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表心电图低电压为肢体导联中,QRS波群电压的绝对值〈0.5mV;胸导联中,其绝对值〈0.8~0.9mV,均称为QRS波群低电压。肢体导联低电压以及全胸导联低电压可为多种原因引起,例如肥胖、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水肿、急性心肌梗死等。但是目前,左胸导联低电压的诊断以及临床意义尚不十分明确。作者回顾性分析162例左胸导联低电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增加对左胸导联低电压的认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心电图左胸导联低电压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电图左胸导联低电压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66例心电图左胸导联低电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妊娠(100%)、左侧气胸(100%)、心包炎(93.3%)、肝硬化腹水(89.5%)、左侧肺炎(87.5%)、心功能不全(78.1%)、胸腔积液(68.2%)、前壁心肌梗死(61.9%)患者治疗后左胸导联低电压消失明显;各疾病伴肢体导联低电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心肌梗死(100%)、前侧壁心肌梗死(100%)、左侧气胸(94.4%)和肺源性心脏病(92.3%)患者易伴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结论:慢性心脏、肺部疾病是治疗后心电图左胸导联低电压不易消失的主要原因;左胸导联低电压患者肢体导联低电压发生率较高;前壁、前侧壁心肌梗死患者均合并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  相似文献   

3.
近6年来,我们收治的慢性肾功能不全(CRF)尿毒症期患者64例,均进行心电图检查,其中发现典型异常改变有48例,现总结探讨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27例,女21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3.5岁。48例患者来自不同原发病因,诊断符合《肾脏病学)标准并伴有程度不等由尿毒症所引起的并发症。 1.2 异常心电图改变:①心电图波组改变:P波低平2例,呈双峰时间增宽1例;QRS波群低电压4例,电压抬高6例;ST段抬高8例,压低18例;T波高尖5例。倒置8例(胸导联);U波出现2例;Q—T延长5例,极短(使ST段与T波上升肢融合一起4例)。②心律失常改变:房性过早搏动8例,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1例,心房纤颤2例;室性过早搏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气胸与心电图的关系。方法:将120例气胸患者分为两组,左侧气胸组80例,右侧气胸组40例,分析两组心电图的变化特点。结果:左侧气胸组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为胸前导联V3~V6R波递增不良和QRS波低电压现象。右侧气胸组主要表现为胸前导联V1、V2QRS波电压随呼吸周期呈现有规律的变化。结论:左、右侧气胸各自有相应的心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5.
《新医学》1976,(9)
求平均心电轴目前常用座标图法,手续较繁,费时较多。平均心电轴是两个导联QRS波群面积或电压代数和之比的函数,因此可以作成и形计算图。这样,在得到了两个导联的有关数值后,从图可直接得到平均心电轴读数。新近有人作了从一个肢导联和一个加压肢导联QRS波群求平均心电轴的计算图(J Electrocardiology 6:51,381,1973)。这里介绍从习用的Ⅰ、Ⅱ导联QRS波群求平均心电轴的计算图。  相似文献   

6.
秦福荣 《中国疗养医学》2013,(12):1099-1100
目的探讨心电图QRS波振幅异常对健康管理评估的意义。方法对2 376例健康人群的QRS波振幅增高变化进行解析。结果 QRS波振幅异常增高检出2 376例(5.78%),其中心前区R波异常增高2 155例(90.70%),心前区R波递增与R波递减不良83例(3.49%);心前区QRS低电压与肢导联QRS电压降低138例(5.81%)。结论 QRS波振幅异常变化能为健康评估及临床诊疗提供可靠心血管危险因子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Vereckei新四步法在房颤伴宽QRS波群中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分析100例房颤伴有宽QRS渡群患者的心电图表现.结果:63例房颤伴室性早搏中19例aVR导联初始为R波,aVR导联初始r波或q波>40 ms7例,QRS负向波起始有挫折11例;Vi/Vt比值≤1为23例;aVR导联初始为R波19例中有7例宽QRS波心电轴位于无人区,房颤伴差传中无一例aVR导联初始为R波;Vereckei新四步法诊断63例心房颤动伴室性早搏阳性指标有60例,37例房颤伴室内差异传导阳性指标只有12例,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03 6).结论:Vereckei新四步法在房颤伴宽QRS波群的鉴别诊断中简单、方便、实用、正确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aVL导联QRS波群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死 (AMI)时患者的心电图aVL导联QRS波群变化能否作为罪犯血管的判定标准。方法 比较 6 0例下壁AMI患者aVL导联QRS波群变化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 ,分析aVL导联QRS波群两种模式 (Ⅰ型 :S/R≤ 1/ 3,ST段抬高≤ 1mm ;Ⅱ型 :S/R >1/ 3,ST段抬高 >1mm)对判断下壁AMI罪犯血管的临床价值。结果 aVL导联的Ⅰ型QRS波群改变在左冠状动脉回旋支 (LCX)闭塞组出现率为 89% ,右冠状动脉 (RCA)闭塞组为 2 4 % (P =0 .0 0 1)。Ⅱ型改变在LCX组出现率 11%、RCA组为 76 % (P =0 .0 0 1)。Ⅰ型心电图变化预测LCX闭塞的敏感度为 89% ,特异度为 76 %。Ⅱ型心电图改变预测RCA闭塞的敏感度为 76 % ,特异度为89%。结论 aVL导联的Ⅰ型QRS波群变化是判断LCX型AMI敏感、特异的预测指标 ,而Ⅱ型QRS波群变化是RCA型AMI有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气胸患者心电图改变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气胸患者(气胸组)的胸片及心电图,测量心电图同一胸导联的QRS波振幅绝对值变化的差值(以V1及V5为主),计算左侧气胸胸导联最大/最小QRS波振幅绝对值的比值,分析其与左侧气胸压缩百分比的相关性;并以胸片确定的年龄相当的非气胸患者32例(对照组)作为对照。结果气胸组28例(87.5%)出现胸导联QRS波的振幅周期性改变,QRS波振幅平均差值为(0.53±0.20)mV,对照组为(0.07±0.09)mV,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气胸以SV1或SV2的振幅改变较为显著,且胸导联QRS波呈逆递增及顺钟转位(100%),胸导联QRS波振幅最大/最小的比值与气胸肺组织压缩程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右侧气胸以RV5的振幅改变较为显著。结论左、右侧气胸有各自的心电图改变特征,可根据胸导联QRS波振幅最大/最小的比值评估左侧气胸的严重程度,有助于临床医师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俞子东 《临床荟萃》1991,6(5):195-196
u波是临床心电图诊断不可忽视的波形之一.国内外对肢导联和左胸导联的u波改变在临床意义方面研究得较多,以往很少针对左胸导联(V_1,V_2)的u波倒置研究,近年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鲁端等对右室肥大(RVH)患者的u波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右胸导联u波改变是诊断RVH较敏感的指标.本文就有胸导联的u波倒置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么雯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3188-3189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及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应用化疗药物泰索帝联合阿霉素后心电图的影响。方法:被确诊为早期乳腺癌、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的75例患者,经静脉滴注泰索帝75 mg/m2,联合表阿霉素90 mg/m2,每3周1次,每个疗程开始前和结束后各观测心电图1次,共动态观察6~8个疗程。结果:75例中心率加快8例(10.67%),肢体导联QRS波低电压10例(13.33%),Q-T时间延长6例(8%),ST段压低11例(14.67%),T波倒置9例(12%),未发生变化31例(41.33%)。结论:化疗药物泰索帝联合阿霉素对心脏有毒性,能够引起心肌不同程度损伤,造成慢性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引起心电图QRS波群及ST-T的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2.
患者 男性,65岁,因阵发性心慌气短5年加重半年就诊。体检:BP 20/13.3kPa(150/100mmHg),心界不大,心率60次/分,心脏无病理性杂音。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检查示:心律为窦性,PⅠ、Ⅲ、aVF、v_5直立,PavR倒置。I、aVL、V_6导联QRS波群呈宽钝的“R”型,V_1、V_2导联呈宽钝的QS型。V_5导联可见一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其前无相关P波,代偿间歇期完全,为一室性早搏。此室性早搏之后的QRS为室上性,伴有T波倒置。T波在I、aVL、V_6导联直立(附图)。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动过缓;②室性早搏;③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④原发性T波改变(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3.
三、电轴主要观察导联I及AVF的QRS波群。 (一)导联I:若QRS波群为正(主波在等电位线以上),则向量指向正的一边,如图10-17A。 (二)导联AVF:若QRS波群为正,则向量朝下,指向圆的正半部,如图10-17B。 (三)电轴的判断:如图10-17C。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心电图Ⅲ导联QRS波群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97例,均行心电图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心电图Ⅲ导联QRS波群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结果 97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58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37例(63.79%),微血管性心绞痛4例(6.90%),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例(1.72%),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6例(27.59%);非冠心病39例。97例患者行心电图检查Ⅲ导联Q波28例,q波15例,无Q/q波15例;Ⅲ导联Q波诊断冠心病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48.28%、79.49%、60.82%、77.78%)均高于Ⅲ导联q波(22.41%、25.64%、23.71%、4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图Ⅲ导联QRS波群对冠心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aVR导联QRS波形态对下壁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分析52例Ⅲ、aVF导联均为病理性Q波患者的aVR导联QRS波形态,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结果 aVR导联QRS波呈rS(s)型、QS(qs)型和Q(q)r型的患者分别为13例、10例和29例,三种形态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显示右冠状动脉或左回旋支有狭窄、闭塞病变的患者分别为12例、4例和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56,P=0.000).结论 aVR导联QRS波形态对Ⅲ、aVF导联均为病理性Q波患者具有鉴别诊断意义.aVR导联QRS波呈Q(q)r型,可排除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aVR导联QRS波呈rS(s)型,可基本确定有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6.
潘景会  田思奎  李泽锋 《临床荟萃》1999,14(20):922-923
急性心肌梗塞(AMI)的预后可通过临床、心电图及其他辅助检查来判定,根据文献资料,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发现急性QRS波群终末变形对AMI的预后有一定影响,现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1991年1月至1998年12月,我院共收治AMI患者316例,均符合1979年WHO诊断标准。对其中128例符合下列条件者作为分析病例:①发病12小时内有心电图记录;②2个以上肢体导联S-T段抬高大于0.1mV或2个以上连续胸导联S-T段抬高大于0.2mV,伴有T波直立对称。QRS波群终末变形的标准为符合下列两项中至少1项:①QRS波群如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方法:收集、查阅2002-2005年20例诊断为ARVC患者入院病例资料,常规行临床资料、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24h动态心电图及心内电生理检查的资料分析。结果:20例ARVC患者中有晕厥发作(65%)、心悸(100%)、频发室性早搏(100%)、右心室源性短阵室速(85%)。20例患者常规心电图检查中15例(75%)有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12例(60%)电轴右偏,7例(35%)出现Epsilon波,17例(85%)胸前导联V1~V3T波倒置,13例(65%)V1导联QRS波时限≥110ms,12例(60%)(V1+V2+V3导联QRS波时限之和)/(V4+V5+V6导联QRS波时限之和)比值>1.2。在无RBBB时,18例(90%)胸前导联V1~V3均可见延长的S波升支≥55ms。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内径为(48.00±8.81)mm,右心室内径为(50.90±10.30)mm,右心功能减退,射血分数为0.301±0.090。结论:ARVC多有发作性晕厥,心电图上可出现频发室早及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室速,窦性心律时伴RBBB型或电轴...  相似文献   

18.
张莉华  胡寿康 《临床荟萃》2003,18(13):768-769
20世纪 70年代以来 ,Demoulin及Kulbertus等提出了左束支在分出前及后二组纤维之间还分出一组前行的间隔支纤维 ,且描述了左间隔支传导阻滞 (LMFB)时的心电向量及心电图 (ECG)表现。一般将其分为两型[1] :A型LMFB :左隔面向右隔面的除极延缓 ,使QRS初始向量指向左前 ,QRS环体前移 ,出现左胸导联高R波 ,V1V2 R/S >1或RV2 >RV6,V5V6多无起始q波或 q <0 .1mV ;B型LMFB :间歇出现LMFB时 ,由于左间隔支阻滞 ,使QRS初始指向右前的向前消失 ,右胸导联出现间歇性Q波或QS波 ,发作与正常时的P R间期相等。一般书上只介绍了A型LM…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7):3300-3302
选取2009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8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PCI治疗72h后心电图是否存在f QRS波情况分为非f QRS组和f QRS组,对比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f QRS组f QRS出现的位置情况。90例f QRS组患者中f QRS波出现在ⅡⅢav F导联90例,占100.00%,明显高于碎裂QRS波出现在Ⅲav F导联(14.44%)、Ⅰav F导联(37.78%)与V4~V6导联(45.5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 QRS组LVEF降低(26.67%)、再发型心绞痛(21.11%)、心源性死亡(2.22%)、心律失常(40.00%)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f QRS组的(61.11%)、(46.67%)、(27.78%)与(64.4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 QRS波对预测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具有莫大的帮助,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预后与生存率,在临床检查中具有显著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呈左束支传导阻滞起源于左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探讨其与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鉴别要点。方法:回顾分析1999~2002年在我院行右室流出道射频消融的室性早搏22例,平均年龄34岁,男13例,女9例,患者室性早搏时胸前导联心电图均呈现左束支传导阻滞,Ⅱ、Ⅲ、avF导联QRS主波向上。结果:17例在右室流出道消融获得成功,未成功5例在左室流出道消融成功。与右室流出道室早相比,左室流出道室早胸前导联R波移行早(V_3 vs V_5;P<0.05),V_1,V_2导联r波幅度较高(0.26±0.04mv vs 0.12±0.08mv;P<0.05),电轴右偏更加明显(92°±4°vs80°±7°;P<0.05)。结论:对呈左束支传导阻滞且Ⅱ、Ⅲ、avF导联QRS主波向上的室早患者,胸前导联R波移行较早,V_1,V_2导联r波幅度较高,电轴明显右偏,支持左室流出道起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