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颌骨病理性骨折偶尔与牙源性囊肿有关。本文报道2例下颌牙源性角化囊肿刮除术后的病理性骨折病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牙源性角化囊肿 (odontogenickeratocyst,OKC)与正角化牙源性囊肿 (orthokeratinizedodonto geniccyst,OOC)中CK10及Bcl- 2的表达情况。方法 :OKC及OOC各 10例 ,分别行CK10、Bcl- 2免疫组化染色 ,并利用SPSS10 .0统计软件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CK10在OK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80 % (8/10 ) ,而在OOC中为 10 0 % (10 / 10 ) (P >0 .0 5 )。OOC上皮中CK10阳性着色于除基底细胞层外的上皮全层 ,而OKC中CK10阳性着色仅见于上皮表层的不全角化层。Bcl- 2在OK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6 0 % (6 / 10 ) ,而在OOC中为 10 % (1/ 10 ) (P <0 .0 5 )。结论 :OKC与OOC的衬里上皮中免疫组化表达存在显著差别 ,OOC可能为有别于OKC的一种独立病损。  相似文献   

3.
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的X线诊断(附66例分析)南京市口腔医院放射科王铁梅,吴定,廖波在颌骨单囊性、多囊性病变中牙源性角化囊肿甚为常见,其X线表现影象复杂,常易与其它牙源性囊肿及肿瘤相混淆。且角化囊肿较易复发。因此,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进一步准确地为临...  相似文献   

4.
开窗术治疗牙源性角化囊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Philipsen(1956年)提出将具有角化上皮的牙源性囊肿称为“牙源性角化囊肿”。1971年WHO简化囊肿的分类,将始基囊肿和角化囊肿归为一类,但不是所有的始基囊肿都是角化囊肿。牙源性角化囊肿占颌骨囊肿的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保守治疗牙源性角化囊肿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近几年收治的囊肿较大、多发或不愿作根治术的12名患者,行彻底刮治术加开窗术的保守治疗,术后佩带塞治器,观察其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术后0.5~1年X线显示9例原病变区有大量新生骨质沉积,3例无明显疗效,有效率为75%,随访1~3年,复发4例,复发率为33.3%。结论:牙源性角化囊肿保守治疗有一定临床疗效,但尚需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别从细胞动力学,组织学分裂,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几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在角化囊肿生物学特性上的研究进展,主要从上皮的增殖,分化特点,正角化和不全角化上皮的组织学表现及几种参与颌骨吸收的细胞因子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牙源性角化囊肿复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东辉  杨桂虹 《口腔医学》1993,13(4):179-181
本文报道了84例牙源性角化囊肿(含14例复发)临床、X线、病理及超微结构观察,并对其复发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X线呈多房型、组织病理学见炎症细胞浸润较多存在于复发OKC,但无统计学意义;(2)超微结构观察,上皮衬里细胞核变化大,多聚核糖体增多,线粒体形态改变提示复发OKC上皮生长活跃;(3)手术式同复发有关,单纯性囊肿剜出术较之于病灶扩大切除更易于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8.
牙源性角化囊肿标志物成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源性角化囊肿是一种良性颌骨内病变,由于术前诊断的不确定性和治疗的不彻底性,常导致其较高的复发率。近年来,作为OKC标志物成份的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本文回顾了有关OKC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它对OKC的鉴别诊断以及发病机理,生物学行为的进一步认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减压术治疗下颌骨大型牙源性角化囊肿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评价减压术治疗下颌骨大型牙源性角化囊肿的疗效。方法:回顾1999年10月至2004年10月61例经减压术治疗的下颌骨大型角化囊肿病例.随访6个月~5a,进行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在全景片上测量减压术后病灶的长径变化,评价临床疗效.随访观察复发情况:采用SAS6.12统计软件包进行X^2检验,计算Fisher确切慨率。结果: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显示,囊肿周同骨质再生改建,囊腔逐渐缩小.被推移的下牙槽神经血管束恢复至正常位置,倾斜移位的牙长轴逐渐纠正减乐术后引流期维持6~23个月,中位时间14个月。减压术治疗颌骨大型角化囊肿的有效率为91.8%,单房型角化囊肿的疗效优于多房型,不同年龄组间的有效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本组资料随访期间未发现复发。结论:减乐术是治疗下颌骨大型牙源性角化囊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收集了1968年至1989年本院收治的儿童牙源性角化襄肿21例。从临床角度讨论儿童牙源性角化襄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特点及预后。本组资料中,最小发病年龄为7岁,发生部位以下颌骨升枝部及磨牙后区多见。对21例患者中的18例进行随访,复发者1例,复发率为5.6%。  相似文献   

11.
牙源性角化囊肿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牙源性角化囊肿以其高复发及侵袭性倾向广受研究者关注,本文对近年来本病的治疗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我科收治青少年下颌骨大型牙源性角化囊肿6例。男、女各3例。年龄13至28岁,初次治疗均行彻底刮治术。观察时间2—11年,平均六年。5例至今未复发,1例术后3年复发,采用了部分截骨及游离植骨术,术后三年已做义齿修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收集了1868年至1989年本院收治的儿童牙源性角化囊肿21例,从临床角度讨论儿童牙源性角化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特点及预后,本组资料中,最小发病年龄为7岁,发生部位以下颌骨升枝部及磨牙后区多见,对21例患者中的18例进行随访,复发者1例,复发率为5.6%。  相似文献   

14.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是较常见的口腔颌面部肿瘤之一,其临床特点是早期隐蔽性生长,容易发生感染。此肿瘤有特殊的生长方式和术后容易复发的生物学行为。作者对该病的病理学特征,生长与行为及手术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正角化牙源性囊肿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组正角化牙源性囊肿(orthokeratinized odontogenic cyst,OOC)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以OOC的名称报告20例,观察其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特点,并与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病变进行比较。结果:本组病例约占同期所有OKC的9.9%(20/202),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就诊平均年龄39.1%;随访资料显示:15例患者行囊肿刮治后无复发;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比较发现:OOC和OKC之间差异有显著性,OOC上皮不表现OKC上皮的形态分化特点,细胞增殖活性较低。结论:OOC可能代表一组有别于牙源性角化囊肿的颌骨病损。  相似文献   

16.
牙源性角化囊肿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别从细胞动力学、组织学分型、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几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在角化囊 肿生物学特性上的研究进展,主要从上皮的增殖、分化特点、正角化和不全角化上皮的组织学表现及几种参与颌骨吸收的细胞因子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是否存在SMO基因突变,进一步完善对OKC发病机制的认识。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OKC患者,10例为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性OKC(女性4例,男性6例),20例为散发性OKC(女性7例,男性13例)。采集患者的病变组织,分离衬里上皮和纤维间质,采用Sanger测序法分别检测上皮与间质DNA中SMO基因突变情况。结果检测发现3个SMO基因突变位点,即1例综合征性OKC携带c.2081C>G(p.P694R)突变,2例散发性OKC分别携带c.907C>T(p.L303F)突变和c.1247_1248delinsAA(p.G416E)突变,前2例突变为未被报道过的SMO新突变,且2例散发性OKC均不伴PTCH1突变。结论除PTCH1突变外,OKC还存在SMO基因突变,可能与OKC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8.
牙源性角化囊肿以其高复发及侵袭性倾向广受研究者关注,本文对近年来本病的治疗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卫晋雄  赵怡芳 《口腔医学》1999,19(4):187-188
目的通过观察活体内Carnoys液处理牙源性角化囊肿的囊壁变化探讨其治疗机理材料和方法选择临床和X线诊断为牙源性角化囊肿的病例28例术中打开囊腔吸净囊内容蘸取Carnoys液涂布在囊壁表面20min后切取囊壁作组织学、组织化学、酶组织化学、透射电镜等观察结果Carnoys液作用角化囊肿20min后囊壁弹性降低易于剥离上皮细胞出现变性坏死结论Carnoys液活体内局部应用能破坏角化囊肿囊壁  相似文献   

20.
牙源性角化囊肿上皮细胞增殖动力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角化囊肿上皮细胞增殖特性,进一步了解角化囊肿的生物学行为,为临床治疗和预防复发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免疫组化法和细胞核DNA含量分析,对牙源性角化囊肿、根尖囊肿、含牙囊肿和造釉细胞瘤上皮细胞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角化囊肿上皮细胞增殖活跃,与造釉细胞瘤相似。提示角化囊肿生物学特性为上皮细胞主动生长,而非被动性膨胀生长。结论角化囊肿可视为具有侵袭性生长的良性肿瘤,提出命名为“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更能反应其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