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徐锦堂  陈家祺 《眼科》1995,4(2):105-109
对5只实验猴进行了异种(人→猴)表面角膜镜片术,术后7 ̄10天上皮完全覆盖镜片,3 ̄6个月角膜细胞再生,排列正常,结果4只实验镜片透明愈合,没有发生排斥反应。1只实验猴术后发生层间上皮植入性囊肿。观察时间:3 ̄24个月。在临床上为2例单眼无晶体眼进行了异种(猴→人)表面角膜镜片术,术后镜片稍有水肿,以后逐渐消失,5 ̄8天上皮完全修复,镜片一直透明,没有发生排斥反应,视力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使用自制不锈钢凹面模具及冷冻切片机加工远视性表面角膜镜片,分别做了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12只兔眼术后观察6~8周,9眼镜片透明;6例单眼无晶体眼术后随访35~7个月,裸眼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矫正视力低于术前。  相似文献   

3.
报告5例无晶体眼行表面膜镜片术后9个月,视力不良病例的角膜地形图变化,发现所有病例角膜组织镜片明显偏中心,角膜前表面屈率呈极不规则性改变,这些提示手术中定角膜光学中心,进行标准的角膜组织镜片切削,按正规方法手术是表面角膜镜片术取得满意效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改良表面角膜镜片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无光感角膜白斑及有一定视功能的旁中央性角膜白斑,先天性或继发性无虹膜36例48眼分别设计不同大小的镜片、手术部位及缝合方法的角膜镜片术。结果 在随访期内(平均56月),36例48眼的满意率达98%(47/48),有一定视功能的16眼的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恰当的改良角膜镜片术可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黄挺  陈家祺 《眼科研究》1995,13(2):104-106
将无明显角膜散光(≤1.00DC)的白内障病人15例施行表面角膜镜片术联合白内障摘除术(Ⅰ期手术),另将无明显角膜散光(≤1.00DC)的无晶体眼病人19例施行表面角膜镜片术(Ⅱ期手术)。术后二组病人裸眼视力的提高程度相似;角膜屈光度增加分别为9.77±2.84D和9.84±2.35D;发生明显角膜散光(>1.00DC)者分别为9例(60%)和10例(52.63%),二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二组病人屈光效应稳定时间分别为5.37±0.84个月及4.45±1.05个月,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结果表明表面角膜镜片术联合白内障摘除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异种表面角膜镜片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锦堂 《眼科研究》1998,16(3):196-198
目的介绍异种表面角膜镜片术(HEP)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方法异种(人给猴)表面角膜镜片术(EKP)动物实验进行了8例,术后不同时间进行了组织病理学检查。临床上给4例圆锥角膜和9例无晶体眼进行了异种(猴→人)EKP术。结果8例实验动物有7例异种表面角膜镜片获得透明,术后镜片上皮化4~6d完成,基质内角膜细胞再分布一般在9个月完成,观察时间6~24个月。9例无晶体眼7例成功,4例圆锥角膜全部成功,观察时间5~32个月,视力均有提高。结论异种EKP术可以成为治疗圆锥角膜和单眼无晶体眼的一种改良手术  相似文献   

7.
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角膜表面镜片术后散光的效果。采用Coherent产SCHWINDKERATOM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对8例12只眼角膜表面镜片术后散光进行治疗,均为圆锥角膜术后病例,术前柱镜屈光度为-1.75—-10.00D,平均-5.49D±3.21D。术后随访6—15月,平均11.8月,显示裸眼视力均明显提高,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提高者7只眼(58.33%)。柱镜平均屈光度由-5.49D下降至-2.77D,均无明显术后痛疼,术后角膜雾状混浊均不显著。说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可有效地治疗角膜表面镜片术后的角膜散光,能显著地提高角膜表面镜片术治疗圆锥角膜的最终效果。  相似文献   

8.
表面角膜镜片术治疗有中央视区瘢痕的圆锥角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荣光  董东生  吕岚  邹留河 《眼科》1998,7(3):137-139
应用自制的表面角膜镜片对5例已有中央视区瘢痕的中晚期圆锥角膜者施行表面角膜镜片术,术中对4例行前房穿刺,降低眼压,以便充分地压平角膜圆锥,减低近视。结果:术后表面镜片上皮在3 ̄6天内完全再生,经过平均11个月的随访,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提高1 ̄5行,平均3行。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4 ̄7行,平均5行。近视较术前减少5 ̄15.5D,平均11.0D。讨论:根据本组5例的手术治疗结果,证实对于中央视区有较薄瘢  相似文献   

9.
Shi W  Xie L  Li S  Yuan F  Liu H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5):295-297,I003
目的:应用共焦显微镜观察圆锥角膜患者表面角膜镜片术(epikeratophakia,EP)后不同时期的镜片组织,了解低温冷冻脱水角膜材料移植后组织细胞和神经重建的动态过程。方法:对24例(24只眼)圆锥角膜患者行EP,应用共焦显微镜分别对术后不同时期的角膜镜片组织细胞、神经重建过程进行活体动态观察,并摄像记录。结果:镜片上皮层:术后3或4d,组织镜片表面已被角膜表层上皮细胞覆盖,镜片边缘可见翼状细胞及形态不规则、低密度的基底细胞;术后1个月,上皮基底细胞完全覆盖角膜镜片;术后6个月,基底细胞密度及形态趋于正常,可见上皮下散在神经丛;术后2年,神经丛形态接近正常。镜片基质层:术后1年内,镜片基质细胞无变化,细胞少、形态不规则;术后2年,镜片边缘偶见正常形态的基质细胞;术后5年,镜片中央仍未见正常形态的基质细胞,镜片前后基质细胞相同。镜片基质神经:术后6个月,有神经干伸入镜片基质内,术后2年,基质神经数量增多;术后5年,基质神经尚未达到正常密度。结果:冷冻的非活性角膜组织行EP后组织镜片各层细胞、神经重建的时间各不相同,但并不影响植片透明度。  相似文献   

10.
11.
Xie LX  Gao H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3):228-232
目的探讨角膜表层镜片术(EP)联合Ⅱ期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治疗圆锥角膜完成期的临床疗效。方法(1)病例入选标准:①EP入选标准:圆锥角膜完成期患者,角膜中央区无瘢痕,最佳矫正视力(BCVA)≤0.3,角膜曲率≤60.0D;②Ⅱ期行PRK入选标准:角膜拆线后3个月内散光变化〈0.5D,年龄〉18岁,无其他眼部疾病。(2)手术治疗:对进入手术入选标准的患者常规Ⅰ期行EP,Ⅱ期行PRK。(3)术后随访:观察术后植片情况,记录视力、散光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8例(10只眼)患者接受了Ⅰ期EP联合Ⅱ期PRK,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40.6(30~94)个月。(1)视力:EP术后12~18个月(角膜全拆线行PRK术前),10只眼BCVA均〉0.3,其中0.3~0.5者1只眼,≥0.5者9只眼;行PRK术后〉12个月,10只眼BCVA均≥0.5,其中5只眼BCVA达到1.0。(2)角膜散光:EP术前平均角膜散光为(7.3±1.8)D,EP术后12~18个月平均角膜散光为(3.8±1.6)D,PRK术后24个月以上,平均角膜散光为(1.6±0.9)D。(3)植片情况:EP术后所有植片透明,无免疫排斥反应发生。PRK术后1只眼发生0.5级的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未见圆锥角膜复发。(4)术后并发症与处理:1例(1只眼)患者EP术后当天继发青光眼,前房消失,急诊行前房重建后缓解;1例(1只眼)患者EP术后植床出现较大皱褶,1例(1只眼)患者EP术后3个月内缝线松动,行植片重缝后缓解。结论Ⅰ期EP联合Ⅱ期PRK可能是治疗圆锥角膜完成期的有效方法,行PRK术后视力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2.
王璐璐  荆洋  王丽娅 《眼科研究》2012,30(7):608-612
背景 海德堡视网膜厚度分析仪和角膜模块的结合实现了对眼表活体组织结构的非侵入性检查,利用共焦显微镜对常用实验动物角膜结构进行比较研究可为相关研究提供依据.目的 利用活体共焦显微镜比较新西兰大白兔、Lewis大鼠、Swiss小鼠的角膜结构,建立实验动物角膜的活体组织图像资料,为共焦显微镜的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海德堡视网膜厚度分析仪(HRT-Ⅱ)的Rostock角膜模块对新西兰大白兔、Lewis大鼠、Swiss小鼠的角膜进行活体分析,角膜的每一层各采集20张共焦显微镜图片,比较分析实验动物角膜各层的形态学特点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 共焦显微镜下3种实验动物角膜表层上皮细胞表现为高反光或低反光的多形细胞,基底上皮细胞表现为暗的细胞质,细胞核不可见,细胞间排列紧密、规则;前弹力层均表现为含有丰富上皮下神经丛的无定形物质.兔角膜基质层在黑色背景中散布着高反光物质,即为角膜基质细胞核,后基质层细胞密度高于前基质层;大鼠和小鼠的角膜基质层仅观察到大量反光的星形结构,无明显的细胞核.3种实验动物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相似,均表现为高反光的胞体,边界较暗且细胞排列成蜂窝状.新西兰兔前基质角膜细胞密度中位数为387.5个/mm2,后基质角膜细胞密度中位数为223.5个/mm2,明显少于前基质的细胞密度(U=0.000,P=0.000);新西兰兔、Lewis大鼠、Swiss小鼠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中位数分别为2192.5、1936.0、1565.0个/mm2,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9.940,P=0.000),兔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明显高于大鼠和小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0.000,P=0.000;x2=0.000,P=0.000),大鼠和小鼠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0.000,P=0.000).结论 共焦显微镜下新西兰大白兔、Lewis大鼠、Swiss小鼠角膜各层的细胞形态相似,但内皮细胞密度和基质细胞形态之间存在明显差异.HRT-Ⅱ的Rostock角膜模块可为动物实验提供角膜各层次的高分辨率图像.  相似文献   

13.
姚晓明  徐锦堂  李辰 《眼科》1999,8(1):48-51
目的;研究异种表面角膜术后机体对异种角膜的免疫反应,阐明人体对异种角膜的免疫耐受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9例接受异种表面角膜镜片术患者术后外周血T细胞的分布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术后2个月,T细胞末被激活,NK活化程度显著提高,但未激发排斥反应。结论;猴角膜镜片虽可诱发轻微的免疫应答,但未达到增强抗原诱发的T细胞增殖应答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异体巩膜用于结膜囊成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异体巩膜在结膜囊成形中的应用。方法 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6组,每组3只,每只兔行右眼球摘除 义眼胎植入 异体巩膜植入全结膜囊成形术。左眼局部球结膜切除,异体巩膜植入替代术。结果 结膜上皮可沿植片上生长,且移植片逐渐溶解吸收,被新生的结缔组织所取代,形成一个新的结膜囊。结论 异体巩膜能够作为支持物起支架作用,结膜组织附于其上生长并愈合形成新的结膜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用改良的二步法酶法制备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悬液,经改良的内路法,不经玻璃体切割的情况下进行视网膜下间隙的移植 方法 用酶Ⅰ(含220kU/L透明质酸酶和0.1%的胰蛋白酶)松解视网膜神经上皮细胞与RPE细胞之间的联接,再用酶Ⅱ(含0.25%胰蛋酶)从Bruch膜上离散RPE细胞,制成细胞悬液 用特制的注射针头,通过人为造成的局限性视网膜脱离区将其移植入受体视网膜下间隙 结果 术后2周供体RPE细胞层呈单层排列于受体视网膜下间隙,并存活,未见明显炎症反应 电镜观察,术後7周供体RPE细胞位于受体Bruch膜上并与受体感光细胞外节盘模型成镶嵌关系结论改良的内路法可以将供体RPE细胞成功移植在受体眼视网膜下间隙,并至少存活7周,改良的内路法渴望为视网膜移植的实验室研究提供一条可供借鉴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兔不同类型的外伤性角膜缘干细胞缺陷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建立兔完全性角膜缘干细胞缺陷和部分性角膜缘干细胞缺陷模型,7天后分别给予羊膜移植、自体角膜缘移植和羊膜 自体角膜缘移植,比较各组治疗后的临床表现。结果 兔完全性角膜缘干细胞缺陷组羊膜移植失败,而自体角膜缘移植和羊膜 自体角膜缘移植恢复了角膜上皮完整性和角膜缘屏障功能;部分性角膜缘干细胞缺陷组羊膜移植、自体角膜缘移植和羊膜 自体角膜缘移植均达到了重建眼表的目的。结论 对于角膜缘缺陷患者,必须了解其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程度,然后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了10例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不适宜作人工晶体植入而接受了表面角膜镜片术。术后角膜屈光力平均增加9.25D,裸眼视力均达0.2以上,矫正视力在0.4 ̄0.8之间,并恢复了双眼单视功能且矫正了弱视。经1 ̄3年追踪观察,表面角膜镜片保持透明,视力稳定且未出现并发症。结果表明该手术是一项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屈光性角膜手术。  相似文献   

18.
Epikeratophakia continues to be an extremely attractive option for younger children with unilateral aphakia who are noncompliant users of contact lenses but who are young enough to benefit from amblyopia therapy. The epikeratophakia procedure is much safer than IOL implantation. The epikeratophakia tissue lens is especially useful for children with traumatic aphakia and corneal lacerations because the lens can strengthen and smooth the cornea as well as correct the aphakia. This allows much quicker rehabilitation than could be accomplished with contact lenses. The epikeratophakia procedure may be combined with a cataract extraction and should be in those children with acquired cataracts who demonstrate contact lens noncompliance in an office trial of contact lens insertion before operation. Epikeratophakia should be used with caution in neonates and young infants because of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eye. Extended-wear contact lenses are a safer option for these children, and epikeratophakia can be performed as a secondary procedure if and when problems with contact lens compliance arise. Surface ocular problems such as uncontrolled dry eyes or severe blepharitis will continue to be incompatible with the survival of epikeratophakia tissue lenses. Children who are treated with high doses of radiation for orbital tumors such as rhabdomyosarcomas invariably develop radiation cataracts, which can occur before the onset of radiation keratitis. These children do not do well with epikeratophakia tissue lenses. Likewise, children with severe metabolic disturbances who are not healthy or gaining weight have a diminished chance of graft healing, as do children with poor vision in whom oculodigital autostimulation produces persistent epithelial defects, which prevent survival of the tissue lens.(ABSTRACT TRUNCATED AT 250 WOR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