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1999-10~2001-01为7例(7眼)外伤性无虹膜(或大部分缺损)并无晶状体(或因外伤摘除晶状体)患者行带虹膜的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随访3~18个月,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而且消除了畏光症状,并达到了美容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例7眼,均为男性,年龄21~38岁,其中右眼4例,左眼3例。致伤原因:车祸致伤3眼,酒瓶爆炸伤1眼,砂轮击伤1眼,拳击致镜片划伤1眼,15年前冰冻摘除白内障致虹膜大部分撕脱1例。术前视力:眼前手动2眼,指数4眼,有1眼视力0.01。采用德国MORC… 相似文献
2.
3.
我院自1992年1月以来.对36例晶体后囊破裂及玻璃体脱出的患者施行1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36例中,男27例,女9例,年龄6~75岁。后囊破裂原因:外伤性用例,手术损伤7例。后囊破孔在1个象限内33例,被孔大于1个象限3例。有玻璃体脱出22例。选用的人工晶体均为C标或改良C标,PMMA材料。手术在同光路显微镜下,按现代囊外的方法进行,当发现后囊破孔及玻璃体脱出时,首先用棉球蘸起脱出和嵌频于切口的玻璃体,用剪刀切除,然后减慢注吸针的进水量,小心避开破孔及玻璃体,将远端及破孔周围的晶体皮质吸尽。前房…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评估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的疗效.方法 48例(48眼)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患者植入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术前、术后观察患者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内皮细胞数、眼内压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48眼的UCVA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5),术后UCVA与术前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内皮细胞平均丢失率为6.2%.术前、术后眼压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是安全有效的,并且预测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术中后囊破裂的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255例(278只眼)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破裂31例(31只眼)行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8例囊袋内植入,23例睫状沟植入.术后3个月随访,裸眼视力0.1以下者2例(6.45%),0.2~0.5者12例(38.71%),0.6以上者17例(54.83%);矫正视力0.1以下者2例(6.45%),0.2~0.5者6例(19.35%),0.6以下者23例(74.19%).本组并发症主要为角膜水肿,瞳孔缘损伤,玻璃体内皮质残存及前段玻璃体炎等.结论:对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破裂及玻璃体脱出的患者,利用其残存的前、后囊作为支撑,清除前段玻璃体后,仍可Ⅰ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用不同方法进行后房型人工晶体二期植入治疗各种原因的无晶体眼的疗效。方法各种原因导致的无晶体眼患者61例共67只眼,其中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8例13只眼,外伤性白内障摘除术后35例35只眼,并发性白内障9例10眼,老年性白内障9例9眼。根据患眼情况分别行囊袋内植入、睫状沟植入及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结果67只眼均成功植入人工晶体,术后随访1~24个月,术后裸眼视力0.41±0.28,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40±0.25)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二期植入能有效地治疗各种原因的无晶体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人工晶体植入术在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的56例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前房型人工晶体组)28例和B组(后房型人工晶体组)28例,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4周及8周的视力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B组的1周、4周及8周的视力均高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在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中的优势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也更低,可作为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术中后囊破裂的I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255例(278只眼)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破裂31例(31只眼)行I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8例囊袋内植入,23例睫状沟植入。术后3个月随访,裸眼视力0.1以下者2例(6.45%),0.2-0.5者12例(38.71%),0.6以上者17例(54.83%);矫正视力0.1以下者2例(6.45%),0.2-0.5者6例(19.35%),0.6以下者23例(74.19%)。本组并发症主要为角膜水肿,瞳孔缘损伤,玻璃体内皮质残存在前段玻璃体炎等。结论:对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破裂及玻璃体脱出的患者,利用其残存在的前、后囊作为支撑,清除前段玻璃体后,仍可I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指南》2019,(3)
目的研究分析前囊夹持固定法植入人工晶状体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晶状体后囊大面积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46例(46眼)在术中发生后囊膜大面积破裂时,利用前囊夹持固定法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进行随访时间7个月~3年,平均9个月。结果人工晶状体前囊夹持固定保持良好,位置居中,后囊破裂的大小稳定,术后随访视力0.5以上20眼(87%),远期均未出现人工晶状体相关的葡萄膜反应。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晶状体后囊大面积破裂,无法行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时,可以利用的前囊连续环行撕囊孔进行夹持固定法植入人工晶状体,良好的前囊连续环行撕囊不仅可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而且是前囊夹持固定法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联合重建眼前段结构及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36例43眼伴有不同程度眼前段结构紊乱的无晶体眼患者,行眼前段重建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眼前段重建包括虹膜粘连松解、瞳孔成形、瞳孔区机化膜切开、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等。结果 均顺利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随访6~12个月。术后视力≥0.3者36眼,占83.7%;瞳孔圆形者33眼,占76.7%;人工晶体正位者38眼,占88.4%;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具备良好的手术条件、熟练的显微操作技术下,联合眼前段重建的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部分病例会发生晶体后囊混浊。本文对我院 1992年~ 1999年白内障囊外 /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眼进行 3~ 2 4个月随访 ,观察其后囊混浊情况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选择有随访结果的病例 5 80眼 ,男 318眼 ,女 2 6 2眼 ,年龄 5~ 89岁 ,平均 6 7岁。其中老年性白内障 181眼 ,糖尿病性白内障 186眼 ,并发性白内障 87眼 ,外伤性白内障 93眼 ,先天性白内障 33眼。随访时间最长 2 4个月 ,最短 3个月 ,平均13个月。二、人工晶体种类 主要选用美国爱尔康“C”襻单片式全PMMA后凸型人工晶体 ,少… 相似文献
13.
15.
16.
目的 观察虹膜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对无晶状体联合虹膜缺如眼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17例17眼无虹膜、无晶状体及无玻璃体眼行虹膜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患者的主观症状、视力的恢复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患者的畏光症状均有所改善,视力有所提高.结论 虹膜型人工晶状体对无虹膜无晶状体患者有良好的临床价值,但其材质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7.
白内障是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我国目前有视力残疾者900万,致盲原因中白内障居首位,约400万人。随着人口总数的增长和人口老龄化,每年新生白内障致盲约40万人。根据“视觉第一中国行动”防盲治盲精神,我院从1998年始开展白内障手术,特别在2003年11月的6天内,共做该手术59例,术后无一例感染,达到预期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中的注意事项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无晶体眼后房型折叠人工晶体悬吊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24眼)因后囊破裂等一期没能植入人工晶体的患者,采用后房型折叠人工晶体悬吊术进行治疗,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视力,人工晶体位置及眼部情况等。结果手术后患者裸眼视力得到明显提高,和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别(P〉0.05),治疗前后矫正视力相比没有明显差别(P〉0.05),随访6个月没有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对于无晶体眼而言,二期后房折叠型人工晶体悬吊术,具有操作简单,损伤较小的优点,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不断增高,白内障患病率亦随之增高。由于体弱多病,对手术的耐受力差,因此对这些老人施行眼手术是眼科医护人员的新课题。我院从1996年1月至2000年10月收治53例(64眼)年过70岁的老年人白内障患者施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手术方法及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