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copy,UBM)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晶体脱位的特点.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晶体脱位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0年1月1日~2004年1月1日我院收治的19例(19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晶体脱位者常规行裂隙灯及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观察晶体脱位范围、手术方式、术前术后视力、眼压等情况。结果19例19眼均被手术结果证实,晶体全脱位3眼,半脱位16眼。晶体脱位范围90度~360度,11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8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晶体切除、前部玻璃体切除术、二期植入悬吊人工晶体。术前眼压大于21mmHg者17眼,术后眼压大于21mmHg者1眼。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1以下者5眼,0.1~0.3者11眼,0.3以上者3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以下者1眼,0.1~0.3者6眼,0.3以上者12眼。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晶体脱位可能由于急性发作期眼压骤然升高或应用降眼压药物引起眼压波动过大所致;也可能是患者年龄较大,晶体悬韧带部分断裂致晶体位置异常、瞳孔阻滞而引起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并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复性视网膜色素变性(PRP)并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方法对8例PRP并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单眼发作5例、双眼发作3例)患者行常规眼部检查,部分患者行视野、A型和B型超声波检查、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UBM)检查、角膜内皮细胞镜检查及眼部电生理检查。结果男女发病比例1:3。青光眼发作期11只眼,其中1只眼并发自发性晶状体半脱位,临床前期5只眼。发作眼平均眼压(52.63±11.22)mmHg,临床前期平均眼压(15.75±2.43)mmHg。A型超声波检查:眼轴长度平均(22.28±1.04)mm。UBM检查:前房中轴部深度平均(1.50±0.46)mm。手术治疗11只眼,其中小梁切除术7只眼,白内障摘除联合小粱切除术3只眼,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1眼。术后并发症:前房葡萄膜炎性反应絮状渗出多见于青光眼自内障联合手术,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57.14%。结论PRP并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具有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一致的解剖结构,小梁切除术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高。并发自发性晶状体脱位者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3.
小梁切除术是目前较理想的一种抗青光眼手术。但由于术后滤道阻塞常导致手术失败,很多学者对小梁切除术后防止滤道阻塞进行了一系列研究。Gressel 等首先将5—Fu 用于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并取了良好的效果。笔者自1988年7月至1990年2月,对21例29眼小梁切除术后,采用低剂量5—Fu 联合皮质类固醇结膜下注射,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6人,女15人。年龄最小38岁,最大76岁。平均55.5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7例10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1例15眼,开角型青光眼2例3眼,无晶体青光眼1例1眼。全部患者均  相似文献   

4.
青光眼合并存在白内障是一常见的情况,由于眼科显微手术的普遍开展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较好的临床降压效果,使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成为可能。我们自1993年以来对患有青光眼和白内障的14例(15眼)施行了小梁切除加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联合手术,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性10例(11眼),女性4例(4眼),最大年龄89岁,最小年龄52岁。闭角型青光眼11眼,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3眼,开角型青光眼1眼。术前准备:除同一般术前准备外,术前尽可能采取措施降低眼压,务必使眼压基本…  相似文献   

5.
2002年以来,在常规小梁切除手术中加前房穿刺并向前房中注液,有效地减少了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资料:1999年1月-2004年12月对收治的91例(105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施行小梁切除术。1999年1月~2001年12月期间50例(58眼)连续病例为对照组(B组)施行常规小梁切除术,2002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41例(47眼)连续病例为观察组(A组)除行小梁切除术外合并前房穿刺。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69眼(急性发作期55眼,间歇期7眼,慢性期4眼,绝对期3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6眼(均为虹膜膨隆型)。男29例,女62例;年龄49—86岁,平均65岁。所有病例术中均未使用丝裂霉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1mo内发生高眼压(>21mmHg)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0-03/2013-03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术后1mo内高眼压的病例34例38眼,分析其原因,总结处理方法。

结果:导致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因素有:恶性青光眼8例9眼,巩膜瓣下血凝块及结缔组织阻塞13例15眼,术后前房积血5例5眼,巩膜瓣内切口被虹膜组织嵌顿3例3眼,术前高眼压持续时间长4例5眼,原因不明1例1眼。经对症治疗后,患者眼压均控制在21mmHg以下。

结论:闭角型青光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早期高眼压是由多因素造成的,早期预防、及时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前房注气治疗闭角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前房注气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效果。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Ⅱa级及Ⅱb级浅前房101例(118眼)分为2组:保守治疗组50例(60眼),前房注气组51例(58眼),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组治疗后视力、眼压、远期滤过泡形态、治疗持续时间、治疗有效率及一次治疗成功率。结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经保守治疗和前房注气治疗两组治疗后视力、眼压、治疗有效率、远期滤过泡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治疗成功率和治疗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注气术一次治疗成功率93.1%,治疗时间短。结论前房注气术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自1990年2月至1997年10月,我院采用前房穿刺注液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各种原发性青光眼52例74眼,收到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52例74只眼,男21例,女31例,右眼16例,左眼14例,双眼22例,年龄36~72岁,平均58.3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9例28眼,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5例5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5人23眼,开角型青光眼13人18眼。术前眼压2.24-g.46kPa(1kPa=7.5mmHg。随访2月~26月,平均16.8月。手术方法:以穹窿部为底结膜瓣,4×6mml/2厚巩膜瓣,分离至角膜缘内0.5mm,自制前房穿刺刀于10点钟角膜缘内0.smm穿…  相似文献   

9.
1984年Hener等首次将5-Fu应用于新生血管性、无晶体眼性等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抗滤过泡瘢痕形成获得了成功。近几年来,5-Fu作为青光眼滤过手术中辅助用药取得了很大进展。我院采用青光眼滤过中一次应用5-Fu对30例(40只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30例40只眼,急性闭合型青光眼14例(14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6例(26只眼),男12例18只眼,女18例22只眼,年龄最小38a,最大84a,术前眼压4.04~10.77kPa,视力0.1~1.0。1.2方法麻醉后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和巩膜瓣(4.5mm×4…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3例(68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传统小梁切除术加前房穿刺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术后随访3月~1年,观察前房形成、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控制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控制眼压好,维持功能性滤过泡效果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王丽丽  李达  杨阳  拓小华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0):1937-1939
目的:探讨高眼压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33例34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实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其中A组:18例18眼患者经联合用药48~72 h后,眼压仍在35 mmHg以上,在高眼压下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B组:15例16眼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眼压降至21 mmHg以下,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
  结果:患者34眼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术后随访6~18mo,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均有明显改善,分别由术前0.02±0.01、0.04±0.02提高到0.2±0.06、0.3±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30眼眼压均控制在9~23mmHg,3眼联合降眼压药物后眼压控制正常,1眼滤过失败, A、B组患者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本降至正常,分别为17.9±9.1、15.4±8.4mmHg,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对于持续高眼压下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应果断考虑高眼压下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以防视功能进一步损害甚至丧失。只要术前全面考虑,术中精心操作,术后仔细护理,持续高眼压下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23眼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后的疗效。方法 采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的黏小管切开术式治疗中、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静光眼23例(33只眼),随访3-6个月。结果 眼压控制≤21mmHg32只眼(97%),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近、中期降眼压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曹鎏  王林农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0):1900-1902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8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例按手术前眼压水平分为高眼压组(30例30眼,眼压≥30mmHg)和对照组(50例50眼,眼压<30mmHg),对两组病例小梁切除术后眼压、视力以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情况等进行统计比较。结果:高眼压组术后大多数保留了较好的视力;两组病例术后眼压大多控制在8~15mmHg;UBM检测结果,高眼压组术后发生1例睫状体脱离,1例恶性青光眼,1例浅前房,对照组术后发生1例浅前房,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ACD,AOD,TCPD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下小梁切除术是有效、安全的,在充分药物治疗后,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UBM检查可发现小梁切除术后睫状体脱离、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扬  张龄洁 《眼科新进展》2004,24(6):457-457
1.1 一般资料 2002年4月~2003年8月采用现代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25例27眼,病程7d~5a。男11眼,女16眼,年龄36~72岁,平均54岁。其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0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7眼,其中有4眼因长期高眼压未能良好控制,有合并虹膜新生血管(排除眼底病),此次总结未包括难治性青光眼。  相似文献   

15.
小梁切开联合虹膜根切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外路小梁切开术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31例(31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外路小梁切开及虹膜周边切除术.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2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9例.术后1周,1、3、6个月观察患者眼压和房角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和3个月,不用降眼压药眼压≤21 mm Hg(1 mm Hg=0.133 kPa)者分别为29例和27例,完全成功率分别为93.5%和87.1%.19例(19眼)随访6个月,不用降眼压药眼压≤21 mm Hg者16例(84.2%).术后房角检查显示上方120°范围房角开放和小梁组织切开的裂隙.术后并发症:前房出血31眼,均自行吸收,后弹力层损伤6眼、虹膜根部断离2眼、虹膜后粘连4眼.结论 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能有效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6.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56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中在巩膜瓣下放置浸有0.2mg/mL丝裂霉素的棉片3~5min,缝合巩膜瓣时作两根可拆除缝线。术后观察眼压、前房、滤过泡、视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进行随访4~27月。结果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控制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能很好的控制眼压、能形成长期有效的滤过道,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只闭角型青光眼行白内障吸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眼压经药物治疗后为21~50mmHg;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7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眼,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3眼,晶状体透明15眼,晶状体不同程度混浊11眼,虹膜节段性萎缩5眼;术后观察患眼压、视力、前房深度,随访1a以上。结果:术后视力31眼均有提高。术后眼压均正常(12~20mmHg)30眼;术后8mo发生恶性青光眼1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加前节玻璃体切割后眼压控制正常。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可使前房加深,房角开放,眼压得到控制,无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并发症,是治疗某些闭角型青光眼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5—Fu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从1992年5月至1994年12月对25例26眼青光眼,于常现小梁切除术中应用5-Fu,获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导如下。一般资料:25例兀眼青光眼中闭角型青光眼15例,开角型青光眼4例,无晶体青光眼2例,继发性青光眼2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例。手术方法:做以穹窿部为基底结膜瓣。再做4X4mm2约1/2巩膜厚度正方形的巩膜瓣,向前剥离至角膜缘内1.5mm。将浸泡5-Fu(25mg/ml)液的手术用海棉或棉片放置于巩膜瓣下20分钟,每4分钟向海棉或棉片上滴1次5-Fu液;角膜用浸泡平衡盐液或盐水棉片保护,避免接触5-Fu液。20分钟后取下海棉或棉片。用4%…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前节结构的改变。方法选择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例30例(30只眼),正常人对照组30例(30只眼),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测所有眼的眼前节,青光眼患者在术前1天和术后1个月、6个月、2年进行检查。结果青光眼患者术前、术后各参数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较术前房角开放程度增加,前房深度其他参数无改变。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以部分改变眼前节形态。  相似文献   

20.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者对1985年至1996年4月所行的各种抗青光眼滤过手术169例236眼,就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进行1顾性临床分析。一般资料:本组1@例236眼,男76例,女叨例,年龄41岁至m岁,年龄在45岁以下者16例明眼,46岁至59岁的65例83眼,cd岁以上幻例135眼。急性闭角型117例(49眼),慢性闭角型35例56眼,开角型13例26眼,继发性4例5眼。小梁切除术l叨眼,巩膜咬切术26眼,虹膜嵌顿术18眼。方法:所有患眼术前均经3-7天局部或全身降眼压药物治疗,术前平均眼压3.mll.刃M七(比比一7.5删讪培。术后每天常现裂隙灯检查,直接眼底镜查眼底,再测眼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