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曾有研究报告,证实经静脉注入心房利钠肽(AtrialAtriurteticPeptide,ANP)能降低患慢性缺氧症的小白鼠的肺动脉压,为研究ANP对人慢性低氧所致的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在4例伴有肺动脉高压的高原病患者中,经Swan-Ganz导管注入α—人类ANP200mg至右心房(20mg/min×10min),注入后肺动脉压缓缓下降,持续1小时。肺动脉收缩压,与平均肺动脉压减少最高值分别是23%、30%。动脉收缩压、心排出量、心脏指数呈减少趋势,但这些变化却未能达到统计学意义,本文资料提示,ANP对治疗人慢性缺氧性脉动脉高压有效。心房利钠肽降低高原…  相似文献   

2.
阎兴治  况竹生 《贵州医药》1992,16(2):99-100
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常与各种心内畸形并存。在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导管壁硬化或钙化者采用结扎或切断缝闭导管危险甚大,而应用深低温微流量体外循环下经肺动脉缝闭动脉导管则较安全,现将我们施行的3例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一,男,42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血压16/8kpa,听诊胸骨左缘连续性机械杂音,枪击音及水冲脉(+)。ECG:左室肥大,心房心室早搏及心肌损害。UCG:降主动脉及左肺动脉间有1.5厘米管道相通。右心导管检查主肺动脉平均压38mmHg。x 线示双肺血增多  相似文献   

3.
实验结果表明: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1mg·kg-1)和双异丙吡胺(2.5,5mg·kg-1)均能有效地防治在体家兔右心房肌层注射乙酰胆碱诱发的心房纤颤。小剂量双异丙吡胺与三磷酸腺苷合用后,抗心房纤颤作用明显加强,除使AF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外,还显著降低了心房纤颤及心室纤颤发生率,动物死亡率亦明显低于单独用药组。两药单用均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及抗胆碱作用,合用后因抗胆碱作用加强而使抗心律失常效果更佳。此外,两药合用后对房室传导系统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报告应用钮扣装置关闭先天性心脏动脉导管未闭4例。方法;手术在X线和彩色超声心动图联合监视下进行,从股静脉插入导管,经肺动脉,动脉导管到降主动脉。释放钮扣装置半闭PDA。结果;4例关闭成功后连续性杂音均消失,肺动脉明显下降。影响无明显残余分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针对伴心房纤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且总结治疗体会。方法收集本科室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间接收的伴心房纤颤的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除了6例溶栓,3例大面积,80例均抗凝,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行抗凝治疗的80例患者经治疗后,29例(36.25%)治愈,46例(57.50%)好转,5例(6.25%)因治疗无效死亡,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针对伴心房纤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抗凝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3例病人中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30岁,42岁及47岁。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者2例.另1例为大动脉炎。2 治疗与结果 2例风心病房颤所致腹主动脉栓塞者.1例经给予尿激酶及肝素进行溶栓及抗凝治疗无效后采用动脉拉栓术而抢救成功。另1例直接采用动脉拉栓术治疗成功。1例大动脉炎所致腹主动脉血栓形成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无效,决定采用动脉拉栓术,术前准备时因病情恶化而死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超声心动图测定左房内径大小与心房纤颤的关系。方法对本院住院的60例持续性心房纤颤(研究组)及60例非房颤患者(对照组)行心脏超声和心电图检测,检测左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Td)及心房纤颤(AF)的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心房纤颤患者较非房颤患者患者LAD显著增大。结论左房内径大小与心房纤颤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心房纤颤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常见的伴发病,在接受风湿性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中79%伴有心房纤颤[1]。在瓣膜置换手术的同时进行射频消融心房纤颤是外科治疗瓣膜病合并心房纤颤的有效方法。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了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29例,经围术期切实有效护理,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导管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单纯PDA患者采用蘑菇伞动脉导管封堵器经皮经股静脉封堵治疗PDA,应用X线造影术观察即刻疗效,术后72 h、1个月、3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评价治疗效果.结果X线主动脉造影测量PDA最窄处的直径平均6.8±1.1(3~12)mm,封堵器直径平均12.6±1.3(6~18)mm.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后10 min降主动脉造影显示29例无残余分流,3例存在极少量残余分流.术后肺动脉平均压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中无任何严重并发症,3个月随访,未发现残余分流、封堵器移位、溶血、血栓或主、肺动脉狭窄.结论应用蘑菇伞动脉导管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PDA安全有效,创伤小,成功率高,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0.
<正> 患者女,35岁。因心悸2月余入院。体检:脉搏98次/分,有短绌脉。颈静脉怒张。两肺无啰音。心律不齐,心率126次/分。心尖部可闻双期杂音,主动脉辦区可闻轻度舒张期杂音,P_2亢进。肝可触及,下肢有可凹性浮肿,血沉5mm/1小时。心电图示心房纤颤。诊断: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房纤颤,心衰Ⅱ度。  相似文献   

11.
华法林预防心房纤颤血栓栓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栓栓塞是心房纤颤患者常见的临床事件,华法林能有效减少心房纤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1]。本文总结 152 例心房纤颤患者应用华法林预防血栓栓塞并与对照组比较,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选择我科 2000 年 1 月~2004 年 1 月部分住院或门诊病人经心脏彩超及心电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是探讨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P波离散度的变化规律。方法 :统计我院收住的 2 3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的最宽P波 (Pmax)和P波离散度 (Pd) ,并与 2 6例无阵发性心房纤颤者对照 :结果 :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Pmax和Pd值及Pmax≥110ms和Pd≥ 4 0ms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 (P均 <0 0 0 1)。P波离散度对预测阵发性心房纤颤的敏感度较高 ,其特异性低于国内资料报导 ,这可能与对照组年龄普遍较大有关。结论 :P波离散度是预测阵发性心房纤颤 ,特别是老年人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一项无创的、较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开胸术后患者并发心房纤颤的易患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开胸术后468例患者并发心房纤颤56例的原因及护理干预。结果经过及时治疗及护理,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反复发作心房纤颤,4d后恢复窦性心律。其余55例患者均转为窦性心律。结论高龄、电解质紊乱、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术式、疼痛、血容量不足与术后心房纤颤的发生密切相关,加强术后监护,纠正低血钾、低血镁,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合理补液是预防和减少术后心房纤颤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陈启洪 《云南医药》1993,14(2):124-124
笔者在收检先心病过程中,经临床及心导管检查,发现2例复合紫绀型先心病,临床罕见,现报告如下:例1,李某,男,61/2岁。出生后即有紫绀。查体:体重15kg,身长100cm,唇舌指青紫,心界不大,胸骨左缘3、4肋间Ⅲ级收缩期杂音,P_2↓,杵状指趾。X线胸片:肺血少,右位心,心胸比例0.52。心电图:右房、右室、左室扩大。二维超声心动图:右房扩大,房间隔缺损,室间隔失落,三尖瓣上方1.0cm处有一反光增强条状带,二、三尖瓣活动好,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前。右心导管检查右心房→(?)分别在上述部位测压力和取血测血氧饱和度。右心房造影右房显影同时左房显影,造影剂返流肝静脉,右心室未显影。左心房造影左房、左室、肺动脉、主动脉同时显影,肺动脉位于主动脉后方,肺动脉瓣开口约0.4cm,主干及分枝血管细。左心室造影左右心室迅速显影,心腔大,主动脉、肺动脉同时显影,均发至同一心室。诊断 1.单心室;2.房间隔缺损;3.肺动脉瓣  相似文献   

15.
李季  周楠  谢晓阳 《中国药业》2006,15(11):33-33
患者女,19岁,因自幼发现心脏杂音于2005年12月入院。体格检查示体温36.8℃,脉搏90次/m in,呼吸18次/m in,血压120/70m m H g(1m m H g=0.133kPa),心前区可扪及震颤,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连续机器样杂音。超声心动图(U C G)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0.6cm×0.9cm,管型),未发现合并其他心内畸形。经术前准备后拟行未闭动脉导管降压加垫结扎术: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经左侧第4肋间进胸,在肺门附近扪及震颤,于降主动脉根部打开纵隔胸膜,发现左肺动脉主干与降主动脉之间有0.6cm×0.9cm的未闭动脉导管,仔细游离过线,待麻醉降压至70/50m m …  相似文献   

16.
重组人白介素-2相关的心房纤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例87岁男性患者因肾癌肺转移合并肺部感染入院治疗.入院后患者心电图示房性期前收缩伴偶发室性期前收缩,予以头孢唑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住院第5天给予重组人白介素-2 2 100万U + 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次日,患者出现阵发性心房纤颤,2~3次/d,每次持续1~2 min;4 d后心房纤颤频繁发作,发作时间有时10余分钟.给予普罗帕酮100 mg,3次/d口服,效果不佳.考虑可能和重组人白介素-2有关,即刻停药.之后,患者心电图未再出现心房纤颤.  相似文献   

17.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98例外科治疗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双忠  栗力  崔若昱  周宁 《天津医药》2003,31(10):677-678
动脉栓塞后导致肢体或内脏器官缺血、坏死、致残 ,预后严重。因此 ,应及时诊断 ,积极治疗。1997年—2002年笔者诊治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病人98例 ,采用Fogarty 导管取栓的同时 ,术中辅以动脉内注射溶栓药物 ,结果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本组98例病人 ,男56例 ,女42例。年龄41~82岁 ,平均59 6岁。发病到就诊时间最短5h ,最长28d ,入院时出现趾端坏死者6例。1 2病因风湿性心脏病伴心房纤颤88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伴心房纤颤4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并脑梗死1例 ,原因不明5例。1 3症状与体征发病早期均有突发性患肢疼痛、苍白、麻木、无脉、…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68岁。因进食冰淇淋两杯后即发头晕、心悸、胸闷、窒息感1小时于1989年7月4日入院。患者有胸闷史6~7年,1年前曾因饮入冰汽水发生心房纤颤,用药后症状好转,复查心电图转为窦律。体检:体温36.5℃,呼吸24次/分,血压17.3/10.6kPa。神志清、颈软。心率180/分,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肺(一),腹部(一),神经系统未见异常。白细胞8.2×10~9/L。心电图示心房纤颤、肢联低电压。入院后给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液,口服消心痛、安定、心得安等。次日心率80次/分,律齐。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壁活动减低,主动脉增宽硬化,可疑冠心。住院14天,病情好转出院。出院诊断:冠心病,阵发性房颤。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掌握老年人心房纤颤的发病原因及主要心电图变化,方法:C地46例老年人经心电证实的心房纤颤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老年人心房纤颤与下列原因有关:1,心房肌本身的病理变化;2.心房扩大的程度;3.窦房结的病变;4.交感神经与付交感神经张力变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特发性心房纤颤患者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对心房纤颤发生发展的价值。方法 :特发性心房纤颤患者 18例 ,16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平卧位采集 12导联心电图 ,测得各导联P波时限并分析其离散度。结果 :特发性心房纤颤患者各导联中最长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与对照组有特别显著差异 ,P <0 0 0 1。结论 :应用体表心电图P波最长时限和P波离散度 ,可以作为区分特发性心房纤颤患者和健康人一项心电图诊断指标 ,并可用于预测心房纤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