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我国药品风险管理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中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现状,阐述了药品风险管理的具体内容,表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贯穿于药品风险管理的全过程,为加强中国药品风险管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药品不良反应与合格药品的缺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对导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药品缺陷进行系统分析,认为药品不良反应是由合格药品所存在的特殊“缺陷”造成的,这种特殊“缺陷”包括药理作用缺陷、制剂缺陷和标识说明缺陷,可以分别针对这三种“缺陷”进行系统控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我国目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现状进行分析,找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改进措施,希望能为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杨学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3):143-144
近年来,我国的药品监管进入矛盾凸显期,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做好不良反应监测,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是摆在医务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结合工作体会,提出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利用官方发布信息,分析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现状,探索未来重点监测药品类型。方法:对2001年11月以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的76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的内容进行整理,提取涉及的药品名称、分类、发布次数、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以及引发原因,利用Excel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截至2018年6月16日,官方共发布的76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共涵盖13大类102种药品,其中化学药品76种,占74.51%;中药及中成药26种,占25.49%。二次通报的药品有15种,其中2/3为抗感染药物。所有通报的ADR/ADE累及器官中,皮肤相关的最多,生殖系统和营养代谢相关的最少。结论: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通报信息已经成为我国药物警戒的重要环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仍需要更多的关注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11.
12.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成功上报省中心的78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8例ADR中,女性的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71.79%(56例);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78.21%(61例);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52.5%(41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35.9%(28例)。结论防止可能或潜在的ADR,关键在于临床用药监测,应加强ADR监测及其相关知识宣传,开展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为了及时发现药品在临床使用中发现的不良反应,一些国家相继建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以加强药品的管理,保证用药安全有效,防止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本文简介世界卫生组织以及美国、日本、英国以及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带来的危害,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9年6月—2009年12月收集到的5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7例药品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19例(33.33%),合并用药39例(68.42%),单独用药18例(31.58%)。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占87.72%;所涉及的药物共有24个品种,由抗菌药物导致的ADR所占比例61.40%;ADR常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的损害,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和消化系统反应。结论 ADR发生因素较多,应加强和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带来的危害,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9年6月—2009年12月收集到的5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7例药品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19例(33.33%),合并用药39例(68.42%),单独用药18例(31.58%)。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占87.72%;所涉及的药物共有24个品种,由抗菌药物导致的ADR所占比例61.40%;ADR常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的损害,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和消化系统反应。结论 ADR发生因素较多,应加强和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药物的不良反应,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黄梅县人民医院(药物不良反应)ADR检测室对全院用药情况的监测资料,进行归类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滴注的有92例,占60.13%;抗生素类药物发生的ADR97类,占63.39%;以皮肤损害80例次,占40%,为最常见。结论抗生素类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ADR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最多;静脉给药比其他给药途经更易引起ADR;保证医院ADR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能督促医院各临床科室安全、合理用药,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18.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概述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的必要性,介绍我国ADR监测工作的重要进展,并对下一阶段我国的ADR监测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浅谈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自愿报告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了充分发挥该系统的优势,调动涉药单位采集、上报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的积极性,提高上市药品安全性水平,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方法:通过对我国ADR监测自愿报告系统优势、历史演进和取得成效分析。结果: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评价,并重点对完善该系统提出建议。结论:自愿报告系统是当前我国ADR监测工作病例报告数据采集的主要方式,并应在现实应用中,针对存在问题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20.
如何完善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如何使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更加完善。方法主要采用文献查阅法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果与结论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制度等多个环节的措施来完善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规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