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晶体脱位是眼部钝挫伤较严重的一种晶体损伤,对其及时准确的治疗具有重大临床意义。我院自1995年12月至1997年12月对24例外伤性晶体脱位施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月至2年,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4例(24眼),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10-58岁,平均34岁,2.手术方法:其中行玻璃体前部切除术加白内障内摘除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12眼,行玻璃前部切割术加晶体囊内摘除术加前房人工晶体植入术6眼,玻璃体全切晶体套出及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6眼。结果1.视力24眼术前视力均在…  相似文献   

2.
人工晶体取出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回顾性分析25例人工晶体取出的原因。其中前房型4例,后房型21例。前房型和后房型人工晶体从植入至取出的平均间隔时间分别为23.5和7.1个月。前房型取出的原因为UGH综合征3例和人工晶体大泡性角膜病变1例;后房型取出的原因有人工晶体脱位或半脱位12例,人工晶体大泡性角膜病变4例,人工晶体视网膜脱离3例和眼内炎2例。手术方法:直接取出或合并三切口闭台式玻璃体切除,穿透性角膜移植,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前段玻璃体切除和瞳孔膜切除。术后绝大多数眼的视力提高或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白内障常伴有晶体后囊破裂,玻璃体混浊、机化及前房结构紊乱给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植入造成困难。作者报告应用手动式玻璃体切除器行平坦部晶体或加玻璃体切除术后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10例.均获得满意效果。视力0.5-1.2,8例,0.3-0.4.2例。随访2—20个月,未见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进展和经验的积累,使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适应症不断扩大,以前列为禁忌症的,如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现在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接受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但是,对伴有悬韧带损伤的外伤性半脱位白内障,由于担心术中玻璃体脱出及人工晶体脱位,是否要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目前尚未见报道。现将笔者遇到的一例外伤性半脱位白内障施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后房型人工晶体前膜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房型人工晶体前膜的超微结构刘业滋,杨方耀我们于1991年手术取出2例后房型人工晶体前膜,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及形态变化,现报告如下。例1男,67岁,因双眼老年性白内障,类固醇性青光眼入院。入院后在手术显微镜下行右眼白内障囊外摘除、小梁切除、后...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102眼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及并发症的治疗。方法102例(102眼)均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48眼伴虹膜粘连,12眼伴前房及晶体异物,4眼伴玻璃体腔磁性异物,2眼伴继发性青光眼,共66眼在处理相关病变同时I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3眼晶体脱位和6眼后囊破裂范围大于一个象限患者行I期巩膜缝线固定人工晶体植入术;8眼严重角巩膜裂伤和10眼明显玻璃体混浊,先处理相应病变,为  相似文献   

7.
无脉络膜脱离或出血的无晶体眼,虽作过虹膜切除,但仍可发生持续性浅前房或无前房,称之为无晶体性恶性青光眼。可能系由于近年来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后行前房型人工晶体置入所致,此种情况较为普遍,通常需手术切除玻璃体以恢复正常的前房深度。作者以前的实验室研究证实shaffer的临床观察,即此种情况的异常部位,系玻璃体前膜。因此,在玻璃体切除手术前,可采用钕-YAG激光切开玻璃体前膜以治疗此症。初步经验表明,此疗法简单、有效。本文报告5例5眼,3眼为无晶体;2眼为人工晶体置人。尽管作了激光虹膜打孔术或手术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膜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膜性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方法。方法38例外伤性膜性白内障病人,采取长2.0mm宽6.7mm的短巩膜隧道切口;充分使用粘弹剂,虹膜粘连者用整复器分离或剪刀剪开,充分暴露睫状沟;机化膜中央区做直径3.0~4.0mm的部分切除,有玻璃体脱出时采取前段玻切;最后植入睫状沟固定型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术后一周视力0.1~0.3者6例,0.4~0.8者15例,>0.8者17例;视轴区透明,随访半年后视力>0.8者25例。结论膜性白内障由于形成的膜坚韧,激光治疗难以奏效,单纯膜切开又不能自动张开,更谈不上后囊连续性撕囊术了。选择膜性白内障部分切除并植入睫状沟固定型后房型人工晶体是治疗外伤性膜性白内障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一期后囊截开对儿童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后囊膜混浊的预防作用。方法:对28例(31只眼)儿童先天性白内障和外伤性白内障分别采用一期后囊膜切开、部分切除或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结果:出院时矫正视力≥0.5者达71%,随访显示80%术眼视轴区透明,眼底清晰可见。结论:一期切开或部分切除后囊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儿童白内障术后晶体后囊膜混浊的发生。对于穿通伤所致晶体囊膜破孔较大者宜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恶性青光眼手术治疗远期疗效探讨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目的 探讨恶性青光眼手术治疗的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7月至2002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恶性青光眼患者17例(17眼)手术方式、术后视力、眼压情况。结果 17例患者(17眼)中,12眼单纯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其中6眼于术后0.5月~10个月病情复发,经分别或联合行激光后囊切开、玻璃体前界膜切开、前部玻璃体切除。甚至房水引流管植入、睫状体光凝术后才得以缓解。5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未见病情复发。患者的视力较术前提高,眼压得到控制。结论 单纯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对早期或药物治疗能部分缓解的恶性青光眼有效;对弥漫性房角关闭、周边虹膜前粘连的顽固病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为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1997年对5例白内障行信封式截囊,术中后囊膜破裂,玻璃体外溢,以前囊膜为依托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收到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5例5只眼,男3例,女2例。外伤性白内障1例,老年性白内障4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38岁。手术方法:常规手术显微镜下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截囊是在完成角巩膜缘切口后粘弹剂维持前房的情况下,用长尖剃须刀由2:30~11:00划开晶体前囊膜,作水分离,娩出晶体核。在囊袋内冲吸残余皮质发现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立即静脉滴往叨%甘露醇2对毫升,小心冲吸无玻璃体区残存皮质,如感到困难,不…  相似文献   

12.
眼球穿通伤所致的外伤性白内障,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常致晶体后囊缺损。有关采用非睫状沟缝线固定法,利用残余晶体囊膜做支撑,植人后房型人工晶体报道甚少卜一。本文观察7例外伤性白内障中,后囊缺损直径最大8.ofnm,最小o.smfn,均在手术显微镜下成功地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中及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水后视力恢复满意。材料与方法l一股资料:本组7例外伤性白内障均为男性,最大把岁,最小4岁,全身一般检查正常04例外伤性白内障合并限内异物(后路搞出术后),B型超声检查显示玻璃体轻度混浊23例外伤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无晶体眼,虹…  相似文献   

13.
一期后房型限内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如意外地发生后囊膜破裂、晶体小带撕裂或玻璃体脱出以及某些外伤性白内障或晶体脱位术后仍可植入后房型眼内人工晶体,但为使人工晶体安全稳固地到位,常需固定术[‘-‘]。1991年以来,我们应用本文介绍的单线固定技术,为24例外伤性白内障、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及外伤性晶体脱位患者做了巩膜一睫状沟后房型人工晶体固定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对象和方法一、对象24例中男18例,女6例,年龄13~48岁。24眼中23眼有程度不等的玻璃体脱出。虹膜完整18眼,虹膜缺损6眼。白内障继发闭角型青光眼1眼。Th期值入…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晶状体摘出3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为民  罗清礼  廖咏川 《眼科新进展》2007,27(2):127-128,131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取出的原因、方法及预后.为临床合理选择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适应证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帮助。方法对我科1997年1个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31例(31眼)人工晶状体取出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31眼)人工晶体取出病例中,前房型人工晶状体2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29眼。人工晶状体取出原因包括:人工晶状体脱位或半脱位22眼,大泡性角膜病变3眼,眼球破裂伤致人工晶状体襻断裂或人工晶状体部分脱出眼外2眼,人工晶状体度数错误2眼,视网膜脱离和慢性葡萄膜炎各1眼。手术方法:单纯人工晶状体取出12眼,人工晶状体置换19眼。手术方式:人工晶状体直接取出或玻璃体切割术取出,联合前段玻璃切割、瞳孔膜或后发性白内障切除。术后绝大多数眼的视力提高或保持不变。手术并发症包括:视网膜脱离、前房积血及前房玻璃体积血各1眼。结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各种并发症是导致人工晶状体取出的直接原因,尤其是人工晶状体偏中心或脱位。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和精确测量人工晶状体度数是避免人工晶状体取出的根本措施。[眼科新进展2007;27(2):127-128,13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失去支撑作用或完全无后囊膜患者行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四点固定法术后的视力及相应并发症。方法对40例术中或术后无后囊膜支撑的白内障病人行一期或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四点固定法。其中老年性白内障20例,外伤性白内障18例,膜性白内障2例。结果术后视力大于0.5,30例占75%;小于0.5,8例占12%;小于0.1,2例占5%;术后前房及玻璃体出血、眼压增高及虹膜炎各1例。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为术中后囊破裂失去支撑作用或完全无后囊的无晶体限植入人工晶体,使患者获得良好视力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但是,由于手术设计的不完善,也出现了许多并发症,故在进外方向、距离、固定方式、固定线的选择及手术选择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Phaco术、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是白内障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一些外伤性白内障合并后囊破裂、晶状体脱位、白内障术时后囊膜巨大破口合并玻璃体脱出,不能行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病人,可以行人工晶体悬吊术。笔者自2002年9月~2005年5月共施行人工晶体悬吊术3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白内障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术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白内障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的手术技术要点及手术技巧。方法:对17例17眼白内障晶体半脱位的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型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并对手术技术的要点技巧进行了研究。结果:术后14例前房反应与正常超声乳化相同;30天视力大于或等于0.8者10例,大于或等于0.5者13例;矫正视力1.0者11例,大于或等于0.5者15例;人工晶体位于中央者13例;人工晶体偏心4例;术后继发青光眼3例。结论:对白内障晶状体半脱位行小切口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囊袋内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后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好,为此类病人的最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晶体(IOL)二期植入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方式选择及术后效果。方法回顾近年来所行的68例人工晶体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病例,从病例疾病类型、手术方式、术中技术应用、并发症以及术后结果等方面进行归纳统计、综合分析。结果眼外伤及外伤性白内障是人工晶体二期植入术的主要适应证,其次为老年性白内障囊内术后、先天性白内障和并发性白内障,手术方式包括单纯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34例,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巩膜缝线固定27例,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7例,术中及术后作虹膜粘连分离、虹膜离断修复、后囊膜切开、前段玻璃体切除、YAG激光治疗等处理,随访的64例病人视力均有明显提高,主要并发症为角膜内皮混浊、前房炎症、前房出血、瞳孔变形、晶体异位、继发性青光眼等。结论人工晶体二期植入手术是人工晶体植入技术的重要部分,外伤性白内障中应用最多,选择性对老年性白内障囊内术后施行二期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也能取得较好效果,一部分先天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也应采取二期植入术。本文对这几种类型白内障而施行人工晶体二期植入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技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后房型人工晶体瞳孔阻滞性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告了3例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后瞳孔阻滞性青光眼。3例自内障分别为外伤性,并发性,老年性(青光眼术后)。在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同期人工晶体植入后2~3周因前房纤维蛋白渗出阻塞瞳孔,虹膜与周边晶体囊膜粘连,导致瞳孔阻滞,眼压升高。3例均经YAG激光或周边虹膜切除治愈。讨论了后房型人工晶体瞳孔阻滞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晶体脱位处理联合人工晶体植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总结37例(38只眼)处理晶体脱位并同期行人工晶体植入的经验。本文的病例晶体脱位各异,以外为主,包括半脱位及全脱位于前房、玻璃体及视网前,处理方法均采用手术治疗,采用不同的术式去除脱位晶体,同时入前房型或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表明,治疗后的力均有没程度提高,且并发症少,提示手术效果令人满意。本文讨论了去除晶体的各种术式和植入人工晶体的类型及方法的选择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