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T灌注成像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是CT功能成像中重要的技术方法之一,它可从组织细胞水平和微循环水平来揭示人体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及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的改变,因此在人体脏器功能的评价、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脑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疗效评价等方面均可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90年代以来CT灌注成像技术发展十分迅速,预示着CT成像技术不但可以清晰直观地显示组织器官和病变组织的解剖与病理解剖形态学的信息,而且在未来疾病的功能成像诊断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功能成像在体部病变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影像医学正在从传统的单纯形态学检查向着形态学和反映细胞、分子水平生理生化改变的功能学检查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功能成像技术包括CT灌注成像、MR扩散加权成像、MR灌注成像、MR波谱分析,其在肝脏、胰腺、肾脏、前列腺、淋巴结等病变方面的应用正日益受到关注,并且有较大的发展前景.CT、MR功能成像与形态学检查的结合有助于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是一种功能成像。经静脉注射对比剂,同时对选定的某一兴趣层面(一层或多层)进行动态扫描,获得该层面内每一像素的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TDC),所用对比剂作为一种生理示踪剂,可准确反映局部微血管的功能状况,是从组织水平和微循环而获得组织的功能方面的信息。因而CT灌注不但能准确显示常规CT、MRI检查不能发现的超早期脑梗死,同时还能揭示脑肿瘤的病理和病理生理改变,从而对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螺旋CT在骨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探讨螺旋CT在骨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②方法收集骨折病例48例,比较CR片、CT轴位图像、MPR和SSD成像检查所见结果。③结果螺旋CT轴位图像及MPR和SSD成像对骨折诊断准确率高于CR片,以MPR成像对骨折诊断准确率最高,SSD成像对显示骨折块之间、关节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明显优于CR片和CT轴位扫描。④结论螺旋CT可提高骨关节创伤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分析使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过程中其诊断准确性受到冠状动脉钙化、平均心率、心率波动以及患者性别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8月—2016年1月间在该院接受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的疑似或者确诊的冠心病患者70例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比较各钙化水平组之间诊断冠脉情况、不同心率水平下组间诊断冠脉情况、不同心率波动水平下组间诊断冠脉情况(≥50%狭窄).结果 研究表明钙化水平对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钙化组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诊断符合率(84.96%、73.02%、83.53%)均比较低(P<0.05).平均心率以及心率波动对诊断准确性不存在显著的影响(P>0.05).女性患者的阳性预测值比男性患者的预测值要低(P<0.05).结论 影响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准确性的影响因素较多,诊断时着重留意,以免影响诊断结果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CT冠脉成像检查对风湿性左房室瓣病变术前冠心病(CAD)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42例风湿性左房室瓣病变患者在接受瓣膜术前,依次接受CT冠脉成像检查和选择性冠脉造影术检查,以冠脉造影结果为对照,以节段、血管及患者水平评价冠脉成像诊断CAD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采用Kappa值评价冠脉成像和冠脉造影诊断CAD的一致性。结果 500排CT诊断在节段水平诊断CAD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63%、99.01%、85.29%、99.40%,血管水平诊断CAD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92.19%、76.19%、93.65%,患者水平诊断CAD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92.59%、85.71%、89.29%,且与冠脉造影比较后,CT冠脉成像在节段、血管及患者水平的准确率为98.51%、89.29%、88.10%,且Kappa值分别为0.871、0.710、0.737。结论CT冠脉成像检查冠心病准确较高,可运用于风湿性左房室瓣病变术前冠心病筛查。  相似文献   

7.
影像医学的发展与影像技术的发展有密切关系,近些年,随着影像设备的不断更新,CT(Computed Tomography)的成像速度逐渐增快,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们对CT的诊断要求也随之增高,不仅需要了解以大体病理解剖为基础的单纯形态学改变,更需要影像学检查能够以细胞、分子水平生理生化的变化米反映功能和代谢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陈其  刘琼  徐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9,44(10):1371-137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种以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肺泡上皮细胞损伤而形成的顽固性低氧血症的疾病。肺CT在ARDS的诊断和评估中起重要作用,而肺CT血管成像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肺动脉高压的诊治中起主要作用,对于ARDS中肺部灌注、肺血管改变关注相对较少。本综述通过对肺部CT血管成像在各疾病中的运用状况,肺血管CT成像研究最新进展,结合ARDS的发生机制及病理生理改变,简述肺血管CT成像在ARDS的运用现状及应用影像学改变评估ARDS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低剂量CT颅脑灌注成像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急诊科收治220例予以脑卒中CT扫描并以疑似脑梗死收治住院的脑血管意外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相关标准,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低剂量CT颅脑灌注成像患侧及对侧扫描的相关参数、辐射剂量以及患者半暗带和对侧的相关参数情况。结果 CT灌注成像的辐射有效剂量明显高于常规的CT平扫(P0.05);CT灌注成像的灵敏度为86.63%,特异度为72.92%;予以CTP检查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灶患者以及诊断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灶且伴有缺血半暗带患者检查参数比较,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灶患侧CBV低于对侧,CBF、TTP、MTT水平高于对侧(P0.05);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灶且伴有缺血半暗带患者患侧CBV、CBF水平低于对侧,TTP、MTT水平高于对侧(P0.05)。结论低剂量CT颅脑灌注成像扫描可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有效的诊断,且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大约有50万人死于肺癌,据2008年卫生部公布的第3次全国居民死亡原因调查结果显示,肺癌已位居中国恶性肿瘤首位.CT是发现肺癌最基本、最常用的检查方法.随着CT成像设备与技术的快速发展,从单层CT发展到多层CT,从单源CT发展到双源CT,以及对各种软件和后处理功能应用的不断完善,不但成像速度加快及图像质量不断提高,CT成像也正从单纯的以大体病理解剖为基础的形态学检查向着反映细胞、分子水平生理生化改变的功能学检查相结合的方面发展,以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为代表的功能成像技术逐步成为研究热点.现对CT灌注成像的原理及其在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宝石能谱CT的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宝石能谱CT作为一款高端CT,具有高清成像、低剂量成像、能谱成像和动态500排成像四大特点,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准确诊断、定性和定量评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大大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宝石能谱CT代表了目前CT发展的趋势。使CT能谱成像真正走入了临床诊断的第一线,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和科研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价值。方法:选入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进行检查的49例高度疑似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儿童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49例儿童都进行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CT、磁共振成像诊断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结果、诊断价值分析、影像学特点。结果:病理诊断43例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CT诊断35例,磁共振成像诊断41例。磁共振成像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都比CT诊断高,其中敏感度、准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平扫儿童左侧顶叶可见囊实性肿块;磁共振成像检查能够看见儿童脑桥位置存在病灶,且已经出现肿胀情况。结论:CT与磁共振成像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高于CT,但是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临床诊断治疗仍然需要进行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能谱CT成像在小肝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诊断的84例疑似小肝癌(SHCC)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GE Discovery750 HDCT高清电脑扫描仪和德国西门子64排螺旋CT进行检查,分析能谱CT成像和常规CT对肝硬化背景下SHCC诊断的价值,以肝脏穿刺活检为金标准,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常规CT和能谱CT成像在SHCC诊断及鉴别诊断一致性,能谱CT成像诊断SHCC的分类情况。结果 84例疑似SHCC的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37例,未发生SHCC 47例。其中常规CT在门静脉期诊断29例,动脉期诊断33例,延迟期诊断28例;能谱CT成像在门静脉期诊断31例,动脉期诊断34例,延迟期诊断30例。常规CT和能谱CT成像在门静脉期诊断SHCC的敏感度分别为78.38%、83.78%,特异度分别为82.98%、80.85%,准确度为80.95%、82.14%;动脉期诊断SHCC的敏感度分别为89.19%、91.89%特异度为76.6 0%、76.60%,准确度为82.14%、83.33%;延迟期诊断SHCC的敏感度分别为75....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MSCT灌注成像结合血管成像应用于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44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讨论MSCT灌注成像和血管成像诊断结果,将灌注异常区域与对照区域参数进行比较,分析MSCT灌注成像结合血管成像诊断不同梗死区域的符合率。结果梗死区域、半暗带区和对照区CBV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F、MTT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灌注成像对缺血性脑卒中病灶的诊断符合率为81.82%,CT血管成像对缺血性脑卒中病灶的诊断符合率为86.36%,两者联合检查对缺血性脑卒中病灶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单一的CT灌注成像和CT血管成像(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结合血管成像能准确显示缺血的部位及范围,判定缺血半暗带,判断血管有无狭窄,为临床上早期诊断和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双主动脉弓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和超声诊断共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儿的主动脉弓畸形发生情况以及对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主动脉弓畸形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结果显示55例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患儿中16例患儿的降主动脉横断面位置明显右移,13例患儿可见升主动脉分叉,7例患儿合并房间隔缺损,4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阳性诊断率72.7%,明显高于超声诊断的阳性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双主动脉弓畸形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在双主动脉弓畸形的诊断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诊断胆道梗阻性病变中应用多排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方法,对比观察多排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疑似胆道梗阻性病变患者,共计50例,选择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均先后予以多排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方法进行临床诊断,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多排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诊断特异度、敏感性和准确性。结果磁共振成像检查方法的诊断特异度、敏感性和准确性均高于多排螺旋CT的诊断结果指标,P0.05,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多排螺旋CT诊断胆道梗阻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2.22%,特异度为60.00%,准确性为80.00%;磁共振成像检查胆道梗阻性病变的敏感性为95.56%,特异度为80.00%,准确性为94.00%。结论磁共振成像检查方法诊断胆道梗阻性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诊断早期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的准确性及有效性,大大节约了诊疗时间,有助于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支气管动脉(Bronchial artery,BA)成像的特征,了解BA起源、走行、数量、直径、位置关系以及周围淋巴结结构等生理解剖情况,为进一步应用64排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BA-CTA)诊断肺部疾病奠定基础。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与佳木斯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拟行胸部CT检查的肺部疾病患者共8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CT检查和64排螺旋CT BACTA检查,观察患者BA、肺部淋巴结的显影情况及显影质量的差异性。结果 64排螺旋CT BA-CTA检查在左、右以及整体纵膈段BA显影数量均明显优于常规CT检查,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4排螺旋CTA检查在BA直径和周围淋巴结显示情况与常规CT检查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于常规CT检查;64排螺旋CTA检查的成像质量上与常规CT检查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于常规CT检查。结论 64排螺旋CT BA-CTA较常规CT更为清楚,直观,全面,对BA起源、走行、数量、直径、位置关系以及周围淋巴结结构等生理解剖特征显示清楚,对肺部疾病的进一步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灌注及血管成像分析对早期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中信惠州医院41例早期脑缺血卒中患者进行CT平扫、CT灌注和CT血管成像检查,比较CT灌注和CT血管成像诊断早期缺血性脑卒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结果 ①CT平扫示患者早期大脑梗死区提示有低密度病灶,CT平扫的敏感性为57.7%,特异性为100.0%,诊断准确性为73.2%;而CT灌注成像可见缺血脑组织,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下降,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TP)延长.其中MTT和CBF的敏感性和诊断准确性均明显高于CT平扫,颈内动脉CT成像敏感性明显低于CT灌注成像,准确性明显低于CT平扫和CT灌注成像,颅内动脉成像敏感性和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CT平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特异度几种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T灌注成像显示患者半暗带区CBF、CBV、MTT、TTP、PE百分比值(rCBF、rCBV、rMTT、rTTP、rPE)与梗死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表现在rCBF、rCBV、rPE明显高于梗死区,rMTT和rTTP明显低于梗死区;③可见半暗带区和梗死区rCBF与rCBV呈正相关,rCBF与rMTT、rMTT与rCBV、rTTP与rRE呈负相关(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对早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敏感性高,各个参数能够较为准确检测到大脑早期缺血引起组织变化情况,故可作为早期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将多层螺旋CT小肠成像与传统的小肠造影进行对比,了解CT小肠成像对克罗恩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已明确诊断的30例克罗恩病患者分别进行64层螺旋CT小肠成像和小肠造影检查,将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肠道和肠外病变的部位、性质进行对比.结果 30例患者中CT小肠成像发现跳跃性病变16例(53.3%),小肠造影发现9例(30%),二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9);对于肠道黏膜病变,CT小肠成像和小肠造影分别诊断了29例(96.7%)和18例(60%),二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小肠造影未见黏膜异常的11例患者中8例行内镜检查,内镜发现浅溃疡伴或不伴黏膜充血水肿5例,单纯的黏膜充血水肿2例,黏膜糜烂1例.CT小肠成像和小肠造影在肠管狭窄的诊断方面差异无显著性(53.3% vs. 43.3%,P=0.375),对瘘管的诊断结果一致(3例),CT小肠成像诊断腹腔脓肿1例.结论 CT小肠成像对克罗恩病病变部位和性质的诊断比小肠造影更具有优势,同时能诊断更多的肠外病变.CT小肠成像将有可能取代小肠造影成为克罗恩病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方法,其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宝石能谱CT关于冠状动脉CTA多项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开拓了冠状动脉病变临床诊断的视野与思路。能谱CT根据人体组织特异性和能量水平的参数进行成像,并应用单能量图像技术、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以及冠状动脉运动追踪冻结技术较好地提升了CT图像的质量,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了帮助。此外,能谱CT的去伪影和能谱曲线等技术在诊断冠状动脉病变以及判断支架置入患者预后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