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防治学术会议于1982年11月16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会上为统一虚证辨证标准,便于今后进行"证"的研究时选择典型病例,发动了全体到会代表(包括到会的老中医和西学中、以及基础理论研究工作者)反复讨论,同意为制订这一辨证标准的几项原则:1.以中医理论的指导思想订立各条标准,暂且不加入现代科学指标。2.中医辨证论治比较灵活,此标准专为科研选择具备典型"证"的病例而用,便于全国有关虚证研究的辨证标准逐步得到统一,对临床诊断仅作参考。  相似文献   

2.
贵刊1983年第3卷第2期登载了"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其目的是为了统一虚证辨证标准,便于科研选择典型病例,意义和影响甚巨,对临床也有参考价值。个人学习后觉得很有启发,但也感到《标准》中有些问题值得商榷,故不揣浅陋,简议如下:一、虚证的基本共性强调不够。如起病缓或病程  相似文献   

3.
肖相如 《辽宁中医杂志》2002,29(10):578-579
研究慢性肾炎气阴两虚证的辨证标准 ,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对与慢性肾炎气阴两虚证相关的 30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当F1F2 =1时的 11元方程作为慢性肾炎气阴两虚证 30因素的逐步回归方程 ,以此作为辨证标准的主要依据。结论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 ,结合既往的研究制定慢性肾炎气阴两虚证的辨证标准更加切合临床实用  相似文献   

4.
国内对“脾虚证”的广泛研究,进展速度非常之快,现将近年有关资料综述如下。一、有关脾虚证的诊断标准 1986年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研究专业委员会对82年所订标准进行修订,制定了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目前对脾虚证的诊断多以此为据。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死的中医辨证分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脑梗死属中医学“中风病”范畴。对本病辨证分型的方法很多,目前应用较多的标准有两个:一是国家行业标准,分9个证型进行辨证;二是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颁布中风病辨证标准,分6个基本证候。这两个辨证分型标准都是临床和科研成果的总  相似文献   

6.
过祯  张光银  沈莉  颜红  袁卓 《光明中医》2021,36(1):149-152
通过搜集、整理近年来有关抑郁发作的中医证型的相关文献,总结近年来较为主流的抑郁发作的临床辨证证型,为制定"三位一体综合疗法"统一的抑郁发作临床辨证标椎提供参考.抑郁发作的临床辨证标准研究尚未统一,急需进一步规范化.目前主流的辨证分型为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心脾两虚证、肾虚证,但仍有其他证型如痰证、瘀证、胆证需要得到共...  相似文献   

7.
老年前期肝肾两虚证与骨密度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前期肝肾两虚证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择45-59岁的受试者624例进行骨密度测定。其中肝肾两虚证96例,肾虚证268例,肝虚证100例,脾虚证160例,并选择同性别同年龄无肾虚、脾虚证的健康人20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成像骨密度测定法,测定足跟骨的骨密度。结果:肝肾两虚证组的骨密度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肝虚、脾虚证组(均P<0.01),但高于同性别的肾虚证组(P<0.01)。结论:肝肾两虚证与骨密度下降有相应的关系。骨密度测定可作为肝肾两虚证本质辨证的客观评价指标和判定肝肾两虚证治疗效果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标实证和本虚证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探讨湿热证与本虚证的关系,以及湿热证的分布特点.方法选择50例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观察本虚证各型分布及交叉分布情况;观察不同原发病中本虚证的分布;观察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湿热证兼夹标实证分布情况;观察湿热证症状分布;...  相似文献   

9.
对中医药临床研究设计中有关辨证标准制定、观察对象分组、对照组(药)设定等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必须在认真分析所研究疾病中医病冈病机及其表现特点,结合病的特殊本质而制定具有该病特点的目标适应证候和所需鉴别证候的辨证标准.以证候或病种为主体临床研究所纳入病例要分别注意在病或证方面的均衡性,采用以目标适应证候常见病种或目标适应病种常见证候的随机分组方法.设计对照时应考虑与所研究证候类似容易混淆和性质完全相反的证候为对照证候,并考虑对照证候脏腑功能失调基本相同.在无同类药物可供选择时,可从"相近"或选择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为对照.  相似文献   

10.
4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初步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中医证候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对460例CRF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中医证型特征、本虚证与标实证的相关性以及肾功能不同阶段、不同原发病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等进行分析.结果 CRF前5位症状依次为倦怠乏力、面色晦暗、腰酸膝软、食少纳呆、气短懒言.CRF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为主,其次为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最少;标实证以瘀血证为主,其次为湿浊证、水气证、湿热证,风动证最少;湿浊证、湿热证、水气证及风动证在本虚证型中分布不均衡(P<0.05),而瘀血证在本虚证型中分布均衡(P>0.05).本虚证型在肾功能不同阶段分布不均衡(P<0.05);标实证型中,瘀血证及风动证在肾功能不同阶段分布不均衡(P<0.05),而湿浊证、湿热证及水气证分布均衡(P>0.05).本虚证型在导致CRF的不同原发病之间分布均衡(P>0.05);标实证中,瘀血证、水气证及风动证在不同原发病之间分布不均衡(P<0.05),而湿浊证及湿热证分布均衡(P>0.05).结论 CRF的中医病机主要以脾肾气虚为本、瘀血证及湿浊证为标.  相似文献   

11.
气虚血瘀证客观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虚血瘀证是临床常见的证型之一,在心脑血管疾病中所占比例较大,有研究表明,脑梗塞患者气虚血瘀证占73%以上,气虚血瘀是重要的病因病机[1]。其客观化研究主要以临床和实验为手段,但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就近年来中风病与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 1 气虚血瘀证诊断标准的研究 气虚血瘀证作为一个常见证,其诊断标准至今尚未完善,仍在探索中。1986年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研究专业委员会会议在《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制定了气虚证辨证标准。同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活血化瘀研究专业委员…  相似文献   

12.
339例老年心虚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虚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老年虚证,而老年虚证的检出率高达59.2%,与老年心血管疾病和衰老具有密切的关系[1]。我们认1988年至1993年,以中医辨证为纲,对对9例老年心虚证进行了系统的临床研究,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群体分析,并与IOO例健康老年人进行对照,探讨老年心虚证的辨证规律。目前国内尚未见老年心虚证的系统研究资料,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本组339例老年心虚证(下称心虚组),病例选择参照1986年修订的“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中有关心虚证及气、血、阴、阳虚的辩证参考标准,病人来源于江苏省南京、苏州、扬州…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归纳总结范忠泽教授治疗肠癌的辨证思路。方法收集范忠泽教授门诊肠癌病例,并在范忠泽教授的指导下,根据舌苔、脉象及症状进行辨证分型,运用"中医处方辨证论治特征分析及数据挖掘软件"对病例的证候要素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并挖掘证候与症状的对应关系。结果研究共录入病案信息762条,涉及证候要素34种。其中,脾虚为本病最主要的本虚证候,气滞为最重要的标实证候,其次为血瘀,再次为湿热蕴结、脾虚痰阻、气阴两虚、肝肾阴虚等。结论范忠泽教授治疗大肠癌,辨证以脾虚为本,气滞、血瘀、湿热、痰阻为标。  相似文献   

14.
中医肺阴虚证免疫机能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对中医虚证的研究报道很多,如肺气虚、脾阳虚、肾阳虚和肾阴虚等。但对肺阴虚病人的全面病理基础尚乏报道。本文通过对肺阴虚病人与正常人和肺气虚病人的对比,考察其免疫功能的改变,为祖国医学肺阴虚证提供了诊断基础。一、病例来源及选择标准本文病例均按照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研究专业委员会1986年5月修订的“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选自省市级综合医院的内科或胸内科或专科医院的住院患者。二、方法淋转试验采取同位素掺入法。血清抗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胃癌早期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胃蛋白酶原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病例纳入与诊断标准,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257例胃癌早期患者,分别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探讨胃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胃蛋白酶原表达水平的相关。结果:①早期胃癌中脾胃湿热证组所占的比例最高,脾胃亏虚证组所占的比例最低。②与脾胃湿热证组和肝胆不和证组相比,脾胃亏虚证组中的血清PG I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湿热证组和肝胆不和证组的PG I/PGⅡ比值与脾胃亏虚证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三组间血清PG I、PGⅡ、PG I/PGⅡ比值对比,与肝胆不和证组和脾胃亏虚证组比较,脾胃湿热证组出现几率增高(P<0.05)。结论:胃癌早期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胃蛋白酶原表达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脾虚证的现代研究,一直是学术界所瞩目的课题。90年代以来,国内仍有不少学者对脾虚证怀着浓厚的兴趣,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临床与动物实验方面对脾虚证的现代研究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脾虚证的诊断标准、动物模型复制、脾主运化、脾主肌肉、脾主统血等方面。研究范围涉及脾气虚证、脾阳虚证、脾阴虚证、牌不统血证。1研究进展1.1脾虚证诊断标准全国中百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研究委员会于]982年制定了“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986年重新修订,其中涉及脾虚证辨证参考标准。1987年卫生部药政局颁布《中药治疗脾虚证的…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分型与QT离散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QT离散度反映了不同部位心室肌复极的非同步性和心室肌电活动的不稳定性 ,与心肌缺血程度、心衰、心律失常密切相关 ,是无创性反映心肌复极均一性程度的可靠指标 ,对于预测心脏病发生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事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故研究冠心病心绞痛辨证分型和QT离散度在理论及实践方面有重要意义 ,现将笔者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符合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诊断标准[1]的心绞痛患者 2 0 7例 ,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血瘀证专业委员会 1986年 11月修订的《血瘀证诊断标准》[2 ] 及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虚证及老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临床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常用辨证方法的使用情况。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急诊科与呼吸科诊断为CAP且年龄≥18岁的住院患者病例资料进行中医辨证。辨证方法选择脏腑、六经、卫气营血辨证,其中脏腑辨证选用证素表示。通过收集患者在入院第1、3、7天病例资料,分析总结3种辨证方法在临床中应用于CAP的情况。结果 符合纳排标准的成人CAP病例资料共185份,原始中医诊断数据显示中医病名以风温肺热病为主,证型以痰热蕴肺证为主。脏腑辨证(证素)统计,病位方面,在入院第1天以肺、大肠、胃为主,后以肺、心、大肠为主;病性方面,入院第1天以热、气虚、阴虚为主,后以气虚、热、阴虚为主;病理因素,入院第1天及第3天以痰、燥、湿为主,后以痰、湿、水饮为主。六经辨证统计,3个时间点前3位均依次为少阴病证、少阳病证、阳明病证。卫气营血辨证统计,入院第1天前3位依次为气分证、气营同病、卫分证;后均为气分证、气营同病,营分证。结论 本研究显示临床辨证CAP以脏腑辨证为主,脏腑辨证对脏腑功能盛衰表现比较精确,但对外感热病的整体进展没有较好体现。针对CAP具有发病...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搭桥围手术期中医辨证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围手术期的中医辨证规律.方法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结合邓铁涛教授的经验,建立冠状动脉搭桥围手术期中医辨证标准,对161例拟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及术后2周进行辨证分型.结果CABG术前患者以气滞血瘀证最多见(46.0%),其次为痰浊闭塞证(24.8%)、阴血虚证(13.7%)及阳气虚证(15.5%).术后则以痰浊闭塞证最多见(35.9%),其次为阳气虚证(30.8%)、阴血虚证(21.2%)及气滞血瘀证(12.2%).结论CABG术前患者多属本虚标实,证型以气滞血瘀为多见;CABG术后患者属虚实兼见,证型以心气不足,心阳亏虚为主;痰浊为术后主要致病实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18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病例中医证型分布及规律。方法:依据辨证标准搜集180例ASD患儿的病历资料,采用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ASD中医证型分布及变化情况。结果:180例病例中首诊心脾两虚证最为常见(62.2%),其次为肾精亏虚证(14.4%)及脾虚肝亢证(11.1%),心肝火旺证及痰蒙心窍证出现频次较少。其证型随治疗存在虚实转化的变化规律,心脾两虚证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发病年龄及病程与中医证型变化无相关性,发病年龄在24月龄以前病例28例(15.56%),24~48月龄108例(60%),48~72月龄33例(18.33%)。结论:ASD中医证型以虚证为主,部分属本虚标实证,随着病程及治疗显现出由实转虚的趋势,证型分布具有以心脾两虚证为主导的典型规律,早期诊断及干预符合临床发病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