通络;在干眼病的治疗上,李老认为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各种电子产品等是干眼的主要病因,由于久视伤血,夜卧血归于肝,肝开窍于目,常常以补肝血、滋肝阴为治疗大法。本文试以临床验案探讨李教授的辨证依据和用方思路,对于临床思维有很高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心络是根据中医络病理论研制而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并能改善微循环。我们以头部CT及微循环血液流变为观察指标,对3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取得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