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除眼眶肿瘤的手术入路问题。在眼科界的意见不一。眶后部肿瘤.意见更为分岐。本文介绍经前路开眶摘除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不仅创伤小,暴露清,易操作.减少术后并发症,且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为摘除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提供了一条易行途径。  相似文献   

2.
3.
眼眶内肿瘤是眼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眶内肿瘤又有原发与继发、良性与恶性之分。眶内良性肿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早期眶内恶性肿瘤亦应尽早手术 ,术后辅以化疗或放疗 ,以期最大限度保持眼部解剖功能和视力。开眶手术与其它部位手术相比有其特殊性 ,术中眶内出血不能采用结扎和钳夹的方法 ,只能应用压迫止血。如术后观察和护理不当 ,易导致失明。因此 ,肿瘤开眶术前后的护理尤为重要。我院自 1990年 3月至 2 0 0 0年12月共作开眶肿瘤切除术 12 7例 ,由于精心护理和严密观察 ,均未出现术后不良并发症。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 ,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除眼眶肿瘤的手术入路问题,在眼科界的意见不一,眶后部肿瘤,意见更为分岐。本介绍经前路开眶除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不仅创伤小,暴露清,易操作,减少术后并发症,且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为除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提供了一条易行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前路开眶治疗眼眶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接受眶内肿瘤治疗的97例眼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前路开眶肿瘤切除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95例眼眶肿瘤患者均完整摘除肿瘤;2例眼眶肿瘤患者的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为保存视力而行大部分切除术.术中肿瘤位置及粘连情况与影像学检查结果基本一致.术后...  相似文献   

6.
鼻腔鼻窦和眼眶相邻,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容易侵犯眼眶,这既是肿瘤晚期表现又是其不良预后因素之一.肿瘤眶侵犯,术前采用CT和MRI进行评估,术中借助冰冻切片进行判断.肿瘤未侵犯眶骨膜,保留眶内容物;肿瘤累及眶骨膜和肌锥外脂肪范围有限或切缘阴性,对新辅助化疗、放疗等多模式治疗方案反应良好,可以考虑保留眶内容物;肿瘤广泛侵犯眶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式前外侧切口和后外侧切口治疗中年肺癌手术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别采用改良式前外侧切口(观察组)和后外侧切口(对照组)对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8例中年肺癌患者进行治疗,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指标。结果对照组患者平均开胸时间、平均关胸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前外侧切口治疗肺癌疗效确切,具有平均开胸时间和平均关胸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日件院费用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眼眶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入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72例眼眶肿瘤切除术患者,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2组,每组36例.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舒适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得分...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探讨改良经颅眶上外侧壁入路治疗眶尖区肿瘤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及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经颅眶手术治疗的50例眶尖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眶-翼点入路手术患者20例,眶-额与眶-颧以及颧-翼联合入路手术患者30例。肿瘤全切除35例(70.0%),肿瘤次全切除8例(16.0%),大部分或者部分切除6例(12.0%),活检1例(2.0%)。眶尖区肿瘤病理类型主要为脑膜瘤、神经源性肿瘤、血管/淋巴管源性肿瘤和泪腺源性肿瘤,分别占42.0%、32.0%、20.0%和6.0%。50例患者出院时,视力功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或无加重者20例,单纯眼睑下垂5例,眼球轻微活动受限7例(4例伴有眼睑下垂,3例复视),严重动眼神经损伤5例(1例神经鞘瘤,2例转移瘤,2例脑膜瘤),视力下降或者失明3例(2例视神经本身伴有肿瘤,1例颅眶沟通性神经鞘膜瘤)。术后6个月至1年随访观察显示,单纯眼睑下垂患者完全恢复,眼球轻微活动受限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严重动眼神经损伤患者症状明显减轻,视力下降患者视力恢复正常。本组患者无复发和死亡。结论临床上采取改良经颅眶上外侧壁入路治疗眶尖区肿瘤是可行的,操作中应选取合适的角度,并加强神经功能的保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总体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老年眼眶肿瘤疾病构成及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武警总医院眼眶病研究所2003年10月~2008年10月,经病理诊断的234例60岁以上眼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病变性质及比例,按年龄分组,统计两个年龄段最常见的良、恶性肿瘤。结果:良性肿瘤139例,占59.4%,恶性肿瘤95例,占40.6%,良性肿瘤前3位分别是脉管源性肿瘤、眼眶炎性病变及神经源性肿瘤。恶性肿瘤前3位分别是恶性淋巴瘤、继发性肿瘤和泪腺上皮性恶性肿瘤。60~70岁最常见良性肿瘤海绵状血管瘤,70岁以上最常见良性肿瘤是眼眶炎症,两个年龄段最常见恶性肿瘤均为恶性淋巴瘤。结论:老年眼眶肿瘤恶性比例大,恶性淋巴瘤为最常见眼眶恶性肿瘤,随年龄增大发病率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眼眶肿瘤摘除手术并发症及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眼眶肿瘤患者118例,患者均接受眼眶肿瘤摘除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收集患者相关资料,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依据随访结果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分析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18例眼眶肿瘤摘除手术患者出现并发症3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2.20%(...  相似文献   

14.
眼眶肿瘤主要表现为视力障碍和眼球突出,其次为眼球运动障碍,此外还有眼部疼痛和复视等,严重者导致失明。临床工作者需要了解眼眶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采取正确的诊治措施,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现将我院92例眼眶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颅鼻眶沟通性肿瘤在临床上并不多见。 1996年 1月~ 1998年 1月 ,我科收治颅鼻眶沟通性肿瘤 5例 ,采用经扩大前颅窝底入路切除肿瘤 ,经过术后的治疗和护理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例 ,男 3例 ,女 2例。年龄 14~ 4 6岁 ,平均年龄 3 8 6岁。全部病人行CT检查 ,3例行MRI检查 ,诊断明确 ,住院天数 2 2~ 4 4天。 5例术后恢复好 ,全部痊愈出院。2 术后护理体会2 1 体位护理 患者全麻术后回到病室立即取去枕平卧头偏向健侧 ,防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待全麻清醒后 6小时 ,血压平稳后可抬高床头 1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自我院于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患者124例,均采用眼眶肿瘤摘除术。分析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预后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24例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患者,预后良好109例、预后不良15例;经单因素分析,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在性别、体质量和肿瘤累及范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年龄、肿瘤性质、肿瘤边界及手术时间方面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性质、肿瘤边界及手术时间为影响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预后受多种影响因素,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肺癌根治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后外侧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改良后外侧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等术后指标,分析改良后外侧小切口肺癌根治术的效果.结果 经过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临床时间及术后疼痛强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7.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良后外侧小切口肺癌根治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40例老年眼眶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研究影响手术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发病率比较高,95例占67.86%,术后危险状况的发生率也比较高,57例占40.7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BMI≥24kg/m2、术前合并症、开眶方式、术前贫血、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联合脏器切除是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患者手术前合并症多,患者年龄≥75岁、BMI≥24kg/m2、术前合并症、开眶方式、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联合脏器切除是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邹林波  贾禄  张跃康  陈海峰  惠旭辉 《癌症》2010,29(2):223-227
背景与目的:运用基础远外侧入路切除颈静脉孔区肿瘤,颅内部分显露较好,避免了颞骨岩部的磨除,面神经的移位,不影响患者的听力,但当肿瘤向脑干腹侧和中颅凹发展且颅外肿瘤较多时,该入路就显不足了.本研究探讨经改良的远外侧入路显微切除颈静脉孔区巨大哑铃型肿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经改良的远外侧入路(枕下经颈静脉-颈静脉结节-颈静脉突)手术的16例颈静脉孔区巨大哑铃型肿瘤患者的手术方法,术前、术后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全切除14例,近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1例.随访3个月到7年,在术后的随访中10例(76.9%)后组颅神经受累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术前面瘫(House-Brackmann 2~3级)的患者中8例(80.0%)术后获得不同程度的缓解.术前听力受损的9例患者7例(77.8%)术后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有2例新增后组颅神经受损,在3个月随访中能基本代偿,有1例出现原有症状加重,出院时仍鼻饲流食.结论:对于颈静脉孔区巨大哑铃型肿瘤,特别是有向岩斜区及桥延交界腹侧发展的,采用改良的远外侧人路可获得较高的全切率,术前受损的颅神经功能有望恢复,且可保护面神经、迷路和椎动脉等结构免受不必要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