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胸胃减容对食管癌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自2003年4月至2005年4月同期对比30例胸胃减容组和30例传统手术组的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心肺功能的改变。结果减容组术后发生肺炎1例,对照组发生膈疝1例,肺不张3例,胃瘫1例。术后3日晨停吸氧30分钟血气分析平均氧分压较术前均有下降,对比有显著差异;术后第14天肺功能检查同术前百分比,减容组对照组对比有差异。结论胸胃减容是一种安全、有效、实用的减少食管癌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切除术后胸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是指:食管癌切除术后1周,胸胃仍无正常蠕动,胃内容物排空障碍,经保守治疗后可以恢复的一种并发症。由于术后患者较长时间不能进食,需要营养支持和精心护理,而临床医师又必须排除各种机械性梗阻的因素,经过耐心的期待和正确的处理后,才能使患者恢复健康。2002-2008年6年期间,曾遇到12例食管癌术后胸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米林  童超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1):1680-1681
目的:评估管状胃+幽门成形术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常规经右胸食管癌切除术中行管状胃加幽门成形术,术后观察胃肠减压量及患者胸胃症状.结果:术后胃肠减压量较少.吻合口瘘1例(为颈部吻合),胸胃瘘死亡1例;术后明显胸胃无力症状1例,其余病例均无明显胸胃反流及压迫症状,术后短期腹泻6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4例.其余病例恢复良好.结论:经右胸食管癌切除术中行管状胃+幽门成形术,可减轻胸胃潴留所致压迫症状及减少反流,其操作较安全,可避免或消除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改良后的食管癌切除术对胸胃综合征的预防。方法选取378例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190例行经改良的食管癌切除术,对照组188例行传统的食管癌切除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个月进食1h后的肺功能以及胃肠钡餐透视,观察胸胃扩张程度。结果实验组术后1个月胃肠钡餐透视显示无胸胃扩张和移位,而对照组胸胃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或移位。术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进食1h后,两组肺功能比较,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率(MVV%)、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率(V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食管癌切除术明显降低了胸胃综合征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管状胃加幽门成形术在52例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管状胃+幽门成形术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常规经右胸食管癌切除术中行管状胃加幽门成形术,术后观察胃肠减压量及患者胸胃症状.结果术后胃肠减压量较少.全组吻合口瘘1例(为颈部吻合),胸胃-右支气管瘘并死亡1例;术后明显胸胃无力症状1例,其余病例均无明显胸胃返流及压迫症状;术后短期腹泻6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4例.其余病例恢复良好.结论经右胸食管癌切除术中行管状胃+幽门成形术,可减轻胸胃潴留所致压迫症状及减少返流,其操作较安全,其相关并发症可避免或消除.  相似文献   

6.
管状胃在食管癌三切口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洪亮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5):169-169
目的:探讨管状胃在食管癌三切口切除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5例用管状胃重建上消化道的食管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重点探讨该术式在减少术中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优势。结果: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1例,胸胃无力征2例,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管状胃可以使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有效降低食管癌术后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食管癌手术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改进胸中上段食管癌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先关胸的左颈左胸二切口手术方法治疗中上段食管癌132例,即先开左胸游离胸段食管,并经膈肌游离胃,胃与食管临时连接后关胸,重摆平卧位,于颈部行食管胃吻合术。结果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3%;吻合口漏1例,保守治疗治愈;无手术死亡。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7%、65.3%、39.5%。结论改进的术式具有安全、快捷、有效、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与常规左胸后外侧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对比,来评估左胸小切口配合管状胃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8年11月至2011年3月在我组确诊的85例胸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经左胸小切口管状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至左颈部行食管胃端侧吻合术,共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左胸后外侧切口、全胃行胸内或颈部吻合术,共40例.观察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开胸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开胸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心肺并发症等均减少.结论 采取左胸小切口配合管状胃应用于经食管癌切除术具有降低手术创伤、减少癌残留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胃无力症的发生机理及预防。方法结合100例动物实验结果分析2006年-2012年本科210例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所有胸内吻合患者(203例)同期行人工胃底重建术后无胸胃无力症出现。结论胸胃无力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胃底起步点学说不能成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胸内吻合术后同期人工胃底重建是降低胸胃无力症发生率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选择性结扎胸导管在食管癌切除术中预防术后乳糜胸的作用。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手术切除的食管癌2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65例食管癌手术切除术病例分为两组。A组138例,术中常规预防性结扎胸导管;B组127例,为选择性结扎胸导管组,术中结扎胸导管51例、未结扎76例。结果术后发生乳糜胸A组6例(4.3%),B组为0例(0%)。结论在食管癌切除术中,选择性结扎胸导管可有效预防术后乳糜胸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管状胃在胸段食管癌根治术中重建上消化道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组2006年3月至2010年10月根据患者的依从性对156例胸段食管癌采用右侧开胸,保留前锯肌-三切口,食管胃部分切除,食管胃左颈部吻合术,术中将胃缝合成管状胃,重建上消化道手术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重点探讨该术式在防止并发症方面的优势。结果本组156例患者中,无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无胸胃漏的发生;左颈部吻合口瘘2例,给予常规处理后痊愈。结论管状胃可有效预防或减少食管癌术后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胸胃漏、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对患者肺功能影响小,远期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12.
李忠望  徐勉 《淮海医药》1999,17(3):42-42
乳糜胸是食管癌手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们自1986-1996年对我院术中发现食管癌有外侵的采用阻断胸导管119例与未阻断胸导管123例,就其术后乳糜胸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自1974年5月始,我科开展胃食管吻合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共1049例,术后发生早期胸胃梗阻者5例,其中4例系采用经右胸行中上段食管癌切除术,胃于颈部与食管吻合,1例系经左胸行中段食管癌切除术,胃于主动脉弓上与食管吻合。这5例胸胃梗阻患者,经相应的手术治疗,3例痊愈出院,2例因并发吻合口瘘、胸腔感染而死亡,现将防治体会简述如下。一、梗阻原因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乳糜胸是比较少见的严重并发症。现将我所1969年10月~1979年1月进行食管癌手术共864例并发乳糜胸16例的防治问题,结合文献复习如下: 资料及方法864例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乳糜胸16例,发生率1.8%,其中双侧乳糜胸7例,左侧5例,右侧4例。发生在食管中段14例,在食管下段2例。癌肿长度在4~9厘米左右15例,3.5厘米1例。肿瘤与周围组织或邻近器官严重粘连者2例,中度粘连者7例。因肿块大,术中对侧胸膜破裂者8例。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弓上吻合术11例,食管胃颈部吻合术5例。术前行钴放射治疗6例(剂量为3500~4000rad.D.T)均在放射治疗后休息半月至1月内手术。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将胸顶以上食管游离至第1肋水平以上2~3 cm,牵拉使胸顶以上食管进入胸腔3~4 cm。荷包缝合后切开食管置入抵钉座至胸顶以上食管,胃经右胸上提,食管残端与胃底后壁最高点吻合,吻合后吻合口自动回缩至胸顶以上,将胃底向胸顶悬吊4~5针。结果:52例吻合均一次性完成,无失败或改作颈部吻合者。使用26号吻合器32例,24号吻合器20例,术后无吻合口瘘、乳糜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发生喉返神经损伤1例,病理显示切缘癌残留1例,术后X线检查吻合口多位于胸骨切迹上1~2 cm。结论:胸段食管癌用国产吻合器行食管胃超胸顶吻合安全,手术并发症少,清除纵隔淋巴结彻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胸段食管癌外科治疗常用术式有经左胸切除食管后行食管-胃主动脉弓下吻合术、经左胸切除食管后行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术、经左胸切除食管后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右胸和上腹正中径路切除食管后胸腔内食管-胃吻合术、经右胸-腹正中-颈部三切口食管切除术、食管癌切除及结肠移植重建术等多种术式.各种术式均有其优缺点。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经右胸食管癌手术后胃液增多,治疗后不缓解X线检查发现造影剂在膈肌裂孔下方梗阻,容易被诊断为幽门梗阻。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一部份患者不是幽门梗阻,而是胸胃梗阻。根据术中发现,我们同意胸胃出口梗阻这一提法 [1]。本院自1993~1998年收治387例食管中上段癌,行右侧开胸手术切除。术后发生胸胃出口完全或不完全梗阻5例,发生率占1.29%,经手术或保守治疗全部治愈,近年经改进方法行127例食管癌手术,未发生该并发症。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5例患者全部为食管中段癌,男4例,女1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切除术应用改进管状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入院顺序将95例择期行手术胸段食管癌患者进行分组,全胃缝缩组47例行保留全胃缩缝胃小弯的管状胃代食管术,管状胃组48例行裁剪胃小弯保留大弯侧的管状胃代食管术,对比手术时间、出血量、胸腔积液引流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管状胃组管状胃容积明显低于全胃缝缩组,P<0.01;管状胃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方面比较,P>0.05;管状胃组吻合口瘘发生率(2.08%)与全胃缝缩组(6.38%)比较,P>0.05;管状胃组胸胃综合征发生率(0.00%)、吻合口狭窄发生率(2.08%)明显低于全胃缝缩组(14.89%、17.02%),P<0.05;管状胃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22.91%)明显低于全胃缝缩组(44.68%),P>0.05。结论裁剪胃小弯保留大弯侧的管状胃代食管术能够有效降低管状胃容积,加快食物蠕动,减少食管癌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改善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需大样本和长时间随访对手术效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乳糜胸是食管癌切除术后较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 ,由于国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采用食管胃颈部吻合术 ,乳糜胸发生率有所增高 [1 ] ,应予以重视。我院 1 980~ 2 0 0 0年底共行食管癌切除术 1 0 98例 ,术后乳糜胸 1 7例 ,发生率为 1 .5% ,其中 5例二次手术结扎胸导管 ,死亡 1例 ;1 2例保守治疗 ,均获治愈。1 临床资料本文资料分为两组 ,1 980~ 1 993年为 A组 ,1 994~ 2 0 0 0年为 B组。分组依据是 1 994年开始普遍采用颈部吻合 ,在此之前很少颈部吻合。A组食管癌手术患者 635例 ,术后乳糜胸 7例 ,发生率为1 .1 % ,其中男 5例 ,女 2例 ;食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胸胃穿孔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食管癌术后发生胸胃穿孔 5例,均采取胸腔闭式引流、胃造瘘、空肠造瘘、抗感染及加强营养支持等相对保守治疗.结果 全组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食管癌术后胸胃穿孔是一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采取恰当的保守治疗方法 ,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