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内障术后急性眼内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后急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4例 (5眼 )白内障术后急性眼内炎的治疗经过及病原学特点。结果 :5眼白内障术后急性眼内炎经玻璃体切割术及玻璃体腔注药后 ,并辅以全身及局部抗菌素治疗 ,眼内炎症得到控制 ,5眼最后视力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细菌培养为表皮萄葡球菌 3眼 ,金黄色萄葡球菌 1眼 ,施氏假单胞菌 1眼 ,这些细菌均对万古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及头孢他定 (复达欣 )敏感。结论 :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是白内障手术的严重并发症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孙靖  张红  田芳  李筱荣 《眼科研究》2007,25(5):387-389
目的分析外因性化脓性眼内炎的病因构成及玻璃体注药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外因性化脓性眼内炎患者27例(28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结果眼球穿孔伤导致的眼内炎13眼,与白内障手术相关的眼内炎12眼,青光眼手术晚期滤泡感染2眼,玻璃体切割术后感染1眼。经玻璃体注药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炎症控制眼球外形结构完整20眼,占71.43%,其中功能成功(视力≥0.02)18眼,占64.29%,均达脱盲(视力≥0.05)标准。结论眼球穿孔伤和白内障手术是目前导致外因性眼内炎的最主要原因,尽早行玻璃体注药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友谊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8):1458-1460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及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术后眼内炎的预后。
  方法:研究在我院进行白内障手术患者1900例1900眼,根据术后有无发生眼内炎分为感染组与对照组。分析患者各临床指标对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发生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另外,对所有眼内炎患者进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观察手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玻璃体溢出、手术时间、普通手术室内进行手术以及麻醉剂开启后未在规定时间内使用等均是导致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发生的危险因素(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高血压、糖尿病、玻璃体溢出、手术时间≥10 min、普通手术室进行手术以及麻醉剂开启后未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均是导致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患者视力得到明显的提高(P<0.05)。
  结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玻璃体溢出、手术时间、普通手术室进行手术以及麻醉剂开启后未在规定时间内使用等因素均是导致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发生的危险因素。而通过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4.
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的疗效。方法 对1999年6月~2003年2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术的14例(14只眼)化脓性眼内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除眼内异物外,其余患者临床诊断化脓性眼内炎后均先采用保守治疗,密切观察1~2天无好转而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眼内炎的原因:眼球穿通伤13只眼,青光眼术后晚期滤过泡感染1只眼。玻璃体切割手术前先抽取前房及玻璃体腔内液体涂片及培养。采用标准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手术,7只眼因前房积脓及晶状体前大量渗出和3只眼外伤性白内障影响手术而同时切除晶状体,8只联合巩膜环扎。缝合巩膜切口后玻璃体腔内注射罗氏芬2.5mg及地塞米松0.4mg。术后全身继续使用抗生素及激素1周。术后平均随访14.8个月(2~24个月).结果 14只眼中术后视力提高12只眼(85.7%),眼球保留13只眼(92.6%)。5只眼培养阳性。术后玻璃体腔内少量出血2只眼,无其它手术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眼内注射抗生素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疗效可靠。只要手术时机选择适当,大多数患者能保住眼球,恢复有用视力。  相似文献   

5.
玻璃体腔注药、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白内障术后急性眼内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药、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白内障术后急性眼内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至2004年我院及外院转来白内障术后急性眼内炎患者8例8眼,明确诊断后,不论以后是否行玻璃体切割术,均即刻行玻璃体穿刺吸取玻璃体行真菌、细菌涂片,培养及药敏检查,并行玻璃体腔注药,视情况早期行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腔注药。结果8眼中,1眼细菌感染合并真菌感染者行眼内容物挖除,7眼炎症控制,视力提高,其中脱残≥0.3者5眼(62.5%)。结论早期诊断,即刻行玻璃体腔注药,早期行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白内障术后急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内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眼内炎的病因构成及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内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我院1999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眼内炎患者53例54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8例,女15例,年龄1~74岁,平均年龄32岁。对2例(2只眼)炎症较轻的患者仅采用药物治疗,5例(5只眼)视力无光感,炎症反应重的患者行眼球内容物剜除术,其余46例(47只眼)均采用常规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术。随访2~32个月,平均10.5个月。 结果 眼球穿通伤导致的眼内炎共32只眼,占59.26%。内源性眼内炎8只眼,占14.81%。与白内障手术相关的眼内炎共7 只眼,占12.96%,青光眼手术晚期滤泡感染2只眼,占3.70%。玻璃体切割术后3只眼,占5 .56%。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 keratotomy,RK)后1只眼,占1.85%。原因不明1只眼,占1.85%。经治疗后患者视力明显提高(P=0.003)。3 d内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的视力恢复明显高于3 d后的患者(P=0.014),7 d内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的视力恢复明显优于7 d后的患者(P=0.021)。功能成功(视力≥0.02)37只眼,占68.52%;解剖成功(视力<0.02,眼球结构完整)47只眼,占87.04%,脱盲(视力≥0.05)27只眼, 占50.00%。 结论 眼球穿通伤,尤其是伴有眼内异物存留者是导致眼内炎的最主要原因,尽早行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眼内炎的理想方法。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93-95)  相似文献   

7.
眼内炎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眼内炎的病因以及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内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01/2012-12收治的眼内炎患者共16例16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42~82(平均60)岁。其中5例患者行眼球内容物剜除术,11例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结果:因眼外伤所致眼内炎8例,内源性眼内炎2例,白内障术后2例,抗青光眼术后2例,感染性角膜炎1例,白内障过熟期晶状体过敏性眼内炎1例。经玻璃体切割术后8例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脱盲(视力>0.05)6例(55%)。结论:眼外伤是眼内炎的最常见原因,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能不同程度恢复患者视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眼内灌注抗生素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68眼化脓性眼内炎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灌注抗生素治疗效果,分析对比眼内炎的治疗方法及术中注意事项。结果:68例68眼内炎症全部控制,61眼眼球保存并且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在0.05以上者占48.5%,7眼眼球萎缩。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灌注抗生素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最理想的方法,及时手术,术中精心操作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16只眼)经临床和/或微生物检查证实为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只眼中10只眼(62.5%)行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注药术,3只眼(18.75%)行前房冲洗和玻璃体注药术,3只眼(18.75%)单行玻璃体注药术。16只眼均保住眼球,最终视力〉0.05者9只眼(56.25%)。结论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可控制白内障术后眼内炎,保留部分有用视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白内障术后迟发型眼内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6-01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白内障术后迟发型眼内炎患者15例15眼,距离白内障手术的平均时间为5.13±2.41mo。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眼内炎症状及体征,术后行眼前段、眼底及最佳矫正视力检查。

结果:致病菌培养结果显示,致病菌培养阳性9眼(60%),由厌氧菌感染引起4眼(44%),由真菌感染引起3眼(33%),由需氧菌感染引起2眼(22%)。术后的平均随访时间为12mo。经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与治疗前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经23G玻璃体切割术联合人工晶状体取出、硅油填充及晶状体囊切割治疗后炎症未得到有效控制,行眼内容物剜除术1眼(7%)。

结论: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白内障术后迟发型眼内炎安全、有效,联合人工晶状体取出及晶状体囊切割可能有效预防其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的超声乳化吸除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89例(352眼)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患者半随机分为眼内灌注组和无灌注组。并对其原发眼底病类型、手术并发症、术后视力、白内障类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眼底病类型、手术并发症、术后视力、白内障类型各因素中,,低眼压与脉络膜上腔出血与术式选择相关。本组研究中发生脉络膜上腔出血眼均为多次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眼(P=0.017),且行白内障手术未做后节眼内灌注。术后低眼压在无灌注组更为多见(P=0.021)。对于其他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恢复,两组病例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减少了术中低眼压的危险性。对于核性白内障尤其是硬核白内障,放置后节眼内灌注是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眼内炎病因学回顾性分析和玻璃体切割术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 探讨眼内炎的病因以及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内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1年1月~2003年1月收治的眼内炎患者共46例48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5例37眼,女11例11眼,年龄2~59岁,平均37.4岁。除2例患者因眼内炎症过重行眼内容物摘除术外,其余患者均行玻璃体切割术。随访4~28个月,平均15.1个月。结果 因眼球穿通伤所致眼内炎30例32眼,内源性眼内炎7例7眼,白内障术后6例6眼,玻璃体切割术后1例1眼。不明原因2例2眼。经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眼球穿通伤是眼内炎的最主要原因,及早行玻璃体切割术对取得较好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眼球双穿孔伤的效果。方法:1997-02/2004-07收治的眼球双穿孔伤19例(21眼)先行角膜巩膜清创缝合后应用玻璃体手术进行球内、球壁异物取出;外伤性白内障切割;眼内电凝;眼内惰性气体和硅油填充;部分施行巩膜外环扎和加压术。结果:21眼球内球壁异物全部取出19眼,2眼雷管多发碎屑异物有残留。术后眼内炎控制4例,术后视网膜脱离复位5例,眼球萎缩3例。术后视力:视力提高9眼,视力不变4眼,视力下降8眼。结论:对于眼球双穿孔伤只有采取玻璃体手术才能有效的取出异物,修复伤眼,治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及眼内注药治疗外源性真菌性眼内炎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11例(11只眼)确诊为真菌性眼内炎者采取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治疗,随访1~3年,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11例中,有5只眼保存有用视力,眼前手动2只眼,光感1只眼,眼球萎缩2只眼,1只眼因术后疼痛行眼球摘除。结论 真菌性眼内炎的预后不佳,早期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注药,可拯救部分视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2例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感染性眼内炎患者进行前房冲洗、玻璃体切除和玻璃体腔内注药及其它综合治疗。结果 11眼眼内炎症得到控制,1眼因炎症不能控制而行眼内容摘除。8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目前临床上对白内障摘出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治疗首选方法是前房冲洗和早期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入适量广谱抗生素,术后配合中西药物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晶状体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93年2月~1995年12月应用国产玻璃体切割机配合进口一次性切割头行晶状体前段玻璃体切除治疗复杂性眼外伤14例,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分析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4例,男12例,女2例。年龄最大45岁,最小2岁。其中眼内异物取出术后外伤性白内障伴视网膜脱离2例;外伤性眼内炎2例;角膜穿通伤修补术后复杂性外伤性白内障6例;继发性青光眼2例;眼钩挫伤晶状体玻璃体异位玻璃体积血2例。术前视力光感10例,年幼儿视力检查不合作3例,l例眼内炎视力无光感。手术方法:按内眼手术前常规准备,充分散瞳。眼内灌注液为眼用平衡液。眼内…  相似文献   

17.
外源性眼内炎的视力预后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外源性眼内炎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外源性眼内炎患者69例69眼。对年龄、性别、病因、病原学检查结果、既往治疗史、治疗前眼压情况、视力情况及手术治疗等因素与半年后视力预后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并发性白内障、是否行晶体摘除、手术前眼压和是否合并血管炎、术后1w视力等因素被认为是与外源性眼内炎患者视力远期预后密切相关的因素。并发性白内障p=0.045,wald值为1.616;血管炎p=0.086,wald值为3.654;是否行晶体摘除p=0.007,wald值为3.987;手术前眼压p=0.035,wald值为2.574;术后1w视力p=0.00l,wald值为3.668。结论有并发性白内障患者手术后脱残率较高。而行晶体摘除和合并血管炎者视力远期预后较差。术后1w视力基本反应了半年以上随访的最终视力。对于诊断明确的眼内炎及早行全玻璃体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白内障摘除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手术治疗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对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间从外院转来的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感染性眼内炎的6例7只眼.其中5例6只眼为经巩膜隧道的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1例1只眼为超声乳化手术.采取显微玻璃体切除、眼内激光光凝及眼内硅油填充.结果 随访1~6月.随访时6只眼眼前节无异常,视网膜平伏,视力提高;1只眼因细菌毒力过强,眼内组织损伤严重而无光感,但眼球得以保留.结论 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是一种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治疗不及时,视功能将受到不可逆的损害.应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可使眼内炎得到有效控制,最大限度的保存视力和保留眼球.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手术治疗急性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3-02我院收治的急性感染性眼内炎患者23例23眼临床资料,排除伴有球内异物的病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闭合三通道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手术,其中6眼(并发外伤性白内障)联合Ⅰ期晶状体摘除+Ⅰ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眼(并发外伤性白内障)联合Ⅰ期晶状体切除+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4眼(硅油填充期间并发白内障)联合Ⅱ期晶状体摘除+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5眼(4眼外伤性眼内炎及1眼青光眼滤过泡漏致眼内炎)保留晶状体,1眼(白内障术后眼内炎)联合Ⅰ期人工晶状体取出+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4眼(白内障术后眼内炎)保留人工晶状体。

结果:随访6~24mo,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手术的患者23例23眼眼内炎均得到有效控制,21眼(91%)患者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有2眼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压≥30mmHg,1眼行硅油取出术后眼压恢复正常,另1眼取硅油术后眼压仍高,需应用降眼压药物控制。

结论:急性感染性眼内炎患者及时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手术治疗,能有效控制眼内炎,提高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20.
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治疗1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9年11月至2005年10月11例11眼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眼细菌培养阳性,培养细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2眼,粪肠球菌1眼,催产克雷白菌1眼,腐生葡萄球菌1眼,异型枸橼酸杆菌1眼,醋酸不动杆菌1眼。行后部玻璃体切割术者5眼,其中眼球摘除1眼;单纯前房冲洗加注药2眼;前房冲洗注药联合玻璃体腔注药4眼。结论前房和玻璃体注药,后部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