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腹泻病308例病原学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腹泻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对308例住院腹泻患儿进行了常见肠道致病菌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124例检出病原菌,检出率为40.26%。本组病例婴幼儿占60.71%,夏季感染性腹泻病发病率最高,其次为秋季。婴幼儿期以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学龄前期以大肠埃希杆菌和痢疾杆菌为主要病原。大肠埃希杆菌对亚胺培南无耐药,对环丙沙星、氨曲南、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痢疾杆菌对亚胺培南无耐药,对头孢曲松耐药率最低。而传统的一线抗生素阿莫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噻吩普遍存在耐药情况。67例腹泻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增高,为细菌性肠炎或有并发症的患儿。结论小儿腹泻病原菌类型复杂、多样,在诊治中应重视病原学诊断和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腹泻的病原学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感染性腹泻病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感染性腹泻病 (Infectiousdiarrhealdiseases)是一组多种病原体引起腹泻为主症的疾病 ,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WHO把感染性腹泻病的控制列为全球性战略。我国历来对腹泻病的控制非常重视 ,制定了全国腹泻病控制规划 ,使本病的病死率已明显下降。感染性腹泻病的病原学一、细菌性霍乱、细菌性痢疾、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O157H7 出血性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真菌性肠炎等。二、病毒性轮状病毒肠炎、诺沃克病毒肠炎、肠腺病毒肠炎、嵌杯状病毒肠炎、星状病毒肠炎、小园形病毒肠炎等…  相似文献   

4.
小儿腹泻的粪便培养病原学探讨(附89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分析池州及大连等地经大便细菌学检查的小儿腹泻患者894例,粪便培养阴性老477例(53.36%),其中170例(35.64%)为轮状病毒性肠炎,以病毒唑和654-2治愈;细菌培养阳性417例(46.64%),检出细菌22种,以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死亡患儿多有较严重原发病。  相似文献   

5.
隐抱子虫是引起小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1],大多数抗生素对其无效,故明确病原非常必要,为此,我们在1995年1月~1996年11月对来我院就诊的25O例腹泻小儿进行了隐孢子虫感染情况的调查,确诊隐孢子虫感染20例。现分析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临床出现腹泻的门诊及住院患儿  相似文献   

6.
儿童腹泻病病因复杂多样,其中以感染性因素最多见,病原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及真菌等。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社会经济发展及医疗条件、检测手段的改进,不断有新的病原体被证实与感染性腹泻的发生有关,使儿童腹泻病病原学研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儿童迁延性肺炎临床特点、病原体及可能的病因,为迁延性肺炎的治疗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2008年6月收治的262例儿童迁延性肺炎的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迁延性肺炎以1岁内多见,临床表现为反复咳嗽,可伴有喘息。迁延性肺炎患儿大多存在基础疾病。病原仍以细菌为主,其中G-菌占优势,列前三种G-菌分别为副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G+菌以肺炎链球菌占第一位。病毒感染中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第一位。结论迁延性肺炎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程迁延与基础疾病密切相关,小婴儿以气道发育异常、先天性心脏病、胃食管反流为主。迁延性肺炎的病原以细菌为主,同时还应注意肺炎支原体、真菌等不典型病原体的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海城乡结合部小儿急性腹泻病的病原及转归,为该区腹泻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5年12月-2006年11月本院儿科门诊的急性腹泻患儿资料。病程<7d,大便次数>3次/d,每例均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行脱水情况评估,大便镜检。大便镜检WBC10/HP以上者行细菌培养、轮状病毒检测,根据病原分组给予相应治疗,指导家属记录症状日记卡,并行病程随访,资料均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急性腹泻患儿314例。男193例,女121例,男女比例为1.6∶1.0;年龄42d~11岁。其中侵袭性(INV)腹泻77例(24.5%),轮状病毒(RV)腹泻106例(33.8%),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19例(6.1%),食物不耐受(FI)腹泻48例(15.3%),原因不明性腹泻64例(20.4%)。止泻时间:INV腹泻(29.1±10.8)h,RV腹泻(113.7±49.2)h,AAD腹泻(83.0±25.8)h,FI腹泻(67.0±20.1)h,原因不明性腹泻(76.0±20.3)h。INV腹泻止泻时间短,0.5a后再次腹泻发生率较低(11.7%),而RV腹泻平均止泻时间0.5a内再次腹泻发生率最高(43.5%)。结论与1996-1998年比较,本地区INV腹泻的发病率显著下降,RV腹泻发生率上升。RV腹泻止泻时间最长,0.5a内再次腹泻发生率较其他原因腹泻更多见。AAD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在诊治中应重视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北京地区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变化、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 对2009年1月~10月肠道门诊疑诊为细菌性腹泻病者便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血清分型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以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定性检测A群轮状病毒抗原.结果 256份标本检出病原菌4种87株(有1份便标本同时检出2种菌),检出率为34.0%.男女检出比为1.69∶1,2岁以下患儿55例(64.0%).沙门菌40株(46.0%),志贺菌23株(26.4%),致泻性大肠杆菌2株(2.3%),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25.3%).志贺菌中D群13株(56.5%),2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有20株发生于<1岁婴儿.沙门菌和志贺菌的耐药率分别为:氨苄西林(65.0%;95.7%)、复方新诺明(20.0%;78.3%)、环丙沙星(7.5%;8.7%)、头孢曲松(15.0%;73.9%).256份标本中A群轮状病毒检测阳性47份,其中同时便培养阳性者13份.结论 2009年北京地区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以非伤寒沙门菌为主,志贺菌以D群为主要流行株,二者的易感人群以2岁以下婴幼儿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以1岁以下婴儿为主,阳性检出男孩居多.多重耐药仍以志贺菌明显,细菌与轮状病毒混合感染的比例上升.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tiology, epidemiologic features and drug resistance tendency of acute infectious diarrhea among children in Beijing area. Methods Enteric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isolated, cultured and identified for serotype from the stool specimens of children with the initial clinical diagnosis of acute bacterial diarrhea in the intestinal clinic from January to October in 2009 ,and the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of bacteria was tested by disk diffusion method. The cluster A rotavirus antigen was also detected by the qualitative technique of immunochromatographic double-antibody sandwich assay. Results Of the 256 stool specimens, 87 strains of 4 specie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detected with the detectable rate of 34. 0% ,of which 2 strains were detected in one stool sample ,including 40 strains of salmonella (46. 0%) ,23 strains of shigella (26. 4%) ,2 strains of diarrheogenic escherichia coli (2. 3%) and 22 strains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25.3%). The positively detected patients consisted of 54 males and 32 females with the ratio of 1.69∶1 ,of whom 55 cases (64. 0%) were under 2 years of age. Of the 13 strains of shigella, 13 were sonnei shigella (56. 5%). And of the 22 strains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20 were detected among the infants under 1 year of age. The rates of crug resistance to certain antibiotics were lower in salmonella than in shigella (ampicillin :65. 0% vs. 95.7% ;compound sulfamethoxazole:20. 0% vs. 78. 3% ;ciprofloxacin:7.5% vs.8. 7% ;ceftriaxone: 15.0% vs. 73.9%). Of the 256 stool specimens ,47 were found positive for cluster A rotavirus,of whom 13 were also positive in stool bacteria culture. Conclusion Salmonella is the major pathogen among children with bacterial diarrhea in Beijing in 2009, and sonnei shigella is the main epidemic strains of shigella diarrhea. lnfants under 2 years of age are the susceptible population of the above two species of bacteria, while staphylococcus aureus mainly infect the infants under 1 years of age. Multi-resistance in shigella is still serious. The incidence of mixed infections of bacteria and rotavirus increases in children with infectious diarrhea.  相似文献   

10.
小儿院内获得性肺炎病原学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小儿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病原学、药敏、临床特点及易感因素,总结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对170例HAP患儿的临床特点、菌种分布、药敏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170例HAP患儿,小于1岁占73.5%,免疫功能低下占65.3%。原发基础疾病占 74.7%,ICU患儿占68.2%;②体温为38℃者占39.4%,未梢血WBC≥12.0×104/L者占36.4%;③170例HAP检出细菌215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共161株,占呼吸道感染菌的74.9%。前4位细菌分别为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及阴沟肠杆菌。39例HAP患儿的124株的杆菌中检出43株产ESBLs菌(34.7%)。有30例两种菌混合感染,以铜绿假单胞菌、真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为主;④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对一、二代头孢及多数三代头孢均有较高的耐药性,对亚安培南、舒普深敏感性较高。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苯唑青霉素及红霉素耐药率高,葡萄球菌、链球菌对万古霉素未产生耐药性菌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100%耐药;⑤治疗初按经验性选药,待痰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总有效率 85.9%,预后不良(危重退院、死亡)14.1%;⑥影响预后因素主要与原发病、机体免疫力、细菌种类及数量有关。结论:小儿HAP高危因素为:①婴儿;②免疫功能低下;③原发严重基础疾病;④住ICU病人; 菘股厥褂貌坏保虎藁肪骋蛩丶耙轿袢嗽狈婪兑?识不强。小儿HAP临床表现多不典型,需及时做病原学监测及药敏试验。小儿HAP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多数对一、二代头孢耐药,先锋必/舒巴坦及碳青霉烯类敏感性较高,抗感染同时还需提高免疫力、营养支持及调节内环境紊乱。  相似文献   

11.
儿童病毒性脑炎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VE)的病原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2002年我院VE病原学资料。病原学诊断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病毒IgM抗体。结果 405例血液标本中检出阳性标本257份,阳性率48%;418份脑脊液(CSF)标本中检出阳性标本138份,阳性率33%。流行性腮腺炎病毒24.9%,居首位;其次为单纯疱疹病毒7.8%,肠道病毒4.3%。结论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是VE的首位病原。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次之,风疹病毒脑炎也呈上升趋势。改进实验方法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病原谱。  相似文献   

12.
细菌性腹泻病403例病原学检测与临床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提高对感染性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肠道病原菌常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403例儿童细菌性肠炎患儿的病原学、药敏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从823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惠儿粪便中共分离出致泻病原菌403株。其中志贺菌属313株,检出率为38%;沙门菌属35株,检出率4.2%;弧菌属30株,检出率3.6%;气单胞菌属10株,检出率1.2%;类志贺邻单胞菌属ll株,检出率1.4%;侵袭性大肠杆菌5株,检出率0.6%。临床疗效及药敏试验显示,头孢曲松钠是治疗感染性腹泻病的高敏感性药物。结论 志贺菌为陕西地区主要的腹泻病原菌,占总菌株78%;头孢三代药物为当今小儿临床有效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某院儿科住院患儿发生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布情况,为临床提供BSI的病原学分布特征。方法对我院儿科2009年6月-2012年6月72例确诊BSI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BSI住院患儿中,社区获得性BSI(CABSI)21例(29%),平均年龄4.45±3.84岁,合并基础疾病10例(48%),治愈率95%,医院获得性BSI(NBSI)51例(71%),平均年龄6.44±4.66岁,合并基础疾病50例(98%),治愈率86%(P值均<0.01)。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37株(51%)、革兰阴性菌31株(43%)、真菌4株(6%)。CABSI前三位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肺炎链球菌,NBSI前三位病原菌为大肠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CABSI中,MRSA、MRCNS分别占5%、10%,对万古霉素均敏感。NBSI中,MRSA、MRCNS均占2%,对万古霉素均敏感;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分别占4%、6%,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药物均敏感;真菌感染4例,其中白色念珠菌2例,近平滑念珠菌1例,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均敏感。结论 CABSI、NBSI均有着各自的临床特点,需区别对待。根据BSI病原学分布特征,合理有效的选用抗菌药物,对提高治愈率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北京地区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变化、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 对2008年肠道门诊临床初步诊断为急性细菌性腹泻病儿童的新鲜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血清分型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以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定性检测A群轮状病毒抗原.结果 301份粪便培养共检出病原菌4种70株(有1份同时检出2种细菌),检出率为22.9%(69/301)、其中男孩检出48例,女孩21例,男女检出比为2.29:1;2岁以下患儿检出56例(81.2%).检出沙门菌32株(45.7%),志贺菌13株(18.6%),致泻性大肠杆菌6株(8.6%),金黄色葡萄球菌19株(27.1%).13株志贺菌中检出B群9株(69.2%),1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16株发生于<1岁组婴儿.沙门菌和志贺菌的耐药率分别为氨苄西林(61.3%、92.3%)、复方新诺明(16.1%、61.5%)、环丙沙星(9.7%、30.8%)、头孢曲松(16.1%、23.1%).301份标本中A群轮状病毒阳性30份,其中同时粪便培养阳性者10份.结论 2008年北京地区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以沙门菌为主,志贺菌属中以B群为主要流行株,两者的易感人群以2岁以下婴幼儿为主,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以1岁以下婴儿为主;多重耐药仍以志贺菌明显,沙门菌的耐药率有所上升;儿童感染性腹泻中细菌与轮状病毒混合感染的比例上升.  相似文献   

15.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近期本地区引起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变化。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住院患儿急性期血清EB病毒 (EBV)、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柯萨奇病毒 (CBV)、流感病毒 (IV)及肺炎支原体 (MP)特异性抗体IgM。结果  934例疑似感染者中检出 5种抗体均阳性 4 5 8例 ,下呼吸道感染 2 6 7例 ,其中气管炎、支气管炎 14 1例 ,支气管肺炎 12 6例 ;单一病原感染占 72 .7% ,两种病原混合感染占 2 4 .3% ,三种病原混合感染占3.0 % ;MP感染者居首位 ,余依次分别为EBV、RSV、IV、CBV。结论 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复杂 ,其分布特点及流行季节各异。对混合感染者及早明确致病病原体 ,有利于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苏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病毒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住院患儿的病毒病原学情况。方法:采集1 668例7岁以下ARI住院患儿鼻咽分泌物,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B型(IV A,B),副流感病毒1,2,3型(PIV 1,2,3)及腺病毒A(ADA)等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用RT-PCR法检测人类偏肺病毒(hMPV)N基因。结果:① 1 668例患儿中,病毒检测阳性597例(35.8%)。单项病毒感染561例(33.6%),其中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检出率为23.1%,以RSV为主(17.6%),好发于冬春季,主要见于1岁以下婴幼儿;② hMPV阳性率为10.6%,3~5月份为检出高峰期。③ 36例混合感染中,22例为RSV合并hMPV感染,主要见于1岁以下婴幼儿。结论:RSV是该地区ARI的主要病毒病原,RSV感染好发于冬春季,多见于1岁以下婴幼儿,hMPV是3~5月份ARI患儿的主要病毒病原,混合感染多见于1岁以下婴幼儿。[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7):529-531]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豫北地区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学进行调查研究。方法以2004年1月~2005年12月豫北地区部分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和住院的年龄在5岁以下的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一般情况调查进行腹泻病原学研究。结果1628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RV)检出率65.6%,细菌检出率13.6%;因消化不良腹泻占12.8%,其他病因腹泻占8.0%。结论RV感染是造成豫北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小儿在住院过程中,由于医疗护理不当所致的腹泻称医源性腹泻。我院1993年1月-1995年10月发生86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86例中.男53例,女33例。年龄:4天-5岁.平均12.8月。入院诊断:支气管肺炎61例,病毒性脑炎7例,新生儿缺氯缺血性脑病6例,低钙惊厥4例.癫痫2例,急性肾炎4例,急性白血病、肾病综合征各1例。以上小儿入院时无腹泻,也不处于腹泻的潜伏期.均在治疗过程中.原发病好转之际出现腹  相似文献   

19.
小儿腹泻病抗生素滥用的预防及成本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小儿腹泻病预防滥用抗生素的方法、疗效及成本。方法:将小儿腹泻病病例分为未使用抗生素的治疗组和使用抗生素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成本。结果:治疗组在痊愈时间、总病程等方面同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对照组有霉菌感染及药物性皮疹。对照组的药费、治疗费、床位费及总费用均高于治疗组。结论:小儿腹泻病治疗应预防抗生素的滥用,滥用抗生素可延长病程,产生药物副作用及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并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的临床特征、病原学分布及药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内科收治的221例PNS并UTI患儿的临床及病原学资料。 结果PNS并UTI以学龄前患儿为主(129/221例,58.4%)。复发PNS并UTI发生率(134/822例,16.3%)较初发PNS并UTI(87/1 663例,5.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200,P〈0.05)。PNS并UTI的临床表现以无症状尿路感染为主(173例,78.3%)。无症状UTI组中复发PNS和使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的患儿比例(112/173例、126/173例)均显著高于有症状UTI组(22/48例、27/48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27、4.850,均P〈0.05)。PNS并再发性尿路感染(recurre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RUTI)的发生率为13.1%(29/221例),与初发性UTI组[(4.4±3.7)个月]相比,RUTI组中PNS病程[(9.3±3.5)个月]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27,P〈0.05)。RUTI组PNS复发、使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血红蛋白(Hb)下降、补体C3下降的患儿比例及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异常率(分别为29/29例、26/29例、14/29例、14/29例、7/29例)较初发性UTI组(分别为105/192例、127/192例、51/192例、31/192例、6/192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80、5.721、16.039、20.094,均P〈0.05)。PNS并UTI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174/263例,66.1%),其中大肠埃希菌(54/263例,20.5%)多见。RUTI组分离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比例(26/62例、11/62例、21/62例)均显著高于初发性UTI组(28/201例、15/201例、15/20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776、5.620、27.970,均P〈0.05);药敏试验提示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的敏感性较高。结论学龄前PNS和PNS复发患儿易并UTI,其临床表现以无症状菌尿多见。对PNS复发的患儿需警惕合并UTI。PNS病程更长、伴贫血、低补体血症及合并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异常的PNS患儿可能更易发生RUTI。革兰阴性菌是PNS并UTI的主要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耐药率高,且RUTI患儿可能更易并产ESBLs菌感染。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作为治疗PNS并UTI的首选经验性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