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脉冲CO2激光法去眼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7月所接收治疗的120例眼袋患者,依据患者不同的病情,选择经过结膜结合皮肤入路眼袋整复术,将眶脂去除,依据常规皮肤径路,将皮肤皮下组织切开,将多余眼轮匝肌和皮肤剪除,将伤口缝合。也可以选择结膜入路单独眼袋整复术,在结膜面使用激光切开,将眶脂去除。结果本次研究所接收治疗的120例眼袋患者,46例患者采用结膜入路整复手术治疗,74例患者采用结膜入路结合皮肤入路眼袋整复手术方式。三种类型眼袋患者中,单纯皮肤松弛型患者有38例,下睑轻中度膨隆型患者有46例,下睑中重度膨隆型患者有36例。所有患者手术后,随访治疗1年,3个月后有3例患者外眦部分皮肤伤口产生硬结,没有经过治疗,3个月后伤口软化消失,所有患者没有出现眼球损伤、复视、眼睑内翻、眼睑外翻、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对于眼袋患者,采用超脉冲CO2激光法除去眶脂,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痛苦少,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修复价值,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保留眶隔脂肪眼袋矫治术3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保留眶隔脂肪平复下睑眶缘凹陷的下眼袋整形术.方法对31例眼袋伴下睑眶缘凹陷者,将疝出的脂肪回纳固定到眶下缘并进行眼轮匝肌缩短重塑术.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眼袋消失,无下睑外翻、下睑凹陷等并发症,随访1年以上,无1例复发.结论眼轮匝肌缩短重塑保留眶隔脂肪去眼袋术,对伴下睑眶缘凹陷眼袋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1992~ 2 0 0 2年 ,作者采用结膜囊入路行眼袋整复术 6 0例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5例 ,女 5 5例 ,平均年龄 34(2 0~ 4 8)岁。无皮肤松弛者占 4 5例 ,伴轻度皮肤松弛者 10例 ,有明显皮肤松弛者 5例。1.2 手术方法 先用 1%地卡因滴眼行结膜表面麻醉后 ,再用 1%利多卡因 3ml行局部浸润麻醉。浸润区域自切口至眶下缘手术区。于下穹窿结膜中部做横向 0 .5cm切口 ,用眼科弯剪刀向前下钝性分离 ,在轮匝肌的深面暴露眶隔 ,用小弯血管钳夹住并提起眶隔筋膜可见眶内脂肪 ,分开眶隔筋膜 ,轻压眼球 ,可见眶…  相似文献   

4.
由于下睑皮肤、眼轮匝肌、眶隔膜退变松弛,眶脂肪移位、脱垂等病理改变导致下睑组织不同程度臃肿、膨隆或下垂,形成如袋状的异常形态称下睑袋,也称眼睑袋状下垂、眼袋、眼睑袋、眼睑脂肪袋等。国内外的众多学者对下睑袋的整复术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实践,下睑袋整复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近十余年来,一些新认识、新理念及新术式不断出现。下睑袋修复术分为结膜径路(内人路)和皮肤径路(外人路),作者将国内外下睑袋整复术式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结膜入路法眶隔脂肪释放转移术是在局部麻醉下通过下眼睑内侧做切口至眶隔,在眼轮匝肌与眶隔之间向下剥离至眼轮匝肌下缘,充分暴露眶隔与眶下缘骨膜,沿眶下缘剪开眶隔,彻底释放脂肪,整理、修剪并固定,填充眶下缘的凹陷区来治疗眶下脂肪先天过度发育,脂肪疝出且合并眶下区凹陷明显的病人。这类病人下眼睑呈袋状畸形,眶下区凹陷,不同程度给人们衰老、疲劳之感[1]。手术虽然关键,但全面系统的围术期护理亦极其重要,做好围术期护理可以调整病人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脉冲CO_2激光联合经皮肤入路眶隔脂肪释放在中面部年轻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共选取100例中面部皮肤松弛、下睑袋膨出伴泪沟明显的患者进行手术,按患者是否使用激光分为处理组与对照组。术后随访6个月,医患双方通过问卷,记录手术满意度、术后恢复时间、淤青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均较高、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淤青发生率明显降低、淤青消退时间缩短。结论对于中面部皮肤松弛、下睑袋膨出伴泪沟明显的患者,超脉冲CO_2激光联合经皮肤入路眶隔脂肪释放相对于传统的术式术后恢复快、淤青发生率低、手术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由于长期的精神紧张、睡眠不足、生活不规律、以及遗传因素等,较为年轻的人也会出现眼袋,明显影响美观。这类人眼袋的特点是下眼睑无松弛皮肤,仅有袋状的突起。自1995年以来,我们采用经结膜入路,对中青年人下眼袋行眶脂去除整复术22例,取得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2例,48只眼睛,均为女性,年龄最大38岁,最小21岁。下睑脂肪球以中、内侧区突出为主,皮肤松弛不明显。22例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院从 1998~ 2 0 0 0年 6月 ,行眼袋整形术 2 30例 ,其中有 4 6例用超脉冲CO2 激光经结膜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效果均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 6例病人均为门诊病例 ,男 10例 ,女 36例 ;平均年龄 32 .6 (2 0~ 4 4 )岁。形成眼袋年限为2~ 8年。均为双侧眶隔内脂肪膨隆为主或仅伴有轻度下睑皮肤松弛者。术前查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正常。其中 18例女性病人配有角膜接触镜。1.2 设备 ESCSharpland公司生产的封离式直流激励超脉冲 30CCO2 激光器 ,模式为TEMco ,输出功率连续可调。输出方式两种 …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眶隔脂肪瓣转移联合重睑术与自体块状脂肪移植联合重睑术在重睑术中矫正上睑凹陷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1月至2022年9月间于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医疗美容科行重睑成形术的53例患者。其中25例患者行自体块状脂肪移植联合重睑术(对照组),28例患者行眶隔脂肪瓣转移联合重睑术(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随访至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上睑凹陷矫正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上睑凹陷矫正度、术后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眶隔脂肪瓣转移联合重睑术应用于重睑术时对矫正上睑凹陷有较好的效果,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惠俐 《新医学》2003,34(8):488-489
目的:探讨眶膈脂肪填补凹陷改良术修复下睑、睑烦沟区凹陷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例下睑、睑烦沟区凹陷畸形病人施行修复手术,先在皮肤与眼轮匝肌间和眼轮匝肌与眶膈间潜行分离至眶下缘或向下分离至颧骨,肌瓣向外上牵拉固定于外眦眶骨膜上;保留眶膈内脂肪组织填充于凹陷处,用以修复下睑、睑烦沟区凹陷畸形。结果及结论:14例均取得满意效果,术后下睑、睑颊沟区凹陷畸形得到矫正,眼周皮肤平复、饱满。提示修复和加强前壁支持组织,利用眶膈脂肪填补凹陷是矫正下睑、睑颊沟区凹陷畸形,恢复年轻容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眶隔脂肪合理化释放结合眼轮匝肌肌瓣翻转填充术在凹陷型睑袋整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到我院就诊的下睑眶缘凹陷型睑袋要求行整复治疗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眶隔脂肪合理化释放结合眼轮匝肌肌瓣翻转填充术,术中松解眶下缘眶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释放眶隔内脂肪,并适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提上睑肌腱膜眶筋膜瓣与额肌瓣吻合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术中切开眶隔,制做带蒂“舌形”眶隔筋膜瓣及提上睑肌腱膜瓣。在眼轮匝肌与眶隔间向眉区分离隧道,制作一宽15mm片状肌瓣,将眶隔膜瓣向上,额肌瓣向下,提上睑肌腱膜瓣向上牵引,三者重叠缝合,上睑缘重度以位于上角膜缘1~2mm为度。结果对23例27只眼采用此法治疗,随访2周-5年。其中24只眼良好,3只眼满意,重睑弧度自然美观,无一例复发及并发症出现。结论该手术结合了提上睑肌缩短及额肌瓣悬吊两者功能并加以优化,上睑悬吊固定牢固,不易复发,同时保留并加强提上睑肌的部分功能及运动方向,保持了提上睑肌原有附着结构和完整性,使得上睑弧度自然,外观美观满意,畸形矫正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朱志高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3):1032-1033,1035
目的观察并分析口腔前庭沟切口联合下睑缘外眦小切口治疗颧上颌骨复合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86例颧上颌骨复合体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口腔前庭沟切口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口腔前庭沟切口联合下睑缘外眦小切口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34.88%,观察组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1.63%,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5.472,P<0.05)。结论口腔前庭沟切口联合下睑缘外眦小切口治疗颧上颌骨复合体骨折患者疗效优于单纯口腔前庭沟切口治疗,不仅能够帮助患者骨骼的愈合,提高临床疗效,而且多切口的实施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沿乳晕切口皮瓣法分离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300例女性乳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沿乳晕切口皮瓣法分离行乳腺肿块切除手术和放射状切口行乳腺肿块切除术。观察患者术后复发、切口感染、乳头塌陷、乳头坏死、皮肤拉伤或烫伤等客观指标以及总体外观满意与否、瘢痕可接受与否、乳头乳晕感觉异常有无等主观指标。结果在客观疗效方面,两组皮肤拉伤或烫伤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8,P<0.05)。在主观疗效方面,两组乳头乳晕感觉异常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 P>0.05),在总体外观满意与否、瘢痕可接受与否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9.02、6.10,P均<0.05)。结论沿乳晕切口皮瓣法分离治疗乳腺良性肿瘤虽可导致一定的皮肤拉伤烫伤,但在总体外观满意与否、瘢痕可接受与否方面优于传统术式,可以有效减轻术后瘢痕,改善术后乳房外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安尔碘冲洗液术前结膜囊冲洗消毒的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内眼手术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0.01%安尔碘组、0.025%安尔碘组、0.05%安尔碘组,每组各50例。3组患者术前均行常规的内眼手术准备,进入手术室后均用0.5%的碘伏消毒术眼皮肤和睑缘,手术开始前3组患者分别用相应浓度的安尔碘冲洗液进行结膜囊冲洗,冲洗后1 min做结膜囊细菌培养,之后使用荧光素钠进行角膜染色,裂隙灯下观察结膜充血状态和角膜上皮损伤情况,比较3组效果。结果0.025%和0.05%的安尔碘冲洗液冲洗后细菌培养阴性率分别为92.0%,94.0%,优于0.01%安尔碘冲洗液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97,P<0.05);0.05%安尔碘冲洗液对结膜的刺激性和对角膜上皮的损伤大于其他两组(χ2值分别为20.257,18.656;P<0.05)。结论0.025%安尔碘冲洗液有高效的杀菌作用,且对眼部角、结膜无破坏性损伤,故更适于眼科手术术前结膜囊消毒。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角膜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与传统手术方式术后的复发情况。方法对我院2006年9月至2009年11月翼状胬肉切除结膜瓣移植术(39眼)、翼状胬肉切除结膜瓣带蒂转瓣术(32眼)及传统切除手术(18眼)治疗的翼状胬肉患者术后1月、3月、1年的复发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1月、3月、1年随访,三种手术方式复发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膜瓣移植术与结膜瓣带蒂转瓣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膜瓣移植术与单纯切除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与传统术式相比明显降低了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大隐静脉置入下腔静脉滤器(IVCF)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将有IVCF 置入指征的60例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成经股静脉组(30例)和经大隐静脉组(30例),分别经股静脉穿刺和大隐静脉切开置入IVCF,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60例患者均成功实施IVCF置入,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大隐静脉组手术时间与股静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P>0.05),大隐静脉组手术切口长度长于腔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0,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股静脉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5.04、3.30,P均<0.05)。大隐静脉组术后发生并发症例数和穿刺口点血肿明显少于股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6.67、7.93,P均<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及切口感染病例。结论因经大隐静脉置入IVCF、安全可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一种新型、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制动式垫枕在预防乳腺癌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术后使用制动式垫枕,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护理,比较两组乳腺癌术后皮下引流量、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和患肢水肿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皮下引流总量为(276.59±163.10)ml,与对照组的(431.72±265.18)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3,P<0.01);观察组皮下积液发生率为0.25%,对照组皮下积液发生率为1.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01,P<0.01);观察组皮瓣坏死发生率为0.25%,对照组皮瓣坏死发生率为1.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2,P<0.01);两组患者患肢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2,P>0.05)。结论应用制动式垫枕能减少乳腺癌术后皮下引流量,预防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但预防患肢水肿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种手术方式提高下穹窿狭窄成形手术的远期效果,改善眼眶的丰满度及义眼安置后的外观。方法收集门诊下穹窿狭窄病例30例,做穹窿结膜切口,切断结膜囊瘢痕组织,翻转结膜瓣,分离出四条直肌;扩张后筋膜孔;同时手术去除堆积于下穹窿的组织,分离向前下方脱出的眶内脂肪组织直至暴露下眶缘骨膜;用四条直肌固定安置羟基磷灰石义眼台;复位结膜瓣,将结膜固定于眶下缘骨膜;膜囊缩窄患者做唇粘膜移植,固定于眶下缘骨膜。结果 30例患者术后1月下穹窿平均深度(5.2±1.5)mm,术后2年内平均深度(6.3±1.5)mm,与术前(0.3±0.2)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m=7.19,Pm=0.00;ty=8.13,Py=0.00);平均随访1年,义眼安置满意,眼眶丰满,患者外观有明显改善,患者满意度高,无复发。结论改良的下穹窿成形手术可以很好的解决传统术式的缺点,下穹窿深度加深,患者外观明显改善,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