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谢惠芳  刘艳  龙军  颜振兴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9):3271-3273
了解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卒中相关性肺炎非发酵菌构成及病原菌耐药特点.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急性脑卒中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到的非发酵菌进行鉴定、药敏试验.结果:经培养鉴定共取得211株致病菌,革兰阴性杆菌125株(59.2%),革兰阳性球菌66株(31.3%),真菌20株(9.5%),其中非发酵菌89株,占革兰阴性杆菌的71.2%,在89株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位于首位,其次是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洋葱假单胞菌.药敏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呈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但对碳青霉烯类、舒巴坦与β内酰胺类复合剂仍保持较高敏感性.结论:该医疗单元非发酵菌病原菌构成以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非发酵菌呈多重耐药现象,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防治,加强病原菌的诊断及药敏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支气管扩张患者感染加重期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196例支气管扩张感染加重期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96例患者病原学检测阳性156例(79.6%);共分离出细菌171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96株(56.1%),大肠杆菌20株(11.7%),鲍曼不动杆菌18株(10.5%),肺炎克雷伯菌17株(9.9%),产气肠杆菌12株(7.O%),阴沟肠杆菌8株(4.7%)。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24%),其它病原菌均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低,分别为5.2%、10.0%和5.6%;肺炎克雷伯菌及产气肠杆菌对头孢吡肟耐药率分别为11.8%和25.0%。结论 支气管扩张感染加重期感染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排在首位,合理的抗生素治疗对减少稳定期气道细菌定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奚敏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8):818-820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下呼吸道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为早期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科收住的253例社区AECOPD患者痰标本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253例共检出病原菌107株(阳性率42.3%),其中G^-菌73株(68.2%),G^-菌23株(21.5%),真菌11株(10.3%)。G^-中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等对三代头孢菌素中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结论AECOPD患者呼吸道感染仍以G^-菌为主,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克雷伯杆菌、阴沟肠杆菌最多见,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及碳青酶烯类是治疗该类细菌的有效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痰标本铜绿假单胞菌224株5年耐药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解放军第一一八医院2006~2010年痰标本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情况及耐药谱变化,为指导临床控制肺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用自编Excel软件从LIS数据库中采集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该院住院患者送检痰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224株。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TB Expression细菌鉴定系统和药敏板条,并用Excel透视图表进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及耐药分析,率的差异性比较用u检验。结果 5年来该院住院患者送检痰标本778份,共分离检出致病菌571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224株,占总检出菌的39.2%。亚胺培南耐药株166例,占铜绿假单胞菌的74.1%。按亚胺培南敏感程度分组后,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痰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高,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亦明显高于非耐药株。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分析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C、D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患者细菌感染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 对急诊科C、D类COPD急性加重患者痰液进行培养+药敏试验,采用VITEK-2 compact微生物分析仪鉴定细菌,采用CLSI制定的纸片扩散法进行细菌耐药分析.结果 在分离出的222株细菌株中,革兰阳性(G+)菌60株,占27.0%,革兰阴性(G-)菌162株,占73.0%.G+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50.00%,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均敏感(100%).G-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非发酵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较高,肠杆菌科中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检出率高于肺炎克雷伯菌,具有多重耐药性.结论 急诊科C、D类COPD急性加重患者的细菌耐药形势严峻,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最高,需加强耐药性检测,及时有效控制感染减少耐药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纸片药敏试验分析仁济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8-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方法根据Vedel建立的方法,采用8种药敏纸片的药敏试验结果对147株铜绿假单胞菌的B-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表型进行分析。结果147株铜绿假单胞菌有13种不同B-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仁济医院西部外科、风湿和肾脏等病区有3种以上的不同耐药表型存在。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复杂,Vedel所建立的表型分析方法可方便有效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B-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表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分布状况.方法 对本院2009年1~8月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到的946株病原菌,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结果 946株病原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有171株,占18.1%,其中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75株,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为43.9%.痰标本中检出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43株,占57.3%.75株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病区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为主,占33.3%.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标本以呼吸道痰液为主,病区分布主要集中在重症监护病房和神经外科等病室.  相似文献   

8.
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分布及体外抗菌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统计分析254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耐药状况。[结果]254株铜绿假单胞菌有159株来自伤口分泌物,有83株来自痰及气道分泌物,其余来自血液、静脉导管尖端和尿液。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科室分别为烧伤科占62.6%、内科24.8%、脑系科5.1%、外科3.9%、骨科1.6%。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菌药物均有很高的耐药性,均接近或大于60%,而对碳青酶烯类和单环β-内酰胺类有较低的耐药率,最低者是氨曲南42.9%其次是亚胺培南49.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多来自我院烧伤病人的伤口创面。并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多重耐药明显,临床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监控并防治耐药菌株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9.
肺结核并肺部感染225株细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肺结核并肺部感染致病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对我院肺结核并肺部感染的159例住院患者经口痰普通培养细菌阳性的225株细菌的种类及药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5株致病细菌中,G-杆菌占71%,以肺炎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多见。G 菌占29%,以致病性链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在G-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LBSs)菌株占23.7%,分别占肺炎克雷伯氏菌的31.6%,占大肠埃希氏菌的58%,占阴沟肠杆菌的18%,其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阿米卡星有较高的敏感性。头孢他啶和派拉西林/他唑巴坦体外培养对铜绿假单胞菌显示产诱导头孢菌素酶(IB)的敏感菌株分别为76%和100%。结论:本院肺结核并肺部感染G-致病菌为主,G-菌产ELBSs菌株可选用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阿米卡星治疗;部分铜绿假单胞菌可能为高产头孢菌素酶的突变株,临床根据体外药敏选用头孢他啶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时,应观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15~2016年呼吸内科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定植状况及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为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及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2016年呼吸内科患者临床微生物检验报告,凡是临床微生物检验报告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患者,均查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3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定植情况及耐药性。结果3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16株为定植菌株,定植率为53.33%;14株为感染菌株,感染率为46.67%。30株铜绿假单胞菌多数为多重耐药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头孢类、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耐药,耐药率分别为63.33%、53.33%、53.33、43.33%、13.33%。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常常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并且具较强的耐药性。因此,临床应加强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监测2014年中国云南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2014年1-12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云南省28家三级医院的监测资料,按统一的方案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的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判断标准按CLSI M100-S24,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云南地区28家三级医院共分离出2 873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90.36%分离自住院患者,菌株按标本来源主要分离自痰液(60.32%)、尿(8.42%)、分泌物(8.11%)、脓液(4.70%)、血液(2.92%)等.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见抗菌药物敏感度前5位依次为阿米卡星(88.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5.0%)、妥布霉素(83.1%)、哌拉西林(80.3%)、头孢吡肟(80.1%).对氨曲南的耐药率为59.0%;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处于20.9%~29.7%;对哌拉西林、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处于10.3%~19.9%.结论 2014年中国云南地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相差较大,医疗机构应加强细菌耐药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医院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变迁,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湖北省中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进行分离培养、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 3年间铜绿假单胞菌在阳性菌株中检出逐年增多;痰标本中检出最多;主要分离于呼吸内科和心内科患者;非限制级、限制级和特殊级抗菌药物耐药率在整体上呈下降趋势。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逐年上升,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取得初步成效,应预防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或不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3.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抗生素耐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我院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方法对2001~2003年间所分离355株铜绿假单胞菌用Walkaway40型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及药敏,测其对12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判度结果依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定的标准进行。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丁胺卡那、妥布霉素、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对环丙沙星、头胞吡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耐药率也较低,铜绿假单胞菌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则超过4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问题日趋严重,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监测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云浮地区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相关耐药基因。方法采用K-B法进行药敏实验,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检测,并进行测序。结果 25株铜绿假单胞菌未发现对多黏菌素B耐药,其余抗生素耐药率均大于50%,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nt(2″)-Ⅰ、ant(3″)-Ⅰ、aac(6′)-Ⅰ、aac(6′)-Ⅱ和aac(3)-Ⅱ基因阳性率分别为20%、32%、24%、28%和24%,未检出aac(3)-Ⅰ基因;β-内酰胺酶基因OXA-10、TEM-1、SHV、DHA-1、PER和IMP-9基因阳性率分别为32%、12%、8%、12%、12%和12%,未检出CTX-M-9基因和VIM基因;另外OprD2基因缺失率达60%。结论本地区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医院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情况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廖蕴惠  宋秀宇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1):1048-1049,1052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临床各科送检标本,采用梅里埃公司的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仪同时进行菌株鉴定与药敏测定。结果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381株,其中痰标本中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最多,占62.2%;重症医学科、儿科和呼吸内科分离的菌株数居前3位;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敏感性较高,耐药率为4.5%,对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这类氨基糖甙类抗菌药物敏感性均较好,耐药率低于10%,头孢吡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耐药率分别为11.3%和11.8%。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加强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减缓多药耐药菌的产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武汉同济医院2010年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E试验检测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和头孢曲松以及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WHO-NET5.4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0年该院5 287株临床分离菌中,革兰阳性球菌1 476株,占27.9%,革兰阴性杆菌3 149株,占59.6%,真菌662株,占12.5%。门诊病人前5位分离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葡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住院病人前5位分离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63.3%和74.7%;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的检出率分别为80.1%和55.6%,产酶株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酶株;检出对万古霉素和(或)替考拉宁耐药的肠球菌属11株,经PCR检测均为VanA型。屎肠球菌耐药率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P<0.05);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NSSP)分离率为33.0%(非脑脊液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8.5%和14.3%,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在50%以上;流感嗜血杆菌产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31.9%,除对氨苄西林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敏感率较低外,对其他抗菌药物敏感率均在75%以上。结论临床常见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与该院往年监测数据相比,本年度分离的病原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多重耐药情况严重,出现少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属及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中国CHINET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2010年我国不同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和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全国14所医院临床分离的5 080株铜绿假单胞菌按照统一的方案,采用统一的材料、方法(K-B法)和判断标准(CLSI 2010年版),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并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0年14所医院共收集5 080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其中91.2%分离自住院患者;69.9%分离自呼吸道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平均为15.3%,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18%。昆明一医院的分离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28%,对其中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是14所医院中最高者;北京一医院分离的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40%左右,甘肃省一医院的分离株对抗菌药物(除头孢哌酮和氨曲南外)耐药率均低于20%;上海一儿童医院的分离株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5%。从ICU分离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门诊、内科、外科和整体分离菌的耐药率(P=0.001)。各医院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平均为1.7%。结论我国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仍处于较高水平,但本次有轻微下降趋势。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分离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相差较大,ICU仍应是监控重点。医疗机构应加强细菌耐药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同时要加强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耐药菌株的医院内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015年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分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分离的5746株非重复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2015年版标准判读药敏结果,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5746株非重复细菌中,10种最常见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9.4%)、铜绿假单胞菌(11.3%)、肺炎克雷伯菌(10.9%)、金黄色葡萄球菌(9.8%)、鲍曼不动杆菌(9.6%)、粪肠球菌(6.5%)、B群链球菌(5.1%)、屎肠球菌(4.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7%)、阴沟肠杆菌(2.5%)。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7.5%,革兰阳性菌占32.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us,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22.9%和77.6%。MRSA和MRCNS菌株对β内酰胺类和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susceptibl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和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ethicillin-susceptible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us,MSCNS)菌株。仍有88.8%的MRSA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敏感。MRCNS中有81.7%的菌株对利福平敏感。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除氯霉素外)的耐药率要明显低于屎肠球菌。两者中均有少数万古霉素耐药株,未发现对利奈唑胺耐药的肠球菌。β溶血链球菌对青霉素的敏感率为90.8%。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2.3%(582/1112)、28.9%(200/692)和26.2%(27/103)。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仍高度敏感,总耐药率≤4.3%。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为3.0%(19/630)。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6.5%和74.8%,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49.8%和21.8%。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6.6%和11.9%,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5.2%)。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分别是20.8%(115/553)和1.8%(12/650)。结论细菌耐药性仍对临床构成严重威胁,临床需合理规范应用抗菌药物,避免耐药菌株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9.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s the most relevant pathogen producing chronic lung infection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underlying diseases such as cystic fibrosis (CF), bronchiectasis,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Hypermutable (or mutator) P. aeruginosa strains, characterized by increased (up to 1,000-fold) spontaneous mutation rates due to alterations of the DNA mismatch repair (MMR) system have been found at high frequencies in the lungs of CF patients, but their role in other chronic processes is still unknown. Sixty-two P. aeruginosa isolates from 30 patients with underlying non-CF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s (22 with bronchiectasis and 8 with COPD) and documented chronic infection were studied.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profiles and mutation frequencies were determined, and complementation assays using the cloned wild-type mutS gene and molecular epidemiology studies (pulsed-field electrophoresis, [PFGE]) were performed with these strains. Thirty-three (53%) of the isolates were hypermutable, and 17 (57%) of the 30 patients were colonized by hypermutable strains. Strains from 11 of the 17 patients were found to be defective in the MMR mutS gene by complementation assays. Interpatient transmission of strains was ruled out by PFGE. Multiple-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was documented in 42% of the hypermutable strains in contrast to 0% resistance in the nonhypermutable strains (P < 0.0001). Hypermutable P. aeruginosa strains are extremely prevalent in chronic infections in contrast to what has been described in acute processes, suggesting a role of hypermutation in bacterial adaptation for long-term persistence. Furthermore, hypermutation is found to be a key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ple-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nd therefore these findings are expected to have important consequences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infection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乳腺炎脓液细菌培养菌群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分析耐药谱变化的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急性乳腺炎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对207例急性乳腺炎患者脓液进行细菌培养。采用手工试验及DL-96系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细菌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部分药敏试验结合K-B纸片扩散法。结果 207份标本中共检出82株病原菌,检出率为39.6%。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1株,占62.2%;铜绿假单胞菌7株,占8.5%;中间葡萄球菌4株,占4.9%;表皮葡萄球菌4株,占4.9%;产酸克雷伯菌3株,占3.7%;溶血葡萄球菌等其他13种菌种各检出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奇霉素耐药率为92.2%,对红霉素耐药率为84.3%,对克拉霉素耐药率为84.3%,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总体耐药率较高,不宜选用;莫西沙星耐药率为3.9%,环丙沙星耐药率为4.1%,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7.5%。铜绿假单胞菌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为85.7%,头孢哌酮耐药率为83.3%,庆大霉素、阿米卡星耐药率为71.4%;氨曲南耐药率为14.3%,头孢他啶耐药率为28.6%,美罗培南耐药率为28.6%。结论急性乳腺炎患者脓液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为最多,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与其他文献报道略有不同,显示出细菌分布的地域性差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对莫西沙星、环丙沙星敏感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耐药率较高;对氨曲南、头孢他啶、美罗培南敏感率较高。经验用药宜结合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两者耐药谱综合考虑,药敏试验确定后宜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药物进行目标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