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酷似肺癌的肺隐球菌病12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PC)的病理,临床特点及术前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PC的病理和临床资料。结果:12例PC多见于中年男性,首发症状常为咳嗽,痰血和发热,5例有慢性病史。X线胸片示病灶位于左肺5例,右肺7例,病灶直径≤3cm 2例,3-5cm3例,5-7cm5例,>7cm2例;10例为单个块影或球形阴影,2例分别为多个类圆形结节影和斑片状影。胸部CT扫描7例为密度不均的团块或结节影,4例考虑为肺癌,1例为感染灶,2例不能确定性质;ECT^67Ga肺显像5例,均为高度异常浓聚灶,提示肺癌;临床初诊和术前诊断多误诊为肺癌或肺肿瘤,无1例初诊为PC。后经手术病理证实10例,痰菌明确2例,病理学检查8例有隐球菌肉芽肿形成,2例分别为含菌的纤维结缔组织病灶和胶样病灶;肉眼标本质硬灰白无包膜。结论:PC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肉眼标本与肺癌不易区别,诊断有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寻求非开胸肺活检的诊断方法应该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肺隐球菌病(P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提高对PC的认识及诊断。方法应用HE染色、特殊染色(PAS和银染)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14例PC患者进行观察及分析。结果14例患者中男女均7例,年龄16~66岁,平均43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咳血、发热、胸闷及胸背疼痛。影像学检查:6例显示片状实变影;4例呈孤立性结节影;4例表现为多发低密度影,其中1例同时伴有胸椎、肝脏、脾脏多发病变。大体表现为瘤样肿块,切面灰褐色,中央区域可见坏死及囊性变。镜下为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伴大量炎细胞浸润。特殊染色巨噬细胞胞质及间质中可见具有诊断意义的圆形空泡状隐球菌孢子。结论PC客易与肺癌、结核及组织胞质茵病等混淆,其诊断主要依靠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形态学分析。 相似文献
3.
肺隐球菌病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6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16例肺隐球菌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特征以及治疗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6例肺隐球菌病例中,除3例患者既往有支气管哮喘外,余13例均无基础疾病。12例有临床症状,4例由体检查出。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痛、气急、发热。影像学表现为肺内单发或多发结节,或片状渗出影,经病理检查证实诊断,病理学表现均为肺肉芽肿性变。6例行肺叶切除,其中2例在术前曾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仅1例术后给予抗真菌治疗。10例患者仅给予抗真菌药物氟康唑治疗,其中2例在氟康唑治疗无效后改用两性霉素治疗,全部病例均治愈。结论:肺隐球菌病可见于免疫功能正常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早期易误诊,确诊依靠病理活检。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和抗真菌药物治疗,彻底切除术后可不行抗真菌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为抗真菌药物治疗,氟康唑治疗有效且不良反应小,可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12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诊疗水平,减少延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9月深圳市人民医院确诊的12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资料,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结果12例肺隐球菌患者中,4例患有基础病,8例有咳嗽、咳痰、胸痛、气促、发热等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为肺单发或多发结节,或片状渗出影。7例行肺叶切除,仅2例术后接受抗真菌治疗。4例患者给予氟康唑治疗,1例未抗真菌治疗。结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可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确诊依靠病理活检。治疗手段包括抗真菌药物治疗,部分病例需行手术。氟康唑有良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小,可作为该病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6.
例1:男性,62岁。四个月前因受凉及劳累渐起反复咳嗽,咳少量白色泡沫痰,伴低热,有时右胸隐痛。体检;体温38.1℃,颈软,两肺呼吸音粗糙,右侧少量湿啰音及局部呼吸音减低,心脏无异常。胸部X线片及CT片诊断为右肺上叶肿瘤。纤支镜刷检及活检无明显异常发现,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12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989年1月—2001年12月本所确诊的12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肺部隐球菌病以中青年(8例,66.7%)和男性(9例,75.0%)多见。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咳嗽(7例,58.3%),咳痰(6例,50.0%),胸痛(4例,33.3%),发热(3例,25.0%),气促(2例,16.7%)和消瘦(2例,16.7%),5例(41.7%)无症状。病变分布呈下肺(8例,66.7%)多于上肺(4例,33.3%),右肺(6例,50.0%)多于左肺(3例,25.0%,余3例双侧)的特点。病变表现多为孤立性肿块影,共6例(50.0%)。全部病例均经病理确诊。手术切除病灶或足疗程氟康唑治疗可取得理想的效果。绪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多发于无基础肺疾患的中青年,以肺部阴影为主要表现,易被漏诊、误诊,足疗程氟康唑可取得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肺隐球菌病67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肺隐球菌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本研究采用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 (CMCC) ,检索 1980~ 2 0 0 1年关于隐球菌病的文章 ,删除资料不全及同一资料多次引用的文章后 ,对 2 8篇原始文章进行逐一分析整理 ,选择 6 7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最后进行统计分析。1 相似文献
9.
10.
1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3岁,已婚。因间歇发热、咳嗽、咯痰半年,胸闷、胸痛、气短1个月于2012年3月26日入院。患者于2011年10月开始无诱因出现发热、咳嗽,咯白色黏稠痰,伴畏寒,无寒战,体温最高达39.6℃,自服退热药后出汗,热可退,数小时后体温又升高,于当地医院诊治,未见好转。 相似文献
12.
13.
肺隐球菌病的致病菌为新型隐球菌,存在于土壤及鸽粪中,也可以腐生物形式寄生于人体呼吸道内.由于临床及影像学缺乏特征性改变,易误诊为肺癌、结核或其他肺部感染性病变[1].作者自2001年9月至2003年3月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科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明确诊断的12例肺隐球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6例隐球菌肺炎患者临床症状较轻,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咳少量血丝痰、气喘、低热和胸背痛;2例隐球菌肺炎患者因合并肾功能不全、肾衰竭期临床症状较重;另4例无明显呼吸道症状。影像表现为①结节或肿块病变;②单发或多发斑片状肺实变影;③混合型病变。经皮肺穿刺术前确诊2例,10例误诊断为其它疾病,误诊率为83.33%。结论:新型隐球菌肺炎的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通常不符,影像学对肺隐球菌的误诊率较高,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有价值的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15.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46岁,医生。住院号:444994。于1987年1月12日入院。1个月前患者体检时胸片发现右肺第4、5肋间隙2×2cm~2密度增高结节影,无自觉症状,疑为“肺癌”入院行剖胸探查。既往于1984年因“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开始间断服强的松5mg/日,至今未停。体检:T36.2℃,P.72/分,R.18/分,BP.17.2/12kPa。一般情况好,全身皮肤色素沉着,头部及五官正常。颈软,右颈后淋巴结可触及,无压痛。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诊断和治疗,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8年6月经病理确诊为肺隐球菌病住院患者15例,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方法 及治疗情况.结果 本组肺隐球菌病以中青年男性为主,既往有基础疾患8例(占53.3%).主要临床症状有:咳嗽(10例,66.7%)、发热(6例,40.0%)、咳痰(5例.33.3%).病变位于右肺12例,左肺7例,影像学以肿块结节型为主(12例,80.0%).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证实7例(46.7%),手术证实6例(40.0%),颈部淋巴结活检证实2例(13.3%).病理诊断前误诊为肺结核4例(26.7%),周围型肺癌5例(33.3%),普通细菌感染4例(26.7%).误诊率达86.7%.6例(40.0%)经外科手术切除,1例术后发生隐球菌脑膜炎;9例(60.0%)经抗真菌药物治疗,7例患者痊愈或显效.结论 肺隐球菌病多发生于中青年男性,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改变以肿块结节型为主,误诊率高,确诊有赖于病理,尽早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有价值的确诊手段,手术患者术后宜行足疗程全身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4年10月-2012年10月确诊的94例PC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结果:94例PC患者中,男性62例,女性32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46.2±14.4)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50例(53.2%)、咳痰41例(43.6%)、发热20例(21.3%)、胸痛15例(16.0%)、气急10例(10.6%)、咯血7例(7.4%)等.影像学显示,以下肺受累多见,60例(63.8%)表现为单发和(或)多发结节,17例(18.1%)表现为渗出实变影,27例(28.7%)表现为混合病灶.94例中,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48例(51.1%),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确诊17例(18.1%),胸腔镜手术确诊24例(25.5%),开胸手术确诊1例(1.1%);经组织学培养确诊4例(4.3%).54例患者行乳胶凝集试验检查,阳性率98.1%(53/54).接受手术治疗的28例患者中,24例得到随访,随访1~3年,术后1年复发1例;接受单纯抗真菌治疗的66例患者中,59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3年,40例治愈,12例病灶明显吸收、3例病灶无变化、2例恶化、1例病死、1例2年后复发.结论:PC影像学表现为病灶多发且以肺下部受累多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乳胶凝集试验敏感性高,经皮肺穿刺及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有利于该病诊断. 相似文献
19.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院1980~1989年间共收治隐脑13例,所有病例均经脑脊液(CSF)涂片或/及培养证实,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性别、年龄及最初诊断:男8例,女5例。年龄19~51岁,以青壮年为多。院外或门诊最初诊断结核性脑膜炎者8例,颅内占位性病变3例,病毒性脑膜炎2例。确诊在20~96天。二、症状和体征:全部患者均有发热;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